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集团第十八研究所
与钴酸锂材料相比,三元材料的克比容量更高、安全性和循环稳定性更好、成本更低,是高比能量型锂离子电池最有潜力的新型正极材料。
采用独特的产品配方、高效的生产工艺、成套的工艺装备和质量控制方法,工艺具有合成流程短、反应速度快、过程可控性好、物料转换效率高等优点。
振实密度: ≥2.45g/cm3;
初始比容量: ≥160mAh/g(4.3V);
首次充放电效率: 92%;
10次循环后比容量: 160mAh/g;
充放电效率: 99%;
循环寿命: 50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大于85%;
高低温、安全性能好。
广泛用于手机、笔记本、数码相机、MP3、电子仪表用电池材料以及电动汽车电池材料。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氧化镍钴锰锂及其制备方法 200610130302.6
批量生产阶段。
技术转让、风险投资、许可使用。
根据合作方式及规模大小不同而各异。
该技术符合国家新能源产业政策,市场需求大、前景好,投资收益率约为12%,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兵器装备集团第五十八研究所
本技术集成了图像检测与智能机器人、无损真空吸附搬运、新型焊接工艺与装备等多项关键技术,实现了光伏组件产品的自动化焊接生产。
此项技术的突破与设备的产业化推广将能实现光伏组件的高效率自动化焊接,人员减少80%,焊接质量得以提升,打破国外技术封锁。
国内先进,生产效率600片/分;破片率<0.5%片。
光伏组件的生产。
正在申请多项专利。
样品阶段。
合作开发。
投入总金额1800万元,国拨650万元,自筹1150万元。
随着国内外太阳能市场的持续扩大,光伏组件生产厂家均在扩大产能。预计每年国内光伏自动串焊机设备所需为50台左右,按每台300万元计算,市场可达1.5亿,按自主品牌占据20%的市场份额,自动串焊设备的销售收入也将达到3000万元以上,并且每年以10~15%的数量递增。
陕西应用物理化学研究所
本技术包括磷酸铁锂、三元材料、锰酸锂三种正极材料。磷酸铁锂采用水系湿法混料、喷雾干燥、干法压块造粒等新工艺;三元材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前驱体,可有效控制形貌,再与碳酸锂混料烧结制得;锰酸锂采用金属离子复合掺杂,表面包覆、特殊的混料等先进工艺,保证锰酸锂研制生产中原材料充分混合均匀。
磷酸铁锂具有十分良好的安全性和循环性能;三元材料价格低廉,比容量高具备了明显的性价比优势;锰酸锂具有良好的倍率性能,成本低廉。
三种正极材料的制备技术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磷酸铁锂适用于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三元材料、锰酸锂可应用于动力电池。
批量生产阶段。
根据洽谈情况而定。
按年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300t,三元正极材料200t,锰酸锂正极材料200t产能计算,估算利润总额为2219万元,所得税555万元,税后利润1664万元。
船舶重工集团第七一一研究所
斯特林发动机(热气机)是一种闭式循环往复式外燃机,理论上按斯特林循环工作。与柴油机和蒸汽机等不同的是:它的工作气体(一般为氢气或氦气)是封闭在机器内的,并在各腔室间循环,反复使用。运行时依靠气缸外的热量加热加热器部件内的工质,工质受热膨胀推动活塞做功,完成做功的工质被冷却收缩具备再次受热膨胀做功的能力。通过机构将这一工作过程按一定规律进行循环,即斯特林循环即可使发动机实现连续做功。利用这一原理我们可以将太阳光聚焦在斯特林发动机的加热器部件上,加热工质实现斯特林发动机的做功和发电。
碟式太阳能系统
