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记者 王秀娟
燕化抗洪记
○ 文/本刊记者 王秀娟
汛期已至,今年的暴雨格外无情。灾难面前我们显得无比渺小,灾难面前我们又是那么的强大。保证生产、保证供应、保护环境、保护身边每一个人⋯⋯石油人用生命之光照耀着风雨交加的日子。
突如其来的强降雨考验着燕山石化。他们保证生产、保护家园、保全周围群众,用自己的爱心与责任战胜了这场暴雨。
●在这个雨夜,燕山石化消防支队的到来让整辆车的乘客感到踏实。 摄影/郑志中
7月21日,突如其来的强降雨,使北京一下子几成泽国。受灾最严重的房山区,由于地势较低,暴雨不断,瞬间泄洪排水不足,道路上是半人深的积水,交通中断,撞击的、抛锚的、漂浮的车辆随处可见,地道桥水深最高水位达到4.5米。燕山石化,就处在这一洼地。
为了保证生产装置的正常运转,在很多人选择躲在安全地方避雨的情况下,燕山石化人却选择了努力抢时间、保生产,上演了一幕感人的“雨中情”。
大水已经退去,退不去的是那份暖与热。
“雨从早晨七、八点钟开始下,到下午两点钟已经分不清天与地,天色黑的吓人,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雨。”运保中心仪表六部一电站的值班员洪彦华回忆说。眼前这位四十多岁的“巾帼英雄”看起来有些含蓄和羞涩,让人无法联想暴雨当天她与同伴一起奋战是怎样的情形。
石化人都知道,仪表是装置的眼睛,所有的生产装置都是通过仪表的监控得知运行状况的。洪彦华和他的同伴许广云就是西区热力厂锅炉系统仪表运行装置的巡检员。
热力厂是为所有生产装置提供蒸汽和动力的。热力厂所供应蒸汽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关系着整个生产链条的稳定运行,所以,热力厂的锅炉若有运行不稳定的情况,整个企业的生产都会受到影响。而西区的热力厂又处于山脚下,地势相对较低,是这次防汛工作的重点区域。
7月21日早晨8点,轮到洪彦华、许广云当班。雨一直下,到下午两点多钟时已经昏天黑地的了。按照正常工作流程,两点时有一次巡检。
洪彦华、许广云正要出门,值班办公室电话响了。操作室说,2号CEMS分析小屋没信号了。俩人二话不说披上雨衣就出去了。雨势太大,雨水顺着脸和袖口一直往里钻,等她们来到距值班室500米的2号分析小屋时,浑身都已经湿透了。
洪彦华、许广云一看分析小屋里已经灌满了水,水位都已经快超过机柜的底座了,便拿起身旁的盛资料的小托盘就开始往屋外端水。一番奋战后,水位稍微低了些,对机柜已经构不成太大威胁,二人开始分工检查电路,最终发现是总开关浸了水自动跳闸了。洪、许二人果断地将躺在地上的电线一根根悬空挂起来,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再把分线路一个一个送上电。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他们排除了故障,恢复了分析小屋的数据。这时他们才想起贴在身上湿漉漉的衣服,洪彦华寒颤着打了个喷嚏。
二人刚回到值班室换了件衣服,这时又听到电话响了。电话那头的声音有些颤抖:“雨太大了,厂区背靠的山墙快支持不住了!支援部队无法到达,赶快进行抢救措施!”
