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戊乙奎醚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体外循环炎症反应的影响

2012-11-02 03:03:10舒丽娟魏新川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2年1期
关键词:血药浓度体外循环细胞因子

舒丽娟,魏新川

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术后常出现急性肺损伤、心脏和肾功能紊乱、凝血系统功能障碍及各种感染,这些都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以往的研究多关注在麻醉前单次静推抗胆碱能药物盐酸戊乙奎醚,对减轻急性肺损伤[1],减少 ECC术后 SIRS的发生率有一定的作用[2]。但是ECC开始转机后,由于血液稀释、管道吸附等,盐酸戊乙奎醚血药浓度将急剧下降,药效难以维持。本研究在ECC预充液中加入盐酸戊乙奎醚,使转机后仍能维持相对稳定的血药浓度,探讨其对ECC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和分组 采用随机对照双盲法。选择期行人工心瓣膜置换术的风心病患者184例,年龄20~65岁,心功 NHYAⅡ -Ⅲ 级,体重40~65 kg,并选择固定成员组成的两组手术医生。肝、肾功能障碍者、术前有感染性疾病、胆碱能药物禁忌证者、术中术后使用乌司他丁、类固醇类药物、采用超滤者予以排除。

由麻醉师按随机数字表法分配成盐酸戊乙奎醚组(P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每组92例。每个患者的分组及用药情况由麻醉师一人掌握。实验分两部分进行:对P组和C组各20例患者检测细胞因子浓度并观察相应的临床指标;对其余144例患者观察相应的临床指标。

1.2 麻醉和ECC方法 术前半小时肌注吗啡0.1 mg/kg。患者入室后,开放静脉通路,监测生命体征、有创动脉压、中心静脉压。P组:于麻醉诱导前经静脉缓慢注射盐酸戊乙奎醚0.01 mg/kg,预充液中注入0.015 mg/kg(成都力思特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C组:同期静脉缓注和预充等体积生理盐水。麻醉诱导用药:咪达唑仑2~5 mg,芬太尼10~20 μg/kg,维库溴胺0.1~0.15 mg/kg。术中间断注射舒芬太尼、咪唑安定、哌库溴胺和七氟烷维持麻醉。应用Medtronic膜肺,采用全身浅低温(鼻咽部温度32℃)和中度血液稀释[术中红细胞比容(Hct)维持在0.18~0.25]。

1.3 观察指标和检测方法 在麻醉诱导前(T0)、ECC 30 min(T1)、主动脉开放后10 min(T2)、ECC结束后2 h(T3),共4个时间点各采取4 ml动脉血。以2 500 r/min离心20 min,小心分离血浆,-20℃冻存待测。

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浆中的白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浓度,由达科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试剂盒。记录两组ECC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主动脉开放后心脏自动复跳情况、术后呼吸机带机时间、ICU停留时间和住院天数、术后瞻妄、肺炎、SIRS发生情况。

1.4 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为去除血液稀释对结果的影响,对细胞因子浓度进行矫正,公式为:校正值=实测值×术前Hct/实测Hct。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情况 P组与C组的年龄、性别、体重、术前心功、手术时间、心脏复跳率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两组患者ECC后均顺利停机,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情况无明显差异。术后抗生素种类及使用天数无差别。

2.2 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指标 ①术后C组肺炎发生率高达20.1%,而 P组为9.8%。② 根据1991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和急救医学会(ACCP/SCCM)制定的SIRS诊断标准来诊断。P组SIRS的发生率为14.1%,C组为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③ 用ICU谵妄评估法评估两组患者,都无谵妄发生。④两组术后带呼吸机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⑤ICU停留时间、住院天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术后实验室指标 ① IL-6浓度组内比较:P组和C组在T2、T3时较T0、T1增高(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在T2、T3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点的IL-6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② TNF-α浓度组内比较:P组在T3时低于T1和T2(P<0.05)。C 组在T3 时高于T0、T1(P <0.05)。组间比较,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组TNF-a浓度从T0到T3呈增高趋势,而在P组增高至T3时则下降。见表3。

?

?

?

3 讨论

3.1 ECC和SIRS SIRS是ECC术后低心排综合征、灌注肺、呼吸衰竭、出血疾病、脑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病理基础。如何防治ECC术后的SIRS,一直是近年国内外研究的焦点。

炎性细胞因子是SIRS和凝血异常的始动因素,特别是TNF-α、IL-6、IL-8,代表了全身炎症反应的程度,可作为反映ECC术后SIRS的重要指标[3]。这些细胞因子直接参与SIRS的发生。IL-6主要来源于再灌注后的心肌,引起再灌注后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心肌损害,是组织损伤的早期敏感指标。IL-6浓度的变化是继发器官功能障碍和死亡的预示者。TNF-α参与肺损伤和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使SIRS过程呈现“放大”级联效应,促使SIRS显著增强,在ECC炎症瀑布反应中起核心作用。基于上述情况,本文以TNF-α和IL-6作为ECC中炎性反应的指标。

3.2 盐酸戊乙奎醚及其在ECC预充中作用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是一种长效抗胆碱能药物,选择性作用于Ml和M3受体,对M2受体无作用或亲和力弱。作为常规的麻醉前用药,能有效的抑制腺体分泌,双向调节心率;改善微循环,防止缺血再灌注损伤。近来有研究表明,盐酸戊乙奎醚还能抑制核转录因子kB(NF-kB)活化[4],从基因水平来抑制炎性因子的产生和释放,抗炎性细胞因子代偿性的减少,从而平衡防治SIRS,具有良好的脏器保护作用。