碟式斯特林太阳能热发电系统还可以设计成光气互补型,实现在没有阳光的条件下通过燃烧可燃气体发电的目标,达到系统24h连续发电的目的,这是光伏发电所不具备的功能。
碟式斯特林太阳能热发电属于太阳能热发电技术,这种技术是将太阳辐射能汇集生成热能、通过热力循环发电的技术。与光伏发电相比,太阳能热发电的初始投资和电价均较低,其发电的中高温余热还可用于热电联供或海水淡化等。根据聚光方式的不同,太阳能热发电主要分为三类:槽式、塔式和碟式。几种方式中,斯特林(热气机)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单机功率相对较小,但系统效率最高(超过30%),既适合分布式发电,也可模块化组合后形成规模发电。碟式斯特林太阳能热发电系统还可以设计成光气互补型,实现在没有阳光的条件下通过燃烧可燃气体发电的目标,达到系统24h连续发电的目的,这是光伏发电所不具备的功能。
自行研制的碟式斯特林太阳能热发装置在性能上和国际先进水平相当,并具有光气互补的功能。
主要技术指标:
太阳能发电时功率为25kW,效率为25%;
燃气时输出电功率为15 kW;
装置为并网发电机组,实现光气互补24h连续发电目标。
大型太阳能发电场,边防哨所,海岛。
样品阶段。
合作可发、其它。
研制方需要投入5000万元进行样机研制和1MW示范基地的建设。寻找可以提供示范基地和部分资金的合作伙伴。
(1)社会效益
利用碟式发电技术发电具有巨大的潜在市场。利用该技术可使1平方公里的沙漠具有每年发电300GWh(3亿度电)的潜力,相当于一个每天的发电量为75MW的燃煤或燃气电厂,由此每年能够节省75万桶原油,减少约25万吨二氧化碳,2千多吨二氧化硫,近4千吨氮氧化合物的排放。由于碟式发电系统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该技术受到各国的重视,在提倡绿色能源的环境下具有广阔的市场。
(2)经济效益
在达到年产10000台套的基础上可将热气机发电机组模块的生产成本控制在25万元之内,太阳能碟的成本希望能控制在10万元之内,如销售价格在40万元1台套,则有5万元的利润空间,如按年产10000台的规模计算,则有40亿元的年产值和5亿元的年利润。此时产品价格为16000元/kW,仍远低于太阳能电池的装置目前的销售价格(2006年国外千瓦级的发电装置价$6000元/kW,即42000万元/kW,而在国内更小型的发电装置价格为3500元/W)。如果是光气无补型则销售价格希望能在45万元,如按年产10000台的规模计算,将有45亿元年产值和7亿元的年利润。此时产品价格为18000元/kW,虽价格有所上升,但由于使用时间延长,产品所能创造的价值增多,投资回报期反而缩短。预计在2015年太阳能电池的价格会降低很多,但由于太阳能电池原材料的价格目前却在上升,同时将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必须要有可逆变频装置,因此太阳能电池发电装置价格下降的趋势会受到限制。
船舶重工集团第七一六研究所
JPDS变桨控制采用先进的智能独立控制技术和叶片位置识别技术,实现变桨系统的高精度变桨角度控制、轴柜及电机内环境温度控制、电池充电控制、通讯及故障处理等功能。
智能独立控制,定位精度高、响应快,宽温、抗恶劣环境,模块化设计、快速定制,多种接口、通用性强,安全可靠。
国内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变桨控制系统产品,主要技术指标:
变桨角度: 0~30°;
位置控制精度: ±0.1°;
额 定 转 矩: 适 用 于1.5MW、2MW、5MW;
调速停机电机转速: 1500rpm;
调速停机桨叶转速: 5°/s;
响应时间: 670ms(0~3000rpm)。
变桨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变桨距调节型风电机组,是双馈式和直驱式风电机组的关键部件。JPDS系列风电变桨控制系统适用于1.5MW、2MW、5MW等功率等级的风力发电机组。
ZL200720037951.1 200710022822.X
批量生产阶段。
合作开发。
风电机组整机制造商,拥有整机制造和研发平台。
