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务实 真抓实干开拓畜牧业工作新局面

2012-10-12 05:37王智才农业部畜牧业司司长全国饲料工作办公室主任
中国畜牧业 2012年3期
关键词:畜牧业草原饲料

文│王智才(农业部畜牧业司司长、全国饲料工作办公室主任)

一、全面完成2011年“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目标任务,“十二五”畜牧业发展实现良好开局

2011年,各级畜牧兽医部门紧扣“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三大任务,认真落实中央扶持畜牧业发展和草原生态保护的各项政策,努力化解生产波动、成本上涨等不利影响,畜牧业增产增收,畜产品质量稳步提升,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加快推进,“十二五”现代畜牧业建设开局良好,实现开门红。

——畜产品产量稳中有增。预计全年肉类总产量7950万吨、禽蛋总产量2775万吨、奶类总产量382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0.3%、0.4%和2.1%。畜牧业生产趋于稳定,产品价格合理回归,有力保障了城乡居民“菜篮子”产品供应,为国家管理通胀预期作出了突出贡献。

——畜禽养殖效益明显提高。预计全年畜牧业总产值超过2.2万亿元,有望创历史新高。全年出栏一头100千克肥猪平均利润约400元,每只产蛋鸡平均利润约30元,一头年产5吨的奶牛平均利润约2100元,肉蛋奶综合生产效益是近3年来最好的一年。

——畜产品质量稳步提升。生鲜乳三聚氰胺检测合格率连续3年保持100%。养殖环节非法使用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全年累计抽检活畜尿样等样品848万批次,“瘦肉精”检测合格率达99.98%。据例行监测,大中城市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畜产品“瘦肉精”例行检测合格率分别为99.3%和99.4%,处于历史最好水平。

——饲料工业持续健康发展。预计全国工业饲料总产量1.69亿吨,同比增长4.3%。饲料质量卫生指标抽检合格率为95.7%,提高1.8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高。饲料生产企业数量明显减少,产业集中度继续提高,大型饲料企业实施产业化和“走出去”发展战略步伐加快。

——草原保护建设全面提速。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全面启动,全国累计落实草原承包面积36.39亿亩,比2010年增加3.39亿亩;禁牧休牧轮牧草原38.71亿亩,增加22.71亿亩;全国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51%,天然草原鲜草产量突破10亿吨,达10.02亿吨,增加2.7%。

2011年,是中央财政支持畜牧业发展力度最大的一年,也是养殖场户得到实惠最多的一年。一年来,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咬定青山不放松,有序推进各项重点工作,有力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有效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多措并举,稳定生产保供给。加强监测预警和指导服务,努力熨平生猪生产波动。年初以来,生猪价格持续上涨,中央高度重视,社会广泛关注。面对市场供应偏紧的压力,我们着力强化监测预警,开展专项督导,准确把握生产和市场走势,及时提出政策建议,发布预警信息,为中央宏观调控和养殖户调整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撑。印发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和冬季仔猪成活率的技术指导意见,重点解决母猪生产水平低、仔猪成活率不高的问题。配合有关部门,研究完善《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努力构建稳定生猪生产的长效机制。狠抓各项扶持政策落实,促进畜牧业生产发展。积极推动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平稳健康持续发展的一揽子政策,恢复实施能繁母猪补贴,加大力度扶持标准化规模养殖,将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规模扩大到500个。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广泛动员,进村入户核查能繁母猪存栏等基础数据,将各项政策迅速落实到位,促进了生猪生产加快恢复。着力突破优质饲草供应不足的瓶颈,研究提出“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2012年中央财政将安排专项资金支持高产优质苜蓿基地建设,奶业发展有了新的抓手。深入开展标准化示范创建,推动畜禽生产转方式上水平。修改完善示范场验收标准,印发实施示范场管理办法,组织开展省际交叉检查,督促指导各地规范示范场考核,强化日常监管;遴选适合不同地区、不同畜种、不同规模的标准化生产模式,推出149家典型示范场;组织召开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现场会,推介典型做法和经验。全年新创建554个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16个省(区、市)开展了省级示范创建。湖北省启动了市县两级创建,全省万头猪场突破500个,成为保障市场有效供给的中坚力量。持续推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夯实畜牧业发展基础。实施生猪、奶牛和肉牛遗传改良计划,遴选出新一批13个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稳步推进联合育种。继续实施畜牧良种补贴项目,增加2亿元对牧区牛羊良种进行补贴,扩大补贴范围,开展山羊、牦牛良种补贴。继续开展种畜禽质量安全监督检验和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工作,种公猪生产性能测定合格率比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

