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创企业西方理论综述

2012-10-17 10:14刘力欣
对外经贸 2012年4期
关键词:新创国际化理论

刘力欣

(苏州大学,江苏苏州215021)

一、国际新创企业概念分析

伴随着创业型经济的兴起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企业国际化运行日趋普遍,并成为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传统的国际化理论认为企业的规模和年龄是影响企业国际化程度的两个重要变量,企业的规模体现了企业资源的总量,而企业的年龄长短决定着企业市场经验的积累,这两方面可以反映企业承载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但20世纪90年代初,数十个国家出现了国际新创企业,这些企业成立不久就凭借中小规模快速实现了国际化,并且这一现象的出现极大地冲击了传统国际化理论,并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参考大量文献,整理了近三十年国际新创企业理论的研究成果,其中有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提出的天生国际企业(born-global,BG),Mc Dougall和Oviatt提出的国际新创企业(international new venture,INV)概念和Jolly等提出的高科技创业企业(high technology start-ups)概念。此外类似的概念还有新风险企业(new venture firms)、国际创业(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全球开办企业(global startups)、小型知识密集型企业(small knowledge-intense firms)和早期技术密集型企业(early-stage technologybased firms)概念等。

天生国际企业(BG)概念是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于1993年在为澳大利亚制造业委员会撰写的调查报告中首次提出的。报告中指出,80%的澳大利亚新兴出口企业为中小企业,澳大利亚所有新兴出口企业中有20%~25%在成立初期就开始国际化经营。这种企业被称为“BG”,是因其开始就把自己定位在国际市场,把母国看作其国际运营的支撑基地。BG普遍存在于各类产业,并凭借其灵活性、技术创新性和优质的产品设计在利基市场上形成了强劲的竞争力,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国际新创企业(INV)是由Mc Dougall和 Oviatt于1994年提出的,他们将INV定义为从诞生开始就积极利用多国资源寻求竞争优势,并在多国出售产品的组织。之后,他们又对INV进行了深入研究,指出INV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成立之初就实现了国际化经营,表现出资源的多国配置属性。

此外Jolly、Alahunta和Jeanne(1992)通过研究众多高科技企业案例,发现其中有一类企业是由多个国家的创始人共同创办,采取瞄准国际利基市场的战略。他们称之为高科技创业企业或知识密集型企业。

二、国际新创企业理论的演进

综合各种关于国际新创企业的理论,主要分为两个流派,一是基于行为学的INV研究,二是基于经济学的INV研究。基于经济学的INV研究比较关注环境和企业层面因素,如利基市场、通讯技术的发展、东道国风险和产品技术优势,而忽略了企业内部和企业家个人特质对企业国际化的影响。基于行为学的研究用行为人假设替代了经济人假设,认识到经验和知识对企业国际化的作用,认为影响因素应包括:企业家特质(Dimitratosa 2005)、认知学习能力(Zahra 2000)、国际化网络(Johanson& Mattsson 1988)等(见图1)。

图1 国际新创企业理论两种流派分析

随着基于行为学ZNV理论研究的深入,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素,总结出了基于网络和基于企业家精神的INV理论。其中,基于网络的理论源于社会学理论中有关交换网络和社会资本积累的观点,认为企业可以凭借其网络关系带来的资本和信息,快速进入国际市场;后一种理论认为企业家精神会影响企业的国际化进程,Oviatt和Mcdougall(2005)指出创业者的全球视野和海外经历是决定国际新创企业的关键驱动因素。这两个流派综合了商务组织理论和创业理论,是两者的交叉与发展。

随着两大流派的研究成果日益丰富,总结出包括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和行为学等众多学科在内的相关理论。虽然很难从时间上对不同的理论分支进行精确界定,但在不同时期依然存在相对占据主导地位的理论分支,下面从不同视角来梳理这些流派的发展演进。本文以Elsevier Science数据库为检索源,以“international new venture”和“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为关键词,以学术性为检索条件,检索到112篇相关研究文献。经过筛选,除去书评、会议综述以及其他内容不相符的文献后,选取了80篇相关文献,围绕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和发表时间等进行了分类归纳,如表1所示。

