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只有吸取教训才能更好发展

2012-11-05 05:20:32
节能与环保 2012年11期
关键词:教训企业发展

“亡羊补牢,犹未晚也。”对于光伏产业来说,这句话更具有现实意义。无论将来怎样,汲取教训则是不可不说的话题。中国光伏产业之所以有今天这样的危机,还要从自身找原因,从自我改变做起,只有这样做才能真正从光伏大国变为光伏强国。

强化产业规划 杜绝盲目乐观

“产业规划不够,企业发展过于盲目,导致产能过剩,这也是整个产业走到今天的根本原因所在。”众多企业都已经开始总结教训。“前几年光伏产业的大发展,让很多知名企业被一时的利好市场冲昏了头脑,忙于扩张,忘记了市场分析和存在的风险,很多花费巨资建设的厂区,几乎没有使用就已经停产,不仅造成了巨大的浪费,更使资金运作受到严重挑战。”业内人士的观点不免让人心生感慨,更联想到了曾经不可一世的江西新余“硅谷”这样的鲜活案例。更多的专业人士也都提出了类似的观点,并表示光伏产业的整合已经成为产能过剩的必然结局。中国科学院电工所研究员许洪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表示:2011年全球光伏应用市场规模只有2900万千瓦,而中国产能最低也在3000万千瓦以上,中国光伏产业已经到了该整合的时期。也有权威的市场研究机构公布相关信息:预计未来三年,太阳能行业光伏组件依然产能过剩,将有180家光伏企业走上倒闭或被收购的道路。无论这一消息是否会成为现实,国内企业的产能过剩却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这也无疑给国内企业提了个醒儿:盲目导致产业发展出现混乱和困境,已经成为血的教训,更可怕的是,这种现象并不是个例,在风电等行业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从光伏产业发展中汲取教训也是其他产业发展最重要的事。

打好基础 做好“根据地”工作

目前,我国的光伏产业过于依赖“外人”,国内的光伏产业需求90%以上集中于欧美市场,一旦国际市场发生风吹草动企业自然就会受到巨大的影响。这样的教训在其他行业已经屡见不鲜,但这些并没有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虽然早在几年前,部分主攻国际市场的光伏企业已经开始将目光转向国内,但并没有足够重视,有的企业只是觉得国际市场竞争太激烈了,转而看国内市场有没有更好的机会。两年前某龙头企业相关负责人曾私下和笔者交流说:“我们只是试着做一做国内市场,还是以国际市场为主。”当然,这也和国内发展条件不够充分有关,但企业并没有真正意识到今天这样的严重后果、没有铺垫好发展的“后路”却成为了事实。

曾有分析认为:我国光伏产业的消费市场长期以来过于依赖国外,国内相关市场的发展迟迟难以跟上,适合光伏发电特性的分布式市场难以打开,导致国内光伏企业在面对海外市场波动时顿显脆弱。相比于德、日、美等分布式光伏装机量占总装机容量中近于或高于80%的比例而言,我国的分布式光伏装机份额实在难以相比。这也就是说,发展国内市场已经成为挽救光伏产业的重要方式。

“在这一点上,要如果套用中国革命成功的典型经验,就是要建立好自己的‘根据地’、‘大本营’。只有做好了国内市场,夯实了产业基础,才能够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才能够在各种风浪面前稳坐钓鱼台,稳如泰山地应对各种市场变化。”专业人士的分析不难让我们联想到这次产业波动,如果之前坚定不移地发展国内市场,那么外力的作用也不会这么容易就让整个产业发生如此巨大的震动。从这个角度来说,此次光伏并网相关意见的公布,无疑成为了国内产业大发展的开端之作。

产业发展要未雨绸缪企业之间更要团结一致

国际经济的变幻总会影响到各个行业的发展,无论哪个行业,只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了一席之地,就有可能面临和光伏产业一样的尴尬处境。这就要求企业团结起来,做好准备工作,应对国际市场上处于各种原因的各种“调查”。只有法律层面、企业实际生产管理展面等的各种准备做好了,无论什么“反”都能从容面对,行业发展才有了最为重要的“防御术”。可喜的是,我国光伏企业已经开始行动起来,并于2010年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指导下,由积极投身于光伏产业,从事光伏产品及应用的研究、开发、制造、服务的22家企事业单位共同组成了中国光伏产业联盟。但还有一些遗憾的是,这一联盟在短时间内还未发保护产业发展的作用,还需要经过不断的努力方能真正成为中国光伏产业的保护神。我国的光伏企业和相关机构还需要不断加强各方面的合作和沟通,才能真正团结起来,应对国际市场的风云变幻。

加强自身科技建设

掌握先进的技术才是突破国际市场封锁的关键。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公认的最具发展前景的新能源发电技术,谁掌握了其中的关键环节,谁就会在新能源发展的道路上占据领先优势,谁就能掌握新能源发展的主动权,最终掌握人类能源发展的主流。目前,我国的光伏产业发展与国际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产业发展所需要的主要装备和技术都还依赖国际市场。据相关人士介绍,包括薄膜电池生产线、高纯多晶硅生产的氢化炉、四氯化硅闭环回收装置、大尺寸铸锭炉、多线切割机、PECVD镀膜设备、自动丝网印刷机、自动电焊机等在内的装备还主要依赖进口,而相关原材料,如高纯多晶硅、银浆、EVA用高分子树脂、切割液等的对进口的依赖度很高,仅2011年,高纯多晶硅进口数量就达到46.48万吨之多。这样的进口依赖,也是使产品成本过高、难具国际竞争力,导致产业发展出现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致使我国表面已是名副其实的光伏产品制造大国,但大多数光伏企业经营困难,甚至亏损,将整个产业引向发展困境。

如何摆脱国际市场的束缚,如何寻找到自己的发展之路,如何从容面对市场的跌宕起伏,还要从以往的经验中不断总结教训,才能不断地自我完善,才能真正地壮大自己,才能成为行业的真正领跑者。而这些,也正是中国的光伏产业真正面临的重大课题。

猜你喜欢
教训企业发展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5期)2022-06-05 07:55:06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3期)2022-04-26 14:27:04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2期)2022-04-26 14:25:10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云南画报(2020年9期)2020-10-27 02:03:26
经济学家还需汲取的教训
英语文摘(2019年12期)2019-08-24 07:53:54
教训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教训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