2.部门联动,开展严打保安全。科学决策积极应对,妥善处置突发事件。央视3月15日曝光的“瘦肉精”案件,事发突然、处置棘手。面对复杂局面,部领导准确把握形势、科学决策指挥,我们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一手抓案件查处,一手抓稳定生产;河南省各级政府全面组织开展排查,深挖制售源头,依法严惩违法犯罪分子,严肃追究监管失职渎职责任。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案件迅即得到查处,事态得到有效控制。另外,本着科学客观、积极主动的原则,妥善处置所谓“皮革奶”的不实炒作,保护了奶业健康发展。全面开展专项整治,严打“瘦肉精”违法行为。联合8部门开展“瘦肉精”专项整治行动,逐级督导落实监管责任,进村入户开展普法宣传,部门协作进行案件查办。各地共出动执法人员224万人次,在饲料、养殖、收购贩运等环节,检查生产经营主体284万个,发放各类宣传材料1402万份,签订《不使用“瘦肉精”承诺书》245万份。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全力支持公安机关开展“瘦肉精”破案会战,抓捕犯罪嫌疑人989人,打掉“瘦肉精”非法生产线12条、制售窝点19个。其中,河北、河南、湖南、浙江、广东、四川等6省抽检批次均超过50万,共立案查处违法案件177起,力度空前。着力规范生产经营,提升从业主体素质。严把饲料企业准入关,把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坚决挡在行业之外,对骗取饲料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予以严肃查处。组织开展获证饲料企业跨省交叉检查,淘汰管理混乱的企业;开通饲料添加剂和预混料生产企业信息公开查询系统,为基层日常监管和社会共同监督搭建便捷的平台。组织开展生鲜乳收购站清理整顿“回头看”活动,制定奶畜养殖与生鲜乳生产收购环节异地抽检、进货查验等5项制度,采用部级随机抽查、省际交叉互查、各省自查等方式开展生鲜乳收购站拉网大检查,推动提升生鲜乳收购站和生鲜乳运输车辆管理水平。以非乳制品企业自建生鲜乳收购站为重点,对卫生部公布的5项违禁添加物进行全覆盖监测,严防非法添加。

3.全力推进,落实政策保生态。制定出台牧区扶持政策,明确了“三牧”工作大政方针。2011年,我们进一步加大政策研究力度,推动出台《国务院关于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2015年和2020年牧区发展两个阶段性目标,提出4个方面18项具体政策措施,涵盖了牧区生态、牧业生产和牧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构建起了比较完善的草原牧区政策框架体系。在我们的大力推动下,国务院时隔24年再次召开全国牧区工作会议,对新时期草原牧区工作进行全面动员部署,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形成了重视草原工作、共促牧区发展的良好氛围。加快政策落实进度,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新政策已落实到牧区各地。2011年是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的头一年,为将这项重大的惠牧利民政策尽快落到实处,牧区各地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通过反复调研,确立了“目标、任务、责任、资金四到省”和“任务落实、补助发放、服务指导、监督管理、建档立卡五到户”的基本原则,因地制宜细化实施方案;召开动员布置会,开展政策落实情况督导检查,督促加快工作进度;制定补奖资金管理办法和补奖机制落实检查考核指标体系,建立补奖机制管理信息系统,对补奖资金发放实行动态管理。建立草原补奖政策进村入户联系制度,推动政策落实。目前,禁牧和草畜平衡任务已落实到户,补奖资金已顺利发放到相关县旗和团场,开始陆续兑现到户。推承包抓工程,草原建设管护全面推进。制定草原承包工作总体方案,落实责任,加快进度,推动草原确权承包工作深入开展,牧区草原承包达到90%。协调完善退牧还草政策,从2011年开始提高草原围栏投资标准,增加人工草地、牲畜棚圈、草原固定监测点等建设内容。继续组织实施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草原治理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草原保护建设科技综合示范区。抓好草原鼠虫害防治和草原防火等基础工作,全年共防治草原鼠虫害1.86亿亩,生物防治比例大幅度提高,草原火灾处于历史最低水平。组织开展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落实情况专项执法检查,继续加大草原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全年共查处各类草原违法案件15000多起。

