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社会心理学学科结构性要素
——研究对象的探讨

2012-11-01 05:46苏庆富阮利民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心理学对象个体

苏庆富,阮利民

(哈尔滨工程大学体育部,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在学科发展初期阶段,学科研究对象的明确是发展独立的必要结构性要素之一,具有决定意义。它指出学科的性质和研究范畴,划分出学科边界,揭示学科存在的价值。“长期看来,把一个学者群体变成可以区别于其他学科群体并且拥有自己的大学系部、期刊和图书馆的职业团体的决定因素,是研究对象——也就是从业者试图回答的问题类型”[1]。体育社会心理学是上世纪60年代以后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依据库恩的学科标准理论来判断尚处在“前范式”阶段,学科的结构性要素研究对象还没有经历一定的理论研究形成普遍可接受的学术观点,而这是学科发展独立必经的理智过程。结构性要素研究的缺失导致学科在理论层面和社会层面上的合法地位无法确立,仅借助于运动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学科地位获取微弱的话语权。

1 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研究方法与研究路径

研究对象的清晰并形成严格的理论界定是某一研究领域发展为学科的必然要求,且在形成过程中遵守着学科发展的逻辑规律。目前,在寻求学科研究对象的研究方法上缺少成熟的研究范式,通过文献资料法选择了三条研究路径对体育社会心理学学科的研究对象进行了探讨:一是对已有的关于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的观点进行阐释;二是对体育社会心理学主要专著类文献、学术会议文献的相关研究主题内容进行归类分析;三是对母学科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梳理借鉴。在三条研究路径的基础上依据帕森斯的社会学理论、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运用归纳演绎法,通过逻辑分析指出了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和内容的逻辑框架,界定出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这一基本问题。

1.1 研究路径一:已有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分析

国际关于体育社会心理学的表述如下:Sophia Jowett在《Social Psychology in Sport》(2007年)一书中做了如下描述:以社会心理学理论与方法研究运动中的关系,教练领导能力与群体动力、动机气氛、运动中重要的社会认知过程,以及运动环境中的运动员[3]。在AAASP网站上指出:体育社会心理学是研究在运动与锻炼情境中个体和群体的互动过程及其理论,探求关于运动参与者、教练、团体以及观众的社会心理因素。

英国Essex大学心理系开设的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Exercise、Health and Sport的课程中说明如下:提供了深度的社会心理学方法来理解运动、锻炼与健康等行为,包含了两个显著的领域:Social Psychology of Sport领域是运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对运动行为、成就动机、焦虑与唤醒、人格、群体凝聚力、社会助长、侵犯、内部动机以及心理技能训练进行研究;Social Psychology of Exercise and Health领域是集中在社会心理学研究怎样为提高或维持经常的运动参与者的健康利益方面,以及锻炼坚持性的社会认知过程和途径(自尊、自我效能理论、自我决策理论、成就目标理论、阶段变化模式、锻炼中的社会的及同辈群体压力),锻炼与心理健康、饮食失调与锻炼成瘾、动机调查、锻炼与青少年健康[4]。

美国Texas大学教育学院的Social Psychology of Sport and Physical Activity的课程中做如下描述:是社会心理学的理论结构在运动中的应用,重点强调教练员在面对个体运动员和团队时心理上的交互作用过程,包括自我效能与自信、归因理论、成就动机与目标设置、自我表象问题、唤醒与注意、失常表现、社会抑制与社会促进、群体动力与凝聚力、青少年运动、反馈与学习、运动中的侵犯行为、应激与耗竭、运动损伤、锻炼坚持性的社会心理因素[5]。

美国伊利诺斯大学课程中对Social Psychology of Sport做如下描述:主要探索那些影响运动行为与成绩的社会心理变量,重点是在个体运动生涯中社会对个体社会影响方面,包括成就动机、竞争、焦虑、攻击、个性等[6]。

