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模式在促进张家界市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2012-10-10 06:48向昌国
湖南农业科学 2012年21期
关键词:张家界市张家界共生

谢 坚 ,向昌国

(1.吉首大学旅游与管理工程学院,湖南 张家界 427000;2.吉首大学生态旅游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 张家界 427000)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剧增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使人们希望回归大自然,体验乡村的风土人情。张家界市作为旅游大市,拥有罕见的溶岩地貌自然奇观,独特的土家文化,极具民俗风情的人文景观及以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围绕这些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张家界市具有独特的天时、地利优势。同时张家界也是一个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农业市,农业在全市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张家界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农业功能,由单一供给向多元化发展,在保障食物供给和工业原料需求的同时,依托景区旅游发展,利用田园景观和农业资源,结合农业生产、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发展休闲农业,开辟武陵山区农民的致富之路。

1 张家界农业资源

张家界市位于湖南西北部,澧水之源,武陵山脉腹地,处于亚热带山原型季风湿润气候区。光热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拥有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张家界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有木本植物106科320属850种,脊椎动物146种。其中有国家级保护植物56种,国家一级保护树种有银杏、红豆杉、珙桐、伯乐树4种,二级保护树种19种,国家级保护动物40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云豹、金钱豹2种,二级保护动物28种。张家界特色动植物资源有猕猴、娃娃鱼、武陵松、珙桐、红豆杉等。

张家界也具有非常丰富的农业资源,目前已建立了以草食牲畜、林药、果蔬生产为支柱产业,茶叶、烟叶、兰麻、花卉苗木为四大特色产业的产业结构。张家界桑植县是地方优良品种马头山羊的主产区,慈利和永定区是湘西黄牛的保种区。桑植县拥有人工营造黄柏树2.2万hm2,是中国南方最大的湘黄柏树种植基地,慈利县拥有全国第二大的杜仲林生产基地。张家界茶业发展已规划桑植蹇家坡、岩屋口、河口、细砂坪十万亩茶叶基地,永定区西溪坪、三岔、沅古坪、大坪五万亩茶叶基地,慈利县三合口、庄塔、江垭、象市五万亩茶叶基地。建立了茅溪绿色蔬菜示范园、合作桥岩口标准化设施蔬菜产业园、武陵源区岩门旅游观光蔬菜园等蔬菜产业园。全市积极创建3个万亩水稻高产示范片,示范面积三万亩以上,平均单产超550 kg;创建3个万亩玉米高产示范片、1个万亩马铃薯高产示范片、3个油菜高产示范片。2007年,张家界市成功注册了第一个地理商标“张家界椪柑”。张家界大鲵通过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定。目前张家界市农业标准化生产认证面积达到13.3万hm2,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达到94个。

2 休闲农业

休闲农业兴起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意大利、奥地利等国,20世纪60年代初在欧美各地迅速发展起来,它是农业发展的新途径,也是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台湾农业主管机构最早定义并在发布实施的《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中明确地将休闲农业定义为: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提供国民休闲,增进国民对农业及农村之体验为目的的农业经营[1]。休闲农业深度挖掘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民脱贫致富。休闲农业把农业生产、科技应用、艺术加工和游客参与等融为一体,让游客领略在自然风景区欣赏不到的大自然情趣。休闲农业强调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结合,强调生产与经济稳步发展,农业资源与乡村人文资源结合,实现资源的持续利用,生产的良性循环,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最终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休闲农业既要保护空气、水土资源,实现持续利用,又要实现农产品的绿色生产。休闲农业是一种生态合理、经济可行、社会适宜、且高效、无公害的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活动,也是一种集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为一体的产业[2]。

我国是农业大国,2004~2012年国家连续发布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农业与旅游业交叉融合形成的新型农业产业形态——休闲农业,对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具有重大意义,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2009年底和2010年初,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先后颁发《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就“努力促进农民创业就业”明确提出“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和农村服务业,拓展非农就业空间”,“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开展各具特色的农业观光和体验性旅游活动”[3]。早在2006年,张家界市政府就确定了围绕旅游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思路,政府领导及相关人员赴四川考察休闲农业并召开了休闲农业发展专题研究会。2008年,张家界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城市农业和旅游农业的实施意见》及《张家界市休闲农业发展规划》。张家界永定区形成以沙堤生态农业观光园为核心,辐射张桑、张罗、张清公路沿线等8个乡镇或街道办事处;武陵源区建立杨梅、猕猴桃、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在桑植培育了柳杨溪度假村、西界天河农庄等田园休闲农庄。2007年永定区的山水休闲农庄和绿色大地在湖南省“农博会”上被评为“五星级休闲农庄”。2012年张家界市永定区被农业部批准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张家界市已有旅游休闲农业企业600家,其中投资规模在500万元上的企业有20家,有五星级农庄5家、四星级农庄2家、三星级农庄1家。休闲农业的发展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11年全市休闲农业企业共接待游客637万人次,实现经营收入5.5亿元[4]。