4.谋划全局,健全法制强基础。全面加强法制建设,加快依法治牧步伐。持续推动《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修订,顺利通过国务院审议;加快起草配套规章和技术规范,为2012年全面实施作好准备。新条例进一步明确了饲料质量安全责任,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加大了违法行为惩处力度。修改完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起草《基本草原保护条例》,制定《养蜂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完善畜牧法制体系。科学编制发展规划,指导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编制印发《全国畜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饲料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畜牧业和饲料工业“十二五”的发展思路、目标和重点任务。同时,还组织编制了《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十二五”规划》、《全国畜牧业标准体系“十二五”规划》、《全国节粮型畜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草原保护建设利用“十二五”规划》等专项规划,加强对畜牧业发展的规划指导。不断强化科技支撑,扎实推进畜牧业科技进步。加强11个畜牧产业技术体系的建设和管理,召开畜牧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现场会,依托体系专家和综合试验站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技术指导和服务,培训技术人员超过10万人次,着力解决畜牧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加强科研项目管理,11个公益性行业科研和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进展顺利,4个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通过验收。充分发挥各级畜牧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作用,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普及。严格项目资金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2011年中央财政支持畜牧业发展的资金将超过310亿元,比2010年翻了一番。为管好用好资金,我们对全国畜牧业系统计划和财务管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对良种工程和良种补贴项目进行了督导检查,督促加快项目执行进度,规范财政资金使用。加大信息宣传力度,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组织开展“草原牧区行”专题采访活动,连续在《人民日报》刊登28篇宣传报道,制作发行《保护草原生态》科教片,有力配合了全国牧区工作会议,生动具体地解读了国家草原牧区新政策,全面展示了各地“三牧”工作中的好典型、好经验,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反响。通过中央主流媒体适时公布“瘦肉精”专项整治工作进展,科学解读有关技术和监管问题,引导消费者理性看待“瘦肉精”,增强消费者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心。

一年来,畜牧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积极进取,奋力拼搏,扎实工作,锲而不舍,为实现“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的目标做出了重要贡献。可以说,“十二五”畜牧业发展开了一个好头,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

二、准确把握畜牧业发展新形势,大力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

这几年,畜牧业政策扶持力度前所未有,挑战和压力也前所未有。这两个“前所未有”充分说明,畜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目标要求更高、制约因素更多、外部环境更复杂的新时期,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更加尖锐,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出现。保持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准确把握现阶段的新形势、新特点、新要求。

1.肉蛋奶生产进入资源和环境约束“双紧”时期。近年来,肉蛋奶的产量增幅明显降低。八十年代肉类产量年均递增9%,九十年代为7.7%,本世纪的头十年只有2.8%,“十二五”规划目标仅为1.4%。在畜产品产量基数很高的情况下,饲料资源和环境承载力更加紧张,豆粕和鱼粉进口依存度均已超过70%,养殖业用地难、融资难、粪污处理难等问题日益突出,个别地区还出现了禁养和限养的情况,加上散养农户快速退出,畜牧业生产增长难度进一步加大。但是,随着人口增长、收入增加、城镇化水平提高,畜产品消费需求呈现刚性增长,每年仅新增肉类需求就达80~100万吨,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的压力越来越大。这迫切要求进一步加快科技进步,突破资源和环境瓶颈,保持肉蛋奶增产势头,适应消费需求的增长。

2.畜禽养殖进入高成本高风险的“双高”时期。近年来饲料成本、水电费、防疫费等上涨较快,劳动力供给从过剩变为结构性紧缺,各地普遍出现了雇工难、雇工贵和养殖技术人才短缺的情况,养殖业进入了高投入、高成本的发展阶段。新建一个万头猪场需要投资超过1000万元,比五年前几乎翻了一番。同时,畜禽养殖市场风险和疫病风险也在加大,畜产品价格波动的诱因明显增多,各种突发因素对市场波动的放大效应增强;动物疫病形势更趋复杂,对畜禽生产影响的不确定性加大。在高成本、高风险的发展阶段,畜禽养殖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的难度更大。这迫切要求进一步加强监测预警,完善政策措施,强化调控手段,尽量避免生产大起大落、价格暴涨暴跌。

