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体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构建的思考

2012-10-08 03:37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资源共享数据库图书馆

仇 恢

(广州体育学院图书馆,广东广州 510500)

信息资源共享(Information Resources Sharing)是指信息资源服务机构(信息中心、图书馆等)在自愿、平等、互惠的基础上,通过相互之间的各种合作、协调,利用各种现代技术、科学方法和合理途径,开展共同开发、共同建设和共同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信息资源需求的全部活动。经过人类筛选、组织、加工,有序的、有用途、有价值,并可以存取、能够满足人类需求信息资源(包括文字、声像、数字信息等等)是在不断继承和借鉴前人知识和智慧的基础上积累而成的,是人类社会共同的精神财富,是为世界上所有的人共同享用的,是可以反复利用、复制、传递和再生的;然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爆炸、信息海啸的不断发生,信息资源的海量性和分布的不均衡,使得单一的信息服务机构(图书馆、信息研究所、情报研究所等)不可能完成共享的任务,所以,为了满足人类对无限信息资源的有限需求,就必须加强合作共建、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因此,早在20世纪60年代,国内外图书情报界就开始研究、实践这一课题,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成为了20世纪业界重要的学术思想之一,涌现出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型组织和系统,如美国著名的OCLC、英国的JISC,日本的 NII等,我国的 CALIS、JALIS等,从地区或行业协作协调到各类图书馆联盟等等都取得了巨大成功。

1 我国体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现状

体育信息资源作为信息资源的一个分支,同样具有分布广泛而不平衡,内容海量而良莠不齐的特点。体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体育信息也就渗透到各个方面,每种报纸都会有体育版面,每个电视台都会有体育频道,每个网站都会有体育链接,每个电台都会有体育栏目,还有各种体育图书、杂志、广告等等,体育信息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信息时代,体育强国的兴起必然有赖于体育信息知识开发和利用的水平。我国正在向世界体育强国行列迈进,竞技水平的提高、比赛成绩的突破、奥运会亚运会的成功举办、体育教育体育科技的发展进步、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体育人口的增长…等等都需要提供快速准确的数据信息。因此,体育信息资源同样需要业内同行齐心协力,加大共建共享力度。然而,我国体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情况不容乐观。

1.1 观念陈旧、意识薄弱 首先是各级领导不重视,没有政策支持更加没有经费保障。按学科分类,在《中图法》里都分在G类的科学、教育、文化、体育,只有体育至今尚无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教育部(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科技部(CSDL即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都先后投资几个亿建立起了本行业的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在国家体育总局、省市体育局科研项目的立项中,也极少有信息资源建设的一席之地。因此,即便有个别业内人士不断呼吁加强体育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也只是纸上谈兵而已;其次是体育信息工作者对共建共享积极。不少体育信息从业人员都认为自己投资、费力购买或收集的信息资源只应提供给本单位的人员使用,没有责任和义务向非本单位人员提供利用,这样导致不仅全国性的、区域性的大中型体育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工程没有建立,即使是局域性的、专题性的小型共享系统也没有;再次是信息用户需求不明显。从事体育科学研究、技术攻关的科研人员、教练员还没有体会到共享系统的优越性,耗时又耗力。

1.2 条块分割、各自为政 国家体育总局信息中心占据资源优势,坐拥各种国家体育资源;各省(市)体育局体育科研所则管辖省级竞技体育信息资源;而各体育院校图书馆各自管理着体育教育信息资源。无论是各级体育信息中心、体科所,还是体育院校图书馆、体育协会都在忙于各自的管理资源,就像一个个漂浮在体育信息海洋中的“信息孤岛”,形成了一片“体育信息资源群岛”。

1.3 人才缺乏、开发整合能力低由于长期以来体育信息资源的开发、整合、利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致使在体育信息资源建设领域既有体育知识背景,有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同时还具备信息素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奇缺,因而高质量的特色数据库、网络学术导航、文献传递、网络参考咨询等信息服务质量不高。

