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信息技术能力培养实践与研究

2012-10-09 09:42陈一民宋绍云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2年15期
关键词:师范生教学内容信息技术

陈一民,宋绍云

(玉溪师范学院 信息技术工程学院,云南 玉溪 653100)

一、前言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用信息技术来改变传统教育模式,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教育技术是高师教育中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其核心是培养与提升师范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但是,只靠一门课程的学习,无法保证师范生系统深入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怎样有效地培养和提升师范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以适应我国教育信息化不断发展的需要,这是当前高师教育中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二、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高等师范院校是中小学教师的培养基地,在校师范生必须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能力,才能满足未来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要求。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对课程本身缺乏统一的认识,导致了该门课程在整个高师院校教育教学中,不论是学科本身的定位,还是课程内容体系结构;不论是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是教学方法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亟需解决。具体表现在:

1.缺乏一本较理想的高师院校使用的统编教材

教育技术学是通过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育过程与教育资源,来促进学习并提高绩效的理论和实践。[1]到目前为止,高师院校使用的此类教材虽然有很多种,但是,由于其内容太杂太多,教材内容结构往往设计不够合理,与其他学科教材相比没有自己的特点,教师教学时难以选择。通常情况下,任课教师还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甚至自编教材,才能满足教学实际需要。

2.部分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教学的内容重复

例如,课程中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与其后面开设的“学科教学法”课程中的相关教学内容重复;课程中的PowerPoint,与其前面开设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相关内容重复;课程中的Authorware,与其后面开设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中相关的内容重复等。

3.教学内容与课时的矛盾

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中,该门课程具有内容杂、内容多、实践性强等特点。教材中往往有一半以上教学内容涉及操作。而一般高师院校开设的课时为54学时。每个教学班学生60人左右。每个任课教师每学期担任4~6个班的教学任务。每学期每个教学班最多只有1/3的时间到多媒体网络教室去讲解这些操作内容并让学生上机练习。面对这样的教学内容,在这样的教学条件下,平均每个学生能得到老师的辅导和自己动手练习的时间非常有限。其结果,有许多操作方面的教学内容只能到多媒体教室去讲解,去纸上谈兵。因此,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并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教学,如何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这是第一线教师经常感到困惑而又难以解决的问题。一般情况下,教师只能蜻蜓点水,触其皮毛,教学流于形式。其结果往往是学生厌学和怕学,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4.教学内容不能很好地与师范类各专业学生所学的内容相结合

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学的核心理论与方法,是连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是一门用来实际指导教学过程,为“如何教”提供具体处方的规定性理论。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每个教师面对的不是某一个专业的学生,而是来自中文、地理、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音乐、美术和体育等专业的学生。面对这么多专业的学生,每个任课教师不可能针对每个专业的学生所学的内容,去具体教他们“如何教”。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往往缺乏针对性,不能很好地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相结合。

5.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单一

教育技术课的任课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方面、在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本应为所教的学生树立榜样。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的限制,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方法,往往需要各教学和管理部门的支持和配合,需要时间等。所以,通常情况下,很多教师出于无奈,只好采用传统的教学和评价方法进行教学。

以上存在的问题,已成为制约高师院校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培养和提升的主要因素。这些问题长期以来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其原因与课程本身定位不准、教材内容结构没有特色等有关。

二、培养和提升师范生信息技术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对于“现代教育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笔者认为,不论该课程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有多么好,其课程内容体系结构和教学模式等必须与当地的教学和学生实际相结合,要有自己的特点,才具有生存的空间。即与其他学科相比才具有竞争力。为了解决以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培养和提升师范生信息技术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做法。

1.与其他学科相结合,重构新的课程教学体系

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2]教育技术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学科;学习过程是教育研究和实践的对象;学习资源是优化学习过程的必要条件。但是,对于师范类的学生来讲,他们关注的是如何运用教育技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应该打破传统观念,联系教学和学生实际,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仅靠有限的时间和一门课程的教学,无法保证学生系统深入地掌握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必须对课程体系进行合理的系统设计。比如,在“学科教学法”课程教学中,通常是结合每个学科的专业知识来具体介绍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其教学针对性比较强,效果好。所以,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中,建议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可简要介绍,具体的内容可由每个“学科教学法”的老师来讲授;对于Authorware,由于内容较多,建议由“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教师来讲授;对于PowerPoint,建议由“大学计算机基础”的老师来讲授。其余实践教学内容可根据各校的教学实际作为选学内容来处理等。