洪、许二人这次顾不上披雨衣,直奔地势最洼的几个机柜间。机柜间里放置的是热力厂的数据机库,任何一台机柜一旦进水整个装置都得停产,就会导致全厂的蒸汽动力供应停止。
这时的热力厂已经是一片汪洋了。两人一脚深一脚浅地趟着过膝的雨水,来到处于几条路同时交汇洼地的石灰石机柜间,发现雨水已经淹没了机柜间门的底部。这时,许广云听到一股急流的声音,猛然抬头发现,一股卷着草根、石头、泥沙的红色雨水从地势高处疾奔而来。山墙倒了!“那阵势,真的和发大水一样,几分钟的时间,路上的水位就从膝盖到了大腿根。”许广云说。
年轻的许广云有些傻了眼,洪彦华拉了下他:“傻愣着干什么,赶快拿塑料袋装焦砟,把机柜间的门堵上!”许广云这才回过神来,立即拿着事先准备好的防汛塑料袋,迅速地将石灰石机柜间旁边堆放的焦砟往里装,装满后二人连拉带拽地抬着沙袋堵住机柜间的门,将机柜间与外界隔开。过了一会,眼看着水势越来越大,水位越来越高,积水又满过沙袋流入了机柜间,洪彦华顾不上磅礴大雨和汹涌山洪,趟着水回到值班室找了块挡门木板,用木板再次堵住机柜间的门。
为了到厂接班,他们手挽手组成人墙。当时就怕手上没劲,万一一松手同事滑倒了,后果不堪设想。
此时,储运一厂的调度马士江和轻质油罐区的边江玉师傅也似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
早在中午12点,汽油泵房就传来了因地势低洼随时可能进水的噩耗。汽油泵是调和成品油核心设备,要是被雨水浸泡了,非但正常运营要停止,还可能造成汽油外泄,污染环境,那就是大事故了。
泵房门前水流湍急。眼看沙袋堆在离泵房三四百米的位置,马士江和同事们扔掉碍事的雨伞,连背带扛向泵房方向奔去。大雨浇得他们睁不开眼,一边嘴里吐着雨水一边互相催促加快速度。雨越下越大,由于水太深,被浇湿的沙袋比平时沉了许多,马士江和兄弟们在雨里艰难地来回运了几十袋沙包,越来越没有力气了。眼看着沙袋也越堆越高,终于形成一堵墙,把水挡在了泵房外。
下午4点50分,大雨还在继续。马士江出去查看各个罐区的排水蝶阀开度是否已达到最大。冒着雷雨闪电来到轻油罐区围堰旁的小马傻了眼:水流太大,根本看不清蝶阀的开度,凑到排水口处仔细一看,那里分明塞着几根从远处漂来的树枝,影响了排水口的排水能力。他赶紧弯着腰,以一个雨水不能呛到自己的姿势,用手捞着堵在排水口处的杂物。清理过轻油罐区的排水口后,他又用同样的方式连续清理了15个排水口,直到最后他才注意到自己的手早被树枝刺破。
和马士江一样焦急的还有轻质油罐区的边江玉师傅。21号下午边师傅是休息的。可他不放心的事情太多,说什么也要趟着过膝的雨水来厂里看看。
边师傅所在的罐区主要承担着汽柴油的调和和储存任务。早在上午,边师傅就组织大家把外浮顶罐上的中央排水管开到了最大,又安排了专人负责检查,因此在大雨中,边师傅对于罐区的情况还是相对放心的。
最让边师傅惦记的,就是汽柴油罐区的那两个隔污油池。池里含油污水由一根专门水泵送往威立雅进行处理,平时经此泵外送的含油污水量很小,若雨水大量灌入,含油污水外溢,污染势必难免。
从下午起,边师傅就在两个污油池、几个排水沟大阀之间来回转,看大阀是不是开到了最大,看污油池的水泵抽水速度赶不赶得上进水速度。雨衣里湿透的工作服,不知道是因为雨水还是因为汗水。
晚上9点,雨越下越大,排水沟早已溢满。罐区积水近60公分,跟边师傅在同一个罐区的刘振平师傅穿的齐膝雨靴也被雨水“没了顶”。
一个污油池的泵房位于地下,房门口的沙袋已经阻挡不住水势,泵房开始进水,虽说其中还有个小机泵在向外抽泵房的水,但面对来势汹汹的大水,作用微乎其微。
边师傅蹲在泵房的门前,不停用棉纱堵紧房门的缝隙,棉纱被冲开,他再堵上去。“沙袋没有用了,很快就被冲走,只能用棉纱堵。”边师傅说。平时冷静豁达的边师傅,看着泵房的门前积水越来越多,心里急得像猴子抓痒一样难耐。
“还好,我们平时工作中就已经把隔污油池中的污油尽量排干净,要不然这么大的雨我还真的防不住了。那雨实在太大了,谁都没见过啊。”边师傅感慨地说。
磅礴的大雨劈头盖脸地浇个不停,广播里不断有交通堵塞的消息,微博上不断有屋毁房塌的噩耗。在这61年一遇的大暴雨中,燕山石化作为受灾最严重的地区,经过从容的备战和积极的应对,主要生产装置运行安全平稳,物资供应、产品出厂一切正常,最终保证了生产安全运营,人员无一伤亡。
“我们足足在雨里泡了十多个小时,脚都泡出水泡来了!”化工三厂二苯酚装置精馏工段长王荣好说。
讲起7月21日暴雨那天的惊心动魄,王师傅到现在都还觉得紧张。
“公司总调吗?我是化工三厂,我们二苯酚装置蒸汽压力不足,才26兆帕!”化工三厂调度员焦急的声音通过电话传到了公司安全生产指挥中心。此时大家心里都有数:二苯酚装置平时的蒸汽压力是42兆帕,而此时却只有26兆帕,如果这种情况再持续下去,装置危矣!
