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平 谈在市场变革中探寻厂商升级新支点

2012-10-16 09:03中国农资
中国农资 2012年42期
关键词:建平农资流通

□ 《中国农资》 记者 郑 敏

最坏的市场是最好的时机

“最坏的市场也是最好的时机”,杨建平表示,实际上,尽管当前农资流通行业的利润率越来越低,经营也相对困难,但市场不好不代表没有机遇,相反会给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试想一下,如果行业所有的企业都发展十分顺利,那么就不会存在兼并、重组等现象。现在是面临提高行业集中度,企业突破发展的重大机遇。”

杨建平指出,现在流通企业发展有几大模式和方向。一是往上游走,参股、收购、兼并一些生产厂家或资源,形成产供销一条龙。在这一方面,业内也有一些成功的经验,譬如中农集团和中化化肥等龙头企业一直在积极往上游延伸,中小企业中也有邢台威远农资等典型代表。二是往下游走,参与打造农业产业链。譬如黑龙江倍丰农资集团就不仅往上游延伸,参与生产,他们还积极参与土地流转,包租或托管农民的土地,并涉足农产品深加工领域,转型成综合性服务企业。三是横向多元化发展,广泛参与农资产业以外的市场,譬如浙农集团每年的很大一部分盈利来自农资以外的业务板块。四是创造服务技术领先。未来会有一些流通企业卖的不再是产品,而是技术和服务,譬如和农民签订协议,给农民提供打包服务,种什么、怎么种如何用肥用药、用多少、何时用,这些都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农民可以完全不管土地如何耕作,全盘由农资企业提供服务。五是像山西农资集团和辉隆集团那样大量收编基层散乱的农资网点,全部纳入集团麾下,稳扎稳打建网络,把竞争者变成合作者。

“当前农资行业的整体状况就是生产商积极往下游走,想要越过中间商,直达终端,未来可能单纯靠经营农资批发业务的流通企业会越来越少。”杨建平强调,面对不断调整的市场格局,企业必须不断变革经营模式,创新服务方式。他还特别提出,随着现代农业的推进,市场所需要的服务内涵显然更加丰富。如果说过去送货上门、随叫随到就是服务的话,显然不能满足现在市场的需求,现在的服务技术必须是先进的,服务手段也必须快捷,这就要求企业努力去提高自己的技术服务含量。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谁不调整谁就会被淘汰,而对勇于革新的企业来说,则是最大的机遇。“这是行业洗牌的最好时机,以后农资流通企业的数量肯定会减少,但产业集中度、经营水平和科技服务水平都会提高。”

化肥市场不会“乱了调”

“化肥行业不是朝阳行业也不是没落行业,而应该是一个常青行业”,杨建平指出,尽管我国粮食九连增已成定局,但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头等大事,重构农业新格局,建设新农村,依然任重道远。任何时候,国家对农业的重视程度、对农民的扶持程度、对农资行业现有的优惠政策,都不会改变。而只要涉及到农业种田就必然会用到化肥,因此化肥行业一定会是一个稳步发展的行业,既不会大富大贵有暴利,但也不会有大起大落的悲惨,这应该是农资行业发展的主基调。

具体到农资流通行业来看,杨建平认为,农资流通行业在经过近十几年来的完全市场化改革以后,企业充分竞争,产品供大于求,整个行业急需转型升级。近两年来,农资流通行业的盈利水平很低,销售利润率仅有0.4%-0.6%,今年约有1/3的企业出现亏损,应该说,农资流通行业进入了困难时期,重组、整合、洗牌在所难免。

在这样的情况下,杨建平提出,农资流通企业必须要开拓思路,寻求突破。在目前产能过剩、供大于求、价格成本越来越透明的市场形势下,那种靠赚取差价来经营的企业,会越来越难以生存。因此经销商要不断变革和创新,寻找自己的优势,发挥特长,探索出更快更好的发展模式。

