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亿文 张世平 曹 磊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耳鼻喉科,广东广州 510000
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特征是耳部急性感染的症状以及中耳的鼓室内部出现积液,该病在耳鼻咽喉科的临床诊断中较为常见,是造成儿童出现听力障碍甚至致聋的主要原因。在临床诊断的主要表现为出现耳闷塞感、耳鸣以及听力下降和鼓室内部出现积液。随着病情进一步恶化会在鼓室内形成内陷袋,患者成年后会发展成为胆脂瘤,所以大多数儿童患者经过反复穿刺后会反复发作,而绝大多数的分泌性中耳炎多是由于咽鼓管堵塞所导致的,主要是因为腺样体出现肥大造成咽鼓管堵塞。本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本院收治12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对患者进行分类治疗,不仅节约了医疗费用而且治疗取得了好成效,现报道如下:
本院收治的120例患者中,男74例,女46例;年龄4~11岁,平均7岁。120例儿童患者均有出现耳鸣、耳闷以及听力下降1~6个月,有34例患者经过抗生素以及点鼻药物治疗后仍出现反复发作,其中23例患者曾在其他医院进行过鼓膜穿刺治疗。受治疗的120例患者经过行电耳镜检查均发现鼓室内部有积液产生,出现了明显的内陷,经过纯音听力检测后证明患者均为传导性耳聋,并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一部分患者经过进行行鼻咽部CT冠扫后显示腺样体、扁桃体出现肥大,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耳闷、耳鸣体力下降还有89例患者出现睡眠打鼾、睡眠不安等症状,有23例患者出现反复咳嗽。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声导抗曲线均为B型以上。对120例患者按照病情进行分组,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63 例)。
对照组因为病情较轻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为病情较为严重的,给予患者穿刺治疗和手术治疗。
1.2.1 常规药物治疗 主要适用于中耳炎病程较短、急性发病及不明病程患者的先期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抗生素治疗,使用氨苄青霉素,羧氨苄霉素或者第三代头孢霉素等进行抗生素治疗。糖皮质激素可以是地塞米松或者泼尼松进行短期性治疗,但是治疗一般不会超过一个星期。使用0.5%的呋喃西林麻黄素滴鼻液与鼻用激素气雾交替使用。进行耳正负压行鼓膜按摩,可以促进鼓室内部积液的排除,一般为每日1次,每次进行15 min,正负压设置为4~6 kPa,7 d为1个疗程。
1.2.2 穿刺治疗 经过常规药物治疗后效果不明显患者应进行穿刺治疗,以15 mL的生理盐水加上1%。的肾上腺素1 mL浸湿棉片放入鼻腔,将鼻内镜从鼻内腔进入鼻咽部,在鼻内镜下进行鼓膜穿刺,直径约2 mm,吸出鼓室内部积液,结束后口服抗生素、激素、沐舒坦,以1%麻黄素药液进行1周的点鼻。在术后保证耳廓及内部干净,每周进行1次复查。
1.2.3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适用于病程长期不愈患者(双侧病程>3个月,单侧病程>6个月)[1]或者出现反复性发作(1年发作4次及4次以上)或者病程不详但是有明显的听力衰退,语言发育明显迟缓,鼓膜内部出现明显的内陷,出现持续性耳鸣[2]。与成年人相比,儿童的外耳道较为细小,所有患儿采用全麻,取垂头仰卧位,上开口器,在鼻腔内部置入0°鼻窦内窥镜,通过鼻窦内窥镜的切割钻进入鼻咽部,在直视的状态下进行腺样体切除,并在内窥镜的只是状态下对鼓膜的紧张部的前下象限进行穿刺,抽取鼓室内部的积液,并使用糜蛋白酶和地塞米松的混合液反复冲洗鼓室内部,并使用16号的无针尖的平针头,在针头内部放入腰麻管后进行鼓膜穿刺,在针头推出鼓膜时要保留适当长度的腰麻管在鼓室内,并保持置管与外界连通,在手术进行5 d后进行抗生素治疗,对鼻腔上药,并行咽鼓管导管吹张治疗。在术后的4~6个月取出腰麻管[3]。在取管后观察患者鼓膜是否出现内陷,并进行纯音听力检查观测患者听力的恢复状况[4]。
治愈:患者听力恢复至正常水平,耳闷感完全消失,声导抗为A型的导抗图,声反射恢复正常。好转:自我感觉症状开始减轻,听力开始改善,经过纯音测听后气鼓导听力提高到20 dB以上。无效:自我感觉症状无任何改善甚至恶化,耳闷感无任何减轻甚至加重,听力无提高甚至恶化者。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