综观国外的关于体育社会心理学的描述,有如下特征:在解释上从课程的角度出发,主要说明了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并没有严格的研究对象的理论界定。尽管如此,对于课程的描述中必然隐含着学科研究对象。普遍认为该学科是依据社会心理学理论与方法来研究体育中的心理与行为过程;在具体问题层面上来解释该学科的概念,多数是从课程的角度出发,并没有运用严谨的语言来指出学科研究对象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在ESSEX大学的课程描述中,把该研究领域分为了运动心理学领域和锻炼与健康领域,从两个不同领域来分别指出该学科研究的具体问题,但是学科研究对象并不能仅仅依靠研究内容的罗列来界定,显然无法明确学科的结构性要素。

1.2 研究路径二——体育社会心理学重要研究文献的主题分析[9-30]

查阅了上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所出版的比较有影响力的体育社会心理学的专著类文献;同时,追溯了国际运动心理学大会历次会议中有关社会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主题。对研究主题的分析、归类、提炼是明确研究对象的另一重要途径。对如上研究文献主题进行分类分析,发现主要是从几个方向进行研究:

体育中的个体社会心理方面:体育与人的社会化、运动与人格、归因、人际关系、社会动机、道德发展、侵犯行为等。

体育中群体方面研究:运动团体(凝聚力、构成、动力、团队气氛)、观众团体、运动与不同年龄或性别群体、领导行为,以及在群体中经常发生的一些社会心理效应,如社会促进与抑制等。

在2001年国际运动心理学大会上出现了“文化与体育运动”这样一个研究主题。这一主题出现说明了体育中社会心理学研究有了新关注视角。以上三个方面的分类总结涵盖了以往的大部分研究主题。但是已有研究主题同其母系学科社会心理学研究相比是比较狭窄的,据此,选择了第三条路径——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分析,再次进行体育社会心理学学科研究对象问题的探讨。

1.3 研究路径三——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观点的梳理[31-34]

当前社会心理学分为三个不同方向,一是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Sociological Social Psychology,简称 SSP),二是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Psychological Social Psychology,简称PSP)。三是新近发展起来的文化人类学角度的社会心理学(Cross-Cultural Social Psychology,简称 CCSP)。

SSP方向主要集中在社会情境对人的影响上,还有社会现象在心理上的解释,以及社会群体、社会行为的研究。研究的着力点在社会情境和社会现象等对心理的影响,包括社会文化、社会制度等。多是从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社会结构、社会规范、社会文化等方面入手来理解人类行为。PSP方向的观点普遍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多数从心理出发来探求人们行为的原因和结果,其中个体、群体以及个体、群体间的相互作用发生心理现象和行为都是研究的内容。这个方向上的研究观点认为社会心理学要从个体心理和个体人格结构中找到对人类行为的解释,从个体心理入手来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及种种复杂难解的社会现象。CCSP是新近发展起来的,它主要是自20世纪20年代以后在上述社会学和心理学两大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从文化人类学家半个多世纪的研究来看,文化人类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是从文化因素入手探索有关人类行为的解释的。

三个方向上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呈现以下特征:首先,都指出要研究人的社会行为。长期以来社会心理学家有关学科对象的争论焦点 是在怎样研究社会行为上。心理学家强调个人、团体,社会学家强调社会因素,文化人类学家则强调文化因素。其次,人的行为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研究行为的时候通常要解释行为的心理活动过程。社会心理学研究是具有普遍意义的行为,它要研究的是群体共同表现出来的一些行为背后所蕴含的心理规律。

2 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的讨论——三条路径研究的分析整合

“一种理论是一种思想工具,用于向一种大量复杂的现实中引入秩序”[35]。为了剖析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构成,本文参照了以下两个学术界较为有影响力的理论观点。

帕森斯的理论认为社会由各个系统构成,不同社会科学分别以其中的一个系统为研究对象。例如心理学研究个性系统、人类学研究文化系统、社会学研究社会系统。这种宏观的学科研究对象的解释为分析学科结构性要素提供了一个较为明确的理论基础。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中指出了著名的三方互惠决定论。他深入分析研究了人的认知因素及其与行为、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并给出了一个三方面的因果模型(图1)。同时,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拉尔夫·林顿在《人格的文化背景》一书中写道:“迄今为止,个人、社会、文化都是分别从各个领域进行探讨的。心理学研究个人,社会学研究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文化。但是,个人、社会、文化紧密联系而不可分割,彼此之间的互动也是持续不断的。任何脱离其他两项,而单项地进行研究,都会行不通的。”体育社会心理学正是试图从这样的三个方向来理解体育中人的思想和行为。

