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爱,李传凤,杨贵志
(山东省莱芜市中医医院,山东莱芜271100)
糖尿病并动脉硬化成为危害健康的主要疾病,致死、致残率逐年上升,并且更趋年轻化。颈动脉血管重构是其重要的因素,早期对2DM进行颈动脉重构的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1.1 临床资料:研究对象为100例2DM(观察组)和同期100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观察组100例,其中男64例,女36 例,年龄(56.4 ±10.6)岁,病程为2.5 ±0.6 年;对照组共100例,其中男65例,女35例,年龄(55.6±11.4)岁;两组均除外高血压病、急性冠脉综合征、陈旧性心肌梗死、脑硬死、心功能不全。两组年龄、性别、血压、心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研究方法
1.2.1 颈动脉测量指标:采用 Phlipis SONOS 7500型彩色多普勒诊断仪,行两侧颈动脉检查。探头频率3~11 MHz,采用预置的颈动脉检查软件及外周远端血管检查固定设置。患者取仰卧位,先从锁骨的内侧端横向自下至上检查颈总动脉,然后将探头沿颈动脉走行方向从锁骨上向头侧移位,跨过分叉部,分别检查患者两侧颈总动脉、颈动脉窦、颈内动脉起始部、颈外动脉内膜-中层(IMT)厚度,以及有无斑块形成及斑块形态、大小、范围、软硬度[1]。斑块定义为内膜局部回声结构突出管腔,厚度 ≥0.13 cm[2]。斑块面积测量方法,用轨迹球描绘每个斑块的面积。自动测量颈总动脉管腔内径、内膜-中层厚度(内膜厚度>1.0mm即为增厚)、阻力指数(RI)、脉动指数(PI)、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S)、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D)。
2.1 两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斑块面积及IMT的比较:观察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斑块面积及IM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颈动脉斑块及IMT的比较
表1 两组颈动脉斑块及IMT的比较
注:**P <0.01,*P <0.05
组别 斑块检出率(%) 斑块面积(cm2) IMT(mm)观察组 92.00** 1.78±0.22* 1.65±0.35*对照组 5.00 0.74 ±0.18* 0.75 ±0.15*
2.2 两组颈动脉超声参数及内径的比较:观察组颈动脉PI、S、D及管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 RI则明显增高(P<0.05),见表2。
动脉血管重构是动脉硬化导致血管内膜增厚、斑块形成、管腔狭窄及动脉弹性降低,是引起脑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3-4]。脑血管疾病是目前我国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而2DM早期即可出现血管重构,是脑血管病上升的重要原因。本研究通过高频彩超观察2DM颈动脉血管重构的各项指标,发现2DM患者颈动脉血管重构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年龄愈大、病程愈长、血糖愈高,重构愈重。
IMT不仅是2DM血管病变发生的早期标志,还能反映病变的严重程度及治疗干预后的消长状况,是无症状As的无创有效检测指标,可反映冠状动脉及全身As的程度[5]。IMT对判断2DM对血管的损害,指导2DM的治疗,逆转动脉内膜—中膜损害,防止靶器官的进一步损害有临床价值。IMT可作为血管重构的重要指标,为动脉硬化的防治提供一个重要的临床判定标准。IMT可准确反映斑块的稳定性,并与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相关。
表2 两组颈动脉超声参数及管径的比较
表2 两组颈动脉超声参数及管径的比较
注:*P <0.05,**P <0.01
组别 血管腔直径(mm) S(m/s) D(m/s) RI(%) PI(%)观察组 左 7.24±0.56** 0.66 ±0.24* 0.21±0.10** 72.4 ±11.12* 172.7±41.3*右 7.18 ±0.22** 0.68 ±0.20* 0.16 ±0.11** 73.2 ±11.23* 165.6 ±40.4*对照组 左 8.29±0.63** 0.89 ±0.12* 0.37±0.13** 62.6 ±10.3* 193.2±40.6*右 8.24 ±0.64** 0.88 ±0.18* 0.38 ±0.11** 63.8 ±10.2* 187.6 ±41.9*
超声多普勒评价颈动脉血流动力学的主要指标为S、D、PI、RI。血流动力学改变是颈动脉As不稳定性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检测患者的S、D、PI、RI,可判定血管重构所造成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为防治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提供临床依据。
本研究表明2DM劲动脉血管重构的患病率高、发病年龄轻、病情进展快。利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查技术,对临床检测和干预血管重构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尤其在颈动脉血管重构的判定方面优势明显,为防治2DM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提供重要的临床判定指标。
[1]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3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720.
[2]Bots ML,Evans GW,Riley WA,etal.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measurements in intervention studies:design options,progression rates,and sample size considerations:a point of view[J].Stroke,2003,34(12):2985 -2994.
[3]李莉,姜玉新,乌正贲,等.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6,24:126-129.
[4]孔学军,刘莉.超声检查在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应用[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4,6:50 -51.
[5]Salonen JT,Salonen R.Ultrasound B -mode imaging in observational studies of atherosclerotic progression[J].Circulation,1993,87(3):5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