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成,吴胜文,张 忠
(贵州省黎平县气象局,贵州 黎平 557300)
黎平县干旱气候特征分析
文 成,吴胜文,张 忠
(贵州省黎平县气象局,贵州 黎平 557300)
该文采用黎平县1957—2011年降水资料,结合贵州省气象灾害划分标准中的降水距平百分率干旱分级标准,对黎平县1957—2011年的月尺度和季尺度干旱定级,并对其发展趋势及强度等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黎平县月尺度降水距平百分率干旱发展趋势为频率略有减少,但强度增强,并在频率演变趋势中有进入低频区的趋势,干旱出现频率将有所减少;季尺度干旱出现频率和强度都略有增加。
干旱;降水距平百分率;月尺度;季尺度
我国是一个干旱严重的国家之一,干旱对我国的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及生命财产都产生重大影响。我国目前对干旱研究方式多样,根据干旱研究对象不同,要求的标准也各异。由于干旱对黎平的工、农生产和人民生活影响较大,本文针对黎平县干旱气候特征进行分析,为黎平县干旱预报和决策服务提供参考。
本文使用的数据均来自于黎平县气象局1957—2011年气象年报表和月报表。
本文根据贵州省气象灾害划分标准中的降水距平百分率干旱分级标准,对黎平县1957—2011年月尺度和季尺度干旱出现的频率和强度进行分析。
黎平县1957—2011年月尺度轻级以上干旱共出现107次,年平均1.9次;中级以上干旱共出现32次,年平均0.6次;重级干旱共出现11次,年平均0.2次,连续干旱最长的有4个月,出现于2005年的8-11月,累积降雨量为105.5 mm,为同一时段平均降雨量的29.0%。黎平县1957—2011年的月尺度干旱定级如表1,其中月平均降水量、月最少降水量、月最小降水百分率以及干旱次数统计如表2。表2数据表明:轻级以上和中级以上干旱主要出现于7-2月,重级干旱主要出现于8-12月。
表1 黎平县1957—2011年月尺度干旱定级表
续表1 黎平县1957—2011年月尺度干旱定级表
表2 黎平县1957—2011年月最小距平百分率及干旱次数
黎平县1962—2011年月尺度和季尺度干旱频率气候倾向率统计如表3,表3中月尺度气候倾向率的数据表明:黎平县干旱出现总次数略有下降,但中级以上干旱出现频率增大。因此,黎平县未来干旱出现频率略有减少,但强度增强。
表3 黎平县1962—2011年月尺度和季尺度干旱频率气候倾向率
黎平县1957—2011年月尺度干旱出现的频率演变趋势如图1。图1表明:月尺度干旱出现频率演变趋势为总趋势不变,波动周期缩短。从1957—1983年干旱出现频率以10 a一个周期波动,从1984—2011年以5 a为一个相对短周期波动,其中,1966—1975年、1984—1989年、1996—1999年和2005—2011年为干旱出现高频年,其余的为低频年。沿着现在的趋势,虽然总趋势不变,但是,未来几年有向低频区跨越的趋势,干旱出现频率将减少。
图1 黎平县1957—2011年月尺度干旱出现频率
黎平县1957—2011年季尺度轻级以上干旱共出现48次,年平均0.87次,中级干旱共出现7次,年平均0.13次,连续干旱最长的有3个季度,出现于1962年的冬季到1963的夏季,累积降雨量为711.9 mm,为同一时段平均降雨量的66.9%。黎平县1957—2011年的季平均降水量、季最少降水量、季最小降水百分率以及各季轻、中级季尺度干旱等级在这时段中出现的次数统计如表4。表4的数据表明:黎平县春夏季出现干旱的频率和强度都明显低于秋冬季。
从黎平县1962—2011年月尺度和季尺度干旱频率气候倾向率中的数据表明:黎平县季尺度干旱总次数和中级干旱出现频率有增加的趋势。因此,未来黎平季尺度干旱频率和强度都略有增加。
表4 黎平县1957—2011年季最小距平百分率及干旱次数
黎平县干旱气候特征分析结果为:黎平县降水距平百分率干旱气候总趋势为频率变化不大,强度都有所增强。其中,月尺度干旱7-次年2月是干旱出现的概率较高,中度以上干旱出现频率增加,说明干旱强度增强,但在演变趋势中,干旱出现频率有进入低频区的趋势,预计未来几年干旱出现频率将有所减少;在季尺度分析中,频率和强度都略有增加的趋势,其中,春夏季出现干旱的频率和强度都低于秋冬季。
[1] 宋连春,邓振镛,董安祥,等.干旱[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5:1-132.
[2] 贵州省气象灾害划分标准.贵州省干旱标准[C].2006.
[3] 卫捷,马柱国.Palmer干旱指数、地表湿润指数与降水距平的比较[J].地理学报,2003,58(增刊):117-124.
[4] 王志伟,刘文平,王红霞.我国北方干旱逐月变化特征分析[J].气象,2005,31(1):38-41.
[5] 夏洪星.华北东部地区干旱分布特征[J].气象,1996,22 (1):38-41.
[6] 池再香,胡跃文,罗顺祯.黔东南近半个世纪夏季干旱气候变化分析及预测方法[J].贵州气象,2005,29(3):9-13.
[7] 段旭,尤卫红,郑建萌.云南旱涝特征[J].高原气象,2000,19(1):84-90.
P468.0+24
B
2012-03-21
文成(1981—),男(苗族),助工,主要从事气象综合观测工作。
1003-6598(2012)03-002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