由此可见,“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定位应该是继“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后的一个适合于师范生提高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力的后续课程。所以,我们根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要求,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淡化以往的理论和硬件教学内容,不面面俱到。初步制定出以下课程教学体系,如图所示。

图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体系

由图可知,本体系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为基本框架,其中,标注有“*”的为选学内容,可根据教学和学生实际选择来定。在教学中,我们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为主线,将“大学计算机基础”、“多媒体课件制作”、“学科教学法”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尽量做到教学内容不重复。这样有选择地进行教学,每个学科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其次,可以节约出大量的时间,用来具体讲授其他学生需要的、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再次,可避免什么都讲,什么都讲不清等问题。

2.创新教学环境,不断改善教学和学习条件

(1)搭建多种教学平台

即在学校现有的网络教学平台的基础上,把传统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和课内外实践活动三个平台相结合,搭建一个立体的公共课教学平台。将课堂教学和网络在线学习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相结合,课内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

(2)整合各种教学资源

主要包括:传统教学资源,如教材、配套光盘、课件、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设备和其他课程等;网络教学资源,如网络课程、网络学习资源库、多媒体网络教室、协作项目实践活动等;课内外实践资源,如各种实验室、微格教学、教育实习、各种学术讲座和课外比赛活动等。

总之,对于培养和提升师范生信息技术能力,一方面,要将混合学习应用于该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其教学效果会更好。所谓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就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数字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使两者优势互补,以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3]即课堂教学要辅以网络教学,配合相应的教学资源,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在线学习、协作学习,以及学术讲座及课外比赛、教育实习、微格教学、教学媒体实验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并贯穿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这样做能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的教育思想,又能体现有意义传递和主导下探究相结合的教学观念。

另一方面,要提供一个好的实验基地,营造一个好的数字化环境,构建一个好的实践空间。仅有一个相对合理的课程体系结构和好的教学方法是远远不够的,不能空谈理论,要充分利用和不断改善各种教学资源;要保证有足够的教学和学习时间。才能保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才能保证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正常进行。可以说,这是培养和提升师范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前提条件。否则,还是说在嘴上、写在纸上、贴在墙上,落实不到行动上。

(3)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客观反映师范生信息技术能力

教学评价通常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出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予价值判断。其目的是检查和促进教与学。

传统的教学评价一般只注重教学结果与教学目标期望之间的符合程度,而不太注意达到这个结果的具体学习过程。近几年来,由于教学评价无论从评价方法上还是从评价思想上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评价的复杂性也日趋增加。要想实施有效的教学评价非常困难。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要想客观地评价师范生信息技术能力,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我们结合教学和学生实际,借鉴同行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构建一个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种考核方式相互补充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把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整合于整个教学过程。其中,课堂教学评价主要采用期末书面考试形式进行,成绩占30%;实践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自己的作品来评价,成绩占60%,课内外实践活动评价主要是通过对书面作业、实验报告、比赛作品等进行评价,成绩占10%。

(4)教学内容与NTET培训内容相结合

2004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这是我国教师行业第一个专业能力标准,它对教师运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来改进教学、促进发展,提出了权威的国家标准。从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几个方面对教师运用教育技术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是教师学习、运用和发展教育技术的基本指南。

目前,由于高师院校使用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材版本较多,具有同一个概念或相关理论在不同的教材上叙述不一样等特点;另一方面,高师院校的在校学生是未来的中小学教师,他们毕业后大部分要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学,不可避免要参加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因此,在学校上课期间,结合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和考试内容,有目的地提前对他们进行有关内容模拟训练和测试,可以缩小他们与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各项指标之间的差距。可以起到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自然衔接的作用。

总之,经过几年的探索,我们联系教学和学生实际,并与其他学科教学相结合,重构新的课程教学体系,搭建多种教学平台,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教学内容与NTET培训内容相结合。通过几个学期的教学观察、分析和比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良好。

[1]何克抗.关于发展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理论的深层思考(下)[J].电化教育研究,2010(6).

[2]张剑平.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3]南国农.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新使命[J].电化教育研究,2011(12).

猜你喜欢
师范生教学内容信息技术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