随着国家新能源政策逐步落实,风电作为最具推广价值的绿色能源将得到高速发展,变桨控制系统作为大型风电机组关键部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据估计:2010年国内变桨距控制系统市场规模达20亿元;2010~2020年平均达30亿元,2020年前总规模达300多亿元。
柔性薄膜太阳电池
航
天科技集团第八研究院八一一所
通过卷对卷磁控溅射设备、PECVD设备,将电池正反面电极、电池PN结材料通过气相沉淀的方式,沉积到柔性衬底上(衬底可以选择不锈钢衬底等金属衬底或者聚酰亚胺等塑料衬底),并在沉积过程中控制材料组分、掺杂浓度等实现电池效率的提高。
通过卷对卷生产,可大规模提高电池生产效率,实现电池连续生长;通过气象沉积方式,可大幅度降低原材料的消耗,降低电池制作成本;制成的柔性衬底薄膜太阳电池具有轻质、柔性可弯曲的优点,适用于非规则表面的特殊应用。
目前已完成了1MW卷对卷柔性薄膜电池中试线的建设,进入工艺优化调试阶段,目前在聚酰亚胺衬底上电池效率达到6%以上,重量比功率在500W/kg左右。
适用于平流层飞艇、无人机等, BIPV、流线型汽车的顶部、帆船、赛艇、摩托艇的船舱。
201010108650.X、201010191145.6、201010191144.1、 201010191156.4、201010191142.2、201010597396.4、201010597425.7;CN200710047428.1、CN200810204033.2、 CN200810204035.1、CN201020225043.7、CN200820157852.1
小批量生产阶段。
合作开发。
根据卷对卷连续生产的需要,增加投资9800万。
项目达纲3~4年后,年生产能力达到20MW以上,三年内累计可实现销售收入8.5亿元。通过非晶硅薄膜柔性太阳电池及产业化技术研究,有助于柔性薄膜电池的产业化技术追赶上国际水平,提高我国在太阳能电池装备上的实力,促进装备业的发展。
平板式集热器
航天科技集团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采用双靶磁控溅射方法在金属条带上镀制高效太阳能吸热膜。该技术采用了高效吸热型复合膜的光谱选择性吸收的原理,复合膜结构由红外高反射金属层、金属陶瓷吸收层和表面减反射层组成,又称金属陶瓷复合膜。金属底层除了提供红外光的高反射,还对紫外及可见光波段产生部分的吸收作用,最外层沉积的一层减反射层,提高选择性吸收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增强膜层的耐磨、抗腐蚀能力。将金属粒子掺杂于介质基体而形成的金属-介质复合结构称为金属陶瓷,金属陶瓷利用在介质基体中弥散分布的细小金属粒子对可见光的不同波长的光子产生多次散射和内反射而将其吸收,同时能够透过红外波段,被底层的高反射金属层反射,形成低发射率,满足选择性吸收的基本要求。
采用连续卷绕方式制备梯度金属陶瓷复合结构光谱选择性吸热膜;通过理论分析,提出的特殊布气方式,研究靶面直接供气方式,有效解决大面积均匀性及尽量减少Mo靶易被氧化问题。
太阳吸收率: αs≥ 0.9;
发射率: εH≤ 0.1;
金属基带样品幅宽300mm。
民用太阳能平板集热器技术。
大面积柔性基地高吸热型金属陶瓷复合膜连续制备方法,专利申请号:200810078250.1
柔性聚酰亚胺基底双靶共溅射镀制梯度金属陶瓷膜层的制备方法,专利申请号:200810078249.9
一种聚酰亚胺基底高吸热型金属陶瓷复合膜,专利申请号:200810078251.6
样品阶段。
合作开发。
需要生产设备所用资金投入约为3000万元。
针对国家可再生能源计划,国家将大力发展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其中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平板式集热器高效吸热膜的研制和生产将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