3.畜产品质量安全进入高度敏感时期。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任何疏漏都可能造成恶劣影响。目前,全国有饲料生产企业1万多家、经销门店数十万个,畜禽养殖场户近1.8亿户,数量庞大、素质低下等问题十分突出。质量安全监管面向千家万户,点多面广,隐患难除。这些年连续发生的“婴幼儿奶粉事件”、“猪流感事件”、“瘦肉精案件”等,每一次都是严峻考验。对于这些突发的事件和案件,如果处置不及时,应对不得当,就会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威胁产业健康发展。这迫切要求尽快完善监管工作机制,加大监管工作力度,妥善处置突发事件,正确引导舆论,保障正常的生产流通秩序。

4.“三牧”工作进入关键转折时期。目前,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大政方针已经明确,政策支持力度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但是,由于历史欠账太多,草原退化、牲畜超载的局面仍然很严峻,统筹草原牧区生态、生产、生活协调发展面临着诸多难题。如何把政策落实好,把生态保护好,把生产发展好,起步阶段十分关键。落实政策甚至比争取政策更难,特别是要实现“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肉、减畜不减收”的目标,任务更加艰巨。这迫切要求深入落实促进牧区发展的各项政策,完善草原经营管护制度,切实处理好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和草原畜牧业发展的关系,实现牧区又好又快发展。

面对这些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各级畜牧部门在发展思路和措施上,还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一是政策落实不适应。一些地方重政策争取、轻政策落实,现有政策落实不到位,严重影响实施效果,损害政府公信力。二是科技支撑不适应。我国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30%~40%,远低于发达国家65%~85%的水平,一些畜禽良种依赖国外引进,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经费不足,服务能力弱。三是发展结构不适应。一些地区养殖密度过大,与种植业脱节,青绿饲料供应和粪污消纳都受到限制;畜牧业产业链结构调整滞后,养殖户和加工企业之间的利益联结和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对肉牛肉羊生产重视不够,牛羊肉供给出现了季节性、区域性短缺的苗头。四是预警调控不适应。监测预警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防范畜产品暴涨暴跌的机制尚未健全,一些地方对这项工作重视不够,情况不明、底数不清的问题仍然突出,政策制定和政策落实缺乏科学依据。五是安全监管不适应。个别地区仍未理清职责分工,存在内部推诿扯皮现象,工作机制不健全,监管措施落实不深入,苗头问题发现不及时、处置不果断。六是沟通协调不适应。一些地方畜牧部门对外沟通协调工作不够主动,迈不动腿、张不开嘴、等米下锅,不重视与支撑单位的协调配合,不善于多方联动综合执法,不愿意与媒体沟通引导舆论,不注重充分利用专家队伍力量。

综合分析今后畜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变数多、要求高,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压力更大,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任务更繁重。各级畜牧部门既要加强战略谋划,又要着眼于能力建设,有针对性地解决好这些问题,转变思路,推动发展。

要更加重视落实产业发展政策。要围绕促进产业健康发展,认真领会中央的政策意图,用好中央资金,争取地方资金,形成合力,提升产业素质。要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建立健全督导考核机制,狠抓政策落实,确保政策实施不走样、效果不打折。

要更加重视推进科技进步。要加强科技自主创新,强化技术集成配套,研发一批高产、高效、优质、安全、生态的先进适用技术,挖潜增产,节本增效。大力支持畜牧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推动畜牧业产业技术体系和技术推广体系有效结合,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健全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提升公益性服务能力,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积极引导、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畜牧业科技进步中的作用。

要更加重视促进畜牧业均衡持续发展。围绕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种植业和畜牧业有机融合,推行农牧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要优化产业链结构,建立企业和养殖户更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提升产业化和组织化水平。要优化畜牧业生产结构,继续稳定生猪、家禽生产,大力发展奶业,在优势区域突出发展牛羊等草食家畜,加快建设现代草原畜牧业,切实解决牛羊肉供应偏紧的问题。

要更加重视畜牧业监测预警及宏观调控。立足畜牧业发展实际,逐步建立准确高效的生产和市场信息监测调度系统,健全监测工作的各项管理制度,强化形势分析研判,完善信息发布服务和预警机制,引导养殖场户合理安排生产,防范市场风险。完善并落实好生猪调控预案,逐步建立生鲜乳价格协调和利益联动机制,探索建立通过调控种鸡生产减缓产业波动的有效机制。

要更加重视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充分调动各有关方面的力量,加强与公安等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通力协作、形成合力。加强各级畜产品质检机构建设,提高装备水平和检测能力,保障检验检测所需经费。加强畜牧兽医综合执法队伍建设,提高监督执法能力。彻底摒弃地方保护观念,切实做到敢于执法办案,发现线索深入调查,掌握证据及时移送,查实的案件主动曝光。

