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爱梅
关于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法下的《基础会计》教学改革
——以汕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来爱梅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基础会计》是经济管理系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经济管理类其他专业的基础课程。汕头职业技术学院致力于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和项目化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阐述了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基础会计》课程基于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法下的课程改革内容。
基础会计课程;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教学改革
2006年11月16日教育部颁发了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在课程建设与改革方面,16号文指出要针对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职业资格标准,强调课程体系建设及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融“教、学、做”为一体,在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可以采用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汕头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的设计理念也努力跟随高职教育的发展步伐,致力于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和项目化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本文阐述的就是汕头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会计》课程基于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法下的课程改革内容。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一直致力于职业能力的培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导向,突出会计职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按照岗位能力要求,把三年的教学计划分成三个阶段进行教学,第一和第二学年侧重核心能力—会计核算及纳税处理能力(含财务软件操作能力)的培养、第三学年侧重于财务数据管理和审计监督能力的培养(见表1)。
《基础会计》课程的设计理念紧紧遵循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计理念。通过企业实地调研和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基础会计》课程在会计电算化专业三年的教学计划中,我们把它定位为会计实务操作的入门课程,要求同学们学完该课程后能胜任“会计员”(包括出纳、记账员)的岗位要求,具备会计基础核算能力。按照会计员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要求,我们要求学生能在熟练掌握会计核算程序(凭证-账簿-报表)的基础上,强调对于会计核算整体性的把握。
表1 岗位能力培养安排表
在这样的定位下,在课程设计上我们按照会计“填制或取得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工作过程,采用项目教学法安排基础会计的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实训。
1.建立专兼结合的“双师型”课程开发团队。汕头职业技术学院的基础会计的课程团队,包含了汕头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任教师和实训基地的兼职教师,能满足实践性教学的要求。
2.建立良好的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课程努力建立独立的会计模拟实验室,而且积极建设较多的关系良好的校外实训基地。
3.积极编写基于工作过程的教材与实训指导书。
4.对教学内容进行良好的课程设计和开发,注重高职教育的实用和可操作性。
5.考核方式的多样化。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围绕会计职业工作过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够用为度,围绕会计职业的工作过程,采取项目化教学。具体来说就是把传统基础会计的教学内容,分成5个大项目,包括会计基础知识、会计基本理论、会计凭证的填制、会计账簿的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而工作任务则是紧紧围绕三个核心项目展开。
理论教学部分具体内容包括:会计的定义、会计职能、会计任务、会计对象、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等会计基础理论;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薄、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方法。实训教学部分主要针对企业会计员岗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以一个模拟企业为资料完成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实训、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实训、登记会计账簿实训、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实训。基于会计工作过程,具体教学内容分配如下:
1.会计基本知识—教学内容为会计的定义、会计职能、会计任务、会计对象。技能实训内容是到企业进行认识实习,了解会计基本职业素质,对会计工作组织有一个整体了解。
2.会计基本理论—教学内容为会计要素、会计等式和复式记账等会计基础理论;会计基本核算方法整体介绍,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薄、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等;复式记账在企业供产销业务中的运用等。
3.会计凭证的填制(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教学内容主要以一家模拟公司的典型业务为主线,围绕着这些典型业务完成识别和填制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这两项最基础的技能。
4.会计账簿的登记—教学内容为在前面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基础上,完成会计账簿(含日记账、总账和明细账的登记及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5.财务报表的编制—教学内容在前面总账和明细账的基础上编制财务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1.指导思想。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指导思想是根据会计“填制或取得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工作过程,将基础会计的教学内容细分为5个项目,通过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法把5个项目紧密连接,以完成最终能力目标—基础会计核算能力的培养的教学目标,胜任会计员岗位职责。
2.具体安排。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开设,共96学时,5学分,实训学时占总学时比例超过50%,努力通过足够的实训学时完成对会计基本技能的掌握,并能基本上岗。
1.知识目标:掌握会计概念、会计对象、会计职能、会计核算基本前提、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核算基础、会计核算方法;了解会计职业、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会计职称考试。
