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与园林环境的结合

2012-11-05 05:08赵玲叶
山西建筑 2012年14期
关键词:赏景游人太原市

赵玲叶

(山西晋路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山西太原 030006)

“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园中之亭,应当是自然山水或村镇路边之亭的再现。亭在园林中,兼有实用和观赏价值。既作点缀景观又作观景之需,同时又是供游人驻足休息之处,可防日晒、避雨淋、消暑纳凉,畅览园林景色。

1 与山体相结合

在山上建亭,适于登高远望,同时也为游人提供了休息和赏景的环境,设置时要结合游人的行程和体力。因此,亭和山体结合起来设计时,应选择突出的位置,以免自然树木、山石等遮掩前景。对不同高度的山,设亭的位置应有所不同。

1.1 小山建亭

小山上的亭一般位于山顶,主要是为了增加山体的高度,其中造型简单。如儿童公园的一座临湖的假山,其上有一座三角亭(见图1)。此山位于湖的东南岸,亭体量小巧。面积约3.9 m2,柱高2.8 m,亭顶约2.2 m,柱间距约1.8 m。亭的南面设有“琉璃塔”,与之互为对景,亭的设计采用了主景升高法,虽体量小巧,却能使游人欣赏到湖面景色,有利于游人亲临水面,是游人赏景、歇息的极佳环境。

1.2 中山建亭

建亭一般宜在山脊、山顶、山腰建亭,建亭应有足够的体量或成组设置,以取得和山形体量协调的效果,以便更有利于赏景。如太原市迎泽公园位于湖面西南角的三重檐四角亭(见图2),气势雄伟,设有28个台阶,亭柱高4 m,有12个方柱宽约23 cm,总高约15 m。四周由侧柏等树木所包围,供游人歇息、纳凉。此亭可俯借湖水之景,仰借蓝天白云之景,临借湖边水榭、水景,远借七孔桥等优美景色。从而达到了与其他景色相互呼应连成一体的效果,更丰富了山形轮廓。

1.3 大山建亭

一般宜在山腰台地或次要山脊建亭,亦可将亭建在山道旁,以显示山形地势之美,并有引导游人的作用。大山建亭,应避免周围的树木阻挡视线,同时还要考虑游人的需要,合理的安排休息距离。如北京景山上的“万春亭”,它位于贯穿全城南北中轴线的中心制高点上,联系着与加强南起正阳门、端门、午门、故宫三大殿、神武门,北至钟楼的枢纽作用。为突出强调它的地位,此亭做成了三重檐的宏丽、壮观的形象,从而达到了一定的景观效果。

图1 太原市儿童公园小山建亭

图2 太原市迎泽公园中山建亭

2 与水体的结合

在我国山水园林中,水是园林中重要的构成要素。将亭与水相结合符合人们的亲水性和融入自然的愿望,同时也形成了独特的景观效果。

2.1 水边建亭

大自然的江河湖海,水面宽阔,一般在水边建亭空间开敞,视野开阔,在大小或高基岸的水边,常以大体的均衡设置亭的造型。

园林中的水面,常以静态水面为主,表现出幽深、宁静、柔和、亲切之感。水满池岸,倒影叠,水边建亭,更应低临水面或突出池岸,为水所环绕,令游人尽量亲临水面。如位于太原市迎泽公园某处水边设亭(见图3),此亭的设置可使游人得到休憩,位于水边,又满足了游人的亲水性。

2.2 水面建亭

一般在小溪涧、浅滩或平静的小水面上设亭,由于此环境较为安全、优美,因此要求亭的位置应低临水面,并且尽量延伸于水面。如位于太原市儿童公园湖岸南边,亭的东西两侧设有大理石方凳,其低临水面,方便游人可以细察涟漪,符合了游人的亲水性;也可以观远山近水,使游人感到置身于碧波荡漾的水面之上。

2.3 亭与水边建筑相结合

亭与水边建筑的结合,既能把景物联系在一起,又形成了一定的园林景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园林情趣,也丰富了园林景观。

1)与桥相结合。桥是水面的交通要道,是园路的连接和延续,造型优美。桥又具有分隔水面,增加空间层次的作用。桥上建亭更是锦上添花,构成绚丽多彩的水面景观,桥亭又是供游人驻足休息,纳凉,赏景之地。亭与桥相结合有很多种形式,常见的是亭建立在桥上的正中位置,有的亭则是在桥的侧旁,贴桥而建,有的亭却建在桥的一端或两端,似桥头堡之势。