要更加重视正确引导舆情。要增强与媒体沟通交流的主动性,以开放的眼光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建立健全信息发布制度,科学、准确、及时地发布有关信息。要大力宣传政府扶持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政策措施,积极推广各地好的经验和做法,宣传科学的消费理念,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畜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要着力提升处置突发事件、回应社会关切的能力,引导新闻媒体全面客观准确报道畜产品生产、市场供应、价格波动和质量安全情况,防止不当炒作。

三、集中精力抓发展,扎实做好2012年各项工作

2012年畜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畜牧业科技进步为重点,以加快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全面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完善政策,狠抓落实,强化科技,力促“三保”,着力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着力强化监测预警调控,着力加强饲料和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着力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作出新贡献。

2012年,要下大力气做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1.重点抓好生猪和牛羊生产,确保主要畜产品有效供给。生猪生产的重点是“稳”,要继续强化监测预警,完善调控预案,适时启动响应机制,稳定生产,防止价格出现大的波动;进一步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进场入户,指导养殖场户做好冬春饲养管理,尤其是要做好母猪和仔猪的防寒保暖工作,提高仔猪成活率。牛羊生产的重点是“扶”,各地要加大协调力度,特别是牛羊主产区,要积极争取政策支持,着力保护基础生产能力,促进牛羊生产加快恢复发展;2012年开始在100个养羊大县开展生产监测,密切跟踪生产发展动态;推动实施内蒙古及周边牧区草原畜牧业提质增效、新疆牧区草原畜牧业转型、青藏高原牧区特色畜牧业发展等三大示范工程,提高牧区牛羊综合生产能力。

2.牢牢抓住质量安全这条生命线,加快建设现代奶业。要继续巩固奶业整顿和振兴成果,在更高起点上完善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加大生鲜乳收购、运输环节的抽检力度,扩大抽检范围,增加抽检频次。实施生鲜乳违禁物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违禁添加行为。进一步加强生鲜乳收购站监管,推进生鲜乳收购站标准化建设与管理。特别是对分布偏远、设施落后、管理松散、水平较低的生鲜乳收购站,要实行“人盯站”管理,确保不出现质量安全问题。扶持奶农专业合作社发展,提高奶农组织化程度。支持企业自建、收购或参股养殖小区,建设稳定可控的奶源基地。启动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2012年中央财政将安排资金5.25亿元,建设50万亩高产优质苜蓿基地。优势产区要认真做好调查摸底、方案制定、动员部署等准备工作;成立项目专家队伍,实行专家包片技术指导和培训;加强项目管理,建立信息档案,跟踪监测苜蓿草产量、质量和饲喂效果,搞好草畜配套,提升奶业整体素质。

3.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和现代畜禽种业,加快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2012年再创建1000个国家级示范场。要继续组织好集中培训和现场指导,强化管理制度、生产记录等方面的评估考核,加强对已授牌示范场的跟踪监管,宣传推介一批辐射带动力强的典型示范场。继续组织实施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项目,重点推进中等规模场户的改造和提升。组织开展畜牧业融资担保调研,推动解决规模养殖发展贷款难问题。加强畜牧良种补贴项目监管,在牧区开展管理和技术培训,跟踪评估项目实施效果。继续实施生猪和奶牛遗传改良计划,指导核心育种场规范开展生产性能测定工作,推进遗传物质交流;抓紧制定肉牛遗传改良计划实施方案,研究制定蛋鸡、肉羊遗传改良计划。加强对种畜禽场监管,完善种畜禽管理平台,开展种畜禽质量安全监督检验。加大畜禽资源保护力度,完善国家级场区库保种机制。

4.全面贯彻实施饲料新条例,加快建设现代饲料生产体系。2012年5月1日,新修订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将颁布实施,新饲料和新饲料添加剂审定、进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登记、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等一批配套规章也将修订出台、同步实施。各地要深入开展各种形式、声势浩大的宣传工作,使法律观念深入每一个企业和养殖场户。制定公布《饲料原料目录》,修订《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打击饲料生产中滥用非饲用物质的行为。加强饲料行政许可培训与检查,按新的准入条件严把准入关。组织开展获证饲料生产企业大检查行动,做好现有持证企业集中换证工作。扩大《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试点范围,推行生产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开展饲料经营门店大检查,重点清查拆包分装行为,督促建立完善购销台账制度。继续组织实施饲料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开展饲料中未知风险物质排查和质量安全风险评价。加强秸秆养畜示范工作,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水平。

