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巴里坤县花园乡农经站 华小军
近年来,我县紧紧抓住国家出台的各项促进合作社发展的扶持政策,结合本县实情大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截止2011年底,全县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合作社有44家,入社社员1694人,注册资金5074.28万元,带动农户30838户。预计2012年全县合作社社员人均可增收2500余元、较非社员人均增收40%以上。
2009年,巴里坤县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意见》,并从2010年起,连续2年将合作社以奖代补扶持政策列入《巴里坤县农业农村经济扶持政策》之中,两年共设立以奖代补资金45万元,对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中作用突出的合作社给予奖励。2011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专项资金100万元,为获得自治区、地区和县级示范社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解决周转资金短缺的问题。2012年又将合作社发展列入《巴里坤县十二.五扶贫攻坚计划》这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出台,为我县专业合作社发展奠定了基础,仅2010-2011年就新增合作社25家,占全县合作社总数的56.8%。
自2010年起我县将合作社规范发展作为一项重要考核内容,列入了《乡镇综合管理目标考核责任制》,在合作社规范管理、发展规模、示范创建等方面做了明确规定,极大调动了乡村干部扶持合作社发展的积极性,发展步伐日益加快。
合作社发展初期大多都存在资金短缺问题,极大地制约了其发展规模,我县采取了以下措施解决其资金短缺问题:
(1)设立县级以奖代补资金25万元,对考核前5名合作社给予3-5万元奖励;
(2)对获得地区和自治区级合作社积极争取地区示范社及自治区示范社8—3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
(3)通过设立保证金方式协调农行给予专项贷款扶持,目前以为龙头合作社解决了400万贷款;
我县制定了《巴里坤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考核办法》?从2009年起,每年与县财政局、审计局等相关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采取听汇报、访社员,看档案,看账本,实地查看等方式,逐个合作社进行验收考核,按照示范社考核评比内容进行评分。截止目前,我县有6家自治区级示范社,4家地区级示范社,12家县级示范社。其中有2家示范社获得自治区表彰,1家示范社党支部荣获自治区党委 “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1家获得哈密地区民政部门表彰。
针对合作社负责人经营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我们在各乡(镇)农经站确立了专兼职合作社辅导员,加强对合作社的指导,引导农村能人领办、创办合作社。同时采取“六统一”的管理模式,即:统一使用财政专用收款收据;统一使用指定的账本、凭证、档案盒和目录;统一印制合作社社员证;统一合作社档案管理标准;统一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进行财务核算;统一由乡(镇)农经站干部兼任合作社财务,进一步提高了合作社财务管理水平。
采取了三项强力措施,一是自治区、地区、县级示范社“五、六、七有”自身建设措施;二是加大理事长、财务人员、社员分层培训力度。三是通过《农经通报》开展考核。通过以上措施使合作社工作做到“创建有标准,考核有依据”。
我县依托各级农经部门每年都至少举办一至二次合作社发展专题培训班,对合作社负责人和财务人员进行专题培训,使其及时了解国家优惠政策,提高合作社管理能力和理财能力。为各合作社搭建平台使其能够交流经验,相互取长补短,促进合作社发展。
一是严格执行 “报帐制”管理的规定,把项目资金管理作为加强合作社指导的一种手段,实行专户储存、专人管理、专款专用。二是完善实施方案:明确项目资金的使用内容、时间进度、预期效益、审计监督等。三是开展专项审计:内容涉及资金使用,账务核算,社会和经济效益,有无挤占、挪用贪污等。
合作社设立必须紧紧围绕当地产业结构调整思路,使其服务于产业结构调整中心思想,服务于引导农牧民群众致富这一根本任务。
全县4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11家注册了商标,商标涉及大路菜、野山菌、饲用玉米、牛羊肉、特禽养殖、瓜果、葡萄等。合作社只有注册了自己的商标才能走得更远,发展更快。
合作社的管理要贯穿在自治区、地区、自治县示范社创建工作中,服从服务于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强化监督,量化考核使我县合作社数量上上规模,质量上上档次,提升其长效竞争力,规范发展,良序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