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元元,赵 艺
(中国计量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新闻图片框架的三个维度
班元元,赵 艺
(中国计量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新闻图片;框架理论;新闻摄影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蓬勃发展,图片在新闻传播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框架理论的三个维度——摄影师、不同国家媒体以及受众认知来分析新闻图片的框架使用情况及其作用,从而揭示新闻图片传播背后所隐含的视觉话语逻辑。
框架理论在新闻传播中的运用越来越多,它体现在一篇新闻报道从摄影师拍摄、记者撰稿到受众认知的整个过程。当今已经是读图的时代,尽管一篇报道中文字一直是新闻的主体,但是图片可以更好地再现事实场景,将二者结合起来,更能达到新闻传播的效果。不管是文字还是图片的运用,在一篇报道中都会体现出一定的框架。
框架的概念最早是由贝特森提出的,由高夫曼将这个概念引入文化社会学。关于框架如何而来,高夫曼认为一方面是源自过去的经验,另一方面经常受到社会文化意识的影响。对于新闻媒体的框架研究,学者们基本上是源自高夫曼的思想。坦克德认为框架是新闻的中心思想。恩特曼认为框架包含了选择和凸显两个作用,框架一件事,就是把认为需要的部分挑选出来,在报道中特别处理,以体现意义解释、归因推论,道德评估,及处理方式的建议。在对新闻框架的形成因素的研究中,伍 (Woo)等认为,框架是新闻工作人员、消息来源、受众、社会情境之间的互动的结果。[1]简而言之,框架理论就是对于同一事件,不同的人或组织会运用自己 (不同于他人)的立场分析问题。以2008年3月28日人民日报中《胡锦涛讲话提出实现核安全路线图》的报道为例:在这篇报道中,新闻工作者基于媒体责任与宣传国家形象的立场选择凸显的是“讲话”的积极作用与国际社会对其的高度赞扬,建立了一个“中国是个负责任的大国”的框架;受众在阅读此报道时一方面受媒体所建立的框架的影响,另一方面形成了自己的阅读框架——中国在世界和平与安全问题上有了进一步成果。
在今天的读图时代,图片新闻在新闻报道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图片新闻形象生动,吸引力强,且不受文化水平和地域的限制,可以实现全球传播。[2]。新闻图片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传播了信息,也可以通过图片的形象性引起读者共鸣,引发受众的情感,进而影响人们的态度和行为。然而,新闻图片的选用并不是随心所欲的,隐含着话语逻辑。也就是说,在纷繁复杂的新闻图片的后隐含着“框架”问题。本文基于框架理论以及新闻图片传播实践,提出了三个新闻图片的框架维度——新闻工作者、不同国家媒体和受众的认知。
对新闻框架的研究通常为两种类型:一类是考察言说者 (也包括新闻工作者)叙述和/或讨论某一新闻事件或议题时的侧重面。另一类是戈夫曼阐述的意义即框架对现实世界的裁选。新闻框架则是新闻生产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基本新闻价值观,包括冲突、人物、戏剧、结果等。[3]从新闻图片的角度,新闻工作者 (摄影师和图片编辑等)在进行选取图片的时候,会构建一定的框架展示出某一新闻事件的侧重面,并且通过这些图片体现出基本的新闻价值观。
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一问题,下面以《人民日报》关于青海玉树地震连续十一天的新闻报道为例:
表1 人民日报关于青海玉树地震连续十一天的新闻报道
从这一表格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次突发事件的选有图片的报道占总报道量的49.2%;救援方面图片占所有图片的73.8%;领导人视察的图片占所有图片的13.8%。同时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领导人视察方面的报道往往都会放在头版。因此,从图片选取的角度,关于此次突发事件的新闻工作者在报道时选取的新闻图片框架,我们可以这样分析:一方面,新闻工作者在叙述这一新闻事件时侧重的是公众所关注的救援工作,首先满足公众对新闻的需求,同时突出中国人民众志成城,齐心协力抗击自然灾害的现世以起到鼓励人心的作用;另一方面,新闻工作者对图片进行现实选材,以领导人视察开篇突出国家领导人的人文关怀形象。虽然青海玉树地震已经发生了一段时间,但新闻工作者使用图片所构建的框架仍影响着此类的新闻传播。一篇新闻在经过摄影师的选景拍摄、记者采访,撰笔,再经过筛选,最后成稿整个过程受到了多重因素的影响:新闻事实呈现、作者个人价值观和当地主流文化。一般的新闻工作者都会用自己惯用,或者往往会与自己所工作的媒体保持一致的立场进行一系列的选材,定稿,这就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一篇报道所着重呈现的内容与新闻工作者是息息相关的。
在同样舆论公开的环境下,外国媒体对事件的报道方向和内容与本土媒体却具有很大的区别,引起了学界的注意。根据“框架理论”这种偏差与西方媒体所使用的“框架”不同息息相关。长期以来,中国与西方历史文化隔阂导致了双方社会心理上的异质化。西方媒体在体质、意识形态、专业理论、报道形式等诸多方面采取迥异与中国的思路,这种不同直接反映了在对具体事件的认识和报道中。在某些报道上新闻工作者会选择事实延伸,即报道在事实基础上做的对整个事件的评论、分析、展望等,一种带有媒体立场的主观内容,即“怎么样”。[4]如中国媒体对奥巴马将访问朝韩非军事区的报道——《媒体称奥巴马将访三八线意在给韩国撑腰》,选取了奥巴马的图片和板门店(朝韩分界处)的图片,以实际图片吸引受众,增大新闻报道的影响力,而美国方面并没有广泛报道此方面的新闻图片。从不同国家媒体对于同一事件在图片框架上的异同分析,中国方面媒体构建了这样的框架——呈现事实;美国方面则构建了不同的新闻框架——维护国家形象。
