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广东石湾人物陶塑的现代发展趋势

2012-10-14 16:27潘凯翔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2年8期
关键词:陶艺陶瓷创作

潘凯翔

【摘要】本文是关于石湾人物陶塑艺术现代发展的研究文章。文中分两章阐述:一是石湾人物陶塑与现代陶艺;二是石湾人物陶塑新的表现风格。在第一章中,分析国内外现代陶艺发展的状况,探讨石湾人物陶塑的发展。第二章中,介绍目前出现的新的人物陶塑造型风格。

对石湾人物陶塑艺术发展的研究,其目的一是使人们能够充分认识石灣人物陶塑的艺术成就,这也是重新认识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过程,对今后发扬传统艺术文化有着深远意义。二是要改变人们对当今石湾人物陶塑仍旧只是传统艺术的“石湾公仔”的守旧观念,拓宽石湾人物陶塑艺术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传承表现风格发展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010-02

一、广东石湾人物陶塑与当今的现代陶艺

现代陶艺一直以其灵活、自由、多变的创作形式而得人喜爱。发展至今,现代陶艺让人感受到的是:作者十分重视作品的创作和制作过程,并乐于享受该过程;现代陶艺是以具有创造性、表现性的陶土材质传达艺术观念与思想感受。从材料物质与工艺制作上讲,现代陶艺是传统陶艺的延续。“与传统陶艺不同;现代陶艺只是以陶泥作为它的物质载体,借以体现的却是一种现代的艺术精神,传统陶艺是历代陶工集体智慧的结晶,而现代陶艺却是作为个体的陶艺家的独立创造”[1]。

石湾人物陶塑的发展与国外陶艺发展的因素有关,与国内陶艺发展的因素有关,与自身发展因素有关。

1.国外现代陶艺发展的状况,影响着人物陶塑发展

当今世界陶瓷发展迅速,无论是人物作品或是器皿作品,甚至观念和装置作品,都追求创作上的自由随意,呈现出多元化的艺术现象。就人物陶塑作品而言,当中著名的有以具像创作为主的美国的道·杰克和得尔克·斯坦切克的作品,有以具像中带有观念创作为主的美国的罗勃特·安纳森的作品,有以具像中渗有抒情创作为主的法国的乔治·让洛克的作品,有以人物与构成创作为主的美国的布鲁特·德那特和罗勃特·布莱迪的作品,有以装饰风格创作为主的澳大利亚的莱特夫特·布瑞的作品,有以漫画卡通造型创作为主的南非的芭芭拉·杰克森和美国的奥佛利·梅叶丽的作品,有以讲求表现材料创作为主的匈牙利的伊莫·席若莫尔的作品,有以纯观念创作为主的美国的约翰·森库的作品等等……

可见,世界人物陶塑的现代发展是朝着不同的艺术方向前进的。这些发展的方向值得国内陶塑家去继续摸索和推进。

2.国内现代陶艺的兴起,促成人物陶塑的发展

随着国外现代陶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内的现代陶艺,早期不少陶艺家在制作作品时一味模仿国外的风格,缺乏创造与研究精神……出来的作品有不少类同的,而且缺乏内涵。“中西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会有助于各自文化的提高和发展;但就单方面的情况而言,会有一个度的问题,一味追求‘现代感觉‘现代性‘照搬西方势必丧失自身的文化品格和优势,并产生心理变态和文化自卑感”[2]。客观地讲,这情况的出现是正常的,原因与人们对现代陶艺发展问题的认知有关。许多人,甚至是艺术家,认为西方是现代陶艺的发源地,就有着崇高的权威性、代表性;总是觉得国外的现代陶艺走在前面,有着导向的作用,这种观念理解是带有片面性的。

艺术的发展一般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渐进式,即在已有的历史文化基础上,结合传统文化去发掘新的艺术观点和道路,把艺术往更高一个台阶推进,使艺术形态既有传统的影子,又有新的元素的注入;另一种是革命式,即彻底地否定原有的艺术意识形态之后,再创造新的艺术方向。西方没有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蕴,因而决定其需要走革命式的发展道路。中国则与之大大不同,多年的历史积淀,使到中国有着悠久的陶瓷文化、丰富的技术经验和博大的中国文化作为陶瓷发展的支柱,中国的陶瓷艺术需要走渐进式的发展道路,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陶瓷文化,是中国现代陶艺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3.石湾人物陶塑的自身发展因素