实际上,不仅化工三厂面临蒸汽不足,公司整个蒸汽平衡系统都面临着很大的威胁。面对突如其来的暴雨,蒸汽用量急剧增加,仅仅一小时内,公司的蒸汽用量负荷就增加了250吨!
放下电话,公司安全生产指挥中心马上对这一紧急情况进行处理,最终决定,对蒸汽耗量较大的二苯酚装置做停车处理,以保障其他装置正常运行。
接到紧急停车任务的通知,王荣好带领着工段的同事们马上行动起来。
紧急停车意味着什么?
紧急停车意味着师傅们要顶着大暴雨,完成和正常停车一样的系列停车操作!而且,时间紧迫!
接到指示后,外操师傅同时冒雨出动,赶往装置现场。“雨伞雨衣根本没有用,而且还耽误干活,大家就直接往雨中跑。”生产运行二班党支部书记汪忠回忆说。
装置临时停车,精馏段工作量最大。“我们大大小小得有近200多个阀门,幸亏我们这里地势高,水刚没过脚腕,我们还能跑着去停泵关阀!”王荣好说话时脸上依然挂着庆幸的表情。
“你没瞧见当时的场景,那叫一个壮观。几十人一起在倾盆大雨中享受着天然淋浴,奔跑着,雨声太大了,就像人站在瀑布旁边一样,吼着说话都得离的近近的,要不根本听不到,一点都不夸张。”王荣好说。
一个多小时后,化工三厂的师傅们就完成了整个装置的紧急停车任务。在整个过程中,班组里的每个人都在忙碌着,奔跑着,吼叫着,与时间赛跑。直到装置完全停下来才松懈下来。这时,师傅们才记得好像还没吃饭。
“那天的大雨可是真让我长了见识。家里阳台已然成了水帘洞,外面下暴雨,屋里下小雨。第一次遇见这么大的雨。”化工七厂碳八装置的技术员宋东儒说。
7月21日晚上7点,望着窗外的瓢泼大雨,宋东儒急得在原地直转圈儿。那天该他的晚班,可这么大的雨根本连路都看不到,从家到厂里这几公里的路怎么过得去?
年迈的老母亲劝他这么大的雨就别去了。
“这个时候怎么能不去接班!厂里现在什么情况都不了解!我们不去接班,白班的师傅们就得连轴转。”宋东儒冲着母亲说。
“要不,你穿拖鞋趟着水去上班吧!”母亲小心翼翼地说道。
●燕山石化员工帮助清理房山区重要联络线。 摄影/郭维东
宋东儒这才意识到自己的急躁吓到了母亲,赶紧轻声说道:“妈,您赶紧给我找雨伞和拖鞋,我去厂里接班。”
看着电视上一直在直播的汛情,母亲的心悬到了嗓子眼,可是看着儿子坚定的眼神,劝说的话语到嘴边变成了叮咛:“千万小心,打着手电,往水少的地方走。”
母亲把儿子送到楼下,在一片水雾弥漫的雨中,望着儿子远去的背影,久久未动。
走出家门不久,宋东儒就发现雨伞已经失去了作用。此时的雨就像一盆一盆的水倒在身上一样,雨伞根本挡不住“来势汹汹”的大雨。就这样,宋东儒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厂里走去。
宋东儒艰难地走到北庄路口,由于地势低,这里的水位已经到了大腿根,许多小汽车都漂在水里!