依据以上两个基本理论,根据三条分析路径的研究——对于体育社会心理学家关于研究对象观点的剖析;对国内外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内容进行归纳性的回顾和梳理;对其母系学科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的重新探讨,运用归纳演绎指出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具有三个层次:它是在体育这一领域中从个体的社会心理层次、群体行为层次、社会文化层次来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活动规律的科学(图1)。

图1 三方互惠决定因果模型(Albert Bandura)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构成

3 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三个层次的界定过程分析

3.1 三个层次之间的概念和关系分析

个体社会心理是指个体在与社会交互作用中发生的内部心理活动过程和现象。包括个体的社会认知、归因、人际关系等。个体社会心理是群体行为发生的基础。当某一种个体心理所引发的个体行为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时候,在外显的层次上就表现出群体性的行为,就成为了一种社会行为。个体的社会心理必然要经过群体行为的实践过程在社会中反映出来。二者之间关系是个体社会心理要经过群体行为的实践得以存在。而在Albert Bandura的《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这本富于影响力的著作中,早已对此做过深刻的分析,证明了认知过程在心理活动过程中的基础性地位和对行为的决定性影响,所以把个体社会心理的研究作为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第一个层次。

群体行为是指具有多数个体表现出来的普遍性社会行为,例如体育锻炼行为、偶像崇拜行为、时尚行为、舆论行为等。关于群体,在郑杭生主编的《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中指出“社会群体既是人们生存与生活的基本单位,又是社会的结构要素之一,它在个人与社会之间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36]在本文中关于群体的理解是相对比较广义的,它不仅仅指那些有组织的,例如家庭、学校、军队等,也包含着那些没有组织的,但是有着某种共性行为特征的人的共同体,例如不同年龄构成的群体、性别群体、犯罪群体等。在本研究中群体既包括了个各种不同的运动员、观众、健身人群,也包括了在体育中具有共性行为的群体,即包括了以各种不同标准划分出来的群体。

关于文化,著名社会学家Anthony Giddens认为:“社会学家提到文化关心的是人类社会那些通过学习而非遗传获得的方面。这些文化要素只有被社会成员共享、合作和交流才能得以发生。他们形成了社会中的个体赖以生活的基本环境。”[37]社会学家与人类学家的共同定义是“文化是人类群体或社会的共享成果,这些共有产物不仅仅包括价值观、语言、知识,而且包括物质对象”[38]。从 Anthony Giddens和David Popenoe的理论中关于文化的概念可以看出文化的产生必须要经历成员共享、交流、合作,也就是说必须要经历一个群体行为的过程,是人类群体的共享成果。所以群体行为是社会文化产生的必要条件。没有群体行为作为个体心理和社会文化之间的衔接,社会文化不可能产生。一是社会文化是构成社会的不可或缺的结构性要素之一。文化使社会有了系统的行为规范,文化塑造了社会的人。二是在社会对人的影响因素中,除了人际之间、群体对人的影响,文化是对人的行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是研究人的社会心理和行为必须要关注的。

3.2 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界定

根据从理论上的演绎——对于体育社会心理学家关于研究对象观点的剖析;又根据对体育社会心理学已有研究主题内容的归纳阐述——对国内外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内容进行的归纳性回顾和梳理,参照对其母系学科——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的重新探讨。以帕森斯、班杜拉两人的理论观点为理论基础,指出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包含以下几个层次:体育中个体的社会心理层次(个体社会化,社会角色,社会认知,人际关系,态度,归因等);体育中群体行为层次(团体研究:团体构成、特征、凝聚力、领导行为,竞争与合作:社会促进社会惰化,侵犯与利他行为,从众与独立行为,规范行为和失范行为,信任行为等);体育中社会文化层次(民族、宗教、道德、政治、经济、法律、舆论、习俗等)。

4 结论与建议

一门学科研究对象的探讨可以采用如下基本研究范式,一是已有的学科研究内容主题的归类分析,二是已有的关于学科研究对象的观点分析,三是较成熟的相关母系学科研究对象的分析,四是对前三项研究加以归纳演绎并寻求一定的理论基础,得出发展中新学科的研究对象,这样一个研究范式为研究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提供了明确的研究范式。