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服务市场升级

自1998年农资流通行业深化改革,到逐步全面进入市场化阶段,尽管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杨建平认为,比较突出的有几大问题:首先就是交易成本较高。其次是质量的监管手段比较落后,假冒伪劣泛滥。最后是化肥利用率较低,科技服务手段较少。杨建平提出,农资行业在经营和服务模式创新的同时,还要吸纳社会高科技成果为行业所用,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服务市场升级。

譬如农资产品交易时可以采用电子交易模式来创新,通过建立电子交易平台或公众交易平台,使得交易的过程更规范、更透明、更有效率。在农资产品质量监管方面,除了现行农资打假工作外,也可以探索通过物联网技术,建立农资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来规范市场,将事前打假和事后追溯结合,人力打假和高科技手段相结合。

杨建平告诉记者,对此,中国农资流通协会也一直在积极参与和呼吁这方面工作的开展,现在已经在山东烟台、浙江宁波、福建安溪等地积极开展农资质量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希望在探索成熟之后广泛推广。对于电子交易方面,也在积极筹划设计规范交易手册和行业标准,使得企业在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交易过程中有可依据的范本。 “农资行业虽然是比较传统的行业,但也要尽量将一些高科技手段充分运用进来,服务现代农业发展。” 杨建平说。

产销会要成为行业发展的“暸望台”

自2000年以来,中国高浓度磷复肥产销会已经成功举办了12届,已发展成为对中国农资行业影响最大的行业盛会之一。作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和中国农资流通协会也连续13年和中国磷肥工业协会一起联合主办了这个行业盛会。

“产销会已经成为关注度最高的行业活动之一,中国高浓度磷复肥行业有如此发展成绩,产销会应该说居功至伟。”杨建平说,近些年来,国产高浓度磷复肥产能增加、质量提高、品牌成长、服务创新、市场份额连年突破,已经是农资市场上的主力军。这和产销会打造了产销对接、行业交流的成功模式有很大关系,行业的发展和产销会密不可分,因为有了复合肥,才有了产销会,而正是因为有产销会发挥的引导作用,才使得行业健康发展到现在。

他同时也指出,磷复肥行业从过去的短缺发展到现在的供给有余,从农户对国产磷复肥的不信任到现在认可程度很高,不论是行业还是产销会都走到一个发展新阶段。他认为,随着种植方式的改变、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复合肥产业也需要不断调整,更加适应农业新模式的需求。一方面需要加强产品创新,只有更细化、更有效、更有针对性、更便捷的产品才能适应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他还特别提出,随着土地流转、规模化种植的兴起,肥料产品的复合化程度将会继续提高,农民直接施用到田的肯定是已经经过科学调配的复合产品,而如尿素和磷肥类单质产品直接被施用的量会减少。在这一过程中,配方肥、专用肥和BB肥必然会成为行业产品主流,是行业需要关注的重点。

正因为行业出现了诸多新情况,这也给产销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杨建平表示,从近些年产销会的运行来看,产销会过去产销对接、产品供求的功能已经逐渐弱化,现在大家参会,更多的是交流思想、研究产业形势、探讨创新方式、凝聚产业共识。为此,中国农资流通协会也在和中国磷肥工业协会积极磋商,希望能够关注更多的引领行业发展、更有前瞻性的话题,让产销会成为研究行业发展趋势和方向的瞭望台。

“这是最坏的市场,但同时也是最好的时机。”对于当前被很多人称作“乱了调”的化肥市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常务理事、农资局局长、中国农资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杨建平拨开迷雾,提出他对市场的看法。他认为,当前流通行业已经进入洗牌整合的时候,有实力、能不断创新的企业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而固步自封的企业则可能会被市场所淘汰。

猜你喜欢
建平农资流通
富“鳜”逼人!标鳜最高38元/斤,订单去到39元/斤,流通商疯狂抢订!这条鱼成“抢手货”
送农资增收致富添助力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农资人,你是否看见鱼在流泪?
一个幸福的农资人
参加农资展会,细节绝不能丢
The Japanese keiretsu system
Ideology Manipulation Reflected in the Translation of Selected Works of Mao Zedong
影像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