表1 文献时间分布、研究方法及数据处理方法统计

国际新创企业研究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2篇),经过90年代的缓慢增长(10篇),在21世纪获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68篇)。从研究方法看,大致可分为理论研究(25篇,占比31%)、案例研究(14篇,占比17%)和实证研究(20篇,占比25%)。20世纪90年代以前,国际新创企业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出现而出现,但作为全新的学术领域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20世纪90年代以后,INV理论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在数据分析方面仍存在较大空白。进入21世纪后,INV研究进入高速发展期,且实证研究成为主流,理论和数据研究得到极大发展。下面从基于行为学、经济学和一些新视角对INV理论进行整理分析。

(一)基于行为学视角

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际创业研究刚露萌芽,Oviatt和Mcdougall就开始研究企业家从事国际创业的动因,他们认为创业者作为创业行为的发起者,在新创企业成立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他们一直对企业家精神领域进行研究。目前,企业家国际创业研究主要关注创业者的心理特点(如模糊容忍度、自信程度、自主需求、成就动机、责任感和风险承担倾向等)、社会属性(如环境控制力、机会识别能力、技术经验、创业过程经验和受教育的程度等)以及自然属性(如年龄、性别等)。代表性学者主要有 Cornelius、Landstrom、Persson、Collins、Mccolelland、Cooper、Shape-ro、Hull和 Bosle等。此外,根据 Zahra和Garvis的观点,企业家精神体现在一个公司整体的创新与风险创业行为上,对组织的革新、开拓新业务和公司业绩的提高非常重要。总体而言,企业家国际创业研究深入细致,涉及面广,但还没有开发出能够全面、系统地测度企业家特质的指标体系。

早在1986年,Aldrich和Zimmer就提出社会网络会影响国际市场上机会的识别和开发。1992年,Bygrave和Timmons提出网络影响资源的调动,综合了网络和资源两个理论学派的观点,将资源作为网络的核心元素。1995年Coviello和Munro提出网络还影响国际新创企业的市场进入速度,影响其对市场的选择和开拓。进入21世纪后,网络学派的理论往往结合各种其他学科的理论来研究。如Deo等(2003)重点考察了知识和网络关系对INV的影响,新创企业国际化过程就是通过网络学习的过程。2003年,Thompson、Pfeffer和Salancik提出网络影响资源的调动,综合了网络和资源两个理论学派的观点,将资源作为网络的核心元素。Bruderl、Preisendorfer和Baum(2000)关注网络规模、密度、多样性、结构洞和中心度等结构性因素,认为结构性因素不同的网络会对资源和信息的获取产生不同的影响。Hoang和Bostjan(2003)整合了网络内容、网络结构和资源获取相关理论,从综合视角考察网络功能。总体而言,基于网络视角的研究已经进入综合研究阶段,但主要关注网络的结果变量,较少关注网络的前置变量和网络能力提升等问题。

(二)基于经济学视角

20 世纪90 年代,Acs、Baumol、Casson、Freeman 和 Mason等经济学家运用绝对优势、相对优势、寡占反应、垄断优势和竞争优势等经济学理论以及经济学研究方法。从区域发展、经济环境差异、宏观与微观经济政策、风险资本以及高科技小企业创业的融资状况等方面拓展了国际创业研究的理论框架。虽然这些领域的研究并未成为国际新创企业理论研究的主体,但是在国际环境对创业的影响、创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方面还是取得了显著成绩。

20世纪90年代盛行的折衷理论占据了国际创业研究的主导地位,Aldrich、Gartner和Covin等经济学家从一开始就扩大了研究视野,致力于分析环境、创业机会、战略和组织特征等因素对国际创业的影响,其支持性理论还包括外商直接投资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国际化阶段理论、产业集聚理论、虚拟组织理论和折衷理论。通过折衷理论不但获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而且令人信服地解释了国际创业的成因,揭示了一些成功进行国际创业的影响因素。