3 共生模式在张家界市休闲农业中的应用

3.1 共生的内涵

“共生”(Symbiosis)一词来源于希腊语,最早源于生物学,在1879年德国真菌学家德贝里提出并定义为“不同种属的生物按某种物质联系共同生活”,后经范明特、布克纳发展和完善,它指的是不同种属的生物按某种物质联系共同生活[5]。20世纪50年代以后,共生思想渗透到社会诸多领域,主要是医学领域、农业领域等[6]。从一般意义上讲,共生指共生单元之间,在一定的共生环境中按某种共生模式形成的关系,它由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三要素构成。共生单元是指构成共生体或共生关系的基本能量生产和交换单位,它是形成共生体的基本物质条件。共生三要素相互作用的媒介称为共生界面,它是共生单元之间物质、信息和能量传导的媒介、通道或载体,是共生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7]。袁纯清将生物学的共生概念及相关理论向社会科学拓展,认为共生不仅存在生态领域,也存在社会领域;不仅是一种生物机制,也是一种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8]。

目前对共生理论研究从生态学领域发展到经济学、管理学等领域。部分学者把共生理论引入旅游学研究,如旅游产业及产业群的模式和实证研究[9-10],北部湾经济区的区域旅游竞合研究[11],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研究[12]等,但较少学者研究休闲农业和景区旅游的共生关系。

3.2 共生模式

共生模式,也称共生关系,是指共生单元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相互结合的形式。它既反映共生单元之间作用的方式,也反映作用的强度;既反映共生单元之间的物质信息交流关系,也反映共生单元之间的能量互换关系[13]。休闲农业与景区的共生模式由4个主体构成,其中包括2个投资主体,1个指导主体和1个参与主体。指导主体为张家界市政府,投资主体分别为农业企业和景区,参与主体为当地农户。地方政府作为行政的指导主体,制定农业和景区旅游发展方面的政策,规划决策,投入生产要素。地方政府不仅提供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还提供卫生、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公共基础服务,激励景区和农业企业创造最大效益。如张家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张家界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关于《张家界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修编)(2009-2030)》的批复等文件。农业企业是农业的投资主体。农业企业投入开发以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功能为主,兼有度假、文化娱乐、体育运动等多功能的综合性张家界生态农业观光园,建立向游客提供观光田园景色,品尝乡村淡饭蔬食,体验农家生活习俗的农家乐[14]。同时开发旅游产品如茅岩河绿色食品公司生产的葛根口香糖和土家炒米、灵洁食品有限公司的泡辣椒、绿丰公司魔芋系列仿生食品、惊梦酒业的天子液酒、蕨根粉、土家腊味、茶叶系列[15]。农业企业的发展让全市从事或参与休闲农业的农民高达119 456人,带动农户29 864户,为农户创造就业机会。景区也为投资主体,通过旅游资源的市场化获取收益,承担如旅游设施管理,景区工作人员管理,旅游资金和财务管理等工作。张家界景区能吸引大量的劳动力,解决大部分农户尤其是在景区居住和生活的农户的工作问题。农户是参与主体,是农业活动的实施者,生产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农户也是投入者,投入资金、土地及生产地,同时农户也是农村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守护者。

共生系统有两类模式,一类是共生组织模式,另一类是共生行为模式。共生组织模式侧重反映共生单元之间相互作用的组织方式,包括点共生、间歇共生、连续共生和一体化共生(图1)。点共生模式表现为在某一特定时刻共生单元具有一次相互作用,共生单元只有某一方面发生作用,具有不稳定性和随机性[16]。在景区建设初期,农户就在景区边贩卖小吃和水果之类,并没有以合作关系“农户+景区”模式为点共生模式。农业企业生产和加工部分农产品做为旅游商品,销售给景区的游客,因此“农业企业+景区”之间也只是简单的点共生模式。间歇共生模式,按照某种时间间隔共生单元间具有多次相互作用,共生单元只在某一方面或少数方面发生作用,共生关系具有某种不稳定性和随机性。随着张家界的旅游增温,农业企业不仅销售农业旅游商品,在旅游旺季宾馆和酒店不能满足住宿时,农业企业的农庄和农家乐偶尔提供住宿,“农业企业+景区”之间进入间歇共生模式。连续共生模式指在一封闭时间区间内共生单元具有连续的相互作用,多方面发生作用。随着张家界步入国际旅游大市行列,游客不仅想领略景区自然风景,同时也想了解湘西地区特有的土家农耕及饮食等民俗习惯。因此“农业企业+景区+农户”模式逐步建立,各方在利益层面上连为一体,合作期望收益大于实际收益,同时由于各方的投资和产出不对等,此模式也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2010年张家界被纳入全国首批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市政府通过行政进行综合管理,可实现“农业企业+景区+农户+政府”一体化共生模式,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合作方信任增加,利益分配对等,实现长期、全方位、稳定的相互关系,实现休闲农业和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图1 休闲农业与景区共生模式

