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方法与路径

2012-10-30 09:53周庆芬李斌
党政干部学刊 2012年10期

周庆芬 李斌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广大国民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主流价值的认知、认同和践行。必须深刻把握并反思当代中国国民教育面临的时代境遇,现实地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的方法与路径,才能够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国民教育;方法与路径

[中图分类号]H0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12)10—0090—03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为完成这一新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必须有机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国民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探索,建立健全国民教育体系,通过科学有效的教育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转化成每一个公民的价值信仰和现实行为。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国民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价值是主体以自身需要作为判断标准,对外在客体得出的认知、感悟和体验。而价值观念则是人们对世界的价值评判和价值追求总的观点。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会在其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自己具有代表性的主流价值观念,并且以系统形态呈现出来,即核心价值体系,它在整个社会的思想道德与价值取向中处于支配地位,决定着人们的精神意识和行为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1]“对我国公民的社会活动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引领、调控和规范功能。”[2]可以说,正是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和感召,才能够统摄和引领多元文化思潮,增强凝聚力与向心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实现思想共识,形成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奋进局面。

一般来说,国民比公民的范畴更加宽泛。公民仅仅是法律和政治意义上的国家成员,而国民却是一个社会学意义上的称谓,特指主权国家所管辖下的一切社会成员。国民教育就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实施的提升国民素质、培养合格劳动者、优化人力资源的一种教育活动,主要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在我国,国民教育更加倾向于广义的思想政治教育,而“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3]即着力培养民众坚定的政治信仰、正确的人生价值、良好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心理素质以及文明的行为举止。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了中国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接班人。由此,国民教育就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重要内容,纳入自身教育任务之中,以期使全体国民都能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价值追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行动指南,以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民族力量,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人民斗志,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道德风尚,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同一的价值追求、稳定的信仰支撑、坚实的精神动力。

可以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国民教育重要内容,既是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必然要求,又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大众头脑的科学结论,还是弘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选择。[4]人类社会的历程证明,教育不仅能够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增长和物质富裕,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带给人类继续前行进步的内在动力。在全球化、多元化、现代化的当代世界,“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地需要相对稳定的价值观念的支撑,需要在变动不定的世界里寻求到一个安定的精神家园。”[5]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给予生活在日新月异社会中的人们以坚实的精神凝聚力、深厚的价值渗透力、广泛的道德影响力、强大的生产创造力。因此,国民教育需要应对国家和个人两方面的价值诉求,适时担负起道德提升和价值培育的时代重任,全力创新建构当代中国民众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全球化背景下多样文化观念的激烈碰撞、冲突,国民教育迫切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国人的价值选择、精神取向和民族意识,从而建构全体社会成员一元价值观的整体认同,进而强化文化意识和民族责任,实现社会行为的一致性。

当代世界的全球化展现出共时化、流动化、层次化、丰富化、复杂化等特征[6],这使得全球文化观念和价值选择超越了国界和民族的限制,呈现出多样化共时性的存在模态。这种境况一方面促进了世界文化大融合,另一方面文化同质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弱化了民族意识和文化主体性的培养。因此,现时代的国民教育有必要大力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唤起大众民族自觉意识,强化文化话语权,突破伴随经济强势推至而来的西方意识形态和所谓的普世价值,维护华夏文明的独立安全,在求同存异的前提下,坚守中华民族本色。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对社会道德伦理和公众价值观念产生极大冲击,国民教育急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纠正偏颇甚至扭曲的价值认知,树立新经济交往格局环境下的信仰观、道德观和价值观。

市场经济活动就像一把双刃剑,它在促进生产力发展、提供平等交换平台的同时,也带来信仰模糊、价值多元、道德无序、文化薄弱、责任缺乏等问题。于是,国民教育就必须基于市场经济条件,充分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确分析解读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两种不同价值取向的差异和冲突,消解人的“物化”现象,重塑价值理性的主体地位,在现实的维度上创建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信仰。

3.民众是国民教育的受众和对象,而国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素质全面、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国人。这样的人所具有的良好道德素养和正确价值观念需要科学理论不懈的熏陶与培养。为正在实践中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输送大批合格的建设者,国民教育必须强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大众的价值修为,快速把人力资源大国转化成为人才资源强国。

