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人群家庭医生服务体系初探

2012-10-25 08:18李震宇易春涛朱莉珍
上海医药 2012年6期
关键词:家庭医生全科门诊

李震宇 易春涛 朱莉珍

(上海市徐汇区康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0233)

国际上全科医生制度的建立已有上百年历史,而国内家庭医生制度尚处在起步阶段。近几年来,徐汇区康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探索和推行全人群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中心建立了以全体全科医生为服务主体,公共卫生人员、社区护士、社区医疗资源为支撑团队的服务体系,实行居民签约、健康评估、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双向转诊、健康管理等多项服务承诺。到2011年底签约居民已达40.0%,提升了家庭医生健康管理的内涵、为居民提供从生命孕育到生命终结的全过程服务,报告如下。

1 搭建家庭医生工作班子

1.1 充实家庭医生队伍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们以前三年中心提供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数量为基数,居民的疾病谱和主要危险因素为变量,反复测算社区家庭医生需要数量。到目前为止,全社区已经配备30名全科家庭医生,每个家庭医生负责1 000名签约居民的健康管理任务,家庭医生采用上门服务和预约门诊相结合的方法为签约居民家庭成员提供连续、综合的卫生保健服务。目前已经签约1万多户,覆盖居民3万多人。未来2年内争取每位家庭医生负责2 000名居民的健康管理任务。

1.2 建立家庭医生工作站和配备家庭医生助理

在中心内部建立家庭医生工作站,作为家庭医生预约门诊的工作场所。站内还设置1~2名沟通能协调能力强,且具有心理学相关资质的专职护士作为家庭医生助理。家庭医生助理主要提供家庭医生门诊预约、日程安排、数据更新、热线咨询、安排出诊、联系转院、质控资料整理、活动通知、与社区志愿者和助老助医员联系,同时负责“家庭医生网站”、“家庭医生微博群”的管理和维护。

1.3 建立家庭医生支持团队

由预防科各条线负责人和公共卫生助理员组成,协助家庭医生开展健康管理,进行公共卫生专业技能培训,并协助家庭医生进行慢性病管理。

1.4 建立家庭医生顾问团

聘请社区内二、三级医院退休的专家教授担任家庭医生顾问团,家庭医生可以随时电话联系医学顾问,求解医疗中的疑难问题,取得老专家的帮助,提高了家庭医生诊疗水平。同时顾问团的专家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专业辅导,举办健康讲座,参加会诊查房,在家庭医生与居民之间起到沟通桥梁作用。

2 拓展家庭医生服务内容

2.1 方便居民签约

针对居民不同的需求,我们利用各种渠道方便居民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门诊集中签约是最常采用的方法,儿童保健门诊和慢性病关爱家园也是签约的场所,此外我们还采取电话预约签约,发动居委干部、助老员和助医员上门签约等,在签约的同时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卫生宣教,方便了居民签约,使居民对家庭医生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

2.2 提供优先转诊服务

凡签约居民病情需要,家庭医生可以在社区通过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自助挂号机(转诊直通车)直接转诊;家庭医生支持团队也可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负责为签约居民提供出诊、会诊服务等。

2.3 开展健康咨询服务

签约时家庭医生会直接告知联系电话,居民可随时与签约医生联系,提出问题由家庭医生解答。家庭医生助理会通过微博或短信平台,及时向患者提供健康信息,或者提供转介服务。

2.4 落实居民健康管理

按需求分层次提供健康管理服务。按照徐汇区疾控中心慢性病关爱的分类原则,提供各种类型的慢性病关爱服务;而精神病、传染病、结核病及艾滋病高危人群管理等仍由团队公卫医生完成服务;流感、菌痢等门诊常见传染病由家庭医生完成访视;委托家庭医生助理发布一些季节性疾病信息或防治知识;建立病区家庭医生参与服务机制,病区医生通过跟随专家为签约对象提供细节关爱和团队关爱两种形式的慢性病关爱服务。

2.5 建立家庭医生工作网站

建立“家庭医生网站”,主要功能体现在几个方面:家庭医生信息公示、家庭医生助理与签约居民的实时沟通、签约居民网上医疗咨询、网上健康评估、网上化验结果查询、网上门诊预约、网上满意度测评、链接社区高血压网络管理平台、进行高血压自我管理。同时建立“家庭医生微博群”,实现医生与居民的直接互动服务。