体育社会心理学在国际上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学科结构性要素的研究略显不足;通过三条路径分析,指出了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包含了个体社会心理、群体行为、社会文化三个层次的学科研究体系。

体育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趋势之一是积极跟进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前沿,包括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当前的研究集中在体育中人的行为的社会心理机制、社会文化机制探讨,同时结合体育学科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实验社会心理研究。

[1] 罗纳德·科斯.经济学和相邻学科[J].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4(2):12.

[2]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09.

[3] SOPHIA,PH.D.JOWETT,DAVID LAVALLEE.Social psychology in sport[M].Human Kinetics Publishers,2006.

[4] AAASP.Applied Sport Psychology Social Psychology[EB/OL].http://www.aaasponline.org/asp/social_psychology/index.php,2007-03-21.

[5] University of Essex[EB/OL].http://www2.essex.ac.uk/courses/result.asp · coursecode = PS478&level = 3&period =AU&yearofcourse=04,2007-03-19.

[6] The University of Texas[EB/OL].http://www.edb.utexas.edu/faculty/john.bart/socialpsych.html.2007-04-12.

[7]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EB/OL].http://www.courses.uiuc.edu/cis/archive/catalog/2001Fall/courses/KINES347.html.2007-04-12.

[8] 邱卓英.当代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方法与主要问题[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5(1):45-47.

[9] 季 浏,朱学雷.体育社会心理学[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6.

[10] Stein Ugelvik Larsen.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M].任晓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11] 苏庆富.以体育社会心理学为视域解读学科三要素[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30(6):2.

[12] 马启伟,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13] 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290-327.

[14] 张力为,值得运动心理学家探索的6个问题[J].心理学报,2004,36(1):116-126.

[15] 张力为,任未多.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36-518.

[16] 张力为,毛志雄.运动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85-442.

[17] Talcott Parsons.社会行动的结构[M].张明德,夏翼南,彭 刚,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

[18] Albert Bandura.社会认知论——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M].林 颖,王小明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9] 安东尼·吉登斯.社会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0] 苏庆富.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探讨[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5.

[21] Bryant J.Cratty.Psychology in Contemporary Sport(2th)[M].New Jersey:Prentice-Hall INC,Englewood Cliffs.1983:174-230.

[22] Mark H.Anshel.Sport Psychology- from Theory to Practice(3th)[M].Scottsdale,Arizona:Gorsuch Scarisbrick.1997:153- 241,311-350.

[23] Robert N.Singer,Heather A.hausenblas etl.Handbook of Sport Psychology(2th)[M].John Wiley &Sons Inc,2001.

[24] Robert S.Weinberg,Daniel Gould.Foundations of Sport﹠ Exercise Psychology(3th)[M]USA:Edwards Brothers,2003:101-219.

[25] 张力为,丁雪琴.中国运动心理学发展:历史现在与未来[J].心理学报,1994,26(3):324-330.

[26] 颜军.1990-2001我国运动心理学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3(8):56-59.

[27] 颜 军.论我国体育心理学的发展取向[J].体育科学,2001,21(3):22-25.

[28] 苏庆富.体育社会心理学发展路径及其态势[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3):46-48.

[29] 张力为,任未多.代运动心理学研究综述[J].心理学报,1995,27(4):386.

[30] 丁雪琴“对雅典奥运会比赛胜负的社会心理分析”2004年雅典奥运会理论研讨会文件汇编[G].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2004:37.

[31] 运动心理学分会.运动心理学的回顾与前瞻[A].体育科学研究现状与展望[M].北京: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04:146.

[32] 侯玉波.社会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3] 张厚粲.国际心理学手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4] 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社会学、心理学和人类文化学的综合探索[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35] 斯坦因·U·拉尔森.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10.

[36]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7] 安东尼·吉登斯.社会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29.

[38] David Popenoe .Sociology-10th[M].ed.Prentice Hall Inc,2002:62.

猜你喜欢
心理学对象个体
晒晒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拟推荐对象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图说车事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