2 构建我国体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的条件

2.1 体育数字资源的不断增长提供了资源基础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成熟,数字资源的数量飞速上升,体育数字资源增长更快,特别是各种视频体育资源。国家体育总局信息中心开发的“体育信息网”的数字资源快速增长、不断完善,以及回溯建立的“体育音像数据库”;全国14所体育院校图书馆和十多所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都建立的各自的馆藏文献书目数据库,几乎全都购买了目前国内著名的电子图书(超星数字图书馆)和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VIP.等),还自建了各种小型特色数据库(如南京体育学院图书馆自建的“体育机构社团名录信息库”、成都体育学院图书馆自建的“规则裁判法数据库”、广州体育学院图书馆自建的“岭南体育文化数据库”等)。体育数字资源的日益丰富,为体育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2 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借助于网络化、电子化和数字化等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多习惯通过网络方式访问获取信息资源,而随着各种各类数字信息资源的不断出现,人们更倾向于通过一个统一的服务入口去无缝地访问所有的信息资源,这就必须建立共建共享服务平台。计算机知识的广泛普及、网络传输的超高速、数据库技术的成熟等,在技术层面提供了可靠的支撑。特别是北京超星数字图书公司设计研发的区域(行业)数字图书馆共建共享平台成功解决了统一入口、统一认证、统一检索、无缝链接等技术问题,实现整合各类资源、同时获取多种资源、无地域无距离的一站式快速服务。

2.3 成功的案例提供了示范

信息资源共享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和谐、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需要,数字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显示出了强大的优势,越来越受到重视和欢迎,世界各国、各行各业、不同地区都在积极研发。下面列举几个有代表性的范例,以供参考借鉴。

2.3.1 CALIS即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hina Academic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ystem)的简称,是我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一个典型范例。1998年启动,投资1.5亿元,建成由“全国中心(北京大学图书馆)—地区中心(东北、华东北、华东南、华南、华中、西北、西南7个)—成员馆(各高校图书馆500多个)”三级结构模式,实现了协调采购(组织69个集团购置了283个数据库)、联机合作编目(有580家联合编目成员馆的联合目录数据库、高校学位论文库、学术会议论文库、中文现刊目次库、25个特色数据库和重点学科专题数据库)、文献传递、电子资源导航、网上参考咨询等多种服务功能。

2.3.2 CSDL即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Chinese NationalScience Digital Library,简称CSDL),是在整合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等科学信息中心的基础上组建的。总馆设在北京,下设兰州、成都、武汉三个二级法人分馆,并依托若干研究所建立特色分馆。目前,CSDL向科学院系统的科研人员提供外文电子期刊5426种,中文电子期刊11200种,国际博硕士论文8万多种,中文电子图书18万种。能“跨库集成检索”40多个期刊(图书)全文(文摘)数据库、近50个图书馆的数目数据库。

2.3.3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是文化部组织的、有各级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院校、研究机构参与的庞大的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立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国家中心”和"共享工程"的专项资金。实现1个国家中心、30个以上省级分中心和5000个以上县、乡、街道和社区基层网点的各种信息资源的联网服务,并坚持公益性。

2.3.4 广州地区高校图书馆联盟。1994年由广东省高教厅组织、出资、协调广州市石牌地区六所高校图书馆而成立的区域性共建共享的文献保障体系,先后建成了石牌地区馆藏联合目录数据库、图书馆通用借阅平台、创新参考数据库等;建成了理学、工学、农学、医学、中医学等6个资源中心。2009年整合为统一入口、统一检索的全方位、智能化的服务平台。随着不断有会员馆的加入,2010年改名为广州地区高校图书馆联盟,已覆盖广州主要行政区,含成员馆十二所,成为广州甚至华南地区教育教学资源的重要保障基地。

2.3.5 JALIS是“江苏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的简称,是我国第一个区域性信息资源共享的成功范例。是由江苏省教育厅组织、江苏省高校图工委具体实施、全省100多家高校参与的共建共享典型工程,管理中心设在南京大学图书馆,建立了8个学科资源中心,实现了省内的各类文献信息共享。

2.3.6 OCLC: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全球最大最完善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系统,创立于1967年,是一个不以盈利为目的、提供计算机图书馆服务的会员制研究组织,其宗旨是为广大的用户发展对全世界各种信息的应用以及减低获取信息的成本。超过72,000个图书馆,在171个国家和地区都在使用 OCLC的服务来查询、采集、出借和保存图书馆资料以及为它们编目。创建了会员制度:经过40年的发展,OCLC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会员机制,藉此确保系统的运作和发展。

3 我国体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的构建方案

虽然主观因素制约了我国体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建设和发展,但客观条件的不断成熟又为体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创造了有利环境。体育信息如何在建设科技体育、体育强国的进程中最大发挥自身的作用?搭建一个基于体育信息中心和体育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平台应该是最有效的途径,我们应该抓住机遇,行动起来。