化工七厂就在200米以外,可是自己却只能望洋兴叹。“我心里那个恨啊!这北庄路口都成银河了,生生切断了我们这些职工上班的路!”宋东儒回忆道。
此时的北庄路口,聚集了许多上班的人。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大家万分焦急。突然,宋东儒手机的短信铃声响起。打开一看,原来是厂调度发来的:“您好!现在全体五班同志在岗值守,装置运行平稳!如果你正在赶往单位的路上,目前雨还在下,请你一定注意安全!请你根据路上和天气情况,安排到岗时间,在此过程中务必以人身和交通安全为重,千万不要冒险!对已经到岗、赶路和因雨大无法正常到岗的同志以及仍在坚守岗位的同志们表示深深的敬意!如有问题,请马上联系曲宏亮!”
看完短信,宋东儒心里踏实了不少,至少知道了厂里的生产情况,知道了有问题马上联系曲宏亮厂长。不过,这短信也让他肯定:班组其他同志一定也如他一样被暴雨阻截在了上班途中。这样恶劣的天气,万一生产需要人手,怎么办?于是,他更加坚定了去厂里接班的决心。
“小宋,雨太大,先回家等消息吧!这么趟水过去太危险了!”化工七厂生产运行二班班长冲着跃跃欲试的宋东儒喊道。
正说着,二班班长的电话响了,一位家住良乡的职工望着瓢泼大雨寸步难行;接着,一位家住羊耳峪的职工也打来电话,说自己被东风铁路桥下的积水困在了原地。二班班长赶紧通知大家原地寻找安全地带躲雨,等待时机。
时间流逝,半夜11点,雨慢慢地小了下来。在北庄单身公寓避雨的职工们活跃了起来,不知道谁喊了一句:“咱们挽着手筑道人墙,走到厂里去!”
大家一听,觉得是个好主意。于是,短短的几分钟,在场的十几个人已经筑就了一道人墙。
“同志们,大家手挽手,脚步一致,跟着我的口号一步一步地走!”二班班长一声令下,大家开始趋步向前。
●大雨中的北京,百年一遇的考验。 供图/ CFP 东方IC
“一二一!一二一!前面水深,脚下慢点!前面有护栏,大家小心!”短短十几米的路,大家走了半个小时。
“当时就怕手上没劲,万一一松手,同事滑倒了,后果不堪设想。”宋东儒说道。
安全通过北庄路口后,宋东儒和同事们就快步疾行地向厂里走去。晚上12点,当像个“水人”一样的宋东儒和同事们走进中控室的时候,看见的是井然有序的操作环境和一杯杯冒着热气的热水。
“厂里师傅们连着上了10多个小时的班,还想着为我们烧好热水。那一刻,我才体会到曲厂长说的,我们厂‘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的内涵所在。”宋东儒说道。
“您看着点,注意着脚下,这儿有排水口,您往稍微高点的马路中间走。”
“我帮您推,您扶稳方向盘就行。”
风雨正紧时,一位身披雨衣、手扶锄头的老人在大雨中不停地叫喊着,帮路人指路、推车。
在水流最湍急的位置——燕中路与凤凰亭交界处路口,王佩增指挥着路人和过往车辆在大雨中缓慢前行,眼看着积水从20厘米涨到了1米多深。
这个路口汇集了来自燕中路、栗园路、迎风中路以及向阳路四个方向的积水,从天而降的雨水夹杂着从山上流下的洪水在这打个转就原地不动了,所以,积水速度快,水流急。
王佩增老人今年60有余了,由于在家“闲不住”,就来到燕化做了一名普通绿化工人。他瘦瘦高高的个子,神清气爽,满口老北京音。在燕山石化生产厂区服务管理中心绿化队西区班里,像他这样的老人还有八九个。在7月21日的暴雨来临时,他从早晨7点上班便在自己管辖的路段做好了应急准备——检查雨篦子、清理路边的垃圾。
“上午9点多开始下雨,而且越下越大,打着伞干活不方便,我琢磨着得回班组拿趟雨衣,拿完雨衣就回来继续干活。”没想到这一干就到了晚上六点多。
中午12点,暴雨如注,整条燕中路像滑梯一样,东风地区的雨水倾泻而下。燕中路作为燕山地区唯一一条通往东风的道路,它的畅通与否直接关系着百姓的安全出行和各类货物的运输。
雨水很快没了脚脖子,排水口已经不能及时排水了,王佩增赶紧把雨篦子都掀开,把杂物掏一掏,以便积水能够更快地流入下水道。但雨篦子掀开了,雨是更快地泄下去,但这么深的积水,人眼是看不到路的,万一有人掉到下水道里怎么办?
