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参汤治疗2型糖尿病63例疗效观察

2012-10-17 01:11:36河北省平山县人民医院中医科康慧君平山050400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气阴阴虚血瘀

河北省平山县人民医院中医科 康慧君 (平山050400)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有遗传性倾向的代谢内分泌疾病,临床上分为胰岛素依赖型 (1型)和非胰岛素依赖型 (2型)。导致本病的根本原因为胰岛素分泌的绝对或相对不足,糖、脂肪及蛋白质等代谢紊乱,表现为高血糖、高尿糖、葡萄糖耐量减低、胰岛素分泌释放试验异常等。[1]2型糖尿病的治疗药物以磺脲类和双胍类为主,但长期应用副作用较大,自然失效率高。2007年3月至2010年12月,笔者应用四参汤为主治疗2型糖尿病63例,并与常规西药治疗39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102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3例,男30例,女33例;年龄48~76岁,平均62岁;病程6个月~9年,平均4.8年;辨证分型:气阴两虚型27例,阴虚血瘀型36例。对照组39例,男16例,女23例;年龄42~78岁,平均61岁;病程8个月~9年,平均5.4年;辨证分型:气阴两虚型14例,阴虚血瘀型25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本组病例参照1999年WHO专家委员会公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为2型糖尿病。辨证分为2型:①气阴两虚型:证见气短懒言,倦怠乏力,自汗盗汗,口渴喜饮,五心烦热,心悸失眠,溲赤便秘,舌红少津,苔薄或花剥,脉细数;②阴虚血瘀型:证见烦躁失眠,咽干口燥,胸中闷痛,肢体麻木,形体消瘦,舌黯唇紫,苔少,脉细涩。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饮食控制,餐后运动,加格列吡嗪片 (江苏聚荣制药集团公司,国药准字H20013125)10 mg,每日2次口服。

1.3.2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辨证施治,加服中药四参汤。药物组成:太子参、黄芪各30 g,沙参20 g,丹参、元参、生地黄各30 g,麦冬20 g,五味子10 g,山药、山茱萸、天花粉、枸杞子、葛根各15 g。气阴两虚型加女贞子30 g,西洋参10 g;阴虚血瘀型加龟板、三七粉各10 g。日1剂,水煎2次取汁400 mL,分早、晚2次服。

1.3.3 疗程:两组均治疗4周为1个疗程,连续服药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4 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多次正常;显效:主要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有改善;无效: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无变化。[2]

1.5 观察指标 观察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 (FPG)、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HbAlc)变化。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0.01),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及HbAlc变化比较 2组治疗后血糖 FPG、2 hPG,HbAlc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 (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糖FPG、2 hPG,HbAlc均较对照组治疗后降低 (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及HbAlc变化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及HbAlc变化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项目 治疗组 (n=63)对照组 (n=39)治疗前 治疗后FPG(mmol/L) 10.58±2.57 7.25±2.07*△ 10.74±2.61 8.45±2.34治疗前 治疗后*2 hPG(mmol/L) 13.29±3.17 8.24±3.51*△ 12.76±3.68 10.83±3.23*HbAlc(﹪) 8.29±1.72 6.43±1.60*△ 9.10±1.69 7.21±1.80*

3 讨论

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灵枢·五变》云:“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笔者认为,本病内因主要为素体阴亏,禀赋不足;外因主要为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劳欲过度,损耗阴精。阴精亏耗,燥热偏盛,以致气阴两伤,阴阳俱虚,导致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的生成。其发病常以阴虚燥热开始,病变部位主要在肺、脾、肾,尤以肾为主。故通过补五脏、益精气、化瘀血标本同治,达到益气养阴,化瘀袪浊的目的。[3]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患者由于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使血糖、血黏度、血脂均异常,血液呈高黏状态,进而出现微循环障碍,这些都与中医理论的瘀血证非常相似,故治疗中应以活血化瘀、益气养阴佐以清热为主要治则。[4]四参汤加味方中,黄芪、太子参益气升阳,促进水谷精微的转化,降低血糖,增加肌体的免疫功能,是扶正固本的重要药物;沙参、玄参、生地黄、麦冬、天花粉、葛根育阴清热生津,滋养肺胃;丹参、三七活血化瘀;山茱萸、枸杞子、山药滋补肾气,能有效地保护肾功能,防止精微过度随尿而失。诸药合用,共奏奇效。目前,不少糖尿病患者由于阴虚血瘀致病,其“三多”症状并不明显,仅表现为血糖升高,尿糖阳性,单纯应用降糖西药,疗效不稳定,副作用多。本组病例应用中药为主进行治疗,既能较好地控制血糖,改善临床症状,又能从根本上扶正固本、益气养阴、活血祛瘀,对延缓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更具有积极的意义。

[1]刘新民.实用内分泌学 [M].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4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0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消渴病 (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卫生部.1993.215-218

[4]周超凡,于智敏.治疗糖尿病的用药思路 [J].中医杂志,1997,38(7):429-430

猜你喜欢
气阴阴虚血瘀
张淑芬辨治血瘀型崩漏的临床经验
话说血瘀证
中老年保健(2021年5期)2021-08-24 07:06:46
手脚心发烫未必都是阴虚火旺
基层中医药(2020年2期)2020-07-27 02:46:08
血瘀体质知多少
基层中医药(2018年1期)2018-03-01 07:36:19
滋阴补肾法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的疗效观察
中医特殊诊法在血瘀证辨证中的运用
生脉饮在气阴两虚型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糖网1号方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22例
中医研究(2014年11期)2014-03-11 20:29:49
加味炙甘草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气阴两虚型临床研究
补肺养阴汤治疗气阴两虚兼痰浊停滞型小儿支气管肺炎恢复期40例
中医研究(2013年5期)2013-03-11 20:2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