2.能力目标:能够结合制造业企业的实际经济业务理解会计概念;能够对会计工作性质有一个很好的理解。
表2 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1.知识目标:理解和掌握会计六要素内容,掌握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掌握经济业务引起的会计要素九种变动情况;掌握会计科目及分类;掌握账户及其结构;掌握借贷复式记账法的特点、记账规则、试算平衡;掌握会计分录的编制;掌握资金筹集的核算;掌握采购过程核算;掌握生产过程核算;掌握销售过程的核算;掌握利润和利润分配的核算。
2.能力目标:能够结合制造业企业的实际经济业务按会计要素进行分类;能正确理解九种经济业务变化所引起的会计恒等式变化情况;能区分会计科目与账户的类型;能够根据现代企业经济管理需要,正确认识并使用复式记账;能正确掌握负债资金和投资资金的核算;能正确掌握材料采购业务的核算;能正确掌握生产过程成本的核算;能对企业销售过程进行正确核算;能正确核算企业的利润并能对利润分配进行核算。
1.知识目标:认识原始凭证,掌握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方法;掌握记账凭证的种类及填制方法。
2.能力目标:能对各种不同类型的经济业务判断出相应的原始凭证;能填制原始凭证;能对填制好的原始凭证进行审核;能运用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理做会计处理、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
3.分解的工作任务:原始凭证的识别及填制;原始凭证的审核;填制记账凭证;记账凭证的审核。
1.知识目标:了解账簿的种类,掌握账簿的设置、格式和登记方法;掌握对账的内容和要求,掌握结账的要求和方法;掌握错账更正方法;了解财产清查的作用、方法;掌握货币资金的清查及账务处理;掌握银行存款余额表的编制;掌握实物资产的清查及账务处理。
2.能力目标:能根据收付凭证登记日记账;能根据收、付、转记账凭证登记总账;能根据原始凭证及收、付、转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能根据已经登记的各类账簿进行对账和结账;能发现账簿中的错误记录并改正;能对现金进行财产清查;能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能对实物资产进行清查,并进行账务处理;能正确结账。
3.分解的工作任务:建账(过录余额);登记日记账和明细账;登记总分类账簿;对账;财产请查;结账。
1.知识目标:了解各种财务报告的种类、作用;掌握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掌握利润表的编制方法。
2.能力目标:能编制试算平衡表;掌握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掌握利润表的编制。
3.分解的工作任务:试算平衡;编制资产负债表;编制利润表。
教材是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新的教学模式需要为之配套的教材予以支持,多年改革的成果需要通过教材来进行固化。汕头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基础会计教材伴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行不断的探索,最终形成了相对稳定的适合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法下的《基础会计》教材。这套教材主要有一本教材和一本实训指导书组成。《基础会计》教材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来爱梅、李镇桐老师主编。《基础会计学习指导与实训》有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来爱梅主编。教研室其他老师也全部参与了教材的编写工作。整套教材以会计职业能力为核心、理论以够用为度,不追求专业理论知识的深度,而是严格按照职业岗位工作的需要去精选适合的专业理论知识。主要特点有:
(一)突出高职教育的实用性、可操作性、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目标。教材围绕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细分教学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遵循“教、学、做”一体化的原则,把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按会计的工作过程构建内容体系,结构合理。在教材的内容处理上,该教材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一家模拟的企业经济业务为基础综合练习企业供、产、销业务及利润核算,并按工作过程(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依次展开,一个完整的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贯穿教材的始终,并且在工作任务中需要引进时引入必要地知识,这种“以例释理”的编写风格,通过实践已充分证明是恰当的,有效的。
(三)学习指导书针对学生考证和理论与实践的对应需求而编写,包含了《填制会计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单项实训教材,并配有仿真实训用品。能够让学生既掌握实际操作能力,也能参加外面各种证书的考试,与教材相辅相成。
(一)建立以岗位能力评价为核心的成绩评价体系。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法下的基础会计课程在考核方法上我们也力求改革。目前学生成绩的评定方法是这样的,总评成绩=理论考试成绩*40%+平时成绩*10%+综合实训考核*50%。基本建立了以岗位能力评价为核心的成绩评价体系,综合实训操作考核涵盖了会计循环中各工作步骤的内容和操作方法,既能考核学生对会计工作岗位所需的基本方法、技能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又能对学生是否具备细致、准确,有条不紊的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进行测试,既符合高职会计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又能够减轻学生考试压力,使考核评价伴随学习的全过程。
综合实训操作考核内容可分为:会计凭证操作、会计账簿操作、会计报表操作、书写要求五部分,各部分分值比重依次为35%、30%、20%、10%、5%。
(二)将课堂考核与考证结合起来。由于基础会计在第一学期开设,课程结束后,我们组织全部学生参加广东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部分学生的“双课”成绩都非常好,一次性通过考试,为第二年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打好下了良好基础。由于教学内容与考证很好的结合,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高。这种考核方法非常适合“双证书”制度,对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会计电算化专业历届学生取得广东省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比例在90%以上。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汕头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在致力于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改革同时,努力做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实训基地的建设等工作。基于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法下的《基础会计》课程改革,在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上有了一些突破,但我们仍然会继续不断的完善,同时积极做好其他课程的改革工作。
[1]张艳萍.基于工作过程的《实用会计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09(12).
[2]来爱梅,李镇桐.基础会计[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
来爱梅(1969-),女,浙江萧山人,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
G712
B
1001-7518(2012)26-0021-03
责任编辑 谢荣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