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汪艺 李静 □撰文 李静
陈宗舜教授:1936年生,浙江绍兴人,毕业于海军炮校(现为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曾去美国、加拿大进修计算机应用。70年代末开始研究计算机技术在机械工业中的应用,30多年来多次承担机械部、山东省有关先进制造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在机械工业中的应用科研课题,并在80年代初在我国第一个将CAPP成功地应用于工厂的实际工作。上世纪80年代中期, 应用微机及网络技术在济南第二机床厂建立了集成制造信息系统,并在1986年全国第一次计算机应展览会上展出,成果多次被评为机械部、山东省科技进步奖, 多次被机械部在全国推广, 被山东省评为优秀科技工作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聘任为中国机床行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成组技术分会副理事长。
上世纪90年代主持行业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人材培训以来,编写内部教材300多万字,为全国机械行业培训计算机应用人材近千名,并组织课题攻关,总结20多年成果, 应用特征技术与PDM技术解决了CAD与CAPP的集成,CAD/CAPP与ERP的集成,解决了制造业信息化的系统集成问题。亲自指导几十个工厂开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及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
曾参加起草制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导则》, 机床零部件编码等标准。 参加了《实用机械加工手册》的编写及《机械工业工艺标准化》、《多品种生产与标准化技术》、《机械工业企业标准化》等著作编写,主编了《现代制造技术与标准化技术》,在国内及香港期刊上发表论文200多篇,被聘为几种杂志与网站专家,指导企业两化融合。
缤纷8月,在一个秋雨绵绵的日子里,笔者来到济南二机床拜访了陈宗舜教授。白发苍苍的陈老开朗健谈、谦和睿智,很快消除了笔者心中的那丝紧张。不知不觉一聊就是2个小时,使我们感到受益匪浅,渐渐地将智能化制造这个大而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智能化是面向21世纪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之一。发展智能制造技术(IMT)是将人工智能融入制造过程的各个环节,通过模拟人类专家的智能活动,取代或延伸制造系统中的部分脑力劳动,在制造过程中系统能自动监测其运行状态,在受到外界干扰或内部激励时能自动调整其参数,以达到最佳状态和具备自组织能力。例如机器人加工就是将机床与机器人、传感器、控制器组合而成的智能制造系统,它具有信息处理、知觉反馈和决策能力,可同时控制指挥多种操作,从而能提高效率、保证质量和降低成本。智能化是柔性自动化和集成自动化的新发展和重要组成部分。陈老认为其基础是信息化的建设,是CAD、CAPP、CAM、CIMS、MRP II、ERP等及其延伸的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的建设。
2007年“十七大”的时候,政府提出了“两化融合”这个概念,陈老说,“两化融合”中,首先必须对信息化与工业化定位, 在“两化融合”中,信息化是工具, 工业化是目的,不能为信息化而信息化。其次“两化融合”必须把实现工业现代化的先进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这两种技术的结合是“两化融合”的突破口,在世界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中总是伴随信息技术的应用,把信息技术作为应用实施先进制造技术的有力和必需的工具。陈老强调两化融合是个过程,可分初级融合、中级融合和高级融合,一定要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实现融合。但目前我国企业仅从当前企业需求、部门需求出发,没能与企业部门长远发展两化深度融合相结合,因此研究的都是一些初级项目,一些高校也是如此去做项目。部分学校和软件公司对企业、部门的长远发展、两化融合理解不深,或从利益考虑而未引导企业、部门长远发展。因此应该组织有代表性企业及代表行业研究所为核心组织课题研究开发,吸收学校、软件公司设立硬课题与应用软件课题结合项目,为行业企业服务。
陈老从事信息化建设工作几十年,经历了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起起伏伏。他认为我国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应用效果上看,不够理想。总体上看,装备制造业信息化的现状可以概括为:信息化取得明显进展,但是应用深度不够。目前,我国企业间的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进入深化阶段,但CIMS示范企业并没有实现全面集成的应用,而一些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仍处于较低水平。仅处于代替人工手工作业,在这种情况下CAX的应用效果明显好于ERP,但CAE的应用较薄弱,在数字化制造上尤为薄弱。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数字化水平较低,而且PDM大部分处于图档管理初级阶段。PLM还未系统应用,CAPP大部分处于填写工艺规程与汇编报表初级阶段,ERP大部分处于进、销、存初级阶段,只有一小部分实施比较完整。我国企业信息化缺乏统一规范、统一标准,订立的一些编码标准也被废弃(例如机床行业计算机辅助企业管理信息代码系统JB-Z334.1;2;3-88;JB/T5248.4-91)。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国装备制造业信息化现况也反映了我国制造业应用软件的水平,我国制造业应用软件的开发基本处于“克隆”状态,没有与我国工业化国情相结合,更没有与各种先进制造技术相融合。
陈老与笔者谈到我国目前的校企合作时,说到企业和高校或软件企业开始合作仅是代表一个企业的需求,对这个企业有益,但却解决不了其他企业问题,并不是实现行业信息化、智能化的最佳方案。在2009年8月20日北京召开的“数控机床产业发展政策研究专家验收会”上,来自机床行业的几个骨干企业包括沈阳、大连、齐齐哈尔、武重、北一、北二机床集团及北京机电院的总经理、总工一致提出开发研究中的共性问题无人解决,仅靠一个企业无力承担解决这些共性问题,即使这个企业着手去解决,或与高校合作去解决,但缺乏行业的整体性,其他的企业还有可能进行同样的工作。从而造成重复劳动,造成人力、时间、资金的巨大浪费。现在国家也发现并想解决这一问题,选择一些重点企业,号召成立企业技术中心。目前已经批准了不少在企业设立国家级技术中心,但由于设立在各企业内,研发主体与受益人是同一个企业,其成果不能共享,导致大部分企业技术中心还是穿新鞋走老路,仅仅起了工程部门的作用。另一方面很多原有专业科研院所改制后成了“科技型企业”,由于机构改革、结构变动、研发人员流失等种种因素,也无能力承担这样任务。在软件企业方面,由于工业行业与产品的复杂性,以及我国软件企业实力现实情况,虽然提出按行业开发工业软件,但都不可能为行业解决这些深层次的问题。因此应该把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计划和国家科技支持计划中的硬课题与应用软件课题结合起来,如数控专项设立硬课题与应用软件课题结合,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陈老一直在做具体工作,因此看问题很透彻,很多观点一语中的,同时也为我国制造业信息化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与陈老的交谈中,时间过得很快,访谈结束的时候,我们还有一些意犹未尽的感觉。祝愿陈老这样的老专家健康长寿,给我们分享更多宝贵的经验,培养出更多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