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永艳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综合干预及康复治疗
胡永艳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综合干预及康复治疗。方法我院治疗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比较两组患儿的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在6、12、24个月时的发育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给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综合干预及康复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患儿的预后,并降低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早期综合干预;康复治疗
早期的综合干预联合康复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新生儿的神经功能的发育,有效的减少各种后遗症的发生。笔者对我院收治的可能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的患儿32例进行早期综合干预以及康复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治疗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64例,所有患儿均经过头颅CT确诊为缺氧缺血性脑病。其中男44例,女20例;均为足月儿。出生时体质量2000~4400 g,其中4例患儿为2500 g以下,58例患儿为2500~4000 g,2例患儿为4000 g以上。所有患儿的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病情均为中度及重度患儿,并且出生后7~14 d时,NBNA评分均小于35分。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患者儿年龄、性别、出生时体质量、病情、家庭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及排除标准 诊断标准:所有患儿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新生儿学组制定的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标准,患儿有严重的、诊断明确的胎儿宫内窘迫情况,主要包括:胎心率100次/min以下并持续5 min以上,同时可以伴有胎儿羊水污染达Ⅲ度,或者在分娩过程中存在明显的窒息史;患儿在分娩过程中有异常的分娩史;患儿出生时有严重的窒息情况,主要为新生儿1 min内Apgar评分在3分以上,并且评分5分以下的时间达到5 min以上,或者是患儿出生时脐带血的pH≤7;患儿出生后早期即出现神经系统方面的症状,并且疾病持续时间达24 h以上。
排除标准:排除颅内出血造成抽搐的患儿、排除电解质紊乱造成抽搐的患儿、排除产伤造成抽搐的患儿、排除宫内感染造成脑损伤的患儿、排除遗传及先天性疾病造成脑损伤的患儿、排除家长不愿参加此项研究的患儿。
1.3 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保温、低流量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患儿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维持患儿的血液灌注情况、维持患儿的血糖水平、对症治疗患儿的神经系统的症状等。同时,观察组患儿出院后均给予早期综合干预以及康复治疗。早期综合干预包括医学干预和日常干预。对照组患儿出院后给予正常的育儿指导。
作者单位:463000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医学干预:维持患儿的体内环境处于稳定的状态,纠正患者的代谢异常以及灌注后发生的脑组织损伤,控制患儿脑神经的症状,对于伴有出血的患儿,需要加用止血药。患者于出生后24 h内给予100~125mg/d胞磷胆碱或者2~5ml/d丽珠赛乐治疗,以帮助促进患儿的神经细胞代谢,疗程为14 d,根据患儿的恢复情况治疗2~4个疗程。
日常干预:根据鲍秀兰主编的《新生儿行为和0~3岁教育》指导患儿的家长制定有针对性的日常干预方案,首先让患儿家长了解方案的相关知识,然后让家长从动作、语言、认知和交往能力四个方面进行早期的日常干预。在患儿6个月前每月进行一次效果评定,6个月至1岁,每2个月进行一次效果评定,1岁后每4个月进行一次效果评定。
康复治疗:在患儿身体允许的情况时,对患儿进行早期的康复治疗,主要包括视觉、听觉、触觉以及运动功能等多方面的训练,并给予患儿经络抚触治疗,以帮助患儿早期恢复神经功能。
1.4 发育商的测定 患儿发育商(DQ)根据格塞尔(Gesell)发育诊断量表对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儿进行DQ的测定[1],主要包括适应行为、语言行为、粗和精细运动行为、社交行为等5个方面进行测定。并根据患儿的月龄计算DQ值,优秀:DQ值120以上,正常:DQ值90~119,边缘状态:DQ值71~89,智力低下:DQ值70以下。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全部数据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儿在6个月、12个月以及24个月时的发育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中不同分度患儿发育商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儿中不同分度患儿发育商的比较(±s)
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例数 6个月 12个月 24个月 例数 6个月 12个月 24组别 中度缺氧缺血性脑病个月观察组 11 91.34±3.54 96.76±13.87 111.23±12.86 21 71.92±7.88 88.74±9.28 108.32±14.66对照组 12 76.87±11.35 84.35±11.96 94.47±11.82 20 58.64±6.52 72.64±7.69 86.93±11.77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窒息是新生儿发生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主要原因,严重地影响着我国儿童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随着围产期医学以及新生儿医学的不断发展,新生儿的死亡率较以前有明显的下降,但同时,经过抢救成活的新生儿的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各种后遗症也越来越多[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围产期最为常见的疾病,极易造成患儿的死亡,并且有很多的后遗症。而小儿的神经组织有很强的代偿能力,因此,越早对患儿进行治疗,则治疗效果越好[3]。本组研究中,采用早期综合干预及康复治疗的观察组患儿的发育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
综上所述,给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综合干预及康复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患儿的预后,并降低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1]赵芳,张学红,吴玉华,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综合干预的效果观察.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0):2815-2817.
[2]冯协超,钱会萍,白玫,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综合干预的效果观察.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7,14(9):26-27.
[3]吴静芳.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综合干预和康复治疗临床观察.中国医药指南,2010,8(4):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