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5日举行的江苏省对外开放工作会议上,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坚定不移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加快形成以国际化企业为主体、国际化城市为基础、国际化人才为支撑的对外开放新局面,使江苏省的经济国际竞争力、全球要素配置力、对外影响力有大的提升。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一直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高地之一,特别是《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将“经济国际化”确定为江苏省在“十五”期间要实施的五大发展战略之一后,江苏省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各项政策不断完善,进出口贸易和利用外资水平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而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江苏省经济国际化将从三方面集中释放出新的巨大能量。
推进经济国际化,国际化企业是核心和主体。一是支持企业全方位开拓国际市场。二是支持企业全球配置资源。三是支持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要把加快培育江苏的跨国公司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选择有一定规模、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给予扶持。
近年来,江苏着眼于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从品牌、科技和融资三方面入手支持企业“走出去”,加大政策落实力度,研究制定《江苏省鼓励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发展的若干意见》,打造企业“走出去”的良好载体,鼓励现有企业扩展功能,设立区域性研发、物流、销售、财务中心,成为跨国公司功能性机构。
推进经济国际化,国际化城市是重要基础和载体。要把提升国际化水平作为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任务,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为推进新一轮开放搭建更高平台。
建设国际化城市,就是要使江苏现有的7个特大城市、10个大城市、46个中小城市彰显个性特色,树立高度开放的城市形象,拥有国际化的功能设施、国际化的城市管理、高品质的创业宜居环境,某些方面的功能超越了地域和国家的界限,在国际交往中发挥重要作用。9月2日,南京“全市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城市国际化进程会议”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成区域国际城市的目标,并从五方面入手破题。
推进经济国际化,国际化人才是关键和根本。要按照“坚持科学人才观、推进人才国际化”的方向,加快建设江苏国际化人才高地。一是把大力引进国际化高端人才作为当务之急。二是把提升本土人才国际化素质作为根本之策。三是把推进教育国际化作为长久之计。
在人才国际化方面,江苏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07年以来,江苏省已经引进高层次人才9万人左右。其中,大力实施的“双创计划”共资助引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6724人,包括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高水平创新团队38个,80%以上具有海外留学或工作背景。246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其中创业类人才123个,占全国的28.2%,列全国第一。人才之所以大量涌进江苏,离不开江苏对人才的资金支持,除明确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不低于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外,江苏各项引才计划的资金投入更可谓是“大手笔”,仅2010年,江苏省各级财政引才资金就达到26亿元,人才培养专项资金超过6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