刘 练 周世华
(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佛山 528041)
关于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社会适用性调查与改革
刘 练 周世华
(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佛山 528041)
我国加入WTO十年以来,随着对外贸易的飞速发展,各企业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为了使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更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及高职教育的定位,对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设计做了适当的修改,使安排的课程更具实用性,培养的人才更适合企业的要求。
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社会适用性
我国加入WTO十年以来,对外贸易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总额由“入市”前的世界排名第七,一跃为世界排名第一,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进出口贸易国。随着对外贸易的飞速发展,我国各类型的外向型企业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基本素质与工作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对为这类企业输送实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结合国际贸易实践的一般规律及当前所表现出的新特点,结合学校教学的实际情况,开展国际贸易课程的改革与建设,成为高职院校国际贸易教研室面临的首要任务。为了适应企业与市场的需要,我校的国际贸易教研室自2010年上半年始便设立了 “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社会适应性调查与改革”的研究课题,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的方法,对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及相关人员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主要为我院的国贸专业毕业生(或实习生)及其所在单位的领导,共向学生发出调查问卷100份,回收有效答卷67份,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进出口贸易企业及相关人员调查表
同时,通过对企业的实地考察发现,企业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也很高,要求该专业学生除具备外贸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以下技能:
第一,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和网络搜索资料的能力。大部分企业都通过网络与国外客户进行沟通,要求学生在繁忙的日常工作中熟悉应用办公软件和专业制单软件的使用,应届毕业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必须过关。
第二,英语口语与书写能力。企业需要通过电话与国外客户联系,同时为了拓展业务,还要参加各式各样的商品交易会,特别是广州春秋两季的交易会,要求学生具备与客户进行良好沟通的能力。
第三,社交能力、合作能力、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基本礼仪。企业更看重外贸专业人才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
高职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是技术应用型人才。技术专业的知识结构不像普通高校的学科专业那样强调专业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逻辑性,而是强调职业岗位技术工作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应用性。因此,教学计划不能照搬普通大学的,而是要灵活且有所侧重,强调职业岗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素质结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他们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具备创新理念和实践能力与创业能力。
加强实用英语课程 英语是从事国际贸易必需的工具之一,英语程度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学生就业后能否正常地开展外贸业务。在对企业的调查过程中,有的企业领导坦言,就外贸基础与英文基础而言,他们更侧重毕业生的英文基础,因为外贸业务的操作,学生到企业后还可在实践中边用,边学,而英文基础差却不是一两年能提高的,实践证明,英文好的学生比英文差的学生对外贸业务的领悟能力要强得多,因而上手也快得多。鉴于此,作为外贸业务员的摇篮——高职院校一定要加强学生的英语能力特别是实用英语能力的培养,除让学生注重公共课程《大学英语》的学习外,还要加强《经贸英语阅读》、《外贸英语函电》特别是《英语听力》、《外贸英语口语》等实用性英语教学,有条件的院校一定要增开国际贸易双语教学课程。
增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设置 从调查的结果可知,毕业生凡从事与进出口贸易有关的工作,如报关及报关文员、船务、外贸跟单员及业务员,企业都强烈反映学生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不够。目前,我院国贸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有《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报关实务》、《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等,从这次企业调查中反映的情况看,还亟须增设商品检验和出口核销等方面的实务课程。
强化学生计算机实操能力 在电脑空前普及的今天,计算机的实际操作能力也是检验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条件之一,因此,加强学生计算机实操能力特别是Word、Excel、Photoshop办公软件的操作能力,也是职业院校首先应考虑的问题之一。事实上,许多院校的外贸专业软件的操作都是建立在以上三种软件的操作之上的,加强学生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快速、准确地制作各种所需的外贸单据,管理日常工作、熟悉和应用互联网,这些都是进行国际贸易的辅助工具,都应纳入重点课程的教学中。
增设提高学生修养及综合素质的课程 从对企业领导的调查中可知,他们都希望应届毕业生除具备所需的专业知识以外,还要具备社交能力,应变能力要强,礼仪礼态,要有合作精神,这样才能更顺利地开展和完成工作。因此,有必要开设公共关系或社交礼仪、演讲与口才、应用文写作等课程。要鼓励学生多参与院校举办的、适合自己发展的社团活动,班级要多举办团体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与合作精神。