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57例患者有49例患者完全治愈,8例患者开始好转,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63例患者,经过治疗后48例患者完全治愈,7例患者开始好转,8例患者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87.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 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经过手术治疗出现好转的8例患者有4例患者仍有轻度的传导性耳聋,在经过一年后进行检测均恢复至正常水平,声导抗曲线恢复到A型,对患者的咽鼓管进行检测其有良好的通气性。常规治疗无效的8例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后均恢复至正常水平。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并不困难,通过症状、体征以及声导抗检查可以诊断出[5]。但是由于儿童幼小,不能完善地进行表达,经常会造成家长对儿童病症的忽视,所以有很多一部分患儿得不到及时的治疗,造成患者病情的恶化,错过最近的治疗时机,所以医生在临床诊断的时候应该细心问,以诱导的方式来询问患者,检查的过程中要争取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在检查过程中除了要对患者的耳部症状进行检查外,还要对而不无任何症状但是听力出现衰退的降低进行腺样体、扁桃体是否出现肥大,慢性鼻窦炎的患儿进行常规的耳部检查,因为很多的患儿是在常规的检查中被检测出分泌性中耳炎的。
如果发现早、病程较短的患儿在经过积极有效的非手术性治疗也可以治疗鼓室内部大量的积液,加强耳内积液的吸收。通过进行耳正负压鼓膜按摩来促进咽鼓管改善,增强积液内部的排除,由于操作简单且方便,操作对患者无创且无任何痛苦,与咽鼓管吹张法相比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而且治疗效果明显所以在对观察组治疗过程中普遍使用。治疗组病情相对较为严重,所以采取耳窥镜下鼓膜置管,在对患者进行手术的过程中应注意不需要先进行穿刺抽取积液后再对鼓膜进行切开。因为鼓室中存在积液,所以可以使鼓膜表面具有一定的张力。正是也能为积液的存在促使鼓膜与鼓岬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所以鼓室内的积液有利于对鼓膜进行切开,这样不仅操作方便也不易是鼓岬受到损伤,如果对鼓室内的积液进行抽取会造成鼓膜内陷造成鼓膜贴近鼓岬,增加了在切开鼓膜的时候损伤鼓岬的几率。通气管可以使用带尾丝的哑铃形的硅胶管,因为硅胶无毒且无任何刺激性,哑铃形的置管不易出现滑脱,而具有尾丝可以在进行取管的时候方便无须进行全麻取管。由于鼓膜置管后一般不会对置管进行特殊处理,主要是预防感染和防止污水入耳[6],在术后进行为期6个月~1年的随访主要是为了防止耳漏等常见并发症,而一般在局部滴抗生素类耳液和抗生素的全身治疗可以有效地进行控制。如果患者的通气管过早脱落(在3个月以内),应该进行随访观察,如果中耳内部重新出现积液应该重新进行置管[7]。在对鼓膜置管脱落后再次复发中耳炎的患儿需要进行再程手术,直接进行腺样体切除手术。因为在临床治疗中可以发现如果切除腺样体可以极大地降低中耳炎的复发率,如果患者鼓室内部再无积液产生则不需要重新进行置管。如果患者出现鼓膜硬化、继发性胆脂瘤等罕见的并发症,则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
由于儿童处在快速的生长发育期,新陈代谢旺盛,组织修复能力强,在临床治疗中笔者发现与成人相比儿童对鼓室内的积液吸收速率要高得多,在进行鼓膜置管的取管后会很快的自我恢复,极少的患者会遗留穿孔。儿童进行骨膜置管术操作简单有效,但是也要注意特殊病例,根据病症的不同对通气管的类型进行选择,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时应该强调早发现、早治疗,根据病情的不同将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二者结合使用。要提高医生的临床诊断经验,避免在临床检测工作中出现漏诊和误诊,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儿童因为分泌性中耳炎的致残率。
[1]蔡小剑,郑亿庆.鼓膜切开置管术治疗鼓膜内陷袋伴分泌性中耳炎疗效分析[J].临床耳鼻喉科头颈外科杂志,2009,12(3):617-618.
[2]汪照炎,黄琦.儿童鼓膜置管的相关问题[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09,24(3):160-161.
[3]马芙蓉,柯嘉.腺样体切除术与儿童中耳炎[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2007,29(3):125-127.
[4]李幼瑾,陈洁,陶峥.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相关骨导听力下降的临床分析[J].临床耳鼻喉科头颈外科杂志,2009,18(10):154-155.
[5]甘雨,魏炯州.儿童分泌性中耳炎3541例疗效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0):1338-1339.
[6]陈平,王智楠,徐忠强,等.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8,29(3):903-905.
[7]李幼瑾,陈洁,陶峥.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相关骨导听力下降的临床分析[J].临床耳鼻喉科头颈外科杂志,2009,10(3):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