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鹏丽,李之松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广东韶关512126)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学习的基础和水平,按照职业工作过程来确定学习领域,设置学习情境,组织教学的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模式,是基于实际工作的教学方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过程[1]可分为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控制、评估、迁移七个环节,这七个环节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行动导向教学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教师角色转变,学生主体凸现 教师从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一个信息咨询者、教学总体指导者和学生学习的协助者。教师从教学过程的主要承担者淡出,但这并不影响教师作用的发挥,因为在某些教学环节如咨询阶段,教师需要发挥重要的引导和指导作用。与此同时,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要承担者,需要对设定的学习任务进行信息收集、制定工作计划、进行决策、实施优选方案、控制与检测任务开展情况、评估表现和培养迁移能力。
(二)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团队合作,解决实际问题 行动导向教学法教学多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所有需要学生解决的实际问题,由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参与、共同讨论,在小组活动中各成员承担不同的角色,在互相合作、共同努力的过程中,学生最终使实际问题得以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开展合作学习、锻炼自己的团队精神,也可以获得宝贵的实战经验。
(三)教学以行动为导向,学生积极主动,参加全部教学过程 在所有的教学环节中,包括信息的收集、计划的制定、方案的选择、方案的实施、信息的反馈、成果的评价和能力的迁移,学生参与解决实际问题和迁移学习能力的整个过程。这些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一项具体的行动,每一项行动都能锻炼学生的能力。因而,学生参与教学全部过程,不仅能够了解教学内容的总体,而且可以清楚地知晓并实际参与每一个具体教学环节。
(四)教学活动具有完整性、指导性、启发性,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2]行动导向教学法具有一系列完整的教学行动,教学活动丰富多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指导和启发学生开展深入学习。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来源于对教学活动积极的参与。通常表现在1.内在的,好奇、求知欲、兴趣的提高;2.外在的,教师的鼓励,学生的配合,取得成果之后的喜悦等。
(五)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教学内容具有跨学科性 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过程的每一个阶段都能够相应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教学的内容不局限于一门学科,通常涉及跨学科知识。因此,通过行动导向教学法学习,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学习能力、拓宽自己的学科知识、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
(六)师生沟通高效,评价、激励方式多样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需要师生采用双向沟通方式,需要师生进行双向信息传递和互动。在评价方式方面,由于该教学评价是采用组内评价、组间评价和教师评价,所以评价角度较为多样,重视对取得成绩的的认可和对不足之处的了解;针对激励方式而言,不是靠分数激励,是不断取得成就的体验,重视学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评估。
在综合英语课程教学中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对综合英语教学的一种新的探讨,也是对综合英语传统教学方法的变革。以《英语综合教程2》[3]Unit 1 Culture为例,在综合英语教学中应用行动教学法需要注意以下七个教学阶段的工作:
(一)咨询阶段 在本阶段要做到1.明确教学目标;2.明确学生任务。该单元的教学目标是:(1)学习文化内涵;(2)掌握文化的特征;(3)了解文化对人们的影响;(4)引导人们培养文化自觉。该单元学生学习的任务是探讨文化与生活。相关背景知识可以参考教材课文内容:Text A What Is Culture和Text B Food and Culture。教师可以开展部分讲授相关知识,或由师生互动、共同进行相关知识的探讨。
(二)计划阶段 本阶段由学生做主角,做到:1.成立项目小组(该班42人,分成6小组,每组成员7名成员);2.组内分工,明确职责;3.时间计划,作出明确的时间规划比如一个周;4.制定工作计划,按照任务要求制定多种可能的工作计划;5.考虑并准备所需要的材料、工具和设备;6.思考并做好其他各种准备工作。
本阶段总体计划设计原则:教师指导、学生主导、学生计划、教师提醒、教师监督。总体上由学生负责并完成该阶段工作,教师提供协助。
(三)决策阶段 在决策阶段需要学生综合应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选出相对较好的问题解决方案。该阶段由学生负责做好四个方面:1.确定探讨文化与生活的方法,具体方法可参考:互联网上查资料、去图书馆查资料、访谈一些相关人员和进行自己相关知识与经验的总结与体会;2.汇总资料并确定材料的可信性和可靠性;3.确定探讨结论的格式;4.确定形成报告的形式(可选择使用PPT展示等)。
(四)实施阶段 在该阶段,学生需要做到:1.根据决策内容,开展相应的探讨活动;2.在探讨文化与生活的过程中,注意小组内部成员之间保持联系与沟通;3.分析小组探讨文化与生活的具体情况;4.考虑到各组探讨文化与生活的运作情况。
(五)控制阶段 在该阶段,学生需要做好各种控制与检测工作,具体要做到:1.控制与检测本组完成学习任务的时间与进度,注意控制关键点;2.控制小组呈现所完成学习任务情况的内容和方式;3.检测本完成任务的结果与目标的差距,检测完成的任务是否符合职业标准,并结合任务要求判定学习任务的成绩。
(六)评估阶段 本阶段主要由成果展示和各组活动情况评价两部分构成。在成果展示方面,需要做到:1.各组同学分别进行PPT展示;2.每组选出2位代表进行PPT展示,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3.每组一位同学计时,进行本组成果展示时间控制。在评价方面,采用组内评价、组间评价和教师评价三种方式。在评价之初,师生共同确定评价标准,共同对各组成果、学习过程、经历和经验进行讨论评估。在本单元课程教学中,采用:1.组内评价:每组一位小组成员利用1分钟时间评价本组活动情况;2.组间评价:每组三位同学代表本组评价其他组活动活动;3.教师评价:教师总体评价各组活动情况。同时,师生还可以共同分析与讨论其他可能采取的行动、出现的错误和成果。
(七)迁移阶段 在迁移阶段,需要师生共同总结各组活动的优点、亮点和突出点,同时也要注意小组自身遇到的问题,以便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减少劣势。通过对本次课程教学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成功经验的迁移,以更好地开展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与探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培养和发挥学生的各种技能,推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
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教师准备时间较长。在使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之前,教师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进行任务的设定、背景知识的提供和对各个教学环节的总体规划等。2.小组活动用时较长。从咨询阶段开始到评价和迁移阶段需要很长的时间,仅就评价阶段而言,一个40人左右的班级就需要一个学时或者更长时间。3.对学科知识的初接触者不适宜。由于对某些学习任务完成本身需要大量的背景知识和相应的专业知识,因而对刚刚接触新学科知识的学生,不宜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
结合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特点、优点和具体的问题,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需要注意:1.根据课程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适时使用该教学方法。2.教师要考虑班级的规模,根据班级的特点合理使用该教学方法。3.师生需要多沟通、多了解,以有效应用该教学方法。
注:衷心感谢前来我校开展“德国行动导向教学法”培训的徐伟教授、罗映红老师、徐秋红博士和白崇博士。
[1] 江荧,朱强.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及其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08,(26).
[2] 曹琳静.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市场营销专业中的应用及启示[J].经济师,2011,(12).
[3] 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系列教材编写组.英语综合教程2[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