2)与岛相结合。岛一般指凸出水面的小土丘,属块状岸型。岛中设亭的体积较小,造型亦很灵巧。在岸边观赏时,岛与亭相辅相成,互相映衬,达到一定的园林景观效果。如太原市迎泽公园亭与岛结合(见图4),此亭体量小巧,可赏湖面之景。

图3 太原市迎泽公园水边设亭

图4 太原市迎泽公园亭与岛相结合

3 与植物相结合

园林植物作为构成风景园林中的重要要素,尤其在中国古典园林之中更是创造了其独有的艺术境界,亭是景观功能和实用功能的结合体;植物体是有生命的活体,有其生长发育规律,具有大自然的美。亭和植物的适当配置可达到互为因借、相得益彰的效果。

3.1 亭与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1)亭对植物的作用。亭的外部环境为植物种植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与植物结合设亭还可以创造出一定的意境。葱郁的密林间、绚丽灿烂的花间石畔,都是建亭的佳地。在亭和植物共同组成的景观中,蕴含着园林的主题和意境。

2)植物对亭的作用。植物配置可以使亭的主题和意境更加突出,根据亭的特色、周边环境及主题的不同,搭配不同的植物,使植物配置对园林建筑主题起到突出和强调的作用。中国古典园林中有较多亭还直接引用植物名,如:牡丹亭、桂花亭等,再加上诗词牌匾的渲染,可以使环境更加有声有色。

3.2 亭与植物结合的配置手法

亭的类型多样,在搭配植物时应与亭的风格相协调统一,不一样的亭要配置不同的植物,同时,还要考虑植物的生存环境以及植物和亭在整个环境条件的协调性。园林中亭的类型多样,植物配置应和其造型和功效取得协调和统一。如迎泽公园四角亭与植物结合实例,形成高低错落的对比,用植物填充了亭子的外空间,使亭子不再单调,也为在亭中游憩的人们营造出很好的自然氛围。如位于晋祠公园某处亭(见图5),此亭的周边采用垂柳搭配,与周围的小水面相呼应。所以说,在亭子周围的植物配置要因地制宜,相辅相成,才能达到理想的园林景观效果。

4 亭与建筑设施相结合

4.1 与廊相结合

廊是一种线形建筑,起联系景点、组织交通、遮阳避雨、分隔空间等作用,在园林中一般不单独使用,常与亭相结合。两者相结合可减少亭廊的单调感。如太原市迎泽公园位于湖岸,设在藏经楼附近的两个大小相同的方亭(见图6),各由12根柱子组成,亭内设园门洞。中间由58个开间的廊连接相结合建造的,此廊每个开间为2.8 m,全长约162.4 m。不仅能丰富廊的立面造型,使景观更加壮丽,而且有支撑长廊的作用。游人在漫步游览的过程中,可根据廊所导游的路线进行游览,在游览途中可将园内景区空间组织在连续的时间顺序中去,从而形成了一个空间层次上丰富多变的群体,使其景色更加优美。

图5 太原晋祠公园某处设亭

4.2 与花架相结合

花架是利用藤本植物装饰美化建筑棚架的一种垂直绿化形式,可供游人歇息、游览、赏景之用。它能组织划分园林空间。与亭相结合,则能使亭更加富有生机。亭与花架的结合,造型通透轻巧,达到很好的组景效果,增加了园林景观。如位于汾河湿地公园的亭与花架结合(见图7)。

图6 太原市迎泽公园亭与廊结合

图7 汾河湿地公园亭与花架结合

5 结语

亭在园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它能把外界大空间的景象吸收到这个小空间来,给游人提供了休憩之地。园林中的亭,姿韵典雅、形式多变。在园林中是点景和造景的重要手段,山巅水际,花间竹林置以小亭,则平添几分诗意。所以亭之美,不仅是建筑造型的美,更是空间美,意境的美和文化的美。

[1]朱钧珍.中国园林[Z].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03.

[2]黄东兵.园林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3]曹林娣.园林艺术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赏景游人太原市
太原市为农村寄递物流补“短板”
地铁上的九座城
孟浩然《送朱大入秦》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太原市六家药茶企业获省级授权
咏荷
登神农顶
吟诗赏景
太原市第四实验小学
赏景,影节宫受“朝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