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王翌
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是使学生了解会计基本理论和掌握会计基础知识的过程,具有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其教学目的是以就业为导向,为生产实践和社会服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随着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高职院校固有的重理论、轻实践,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考试为目的粗放的、日益与实践相互脱节的教学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宜高职院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和办学目标的实现。所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会计理论研究融入课堂教学,研究和探索实用型会计教学方法,形成独具特色的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模式,注重学生专业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挖掘潜能,有效激发学生对于会计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用以适应新时期新型会计人才的需求和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在眉睫。
2005年,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了高职院校服务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发展道路和要求,明确了将发展职业教育作为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应结合会计专业学科特点,构建完整、科学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注重学生会计思维的培养,使学生不仅具备敏锐的会计思维分析能力和准确的职业判断能力,还具有集会计知识和专业技能为一体的实务操作能力。
高职院校“面向社会,以能力为本”的会计教学模式,通过将会计职业情境融入课程教学、使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水平得以融会贯通和提升的方式,可有效地缓解专门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使会计专业基础教学快速适应市场经济的多元化,满足高新技术不断发展对会计专业专门人才的需求。
教学方式僵化。传统的会计课程教学,大多采用灌输法,即以教师授课为中心、学生被动记忆以考试为目的公式化、死记硬背式的教学模式。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启发,埋没了学生独立分析各项财务会计信息的潜力和创新精神。这种缺乏知识更新、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是忽略经济社会人才需求、错误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陈旧。现阶段,我国高职会计教学内容,对现代企业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方向和趋势把握和理解不到位,课程设置上,偏重国内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理论研究。会计新旧教材更新缓慢,学生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对会计法规制度学了记、记了忘的简单的记忆过程中,学以致用的综合应用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学效果不理想。
实践教学缺乏。会计教学计划对教学实践这一重要教学环节,缺乏有效的运行机制和明确的实施方案。教学设计不到位,学生单调枯燥的理论学习与会计在企业实际工作中的经济业务相脱离,学生对具体工作岗位所需获得的知识认识不清,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职业要求具备的观察能力未得到培养和提高,就业能力受到挑战。
更新教育理念。打破照本宣科的会计教学传统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现代会计教学思想,明确社会变革下教师职责,努力钻研新型会计教学方式,全面考虑学生的共性问题,因材施教,科学定位教学目标,把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作为教学重点,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敏才智,实现教学相长。
改进教学方法。会计技能型专业课,应采用多媒体等信息化手段,结合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逼真的、与社会发展密切联系的实战环境,激发学生浓厚的主动学习兴趣,加强理论的理解并将其快速转化为应用技能。将素质教育融入理论知识传播,可大大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优化课程设置。注重会计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与计算机等相关课程的融合。学生终究要走向社会,为社会经济创造价值,会计课程设置应打破学科之间界限,纳入计算机技术等相近学科知识内容,为适应当今网络信息环境,着力培养学生对会计软件的熟练运用和举一反三能力;避免相近课程的重复和资源浪费,增设实用的选修课程,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阶段掌握更多的知识,提升知识的运用能力,获得继续学习的技能。
引入案例教学法。学生参与课程设计,形成课件素材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教师应注重会计实践环节,鼓励学生对实际工作单位走访和调查,对会计资料进行准确辨识,模拟会计管理实战场景,编写与教学内容相互协调适应的、充分体现理论要素的案例。通过针对案例某一观点展开研究和讨论的方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成绩感,发挥学生的聪敏才智,使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过程。只有认真分析和研究教学过程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才能优化教学,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实现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的。
[1]张莹.浅析会计教学模式的创新[J].中国科教创新导报,2011
[2]陈阳.新形势下改革中国职业教育会计教学模式的设想[J].经济研究导刊,2010
[3]赵春阳.探究“以学生为中心”的会计教学模式[J].中国科教创新导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