笔者调查了2012年2月份发生的“关于美军焚烧古兰经事件”《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构建的不同框架。在调查的6篇《人民日报》的报道与3篇纽约时报的报道中,武汉晚报在《美士兵焚烧古兰经事件掀起多国反美高潮》中虽提到官方道歉,但并未选取图片;在美国的报道《Obama sends apology as Afghan Koran rage》中,选取了一张奥巴马总统的图片。这个对比从侧面反映了两国间框架的不同,美国旨在宣扬美国总统形象,中国没有突出展示美国领导人的意图。在基本理论事实的图片选取上,中美双方媒体有重复的部分,这是属于框架国建中事实呈现的部分。在其他方面的图片选取中中国方面突出美国的行为,站在旁观的立场上解译新闻信息,利用图片、文字解说,构建了这样一个框架——维护正义;美国方面站在新闻主角的立场上呈现事实,体现美国的责任感,利用图片、文字解说,构建了一个不同的框架——维护自己利益和国家形象,正面回应事件,表现美国的责任感。
新闻的再现效果会引发受众原有的认知网络,受众框架会因而延伸,与其他事件议题纠葛联结,产生不同的言说。因而我们应该改变过去将媒介与受众二元分类的线性模式,重视媒介框架与受众框架的关联互动。[5]对《人民日报》关于青海玉树地震连续十一天的新闻报道选取图片的受众调查中得到,几乎所有的受众完全通过大众媒体获取事件动态(少部分通过耳闻或亲眼目睹事实真相),在通过媒体了解新闻过程中事实呈现的图片框架并没有加入自己的思考,也就是说,受众在阅读的同时被带入了新闻工作者所选取的新闻图片所构建的框架。从这可以看出,新闻工作者在设定公众议题时起了巨大的作用,选取的图片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受众解读的角度:积极的方面,受众希望在第一时间了解即时的信息或关于突发事件的真实图片,所以新闻报道选取的图片成为了受众的首要信息来源;消极的方面,受众会受到媒体选取图片所构建的框架影响,影响自己的世界观,甚至当某些媒体扭曲事实的时候,受众会因道听途说,捕风捉影而受到误导。当然,受众也会根据自己的认知结构对事件进行主观解释,并建构社会现实。
人民日报、中新网等国内主要媒体对723温州动车事故都做了大量的报道,选取了不少图片。受众相信媒体选取的图片所构建的事实框架——动车出现问题,中国铁路部门负主要责任。不久,在之后的受众认知过程中出现了偏差,受众在阅读新闻材料时加入自己的主观思考构建了自己的理解框架——人民出行的生命安全受到极大威胁。如李东晓在执行任务的图片被辟谣为“高铁司机培训只有十天”;遇难者家属悲痛万分的图片被辟谣为“尸体未经家属同意,被集体火化”。从这个角度可以明确,在某些情况下,在社会现实的建构中,存在着新闻工作者的框架和受众个体的框架的冲突,两者之间不一定存在高度的相关性。[6]
新闻工作者从其特定的立场出发在报道中筛选合适的图片建构一定的框架;不同国家媒体对于同一事件选取不同的图片建构不同的框架从而代表了各自的立场;受众受前两个框架的影响同时构建了自己的理解框架。因此,新闻工作者、不同国家媒体、受众在新闻传播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对新闻图片这三个框架维度的考察,有利于我们对新闻图片报道的深入理解。
[1] http://baike.baidu.com/view/1883721.htm.
[2] 王志坚.报纸图片新闻的传播效[J].青年记者,2011(5下):47.
[3] 李贞芳,韦路.影响新闻工作者新闻价值框架形成的因素[J].国际新闻界,2007(4):41.
[4] 赵铿冰.惯性框架下的认知偏差——西方媒体对玉树地震报道研究[J].商品与质量,2010(6):136.
[5] 张楠.从媒介现实到受众现实[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1):67.
[6] http://baike.baidu.com/view/1883721.htm.
Three Dimensions of News Pictures Framework
BAN Yuan-yuan,ZHAO Yi
(China Jiliang University,Hangzhou Zhejiang 310018,China)
news pictures;frame theory;press photography
With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pictures are playing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news transmission and performing a significant function in our social life.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the news pictures'usage and the effect from three dimensions-photographer,the media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audience cognition.Accordingly,we can reveal visual discourse logic which is implicated in the news pictures transmission.
G212.2
A
2095-2708(2012)06-0057-03
2012-05-13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新闻图像在现代传播中的作用研究”(11BXW035)的子项目——新闻图像框架作用的部分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