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痕识凶

2012-10-27 07:29阿碧
检察风云 2012年19期
关键词:鲁米诺法医血型

文/阿碧

血痕识凶

文/阿碧

“110吗?这里有打斗的痕迹,地上和墙上有血痕。我怀疑这里曾经发生过凶杀案。你们是不是能派人过来查看一下。我现在的位置是……”110报警中心有时会接到这样的报警电话。电话中提到的血痕是法医实践中最常见的生物物证,是法医物证检验的主要对象之一。警方抵达疑似案发现场后,会对血痕进行搜集和检验,首先要确定是否是真的血痕,接着要判断血痕是人留下的还是动物留下的。在确定是人的血痕之后,通过科学的检验方法,可能判断出留下血痕者的真实身份,为侦破刑事案件提供十分有用的线索。

查找血痕

所谓血痕,往往指的是案发现场所残留的微量血迹。警方到了案发现场之后,首先会搜集包括血痕在内的各种证据。血痕的发现首先依靠肉眼进行观察。血痕一般多附着在衣服、鞋袜、凶器及各种家具上,也有附着在墙壁、地板和砖瓦上的。明显的血痕一般较容易发现,重要的是要寻找那些不明显的微量血痕,尤其是杀人凶器上的血痕,有的虽被洗过,但经仔细寻找,仍可在刀柄缝、刀床沟或其他凹陷处发现。在检查嫌疑人衣服时,如表面无明显斑痕,有时可在衣缝、袖口、衣袋里面、裤脚、纽扣眼、皱折等容易忽略的细微之处,找到颜色浅淡的血痕。对有把柄的凶器,如斧、锤、刀等物进行检查时,法医们会注意检查把柄缝隙,有时还会拆开刀柄进行检查。

血液是一种生物化学物质,它在人体内会保持稳定的特征和性质。但是,血液一旦离开人体和空气接触后就开始变质,会面临降解、腐败和污染的种种过程。因此,分析血痕并非轻而易举的事情。新鲜血痕呈暗红色,有光泽,随后逐渐变暗褐色、褐色或灰褐色;腐败的血痕因形成硫化血红蛋白,呈淡绿色乃至暗绿色。根据血痕干燥程度和颜色,可以大概推测形成血痕的时间。血痕的颜色与其附着物的性质也有密切关系,如附着在致密的物质上,血液就难以渗入物体的深层,血痕的颜色一般较深;如附着在深色的棉织品或毛织品上,其颜色就不甚明显。此外,油漆、酱油、色素、颜料、染料等物质附着在有色物体上时,也可形成类似血痕斑迹,必须通过进一步试验加以鉴别。

如果某地发生凶杀案后很久才被人们发现,或者凶杀案后被凶手清洗过现场,则难以勘查到现场的血痕。或许这可以瞒过普通人的眼睛,有经验的刑警和法医却可以在现场找到相关的痕迹。让隐藏的血痕显形并不一定需要现代的高科技手段,我国古代的司法工作者就发明了查找血痕的科学方法。根据南宋司法工作者宋慈所著《洗冤录》的记载,我国古人发现,用醋或酒泼在地面或墙壁的表面,就可以显示隐藏的血痕。如何寻找隐藏的血痕?如何辨别真假血痕呢?这正是血痕检验中预检验步骤所要解决的问题。现代法医常用的预检验试剂有鲁米诺、联苯胺、还原酚酞。

鲁米诺试剂中的主要化学物质是鲁米诺。该物质又名发光氨,化学名称为3-氨基邻苯二甲酰肼。试剂中的其他物质还包括无水碳酸钠、浓度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蒸馏水。将这些化学物质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溶解后,将试剂装入玻璃喷雾瓶内,在暗室内对准被检测的痕迹进行喷射。血痕中的血红蛋白含有铁,而铁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出氧自由基,后者能氧化鲁米诺而让它发光。发光大约持续30秒钟,可通过长曝光的照片观察出。鲁米诺试剂的灵敏度很高,可以达到100万分之一,即100万滴液体中的一滴血也可以被检测出来。这么高的灵敏度意味着,即使犯罪分子擦拭或清洗过犯罪现场,都会留下可以被鲁米诺检测到的血痕。鲁米诺是一种具有强酸性的物质,对眼睛、皮肤、呼吸道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所以,法医们使用鲁米诺试剂进行检验时会采取合理的防护措施。

联苯胺也是一种常用的血痕预检试剂。试验时,剪取或刮取检材少许,置滤纸片上或白磁板上,加联苯胺无水酒精饱和液、冰醋酸、过氧化氢各一滴,如系血痕,则立即出现翠蓝色为阳性反应。斑痕难以取下时,可用蒸馏水浸湿滤纸擦拭斑痕,使斑痕上的物质移行到滤纸上,然后以同样的方法进行试验。联苯胺的灵敏度很高,血液稀释到20万~30万倍,仍呈阳性反应。但是,联苯胺不是血液特异性反应试剂,因为自然界中很多物质(比如某些蔬菜和水果)含过氧化酶,也能引起阳性反应。由于联苯胺是致癌物,国外许多法医实验室已不将其作为法医实验室推荐试剂。现在,许多国家的法医已经用毒性较小的四甲基联苯胺代替联苯胺进行血痕预检试验。

