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肝健脾方穴位敷贴治疗肝损害临床研究

2012-10-16 09:42吕丽萍曾科学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年19期
关键词:肝区转氨酶肝病

魏 东 吕丽萍 曾科学

1.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 广州 510095;2.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附属157医院,广东 广州 510510

肝病患者多因感染毒邪、饮食起居不节、情志失调后导致肝脏气血阴阳失调,而且肝病的感染发病主要与抵抗力低下有关,“四季脾旺不受邪”正是强调了通过固护机体正气,以健脾为法,达到保养机体防病治病的目的,早在《难经》中就有:“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的论述,古人已认识到肝病治疗中脾脏的重要性。扶肝健脾治法正是根足于治未病理论,以扶正肝脾、健养调补为法拟方论治,结合经络穴位学说,运用肝病外治法穴位敷贴给药途径,经过长期临床观察研究,疗效明显,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入组患者均为我院2010年2月-2012年5月期间就诊肝损害门诊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敷贴组和对照组。其中穴位敷贴治疗组男22例,女21例;平均年龄(32.4士7.6)岁,对照组男23例,女20例;平均年龄(31.6士6.3)岁,两组间均性别、年龄、病情轻重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具有可比性。疗程为4周。

1.2 入组标准通过肝功能检查确诊为肝病患者中选择具有肝区疼痛,转氨酶增高2倍以上 (胆红素可增高,也可正常),C反应蛋白增高,B超提示急性肝炎表现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疼痛部位位于肝区 (右上腹或剑突下)患者,共选取86例。

2 治疗方法

穴位敷贴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复方甘草酸苷针静滴、葡醛内酯片口服。穴位敷贴治疗组同时给予穴位敷贴:选用穴位肝俞、期门敷贴及疼痛明显处敷贴治疗,保留贴敷时间6h,12h换贴1次。2周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

3 疗效评价标准

中医临床症候体征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按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病毒性肝炎常见症状分级量化表》[1]评定,实验室指标评价采用检测肝功能[2]、C反应蛋白变化的方法进行评价[3],记录治疗前后结果并进行比较。

3.1 中医证候疗效

显效:中医临床证候、体征明显改善,肝区无叩痛及压痛;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中医临床证候、体征均有好转,肝区叩痛及压痛减轻;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中医临床证候、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

3.2 肝功能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肝功能正常;显效: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下降80%以上;有效: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下降大于50%且小于80%;无效: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无明显变化或下降小于2倍正常IU/L值。

总有效率=(临床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表1 临床症候疗效对照表

表2 生化指标疗效对照表

表3 疼痛分级对照表

表1结果提示扶肝健脾方穴位敷贴治疗组在肝损害患者临床症候改善方面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结合表2中显示的穴位敷贴治疗组较对照组可以明显改善生化指标,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与钟建岳[4]肝病治疗仪合乙肝2号穴位敷贴治疗可明显改善慢性乙型患者临床症状及肝功能的研究相符合,但表3中显示出两组肝区疼痛改善方面,两组间均疗效显著,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本研究中对疼痛的分析观察与个体主观及异质性关系甚大,可能导致疼痛结果评定未能充分准确。综合分析结果发现,通过穴位敷贴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改善肝损害患者临床症候,保护肝功能,促进肝细胞修复,而且安全方便,无严重不良反应,虽然穴位敷贴组治疗中过程中发现有3例患者局部皮肤出现红斑、瘙痒等不良反应,通过局部涂擦地塞米松乳膏后症状缓解,继续治疗未见不良反应加重,停药后皮肤红疹、瘙痒完全消失。

3 讨论

中药敷贴外治法其源远流长,《医学源流论》对其机理阐述曰:“使药性从皮肤入腠理,通经贯络,较之服药尤有力,此致妙之法也”,王灵台[5]教授比较了国内外多种给药途径和方法,发挥传统中医穴位敷贴疗法与现代透皮给药治疗系统各自优势特点,将现代透皮给药与穴位功能结合起来,研制成功了穴位敷贴透皮剂肝舒贴,在治疗慢性肝病胁肋疼痛方面取得了较好疗效。我国中医学认为肝脏为人体“将军之官”,主疏泄、主藏血、主筋,其性刚强,喜条达而恶抑郁。凡人体血液之蕴藏调节,筋骨关节之屈伸,情志之条畅均与肝脏的生理功能正常与否密切相关。脾为人体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是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中心,脾功能的紊乱失调,可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慢性肝病及早期肝硬化的病机发展早期可见肝郁、脾虚,继之气滞血瘀,致瘀血阻络,正气亏损,所以对肝病治疗应坚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的辨证论治思想,同时依据大量临床实践及我国人体体质,确立以扶肝健脾法处方,按中医“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募在阴,俞在阳”理论,选取肝俞、期门穴位敷贴。肝俞为肝的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俞穴,有疏肝利胆之作用,期门穴为肝的募穴,募穴为脏腑之气结聚于胸腹部俞穴,为脏腑所在部位,有疏肝理气之功能。另一方面,透皮给药可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药物的吸收不受胃肠道因素的影响,维持恒定有效血药浓度或生理效应,长期使用方便等特点,以药物贴敷经络穴位,通过皮肤渗透作用使药物直达病所,同时通过刺激穴位达到平和阴阳、调理脏腑、调和气血防治疾病目的。本研究将中医经络学说与中药敷贴相结合,具有安全有效、作用直接、简单易用等优点,在肝病临床应用中,取得满意疗效,但因中药依据经络腧穴经皮吸收的主要作用机理复杂,配方变化、通透性差异以及透皮速率等因素影响甚多,仍需要不断的大量的深入的实验、临床研究。

[1]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4:147-151.

[2]贾继东,李兰娟.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2010年版)[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1.1:2-16.

[3]黄胜兴.C反应蛋白检测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 [J].吉林医学.2010.11.(31):5617

[4]钟建岳,郑晓瑛,陈亮等.肝病治疗仪合乙肝2号膏穴位敷贴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观察[J].南华大学学报 (医学版).2007.2(3):260-263.

[5]赵钢,陈建杰.王灵台教授论述穴位敷贴透皮剂肝舒贴作用机制[J].中医药学刊:2003.6:846-847.

猜你喜欢
肝区转氨酶肝病
献血体检时的“转氨酶”究竟是啥?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转氨酶高不一定是肝炎
无偿献血采血点初筛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预防及纠正措施研究
胆汁酸代谢在慢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GP73在HBV相关性肝病中的水平及意义
肝功能已正常,为什么肝区仍然疼痛?
转氨酶高与肝炎
一种基于LBP 特征提取和稀疏表示的肝病识别算法
肝区疼痛不一定是肝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