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教材教法及教学设备是学校办学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保证专业教学质量的根本条件,在这三个基本要素中,教师的作用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根据已毕业学生反馈的信息,他们对教师的专业水平评价颇高,但又普遍反映教师所教的专业课过于侧重理论知识,缺乏实操性,在校所学知识与毕业后工作的实际需求还有一定的距离。毕业生的意见实际上反映了职业院校教师结构存在的问题。从我院专业教师队伍的结构来看,87.5%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均是大学毕业后直接任教的,从企业调入或有过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仅占8.4%,目前,我院具备 “双师”素质的教师仅占教师总数的18.5%,多数教师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实训教学与现场指导能力都处于弱势,大多数教师与社会需要的既有渊博的理论基础知识,又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差距明显,我校经济管理系由于专业性质的独特性,这种现象尤为严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系自去年上半年开始启动专业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的程序,为期半年,教师从企业回来后明显感觉到收获颇丰,在企业所获得的经验对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学能力具有指导性的作用,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合理整合课程教学体系 我院的课程教学体系从整体上讲是严格按国家高职教育大纲制定的,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分别包括以下五个模块:职业基本素质、职业通用能力、职业专项能力、职业拓展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其中,职业基本素质模块中的课程是学院根据教育部高职教育教学大纲规定设置的必修公共课程,包括《政治》、《德育》、《体育》、《高等数学》、《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技术》等,这些课程原则上是不能随意删减的,只是根据国贸专业的实际情况把原定的《高等数学》改为《经济数学》,并在每学年的教学中强调了《大学英语》与《计算机运用技术》的重要性。在职业通用能力模块中,删除了原有的《纺织品商品学》、《统计学》等课程,维持了原来的《会计基础》、《国际金融实务》、《市场营销》、《市场调查与预测》等课程,并将原有的《西方经济学》、《价格学》分别改为《经济学基础》与《价格理论与实务》。鉴于电子商务的空前普及,我们将原定每周两节的选修课《电子商务》改为每周四节的必修课。作为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最为重要的职业专项能力模块,基本上维持了原有的主要课程,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外贸英语函电》、《外贸单证》、《报关实务》、《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等。鉴于英语对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重要性,我们一直都在加强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相关课程包括《英语听力》、《外贸英语口语》、《经贸英语阅读与写作》等。为了提高学生国贸实务的实际操作能力,我们将原先第五学期最后两周的上机实操课改为贯穿第五学期的必修课《进出口业务操作》,每周两节,提高学生的外贸实操能力。在职业拓展能力模块中,主要课程包括《英美概况》、《国际结算》、《物流管理》、《国际货运代理》及《公共关系》等限选课程。在职业综合素质模块中,主要课程包括《心理健康教育》、《人文艺术》及《职业生涯规划》等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与审美观念,指导学生毕业后制定自己人生规划的限选课程。据以往的教学经验,这类课程都受到学生的普遍好评,教学效果良好。
突出课程体系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每个教学课程模块中,都包括实践技能培养的环节。比如,在职业基本素质课程模块中,通过《创业教育》、《就业指导》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创业激情与就业信心,而《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基础技能的培养,学生必须通过国家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并获得相关证书以佐证自己的能力。在职业通用能力模块中,《会计基础》课有ERP会计实操软件支持,《电子商务》与《市场营销》两门课都在“电子商务实验室”与“市场营销实验室”内开展教学,以便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职业专项能力模块的许多课程都可采用专用实验室完成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如《英语听力》、《外贸单证》、《报关实务》及《进出口业务操作》等,没有专用实验室的课程,也可通过教师在普通教室里的实施组织与指导,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整个课程系统的专业技能实训都与国家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接轨,如“国际贸易单证员证”、“报关员证”等,以便与相关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实现对接。当然,课程系统的整合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市场的需要,我们每年都会适时地微调教学计划,以使课程安排能与时俱进,使学生毕业后能具备“学有所用,用有所长”的竞争优势。
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实施是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走出校门,与企业建设新型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是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完成实践教学的必由之路。技能应用型人才必须具备的知识与能力,有相当部分只能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才能获得。因此,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与相关企业紧密合作,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在校外拓展教学空间。就国贸专业而言,应积极与外贸行业或企业合作,建立互利互惠的共赢机制,共同建设与国际贸易专业相匹配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以协议形式确保校外实训基地的相对稳定,使学生能在实训基地直接从事与国际贸易有关的各项活动,用自己在校所学的外贸知识,熟悉进出口贸易环节,掌握企业商务流程,从而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与工作能力,完成由“知识型”向“技能型”的最终转变。
总之,高职院校要以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为先导,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为目标,以优化专业教学课程体系为核心,以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实操能力为重点,以提高教师素质、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为关键,不断深化改革教学体系与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教书育人,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谷祖莎.重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探讨[OL]. [2010-09-16].http://wenku.baidu.com/view/482a0995/e79b8968022 659.html.
[3]王涛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改革[J].大学教育科学,2009,(1):80-83.
[4]郭丕宽.国际贸易领域高端人才培养模式刍议[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3):91-92.
[5]白玲.21世纪复合型、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天津商学院学报,2007,(5):60-61.
[6]戴士弘,毕蓉.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有话职说
每一种工作都蕴藏着无穷的乐趣,只是有些人不懂得怎样去发掘它们罢了。
——卢梭
G712
A
1672-5727(2012)01-0040-02
刘练(1959—),男,湖南涟源人,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系高级讲师(内聘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