90年代后期,环境理论兴起。Robert和 Senturia(1996)总结了新兴高技术企业的国际化模式、趋势和成功要素,构建了一个全球化整合模型,并将两个传统模型(即产品生命周期模型和一般国际化过程模型)与一系列其他影响因素组合在一起,得出了新兴高技术产业外部环境变量比传统方法具有更强的解释力,与传统扩张模型解释不一致的结论。此外,Oviatt和 Mcdougall(1998)构建了解释国际化创业加速的动态理论框架,并把政治、经济和产业条件也引入框架,认为企业应对环境快速变化能力是企业加快国际化进程的主要原因之一。进入 21 世纪后,环境理论得到了 Zahra、Garvi、Attahir、Stephen、Pavlos和Leo-Pau等进一步发展,尤其在环境不确定性、创业导向和企业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上取得了突破。但是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比较成熟、系统的国际创业环境测量指标。

(三)多个视角分析INV

进入21世纪后,关于国际新创企业的研究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学者们不再仅从单一方面研究INV形成、成长和绩效,而是从不同视角出发,综合多个理论学科,深入解释INV现象。

如机会视角,Hunt、Dimitratosa和Joness认为新创企业国际化的成功在于其敏锐地感知海外市场机会,并快速、有效地采取行动。Me Dougall和Oviatt进一步指出,国际新创企业为了创造未来的产品和服务而跨越国界进行机会的识别、评价、开发和利用。

资源视角的代表有Zahra、Lumpinkin、Deeds和Wright等,他们提出了资源基础理论、资源依赖理论和资源优势理论等著名理论。Simon、Hitt和Ireland(2007)的研究提出了比较系统的三阶段资源管理过程模型:资源构建、资源绑聚和资源利用三阶段。总之,基于资源视角的理论分析庞杂,但引入创业环境等相关控制变量的有效实证分析和研究较少。

目前,基于战略视角对INV做实证分析的学者开始把研究重点从探寻影响国际创业战略选择效果的因素转向探寻国际创业战略选择的前置因素。代表性学者有Rhee、Lin、Peng和Kao等,总体来看,战略视角研究文献较少,尤其在有关国际创业战略的构成维度及不同战略维度之间关系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

基于知识学习和创新视角的研究,如 Chetty和Campbell、Hunt认为知识的类型、来源和属性会影响新创企业的知识积累和知识强度,进而影响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国际化模式和对国际市场的承诺。根据 Zahra和Garvis(2000)的观点,学习、创新对组织的革新、新业务的开拓和公司业绩的提高非常重要。

此外,还有基于技术竞争优势、利基市场、产品策略和发展中国家INV现象等视角展开的研究,这里不再赘述。

三、结论评述

国际新创企业作为一种新的企业国际化现象,在短短30年内经历了概念探析—拓展深化—学科交叉综合研究的发展过程,尽管在很多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成熟,甚至仅仅是个开端,但是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1.INV理论重视企业家层面的分析,从行为学角度出发,研究企业家心理特点、社会属性和学习创新能力,重点研究了国际化网络的驱动作用。2.出现了综合运用创业理论,如INV驱动理论何组织学习理论,既解释了企业成长因素,又揭示出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3.将经济学、国际商务和创业理论融合,同时多视角交叉研究,出现很多不同理论背景下的新观点和新理论。

但是,由于研究时间较短,研究层面分散,仍有进一步探讨深化的空间:1.实证研究多集中于小企业,研究对象的选择不够科学,将对企业发展的驱动因素认识产生潜在的偏差。2.对INV概念尚未有统一明确的界定,概念的边界尚未达成共识,这将对INV的研究造成诸多不便,国际商务理论和创业理论无法深层次、全面有机地交叉融合。3.在实证研究方法上也存在不足,数据分析较少,有些数据分析仅采用横截面研究方法,无法真正反映创业企业的时间特性。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INV成长发展是符合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关于INV的研究也势必将更加深入和广泛,无论是跨学科研究还是实证分析都会日趋严谨,并将逐渐脱离创业学和国际商务领域的研究框架,走向独立化的研究领域。

[1] Oviatt.B M.,Me Dougall,P P.Toward a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new venture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94(25):45 -64.

[2] 朱秀梅,张妍,李明芳.国际创业研究演进探析及未来展望[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11(11):21 -27.

猜你喜欢
新创国际化理论
聚焦港口国际化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2017山西省新春新创优秀剧目展演
藏戏表演舞台调度传承与发展的点滴思考——以新创藏戏剧目《图兰朵》为例
结句的新创(外一题)——李清照《武陵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