5.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坚决打击违法添加“瘦肉精”行为。农业部已印发《关于深入推进“瘦肉精”专项整治工作的意见》,各地要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毫不松懈地抓好整治工作,确保工作力度不减弱,严打态势不放松。要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把饲料、养殖、收购贩运等各环节的监管责任落实到具体处室,把监督执法工作落实到具体机构。要按照五部委近期联合下发的通知要求,广泛宣传,畅通渠道,做好“瘦肉精”和含“瘦肉精”饲料清缴工作。要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饲料环节重点加强对销售网点的监督检查,养殖环节重点督促完善养殖档案、推行质量安全承诺制度和活畜出栏抽检制度,收购贩运环节重点推行证明材料查验制度和收购贩运信息记录制度,探索建立经纪人管理制度。要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着力完善跨省案件协查机制、涉嫌犯罪移送机制和信息通报发布机制,建立健全监督举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6.深入落实草原新政策,促进草原畜牧业发展和牧民增收。2012年是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实施的关键一年,要认真总结2011年的经验,完善2012年的实施方案,加快落实进度;完善管理信息系统,实行规范动态管理。积极协调,争取将国家确定的牧区半牧区县全部纳入草原补奖机制实施范围。加大草原承包推进工作力度,研究出台推进草原承包的指导性意见,按照地块、面积、合同、证书“四到户”的要求,分区、分类深化草原承包工作,牧区2012年要争取将可利用草原全部承包到户。加大退牧还草等重大生态保护建设工程实施力度,推动实施草原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南方草原保护建设工程,继续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加强草原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启动实施牧区草原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工程,加强草原火灾防控和草原鼠虫害、毒害草治理,通过减灾促增收。继续开展草原保护建设科技综合示范区建设,编印《转变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和科学饲养技术手册》,总结推广一批家庭牧场和产业化养殖模式,加快现代草原畜牧业建设步伐。加强农牧民和基层草原管护员培训,强化草原监理机构执法条件和能力建设,依法严厉查处非法征占用、乱开滥挖等破坏草原、损害牧民合法利益的行为,加大对草原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的监督检查力度。

7.切实加强条件能力建设和技术服务,大力推进畜牧业科技进步。深入推进11个现代畜牧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开展优良特色畜禽新品种(配套系)的培育和养殖技术集成研究,加强对基层技术人员和养殖户的培训,为提升产业发展技术水平奠定基础。结合基层防疫体系建设,加快完善基层畜牧技术推广体系,完善人工授精等品种改良基础设施设备,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广泛开展技术服务和指导。力争在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高效环保型饲料添加剂研制、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草畜平衡等关键环节的研究上有突破,重点推广应用畜禽标准化生产管理集成技术、母畜繁殖障碍诊断和调控技术、优质牧草收获加工储存利用技术、奶牛全混合日粮饲喂模式、畜禽养殖粪污发酵处理综合利用技术等,破解当前制约畜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

最后,我再强调一下队伍建设和作风转变问题。根据部党组部署,2012年将在畜牧系统全面开展深入基层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韩长赋部长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三深入、三落实、三创新”的要求,在落实各项政策中创先争优,在服务农牧民中创先争优,在推动畜牧业发展中创先争优。一要加强政风行风建设。要以服务产业为己任,俯下身去、沉下心去,了解基层的新情况,倾听农牧民意愿需求,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对行政许可实施情况的监督管理,做到事前审批与事后监管并重,为畜牧企业和基层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二要注重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加强调查研究,要了解得到真实情况、提得出解决办法。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细化完善方案办法,推进各项政策和服务的落实。对于产业发展重点任务和重点工作,要做到有规划、有方案、有措施,落实目标、落实责任、落实进度,要注重以制度促工作、提效率、出实效。三要加强畜牧队伍综合能力建设。加大政策法规、专业知识、岗位技能的培训力度,组织开展技能比武,强化形势研判能力、政策执行落实能力、服务农牧民的能力,特别是要强化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和与媒体沟通能力,培养一支政治坚定、业务过硬的干部队伍。

猜你喜欢
畜牧业草原饲料
四种青贮法 饲料新鲜又适口
原来饲料还可以这样玩!许愿斌用短短1年时间,开辟了饲料创业新赛道
粤海饲料
映像畜牧业
讲解《草原图》
《当周大草原》
一生的草原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