石湾人物陶塑作为中国陶瓷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现代的发展也是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部分。石湾人物陶塑技艺是有着自身的文化因素的,是家族式和师傅传徒弟式的传承,从清末的陈渭岩——民国初的潘玉书——建国前后的刘传,均是一脉相传的方式。众所周知,石湾人物陶塑是以传神而著称的岭南地道的民间工艺;在新时代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外来文化的冲击,意识形态与创作观念的革新在所难免。如何做到“外为中用”,则是石湾人物陶塑现代发展的主要内容。“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繁荣艺术创作的问题上,要防止僵化和形而上学,不要把传统和现代搞得水火不能相容。因为传统和现代两者之间的真正关系,应该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各自有所侧重,而绝不是誓不两立的谁战谁的问题”[3]。石湾人物陶塑的现代发展,关键在于人们对陶塑艺术意识形态的理解。目前,有些人认为那些创造和制作人物陶塑(尤其是古代人物题材),就是传统的东西,缺乏创新性,这种看法是不合理的。归根到底,这是他们对石湾陶塑艺术的不了解而造成的,当中涉及到对石湾传统人物陶塑的创作构思方式、制作方法、表现技巧的充分认识。“我们应该明白:真正传统的东西不是复古,是在传统的基础上继续升华,活着、发展着的有新的时代气息的东西,相反现代的东西,如果能够吸取先人成就,它就会有一个更坚实的基础,会新得有出处,新得更完美,更鲜艳”[4]。

二、石湾人物陶塑在现代艺术发展中出现的新艺术风格

1.现代陶艺发展的方向

回顾最近二十多年的现代陶艺发展历程,国内许多陶艺的研究和创作倾向于材质的实验、表现技巧的发掘和创作理念的传达这三方面。

在材质的实验上,陶艺家们一方面侧重于陶瓷本身材料的研究,包括对新的陶瓷胎土釉色研究开发;另一方面注重陶瓷与不同的材料相结合的研究,俗称异质同构。在表现技巧上,现代陶艺得以充分发展,许多陶艺家在创作作品时不断尝试新的表现手法,可谓层出不穷。在创作理念传达上,陶艺家们把陶艺和装置、行为艺术等结合起来,产生新的艺术观念。

“凡事有常必有变:常,承也;变革也;承易而革难;然常从非常来,变从有常来,非一朝一夕偶然得之”[5]。过去我们所了解的石湾人物陶塑风格,如:作品“打蚊公”的具像写实风格、清代陈祖作品《李铁拐》的豪放写意风格、清代作品《树型达摩》的拟物寄情风格等等,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阶段性的,不断地出现崭新的石湾人物陶塑造型形象,就是其发展的见证。

2.新的艺术风格

目前,隨着陶瓷文化教育的兴起,在石湾人物陶塑现代发展过程中相继出现不少新的艺术风格。以下就是当中有代表性的作品:

《骑兽观音》(见图1-1)是以现代变形的艺术手法表现传统题材观音形象的作品。作品中的观音和骑兽均是由点线面元素塑造的,整件作品简练概括,线条流畅自然,釉色朴素,神态自若,带有轻松的艺术韵律美,呈现一种“道”的美感。“在中国古代,‘道不仅被视为最高的‘真和‘善,而且被视为最高的美” [6]。在过去,为了使个人艺术作品能够达到“道”的境界,艺人会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当中包括个人的精神修养、行为品质的提高。直到今天,这种理念仍然是发扬着、继承着……艺术作品是能够反映艺术家的精神意志的,也能体现其品德修养的所在。在这件作品上,作者的个人艺术处理使得作品中的观音形象去掉过去“俗气”,抛掉了那种金彩满身的市俗,有的就是单纯的质朴美感,让人感受到有佛学上的精神意境。可见,作者在创作这件作品时,所持有的那种平静的心境。这是一件从表现塑造手法去迎合创造意境的佳作。

《匆匆》(见图1-2)是一件具有明确的构成味道的作品。人物是以筒状的泥板构筑而成;一个似走似停的动态。人物的脸部,发型被概括为单纯的一个筒形和半筒形的组合;头部上繁缛的东西也被主观地除去,突出表情的就只有圆形的“嘴巴”了。人物身上没有复杂的服饰纹理,有的是立体化、简洁的女性形象和服饰特征。作品给人所感受到的是整体感强,人物以高度概括手法表现,不求形体的逼真和细节的雕琢。也许正因为这样的艺术处理,作品本身就呈现出一种单纯又富有力度的美感。这种在塑造人物上以追求构成意识,表现立体观感的作品有受立体主义的影响。从这件作品,让我们知道:“一件造型艺术的作品,它的美首先在于造型的美”[7]。

作品《抱得美人归》(见图1-3)是反映出一定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价值的观念,作者的目的在于使观者从中领略到其对生活的有所思考,这思考包括存在方式、状态、意义、思想、欲望等等。作品的人物造型是:一位身体健硕、头大、脸带有自信的男士,把娇小的美女紧抱于怀中,作品素色烧成,其古朴原始的艺术效果能够更好地传达作者的思想。正如作者自己所讲,“作品的创作过程无非是一个心理过程,是一种意识,潜意识的流露,所追求的不是那种纯理性的东西,也不是自然主义的东西,而是追随自我心灵的感受”[8]。