3.3 共生模式的动力机制

动力机制为系统内部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关系及其功能[17]。“农业企业+景区+农户+政府”一体化共生模式可以看作张家界区域中的一个系统。内在核心的动力机制为利益驱动力[18]。从农业企业追求农产品的利润最大化,景区追求收益的最大化,至农户个人收入及政府财政收入的最大化。因此需要政府从宏观上进行调控,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形成新的分工与合作,促使游客旅游多元化发展,增强区域的发展,促使休闲农业和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以外在的动力机制为空间驱动力,张家界景区主要以武陵源和天门山为核心,周边具有诸多的小景点。而农业企业位于核心景区的周围,与小景点交错分布,农户处于景区内和景区周围。发挥空间区位优势,可以进一步吸引和整合旅游资源,实现旅游与休闲农业的持续发展。

4 结语

休闲农业的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张家界属于以张家界地貌为主的国家级风景旅游胜地,景区周围具有发展休闲农业的重要优势。休闲农业与景区的一体化共生模式不仅可以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还可以促使农业,尤其是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实施“农业企业+景区+农户+政府”一体化共生模式,以利益驱动和空间驱动为动力机制,可确保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武陵山区农民的脱贫致富的梦想。

[1]毛 帅,聂 锐.浅谈休闲农业游客行为与环境容量的冲突及解决思路[J].生态经济,2006,(10):197-200.

[2]彭惠军,黄翅勤,范胜国.城郊生态农庄休闲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以湖南衡阳怡心园为例[J].广东农业科学,2011,(9):177-180.

[3]刘天曌,杨载田,王盛强.湖南省宁乡县红色旅游景区依托型休闲农业发展探索 [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3020-13022.

[4]尚军荣.张家界市休闲农业转型提质[J].湖南农业科学,2010,(11):7.

[5]Paracer S,Ahmadjian V.Symbiosis:an introduction to biological associations(2nd Ed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6]庄晋财,陈剑林.区域经济中大小企业共生机理及模式选择[J].财经科学,2004,(4):47-50.

[7]吴 泓,顾朝林.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旅游竞合研究——以淮海经济区为例[J].经济地理,2004,24(1):104-109.

[8]袁纯清.共生理论——兼论小型经济[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9]杨永刚,景天星,秦作栋.基于共生理论与产业集群的旅游资源整合研究——对晋陕豫三省的实证分析[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1(4):630-634.

[10]曾艳芳,梁海燕.基于共生理论的闽台旅游产业竞合模式[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26(2):21-25.

[11]陈学强,刘 潇,杨 超.基于共生理论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旅游竞合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5):79-81.

[12]王东红.共生理论视角下的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研究[J].焦作大学学报,2009,(2):56-58.

[13]郭永昌.乡村社区——旅游景区共生模式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27(2):187-189.

[14]向昌国,杜 婷.张家界生态农业观光园旅游发展探讨[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7,(2):40-42.

[15]许雪花,傅云新.试论张家界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J].中国市场,2010,7(28):93-95.

[16]李锦宏,周蓓蓓.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探讨——以共生理论为视角[J].当代经济,2009,(11):54-55.

[17]沈菁菁,贾 雷.共生视角下景区依托型农家乐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以东平国家森林公园地区建设镇农家乐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22(7):75-77.

[18]刘 敏.矿区生态工业共生动力机制研究 [J].煤炭经济研究,2008,(7):14-16.

猜你喜欢
张家界市张家界共生
“稀奇古怪”的牛老师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共生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传承红色基因的有心人——记张家界市永定区中共党史联络组常务副组长赵宗山
张家界看山(外四首)
织 嫁 歌
“醉美”张家界
人间奇景张家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