3.1 确定一个中心馆,联合多个成员馆,搭建统一系统平台

根据各个成功范例的经验,共建共享系统平台都是以一个地区(或行业)数字资源丰富、实力雄厚的图书馆(信息中心)作为“领头羊”带领大家开展建设。国家体育总局信息中心是行业内数字资源最丰富的,技术力量最强的龙头单位,是体育信息共享平台中心馆的最佳之选;然后联合各大体育院校和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作为首批成员馆,高校图书馆都建成了自身的馆藏书目数据库并购买了一定数量的中外文图书、报刊数据库,整合、链接时效快;有条件的省市体育局也先可参与进来,暂时尚不具备的可以将资源数字化后随时加入进来。这样,在较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平台的架构,将总局信息中心和各个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馆藏书刊目录查询、馆际互借、文献传递、虚拟参考咨询、以及网络搜索引擎等数字资源和扩展服务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使零散割裂的“信息孤岛”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IP限制,系统内的读者足不出户就可以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远程访问、无缝获取各种信息和服务(查找、了解并免费获取原文)。

3.2 借助成熟技术,整合各种资源,逐步实现全面共建共享

目前,像北京超星数字图书馆、中国知网等我国著名的数据库公司,凭借其强大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已经成功开发建成了不少区域性或专业行的共建共享系统平台,我们可以根据体育信息资源的特点和体育行业的实际情况,借助这些成熟的技术,借鉴成功的经验,建立适合我们需要的统一平台,并逐步扩充和完善。这样是大量节省时间、精力和经费的便捷途径。

首先是整合现有数字资源包括本地镜像资源,远程可访问资源,如中外文馆藏目录、电子图书、电子期刊、视频资料、会议论文、学位论文、标准、互联网免费资源等,在同一个入口可以查找到所有成员馆的各种资源信息,并可直接下载或原文传递,既然方便快捷又种类齐全。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是分工合作,逐步建立多种高质量、高价值的特色数据库。如按照体育项目建立各级大赛视频资源库;体育图书全文数据库;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数据库等等,特别是体育视频资料的收集整合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太多的体育信息资源需要整合、创建成特色数据库,这些都必须共同协作,分别承担来完成。

再就是提供平台构建所需的基本技术配置。其实整个系统平台的建成就是这些最基本的配置需要一定经费投入,因此最好申请专项经费购买专用服务器及其相关配置。主要有元数据挖掘存储管理系统,统一检索系统,资源调度系统,统一认证、文献服务统计系统,同城共享与文献传递系统等5个子系统需要配置多台服务器、100个G的内存配置和300多G的硬盘空间。

3.3 坚持自觉、自愿和公平、公益的原则,确保系统良性发展

共建共享平台的建设是一个多个单位共同合作的系统工程,是“利己利人”“造福一方”的双赢事业,因此各成员馆必须遵循一定的工作原则,才能保证系统工程的正常运作和可持续发展。首先不能行政命令要所辖单位全部加入,有条件的单位也是自愿参与的原则,只有自愿的才会自觉的、积极的参与共建活动,系统内部才会有活力,没有共建就谈不上共享;第二,要注重公平、合理原则,但不可能是绝对平均主义;第三,文献信息的共建共享工程是自建的,至少对参与共建的单位都应该免费提供服务,不论贡献大小。也有的共享工程对所有读者提供无偿服务,如“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第四,建立利益平衡机制。各个信息中心、图书馆的规模大小、信息资源的多少、人员水平的高低、设备的先进与否等等多有不同,有的甚至悬殊很大,这就要求大馆要有大馆的大气和高姿态,多奉献多贡献;但小馆也不能坐享其成,应该努力参与建设,有一份力出一份力。如果 绝对平均主义,势必影响参与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必须走政府投资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道路,建立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会员制等),以确保共建共享工程良性发展、可持续性发展。

体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研究和实践已经在业内呼吁了很长一段时间,关键是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相信不久的将来,一个统一的、科学的、丰富的、便利的体育信息服务系统平台将脱颖而出,体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程将惠及广大体育工作者和爱好者。

[1]http://www.sport.gov.cn/国家体育总局

[2]http://www.th.superlib.net/广州地区高校图书馆联盟

[3]http://www.calis.edu.cn/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

[4]http://www.ndcnc.gov.cn/全国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5]http://www.ssreader.com/超星数字图书馆

[6]胡彪.体育信息整合暨区域间信息共享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2)

[7]郭建伟.关于体育信息资源利用和整合的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9)

[8]孙瑾.国内外Information Commons的理论研究综述[J].图书馆杂志,2006(10)

[9]王燕.我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主要问题[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2)

[10]姚晓霞.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可持续发展的运作机制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1)

[11]张苗苗.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比较探究[J]. 图书馆建设,2010(2)

[12]兰健.国际体育媒体研究网络资源概述与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6)

猜你喜欢
资源共享数据库图书馆
金融信息工程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建设与资源共享
一种P2P网络客户资源共享系统设计
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
——FESCO人力资源共享服务
图书馆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去图书馆
Wi-Fi网络资源共享现状及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