凡是具有吸引力的作品,都是能够体现其所创造出的精神,或者是其所追求的信念。传达精神意志的是作品本身的造型。《中国古风·鼓王》(见图1-4)是一件被塑造得浑然一体的造像作品。主人翁一边仰望上天,口中念念有词,一边双手舞动拍打腰鼓。古时候,人们为祈求平安幸福和风调雨顺,常常以歌舞仪式来拜祭上苍。作品中的人物,头部是采用泥板、泥条捏塑和捺塑而成的,当中的头发、眉毛、胡子是先用泥板贴塑,再用工具加以刮砂手法去处理,其效果粗犷、洒脱、豪放。《中国古风·鼓王》中人物所穿的服饰铠甲以及系在腰间的花鼓,是用泥板、泥条贴塑构筑的,铠甲、花鼓上的装饰以图纹刻线为主。铠甲、花鼓上的纹理表现呈现出一种规律性、理性的美感,这种有规律性的装饰美与头部那自然、粗犷的写意美形成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是一种“势”,是理性与感性的精神再现。

“雕塑,给你一个纯形的世界”[9]一般来讲,作品其形体的创造是有所依据的,就如亨利·摩尔的作品,其创作的依据是骨头。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有依据所创造出来的艺术形体,才会显得更加具有生命力,更有张力,更耐看。《霸王少帅》(见图1-5)就是一件以形体创造为主的艺术作品。在人物造型创作上,是以丰硕的布袋造型与流动的浆体造型相互结合。这两种造型的来源依据,都是观察所得;一是自然界中,稠度较高的浆体缓缓向下流动时,会出现层层叠叠的现象,其中有饱满的浆体,也有不饱满的浆体,它们是变动着的造型;另一是日常中布袋装满东西后的丰满造型,相对地讲是固定不变的造型。作者巧妙地把两种造型的融合用于表现古代人物题材,从而产生一种静态事物与动态事物相影衬的自然美感。把人物造型联系到布袋造型和浆体造型的结合,就是一个联想,一个把自然界中的物质状态拟人化的艺术联想。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翘首微笑,其左右两手相搭于胸前的动态被加以提炼概括,与大大的腹肚部相衬,像厚实的大布袋一样。而人物所穿的铠甲就塑造成类似浆体的造型,越往脚部就越是流淌的浆型。这种流淌的浆体塑造人物的表现手法呈现一种柔性美,而上身躯干仿布袋造型的塑造,则显得有刚性美,从而在作品形体当中,体现刚柔相济、兼容并包的艺术效果。

以上的作品,不少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创作出发点,运用或借用石湾传统陶塑的陶塑技巧和表现技法的同时,注入了时代的文化与精神,使得作品本身既有石湾文化背景,又有时代艺术气息。

参考文献:

[1]参见《美术文献》丛书 总第22辑 2001年4月 湖北美术出版社

贾方舟《中国当代艺术格局中的现代陶艺》

[2]中国佛山陶瓷博览会《国际陶瓷艺术研讨会论文集》精雅创作画苑 2002年

皮道坚《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陶艺》第16页

吕品昌《自守、自为、自由——谈中国陶艺发展》第25页

[3][4]中国佛山陶瓷博览会《石湾陶瓷艺术作品展》精雅创作画苑 2002年

庄稼《石湾陶器艺术的历史成就和今后发展方向》 第19页

[5]潘公凯《潘天寿谈艺录》第一版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7年 第28页

[6]祁志祥《中国美学原理》第一版 山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 第29页

[7](法)丹纳《艺术哲学》傅雷译 第一版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 第388页

[8]魏华《形态演义:魏华雕塑艺术》第一版 精雅视艺术顾问出版 2003年 第107页

[9]邹跃进《当代雕塑艺术:走向新空间陆》第一版 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9年 胡博杂谈

参考文献:

中文资料部分:

[1]《美术文献》丛书湖北美术出版社 总第22辑 2001年4月

[2]中国佛山陶瓷博览会《国际陶瓷艺术研讨会论文集》精雅创作画苑 2002年

[3]潘公凯《潘天寿谈艺录》第一版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7年

[4]祁志祥《中国美学原理》第一版 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3年

[5]魏华《形态演义:魏华雕塑艺术》第一版 精雅视艺术顾问出版 2003年

[6]邹跃进《当代雕塑艺术:走向新空间陆》第一版 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9年

外文资料部分:

[1](法)丹纳《艺术哲学》傅雷译 第一版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

猜你喜欢
陶艺陶瓷创作
Jazz
趣图
陶瓷艺术作品
陶瓷鉴赏
创作失败
进入后现代陶艺
当代陶艺
关于《翔》的创作
陈烈汉陶艺
对现代陶艺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