利用还原酚酞试剂试验时,将浸泡可疑血痕的生理盐水置试管中煮沸半分钟,破坏可能存在的生物氧化酶;冷却后,加5滴还原酚酞试剂,半分钟后,如不变红色,再加数滴过氧化氢溶液,则立即出现程度不同的粉红色至红色为阳性反应。这是因为过氧化氢分解出氧自由基,可将还原酚酞氧化成酚酞,酚酞在碱性溶液中呈粉红色。这种方法的灵敏度也较高,可以检测出10万滴液体中的一滴血。但这种方法的特异性差一些,氧化剂(如铜、铁、镍)及脓液、精液、尿液、新鲜植物汁等均呈阳性反应。由于还原酚酞试剂没有毒性,不少法医喜欢用它来进行血痕预检。

血痕种属

对于可能是干扰物的疑似血痕,在经过血痕预检后,可以收集处理物进行进一步检测。比如,血痕在被鲁米诺试剂处理过以后,它含有的蛋白质并没有被破坏掉,还能从中提取出来做鉴定。此时,法医们往往用免疫测试方法检测收集物中是否含有血红蛋白或其衍生物。若为阳性结果,则可以认定为血痕。另外,用晶体试验和光学仪器可以确认血痕。

晶体试验是最常用的血痕确证试验,主要有血色原结晶试验和氯化血红素结晶试验。血色原结晶试验是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的,此时血红蛋白分解为正铁血红素和变性珠蛋白,在还原剂作用下,正铁血红蛋白还原为亚铁血红素,并同变性珠蛋白和其他含氮化合物(吡啶、氨基酸等)结合,形成樱桃红色星状、菊花状或针状血色原结晶。而氯化血红素结晶试验是在酸性条件下进行的,此时血红蛋白分解产生正铁血红素,与氯离子反应形成褐色菱形或针状氯化血红素结晶。晶体试验的特异性好,但灵敏度低。

在一些疑似凶杀案的现场,确认存在的一些痕迹为血痕后,还得确认其为动物血痕还是人类血痕。如果是动物血痕,可以暂时排除凶杀案的可能性。此时,需要用到血痕种属试验进行鉴别。基于抗体和抗原会产生免疫反应的传统免疫测试法,比如环状沉淀试验、对流免疫电泳、溶胶扩散试验等,是血痕种属鉴定中简单且有效的方法。

在各种免疫测试法中,比较经典的是环状沉淀实验。法医们先把适量的不加稀释的人体抗血清加入到试管中,然后再加入经过稀释的血痕测试样品。由于抗血清的密度较大,它和测试样在试管中会形成一个清晰的分界面。如果测试样是人的血痕,那么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一般为10分钟到数小时,血痕中的血清和下层的抗血清发生免疫反应,产生环状沉淀。如果在几小时之后,还没有环状沉淀产生,说明法医收集到的样品并非人的血痕。在一些涉及野生动物的案例中,利用疑似猎杀现场收集到的血痕和多种珍稀动物的抗血清进行环状沉淀试验,可以判断被盗猎者杀死的动物是否是受到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可以自动测试血痕的免疫传感器让法医们轻松了不少。免疫传感器传统的免疫测试和生物传感技术融为一体,集两者的诸多优点于一身,不仅减少了分析时间、提高了灵敏度和测试精度,也使得测定过程变得简单,易于实现自动化。法医鉴定微量血痕种属常使用荧光免疫分析传感器,这种仪器可以测量稀释20万倍的血痕样本。光纤免疫传感器体积小、重量轻、可做成一次性探针的形式,十分适合法医在案发现场进行直接检测。

用显微镜检查血痕中的红细胞的种类和大小,则可以十分直观地判断血痕的种属。在进行检查前,法医们会用碱使已经干燥收缩的红细胞膨胀到近似正常红细胞的大小,以便测量其尺寸并观察其内部构造。自然界中的哺乳动物的红细胞是无核的,而低等动物(如鸟类、两栖类、爬虫类和鱼类)的红细胞是有核的。如果用显微镜观察到血痕中的红细胞是无核的,则说明这种血痕属于哺乳动物。然后,用显微测微计测定其直径来判断是否属于人类。人的红细胞直径一般地比其他动物的大,约为8微米。

血痕识别身份

当判断出案发现场的血痕是人类血痕之后,还可以进一步分析遗留血痕者的身份,主要做法是分析血痕的血型、基因图谱,然后和多个受害嫌疑人、凶杀嫌疑人的血型和基因进行比对,以查找到血痕者的真实身份。在早期的司法工作中,血型分析曾广泛应用于侦破和亲子鉴定,但是目前已经逐渐被更为精确的基因学方法所取代。不过,不少法医还是习惯先用血型来排除或确认嫌疑人,因为血型测定毕竟比基因测定要简单一些。如果血型测定不能完全确认,再采用基因方法。