人的本质不是形而上的预设,而是在物质活动中不断生成着的一种现实存在,人的生命价值是以实践方式构筑理想的人类世界。可见,人的本质属性决定了人需要价值信仰的全面教化,予以不断调节人对象性的交往活动,完成人的自身解放。于是,国民教育现实地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大程度上最大范围内的培养教育,以期满足人的生命价值追求,为人的成长提供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柱。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的方法与路径

在现代语境下,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科学有效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的方法与路径,是规范和引导中华文明在多元文化中寻求文化独立和文化认同,突显民族主体意识的一种新尝试,它直接决定着广大民众对主流文化和主导价值的认同、把握与施行。

1.充分发挥政府引导者、管理者和监督者的作用,加强制度建设,构筑完备科学的政策支持体系,建立健全长效运行机制,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的制度支撑和法律保障。

国民教育的主导权在于政府的管理和监督,国家相关部门应注重对国民教育进行政策引导和制度建设,在教育规划、课程设计、经费支持等方面建立政策支持体系,设置长期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严格规范、引导和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广泛开展。首先,要尽快出台具体的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各层次国民教育过程的实施意见,提出可供实践操作的现实措施,努力创建制度平台,把握规律合理布局,以制度规范国民教育的内容、方式和范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得以有序化进行。其次,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长效机制,切实注重实效,在领导机制、组织机制、管理机制、调控机制上要做到常态化与长期化,制定具体的评价指标、奖励办法和约束方式,对绩效评估、监督指导、考核奖惩进行科学量化管理,定期测评检查。再次,重视社会舆论的功效,充分利用现代化传媒手段,营造浓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培养氛围,开辟社会教育新阵地,让民众时刻接受全方位的主流价值熏陶教育,形成社会共识。

2.高度重視学校教育机能,高效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功能,创新各级各类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方法途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有机地贯穿到每门课程教学的始终,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选择和文化方向。

学校的作用在于传道、授业、解惑,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承担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阵地,“以学校教育为主体”[7]的现代国民教育必须积极主动地、有计划有步骤地担负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神圣历史使命。首先,要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功能,在各学科教学中积极灌输和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内容,特别要“强调用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受教育者,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同时,让青年学生受到德育的熏陶。”[8]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有机融入德育教育中。其次,开辟第二课堂,拓展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的新领域、新形式、新途径,把课堂教育延伸到课外,让学生通过业余文化生活和社会实地考察,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领悟中华文明的真谛,激发学生对社会主流价值的情感认同与理性追求,使他们潜移默化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启迪和培育。再次,注重知行合一,改革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考核方式和质量评估监控体系,集理论考试和道德考察于一体,共同评定学生的思想信仰、言行举止,以确保教育质量的客观性和全面性。

3.注重社会综合力量的作用,广泛调动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者的整体力量,努力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的良好舆论氛围,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全方位普及工程。

国民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社会化、大众化的过程。社会作为对全体民众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大课堂,需要调动全部的机构、人员和力量,齐抓共管,为国民提供良好的培育、教养、实践主流价值的场所和机会,以社会为载体,让人们亲身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巨大成效。首先,要高效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把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平台打造成高质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基地,强化弘扬社会主旋律的速度、效率和覆盖面,发挥宣传舆论的育人功能,正确引导大众认知、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容。其次,重视典型人物的榜样示范作用,塑造社会先进人物形象,使之为广大群众高度认同,成为一种趋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意识,以模范表率作用带动公众的价值选择及行为方式的整体跃升。再次,加强家庭文化建设,家长要率先做好道德修养的表率和启蒙,帮助孩子“由重知到重行”,[9]通过情感交流、人文关怀培养家庭美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化成现实的行为实践,促使青少年从道德他律转向道德自律,从而推动正确世界观、价值观、荣辱观的树立。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是一项系统化、全方位、长期性的工程。只有进一步创新建构其实施培育的现代路径,寻求主流价值建设的突破,才能够提升国民的道德境界和价值信仰,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精神支撑和意志支持。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4).

[2]夏东民,陆树程.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当代价值[J].哲学原理,2008,(2).

[3]张华.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1).

[4]见焦翠丽,董淑湛.浅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J].理论界,2009,(3).

[5]陈晏清.重建新世纪的价值观[N].中国教育报,2000—10—11,(4).

[6]刘宝立?熏刘淑萍.全球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J].理论月刊,2010,(1).

[7]张振元.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初探[J].职业技术教育,2003,(16).

[8]周中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初探[J].思想理论教育,2009,(11).

[9]严庆.国民教育中的民族教育及其时代性[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10,(4).

责任编辑张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