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程晓松
用绿色书写人生
——记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肖放
文/本刊记者 程晓松
她出生的黑龙江省伊春市被誉为“中国林都”、“红松故乡”,拥
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红松原始林,从小就对森林有着特殊的感情。
她就读的东北林业大学,是以林为特色的著名学府。父母与她毕业于同一所学校,是隔代的校友。
她当选为辽宁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是锦州林业系统获此荣誉的第一人,也是锦州林业系统基层唯一的一名代表。
每天,她会向眼中那些有生命、有气息的树木轻轻地道一声:“树,我来了!”
她说:“我注定要与树打一辈子交道。”
这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也不是冲动的豪言壮语,是源自心底深处的情愫,是内心里流淌的真诚和质朴。
与青山为伍,与绿林为伴,选择的是一种职业,选择的也是一种责任和使命。从锦州市林业局造林处的一名普通工作者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基层管理者,现任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的肖放,20年如一日践行着人民公仆的职责,用青春的美好时光守护一方锦山秀水,把绿色播撒在辽西北广袤的土地,也播撒进人们的心田。
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北镇市与义县交界处的闾山中段,分布着东北亚最大的油松林,占地总面积1.1万余公顷。区内山高坡险,岭谷相间,山势陡峻,松林绵延。
进山的道路崎岖坎坷,肖放穿行在崇山和密林之间。任职之初,她就一头扎入医巫闾山之中,熟悉各个护林点的情况,了解和掌握职工基本的工作和生活状况。不长的时间里,她就跑遍了保护区17个护林站的山山水水、沟沟岔岔。秀美的医巫闾山郁郁葱葱,遍山的奇花异草争奇斗艳,远望是层峦叠嶂、林深似海,身边是溪水潺潺、鸟语花香。美丽的自然风光令她陶醉,而护林员没有门闩,甚至没有照明的简易住房,林区简陋的管护设施、护林职工艰苦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状况,尤其是护林员眼神里流露出的那份冷淡令她心酸不已。
肖放明白,也理解这些眼神里的含义,那是陌生、不信任,也有对自身状况的无奈。
她感到肩上担子的沉重。这些护林员忍受着孤独与寂寞,风雨无阻,冰霜无碍,默默地守护着林区的一草一木。他们是保护区最可爱的人!
肖放
在做好自然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等首要工作后,肖放开始着手为这些“最可爱的人”解决基本的工作和生活待遇问题。针对保护区普遍存在的职工工资拖欠或不足等情况,肖放与班子反复研究,积极与有关部门磋商探讨,确定了解决职工待遇三步走的工作方法:首先是理顺职工工资,将拖欠的、未涨的都补齐,这一下算起来,职工平均每人每月涨了1200元工资;第二步是千方百计解决职工的取暖费问题;第三步是理顺中层岗位职数,让多位已经在中层岗位上工作但因无职数、待遇不能落实的同志享受到了相应的待遇。截至2010年年底,保护区已不再欠职工一分工资和福利。
冬去春来,夏至秋到,肖放到保护区工作的几年里,新建、修葺了16处保护站、2个管理处,3处保护站告别了30年点蜡照明的历史。在锦州市政府陆续更新防火车辆的过程中,肖放总是把新来的车辆发给各基层单位,最后才留给她自己。
行动胜过千言万语。职工们的心里亮堂了:这个“姑娘”人实在,她给大家办实事,不是来图虚名的。以前条件差没人愿意去的保护站,现在护林员都争着抢着去。在护林点的土炕上,护林员盘膝和她拉家常,甚至把她当成了自己的亲姐妹。
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距锦州100多公里,这对一位家住锦州市内、孩子刚刚9岁的年轻母亲是个很大的考验。
作为女性,肖放爱自己的家;作为妻子,她爱自己的丈夫;作为母亲,她更爱自己的孩子。而到医巫闾山工作就意味着要把照顾家庭和孩子的重担交给丈夫。虽然在赴任前的家庭会议上,丈夫表态完全支持她,肖放的心里却不无歉疚。一年365天,她回家的日子屈指可数,在防火期,甚至没有休息日和节假日。白天上班,晚上不是值班就是夜巡。最长的一次,她连续150多天没回过一次家。孩子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幼儿园老师见到总是父亲接送孩子,差点儿误会孩子家是单亲家庭。
耳濡目染,经常在电话里听爸爸妈妈聊山啊、林啊、火啊一类的话,晚上和妈妈在电话里“话聊”时,儿子会天真地问:“妈妈,发现火情了吗?”俨然一副“编外护林专家”般的问话,让做妈妈的肖放既欣慰又心疼。幼小的儿子可以学着爸爸的口吻发问,却无法体会妈妈工作的辛苦。
巡山护林,常常面临着各种危险的考验。秋冬是防火的紧要时期,山上寒风凛冽,霜雪皑皑,稍不留神就会跌进沟壑深谷之中。有时候巡山下来,双脚都冻麻木了。平日里,肖放常常用一袋方便面填饱肚子,如果有条件加个鸡蛋再放点菜叶,那就是一顿不错的“美味”了。
青春做伴山林路,韶华无悔护绿人。就像她守护的万顷松林,肖放用绿色书写人生,把忠诚印在弯弯的山道上,在她心为之所动、情为之所系的一草一木之间,为“共产党人”这一崇高的词语,注入了更为深厚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