2.6 进行签约居民健康评估

健康评估以门诊患者和签约居民为主,通过与居民面对面沟通,对居民常见健康问题风险进行评估。健康评估内容包括: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风险评估、IPSS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评估、老年人抑郁及焦虑状态评估、冠心病Framingham风险评估、糖尿病高危对象筛查评估、依托社区高血压网络管理平台进行高血压治疗及管理评估。每次评估只针对1项具体的健康问题,将调查资料直接录入信息化工作平台,在较短时间内得出风险评估的初步结论,并根据评估进行相关的健康指导和建议。同时居民可以通过互联网对疾病的治疗及相关健康管理进行点评,将健康管理由单向转变为双向。

2.7 建立家庭医生联系制度

保证全体家庭医生每月至少下社区1次,内容归纳为四个一;一次健康教育讲座,一次对若干重点签约家庭(以有重点关爱对象为标准)的家访,一次中医下社区巡诊,一次在居委蹲点(宣传卫生政策、交流、签约)。每次下社区提供其中2项服务并进行专册记录。

2.8 听取签约居民意见

根据以上服务每3个月对签约居民进行一次基本医疗、健康管理、健康咨询等方面的抽样问卷调查和网上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和居民意向适时调整服务内容。

3 康健社区家庭医生制服务的成效与问题

3.1 康健社区家庭医生制服务的效果

本中心自5月底启动全人群家庭医生服务责任制以来,我们完成了家庭医生队伍的组建,第一阶段签约工作已经完成,完善了家庭医生工作机制,建立健康咨询服务热线,家庭医生电子管理平台已经启动,家庭医生网站已初步完成;大多数家庭医生开设了个人微博,健康评估已经开展,家庭医生顾问团也已经建立,家庭医生服务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实现了本街道近40.0%的家庭与家庭医生签约;居民满意度有明显提高,接受调查的所有居民都对家庭医生服务责任制的实行表示了认同;家庭病床建床数明显上升,门诊复诊率明显下降,通过转诊直通车按需转诊人次数也有了明显上升;健康档案建立、慢性病管理率等指标均有明显及稳步上升(表1)。

表1 2010~2011年家庭医生管理情况

3.2 家庭医生制服务的问题和对策

在英国,社区居民均有资格在当地自由地选择1名家庭医生。每名家庭医生负责1 800~3 200个居民的医疗和预防任务,居民患病时首先到家庭医生处就诊,遇有疑难病或需要住院治疗的必须经家庭医生的介绍,才能转到专科医院或上一级医院继续治疗[1]。加拿大的家庭医生除提供一般门诊服务外,还提供慢性病管理、妇产科服务、儿童保健、精神心理治疗咨询和一些外科小手术等,70.0%的家庭医生还提供业余时间的电话咨询服务[2]。

在我国,目前已初步建立了全科家庭医生责任制度,对居民的健康进行科学管理,并利用居民健康档案将居民在社区和上级医院就诊的医疗信息及时进行补充和更新,掌握居民的健康状况[3]。2010年上海市政府提出将全面推行建立家庭医生制度。家庭医生不仅进行上门问诊,还负责转诊等工作并定时定点提供个性化健康指导[4]。

然而截止2010年9月,上海在社区全科团队工作的全科医生仅为1 457人[5]。本中心符合资质的全科医生仅30人,其中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全科团队工作的全科医生仅10人,如果全面实行家庭医生制服务,平均每位家庭医生要负责7 900位居民的健康管理任务,这肯定是难以胜任的。在目前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所在社区的医疗资源显得非常必要。

本中心基于人力资源短缺的实际情况,家庭医生第一阶段签约主要以居民需求为主,并逐步过渡到全体人群,同时将“社区居家护理”与“全人群健康管理”相结合,进一步扩大家庭医生服务的内涵和范围,实现从生理-心理-社会全方位的关爱服务。建立全人群家庭医生服务体系,对于在较短时间内解决中心人力资源紧张与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需求之间的矛盾,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1] Kopersk M.The state of primary care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nd lessons for primary care groups in the United Kingdom[J].Brit J Gen Pract,2000,50(453):3l9-322.

[2] WHO/WONCA. The 1994 working paper of the WHO/WONCA—Making medical practice and medical education more relevant to people’s needs:The Contribution of the family doctors[M].Geneva:WHO,1994:1-48.

[3] 胡彬,郑西川. 临床路径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 中国数字医学,2O10,5(4):13-14.

[4] 鲍勇. 中国家庭医生制度研究[J]. 社区卫生保健,2011,10(1):1-5.

[5] 黄煊,顾建钧,李惠娟.落实全科医生家庭责任制工作的思考[J]. 社区卫生保健,2010,9(6):384-386.

猜你喜欢
家庭医生全科门诊
家庭医生
门诊支付之变
“有个头疼脑热先想到家庭医生”带来启示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家庭医生 中国式签约
全科医生培养还需添柴加油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
突显独特之美 发挥全科价值
全科专业招生“遇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