盐酸戊乙奎醚在ECC心脏术中的应用很普遍。ECC开始转机后,由于管道吸附、血液稀释等原因,麻醉药物芬太尼、七氟烷等的血药浓度会急剧下降,而在预充液中加入低中高三种剂量的芬太尼,转机后均获得相对稳定的血药浓度[35]。作为麻醉前用药的盐酸戊乙奎醚,开机后血药浓度应当出现同样的变化。为维持血药浓度的稳定,充分发挥其临床作用,也应在预充液中适量的追加。临床上大都是在麻醉前静推0.01~0.02mg/kg或0.5mg,也有学者建议ECC患者,可按3~6 mg大剂量一次性给药。但是大剂量的盐酸戊乙奎醚可增加术后瞻妄的发生及严重程度[6],且心脏外科手术更易出现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其影响可能是长远的。故我们认为ECC患者盐酸戊乙奎醚用量不宜偏大。赵亚琴等[7]发现,术前静推0.015 mg/kg盐酸戊乙奎醚对ECC瓣膜置换术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影响小,并且可以改善微循环,效果明显。参考上述剂量,我们改变用药途径:在术前静推0.01 mg/kg并在ECC预充液中加入0.015 mg/kg盐酸戊乙奎醚,以避免转机时的血液稀释和管道吸附等,期望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血药浓度,能够充分发挥其疗效。本研究中两组184例患者术后均无谵妄发生。

3.3 细胞因子在ECC中的变化 研究结果显示,ECC开始后,P组和C组IL-6和TNF-α浓度即开始升高,表明ECC激活了机体的炎性因子。P组TNF-α、IL-6的总体升高程度均低于C组,这说明P组炎症反应程度低于C组。而术后P组SIRS发生率为14.1%,C组发生率为23.9%,也证实了这一点。

Brull等[8]观察发现,ECC后的心肌缺血改变和心衰与IL-6血浆浓度的峰值有关。IL-6血浆浓度低者,术后心肌缺血和心衰程度较轻,反之则较重。IL-6浓度的变化还是继发器官功能障碍和死亡的预示者。本实验中,在T2和T3,P组IL-6水平分别降至C组的40%和61%。术后P组心衰和肺炎发生率均低于C组,这些和Brull的研究是一致的。

在ECC开始后,C组TNF-α浓度一直呈增高趋势,至T3时,已升高到了最高峰值248.2 pg/ml。TNF-α一般在ECC结束后2 h才达到第一个峰值,但是P组TNF-α浓度升高至主动脉开放10 min时即呈下降趋势,到T3时,已降至对照组的75%,大大降低了TNF-α的峰值浓度,缩短了机体TNF-α浓度到达峰值的时间,可减弱SIRS的程度:术后两组SIRS的发生率有显著性的差异。P组带呼吸机时间比C组显著缩短,可能是炎性细胞因子得到抑制,早期肺部的氧合弥散功能得到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减轻[9],从而缩短了术后带呼吸机时间,利于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复。

ECC术后发生 SIRS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SIRS对机体的影响也是错综复杂的,单独使用一种药物来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是不全面的,故在临床上应该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因经费限制,本研究只检测了40例患者的细胞因子浓度,结合184例患者的临床指标,证明了诱导前及ECC预充液中用小剂量的盐酸戊乙奎醚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炎性因子IL-6、TNF-α的产生,并推测其减轻了ECC后的炎症反应,降低了术后SIRS和肺炎的发生率,利于患者的恢复,副作用少,值得借鉴。

[1]王宇红,袁定华,晏馥霞,,等.长托宁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基础麻醉中的作用[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07,5(2):87-89.

[2]魏昕,高亚利,秦红,等.盐酸戊乙奎醚对瓣膜置换术患者体外循环前后白介素及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7,42(2):209-210.

[3]Morariu AM,Louf BG,Aarts LP,et al.Dexamethasone:benefit and prejudice for patients undergoing on-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a study on myocardial,pulmonary,renal,intestinal,and hepatic injury [J].Chest,2005,128(4):2677-2687.

[4]何云燕,何德沛,罗云俐,等.盐酸戊乙奎醚降低体外循环患者心肌损伤的实验研究[J].重庆医学,2007,36(7):597-598.

[5]胡小琴.心血管麻醉和体外循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71-272.

[6]袁力勇,戴体俊.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临床应用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07,23(7):1094 -1095.

[7]赵亚琴,李伟,张珍妮,等.长托宁对二尖瓣置换术患者血液动力学及胃黏膜pH值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06,35(9):1147-1149.

[8]Brull DJ,Sanders J,Rumley A,et al.Impact of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ion on post-coronary artery bypass interleukin 6 release[J].Heart,2002,87(3):252 -255.

[9]张楠,刘苏,郭楠.体外循环所致炎性肺损伤机制[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09,7(1):60 -61.

猜你喜欢
血药浓度体外循环细胞因子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基于个体化给药软件的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替考拉宁血药浓度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巡回护士护理配合
天津护理(2016年3期)2016-12-01 05:39:58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细胞因子表达及临床意义
细胞因子在慢性肾缺血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
高压氧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精神障碍的辅助治疗作用
西南军医(2014年5期)2014-04-25 07:42:23
曲美他嗪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
自制甲氨蝶吟质控血清在均相酶免疫法测定血药浓度中的应用
细胞因子在抗病毒免疫中作用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