“千万别有人掉井里!这是我当时唯一的一个念头。”王佩增老人说。刚开始,他用小红旗插在雨篦子旁,以示警戒,但小红旗刚插上就被雨水冲倒了,反复试了几次都不行。“没办法,我就一直在雨篦子旁边守着,生怕有人掉进去。”
从各处冲来的垃圾在雨水中遮挡了视线,王佩增一边胡噜着塑料袋、矿泉水瓶、杂草,一边喊着提醒路人,嗓子喊疼了就沾点雨水润润。乱了阵脚的汽车也不知往哪走,“哪个车走不动了我就上前推一把,那些平时看起来结实安全的铁家伙,看起来就像小孩子玩儿的积木一样,漂在水里。”
中午饭时间就这样过去了,王佩增一直守在路口指挥着路人,一辆一辆推着瘫在水里的车,雨衣早已经发挥不了作用,积水还在不断上涨,他已经从人行道站到了站台的座椅上,就这样,雨水还淹没了他的膝盖。
从早晨六点出家门,到现在,王佩增滴水未进,出门时带的水杯早已被冲得不知了去向。“一直忙着指挥车辆,帮人推车,也忘了累忘了渴了。”王佩增提起那天的情形没有一点委屈和抱怨,有的只是释然。
王佩增老人就这样在雨中一直守着,停在路上的车越来越多,路上的行人越来越少,实在太累了就靠在站台上歇会儿,掏出手机一看已经是下午5点40,响过好几遍的手机铃声再一次响起:“王师傅,赶紧回来吧,注意自己的安全。”电话那头传来了班长急促的声音。
王佩增还是不放心,一直守到8点多钟,直到路上车渐渐少了,人也渐渐少了,才把雨篦子放到不碍事的地方,趟着齐腰深的水,王佩增拄着铁钎,一边探路一边挪着步子,平时只需要10多分钟的路,那天,他走了50分钟。
晚上10点半,他喝上了第一口热水。
凌晨3点多,雨水渐渐退去,他又背着铁钎走向燕中路,开始清理道路上洪水卷下来的泥沙,“我家住得近,让道儿远的同事回家歇歇吧。”
后 记
记者采访时已经是雨过天晴,燕山石化一切生产生活均已恢复正常。但依然可以看到被大水肆虐过的厂房、马路的印记,储运一厂的院子里还印着人们光脚抗沙袋的脚印,石灰石CGMS分析小屋前依然堆放着沙袋,马路上还有些许雨后未清理干净的泥沙,柏油路上偶尔还会遇到被大水“拱”起的残缺的石块……
灾难面前我们显得无比渺小,不得不感叹大自然力量之强大。灾难面前我们又是那么的强大,危难之际不同的人显示出不同的爱与温暖,发挥出小宇宙般的强大能量,保证生产,保证供应,用生命能量之光照耀着风雨交加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