ABO血型系统是众所周知的血型系统,也是人类最早认识的血型系统,其中包括A、B、AB和O四种血型。1900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病理研究所的研究员卡尔·兰德施泰纳发现:健康人的血清对不同人类个体的红细胞有凝聚作用。如果把取自不同人的血清和红细胞成对混合,可以分为A、B、C(后改称O)三个组。后来,他的学生又发现了第四组,即AB组。数年后,兰德施泰纳等人又发现了其他独立的血型系统,如MNS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等等。几十年来,新的血型系统不断被报道,由国际输血协会专门负责认定与命名工作。2012年2月28日,美国科学家发现了两种全新的血型,至此人类血型的总数增至32种。目前,血型测定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主要有血凝试验、微柱凝胶试验、流式细胞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其中最先进的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这种测试利用酶标的单克隆抗2A与抗2B与血痕样本中的血型物质反应显色达到血型鉴定的目的,这种方法比经典的红细胞凝集抑制实验鉴定血型的方法敏感性要高出1000倍。即使血痕样本在40℃的高温环境中暴露八个月,仍然可以用这种办法顺利进行血型物质的鉴定。

在刑事案件中,受害者可能有多名,受害者也可能通过反抗让凶杀者受伤而流血。因此,刑案现场的血痕可能是多人留下的,如果有两人的血型完全相同,则很难通过血型法进行身份鉴定。此时,可以采用血痕基因法,这种方法也称为DNA鉴定法,就是通过测试血痕中的DNA图谱来查找留下血痕者的真实身份。由于刑案中受害者可能已经死亡,凶杀者可能已经逃逸,基因法此时显示出它的独特作用。利用血痕基因分析结果,再和嫌疑人的直系亲属的基因图谱进行比对,就可以查找到真正的受害者或凶手。利用这种方法,还可以分析多个类似的凶案是否为一人所为。

链接:血痕形状

在一些警匪片或恐怖片中,我们能看到不同形状的血痕。无论是在影视中还是现实生活中,血痕形状也是警方破案的重要依据。血痕的形状能反映出出血量或发案当时的情况。血液从动脉喷出或从静脉流出,以及落在物体上,可因距离、方向、速度、物体的性质等不同而形成各种各样的形状。

血液从一定高度落下时形成的点状血痕,血滴的形状因高度及方向不同而异。同等血液量滴落时距离越高,形成的斑点越大,周缘的小突起越多;行走时滴落的血迹呈椭圆形,行进方向的一端呈星芒状。根据滴状血痕可判断出出血部位的高度和行走的方向。血液从身体高位流向低位时,或血液喷溅在墙壁上,因重力向下流淌,形成流柱状血痕。急流血液形成细长的直线形血痕;缓流血液形成短粗弯曲状血痕,并有凝集现象,其下端因血量较多往往膨大。流柱状血痕,可表明受伤时的姿势和体位。

动脉受伤后,血液向外喷溅,形成喷溅状血滴,呈惊叹号状血痕,其尖端指向喷射的方向,但重复打击受伤部位,创口血液受凶器撞击,或挥动沾有血迹的凶器时,血滴溅落在墙壁或物体上,也可形成喷溅状血痕。但从动脉喷射出的血痕,血滴大小相似,方向一致,比较密集;撞击伤口形成的喷溅血痕,大小不等,形状不一,比较分散。喷溅血痕的形状和分布,可表明被害人与凶犯当时所处的位置。

染有血液的物体或出血处与其他物体接触抹擦后,形成擦拭状血痕,它没有一定的形状,形状可随着抹擦力的大小、方向不同而异,一般面积较大,浓淡不均,起端色深,擦纹多,末端色浅,擦纹少。在一些警匪片中,我们能看到凶手或受害者留下的血手印。凶犯手上沾有血迹时,往往在凶器柄上和门窗把手上留有血指纹或掌纹印痕;脚踩血迹,可遗留下血鞋印或赤足印;移尸案件,有时也可见到血头印、臀印及四肢印等。若凶器沾有血迹又撞击别处(如衣服、墙壁、家具等)则可留下凶器打击面的血印痕。

在一些恐怖片中,经常出现受害者尸体躺在血泊中的场景,血泊也是血痕中十分重要的一种。血液从伤口大量流出,可在尸体周围或底下聚集成血泊,这往往可以证明是原始现场。根据血泊的大小可估计出血量,出血量常与死亡原因及受伤后存活时间等有关。

编辑:郑宾 393758162@qq.com

猜你喜欢
鲁米诺法医血型
聚(苯胺-鲁米诺)/多壁碳纳米管/金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发光性能研究
虫虫法医
N-烷基鲁米诺的合成与光谱性质
你是Rh(-)血型的准妈妈吗
你是Rh(一)血型的准妈妈吗
环境法医“捉凶”记
AMDIS在法医毒物分析中的应用
78例颅脑损伤死亡法医病理学分析
基于鲁米诺-过氧化氢-CdTe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体系及应用于多巴胺的检测
血催化鲁米诺化学发光性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