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腹膜炎累及胰尾导致持续性淀粉酶升高一例

2012-11-06 01:42:24古志强林笑丰昝慧赵利娜于涛陈其奎
中华胰腺病杂志 2012年6期
关键词:腹膜炎结核性抗结核

古志强 林笑丰 昝慧 赵利娜 于涛 陈其奎

·病例报告·

结核性腹膜炎累及胰尾导致持续性淀粉酶升高一例

古志强 林笑丰 昝慧 赵利娜 于涛 陈其奎

患者女,21岁。因反复腹痛、腹胀2月余入院。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左上腹痛,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同时感乏力、咳嗽,盗汗、畏寒。体重下降约5 kg。全腹CT示腹腔结节,左上腹结构不清,胰尾增厚,双侧胸腔积液。外院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胸腔积液”,给予对症支持治疗,但患者症状反复发作。1月余前外院行PET-CT检查,腹腔、肝包膜、脾包膜、大网膜、小网膜、肠系膜及盆腔广泛多发高代谢病灶,考虑结核查血淀粉酶1025 U/L,给予诊断性抗结核及抑酸、补充胰酶等治疗,复查血淀粉酶降为764 U/L,但恢复饮食后仍有反复上腹痛及呕吐,且血尿淀粉酶反复升高,为进一步诊治转来我院。体检:体温36.2 ℃,脉搏 91次/min,血压105/71 mm Hg(1 mm Hg=0.133 kPa),呼吸22次/min。神清,营养不良,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肿大,心肺(-),腹平软,左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未及明显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实验室检查:WBC 3.32×109/L,血红蛋白126 g/L,大便潜血阴性,尿常规、血糖、凝血试验、肝肾功能、BFP、CEA、CA19-9均正常,血清淀粉酶487 U/L,尿淀粉酶177 U/L。胸片及腹平片未见明显异常。腹部MR及MRCP:胰腺尾部稍增粗,脂肪间隙及左侧肾前筋膜局部稍模糊(图1),不除外慢性胰腺炎可能,增强扫描见腹膜强化较明显,考虑腹膜炎。EUS见胰尾部呈网格样结构,回声增强(图2),主胰管走行迂曲,内径1.5 mm,未见结石及钙化影,考虑胰腺尾部炎症改变。入院后给予抑酸、护胃、补充胰酶及抗结核等治疗后患者无腹痛、呕吐,复查血清淀粉酶降为336 U/L,逐渐恢复饮食后腹痛未发作。出院诊断:结核性腹膜炎累及胰尾。出院继续予抗结核及补充胰酶等治疗,随诊2个月复查,血清淀粉酶为104 U/L,未再发作腹痛及呕吐。

讨论本例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及抗结核治疗的反应可考虑诊断为结核性腹膜炎,同时合并有上腹痛、压痛及血尿淀粉酶升高和胰尾形态学改变则罕有报道。血清淀粉酶临床上作为诊断急性胰腺炎的敏感指标,但其特异性较差,一些非胰源性疾病也可表现为血清淀粉酶升高,如腹膜炎、急性阑尾炎、肠梗阻、胃肠穿孔、胆系感染等。患者虽然有明确的腹膜炎症,然而超声内镜及腹部MR均显示胰尾形态异常,同时,患者进食后反复出现腹痛加重及血清淀粉酶再次升高,因此,持续性淀粉酶升高考虑与胰尾损害有关。本例患者胰腺损害局限于胰尾部,且胰尾部脂肪间隙及左侧肾前筋膜局部稍模糊,考虑病变为腹膜结核累及胰腺所致。虽然患者未行细针抽吸组织病理检查及涂片找抗酸杆菌等方法明确结核感染的诊断,但根据长期随访的结果,随着抗结核治疗的显效,血清淀粉酶逐渐降低至正常,也可对腹膜结核累及胰腺进行诊断。

图1 MR平扫(a)及增强(b)图

图2 超声内镜图

10.3760/cma.j.issn.1674-1935.2012.06.023

510120 广州,广州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消化内科(古志强、昝慧、赵利娜、于涛、陈其奎),影像科(林笑丰)

于涛,Email: yutao2014@yahoo.com.cn

2012-07-08)

(本文编辑:吕芳萍)

猜你喜欢
腹膜炎结核性抗结核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376例分析
结核性胸膜炎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贵州夏枯草的抗结核化学成分研究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中外医疗(2015年16期)2016-01-04 06:51:46
链霉菌CPCC 203702中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与鉴定
艾滋病合并结核性肛周脓肿1例
主要高危人群抗结核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T-SPOT TB联合IL-10、IL-27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
误诊为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淋巴瘤2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