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轩,张 达,师少飞
(1.石家庄学院,石家庄 050035;2.河北润达石化工程公司,石家庄 050032)
单颗LED的功率较小,作为照明,要求在一定区域内具有所需的光通量和照度。所以常需要将LED以阵列形式组合,增加发光强度和发光面积。LED阵列的连接方式通常有串联、并联和混联。不同的连接方式将直接影响光源的发光效率、可靠性、成本、寿命及颜色稳定性,同时对驱动电路的选择也至关重要。
单纯串联方式的特点是电路简单,但需要电源有较高的输出电压。而且,当某一只LED因品质不良开路时,将导致所有LED全部熄灭,光源的可靠性差。单纯并联方式的特点是工作电压低,但要求电源的输出电流却很大,这将大大增加大功率光源的驱动电路成本。单纯的串、并联方式,仅适用于要求不高的低成本小功率照明场合。一般高质量的LED照明光源均采用混联的方式,LED的混联方式有多种,每种混联方式特点各有不同。下面通过对常见的三种LED混联方式的讨论,为更好地应用高端LED光源提供参考。
先串后并的混联方式如图1所示。以12支LED阵列为例,它是以4支串联的LED为一组,再将各组并联在一起。相对单纯的串、并联电路,这种混联方式既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路的可靠性,又不需要较高的电源驱动电压。电路特点是当某一串LED开路损坏时,其余各串LED仍能正常发光,整灯仍能工作。整个电路结构较为简单,连接方便。
图1 先串后并的混联方式
常见的LED工作电压 Vf为 3.0 V~3.2 V,工作电流If为18 mA~20 mA,如12支LED采用图1混联方式,电源输出电压和电流分别为
先串后并的混联方式对LED的正向电压Vf的一致性要求比较严格。若Vf差别比较大,电流分配不平均,将导致发光组件整体亮度的不均匀。我们在同一批次中随机选择了两支正向导通电压不同的LED并联,将电源的电压挡调至0位置,当LED接入电源后缓慢增加电压,并分别测量两支路中的电流。实际测试表明,当这两支LED并联时,虽然LED的端电压相同,正向导通电压低的LED电流要比正向电压高的大得多。如图2所示,D点的电流要比C电流大一倍以上。所以,为保证混联阵列中LED亮度均匀,需要对LED进行适当的筛选。
图2 LED正向导通电压与工作电流的关系
驱动电源若采用简单的电容降压式驱动电路,当一路中某个LED出现开路时,虽然并不影响其他各组LED的发光,但其余各路的路端电压会升高,从而导致LED产生光衰现象。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驱动电路应采用稳压电路,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电路的成本,但电路稳定性大大提高了。整流电路可选择LED专用整流桥芯片MB6S/HD06。
先并后串混联方式如图3所示,以12支LED阵列为例,它是以3支并联的LED为一组,再将各组串联在一起。由于每组有3支LED并联,如果一支LED失效开路时,仍有两支在工作,光源仍能继续发光。从而大大提高了整个LED阵列的可靠性。由于可靠性高,虽然电路复杂些,但驱动的LED个数可以更多一些。
图3 先并后串的混联方式
这种混联方式采用恒流式驱动电路更为合理。因为对这种混联方式,即使电路中某个LED短路或开路,仅使并联在同一行中的LED电流略有增加,不会对整个电路的电流产生较大影响。如果LED的Vf相对接近,电路工作会更加稳定。
分组恒流的混联方式如图4所示,以12支LED阵列为例,它是以4支串联的LED为一组,各组由恒流驱动芯片IC单独提供驱动电流。目前,许多高端LED照明光源都采用这种连接方式。虽然电路成本增加了一些,但所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1)阵列中的LED采用单路恒流供电,所以单个LED的亮度与Vf没有多大的关系,整个光源的亮度均匀。
(2)对电源的要求降低了,在保证功率的前提下采用一般稳压源就可以了。
(3)电路工作稳定,整灯熄灭的现象几乎杜绝。
图4 分组恒流的混联方式
电源驱动电路采用分路恒流模式,恒流驱动芯片IC可以采用PAM2861CBR等型号。该芯片输入电压6~40 V,输出电压4.5~38.5 V,支持1~10串 LED。若有单颗LED击穿损坏,不会影响其他LED的正常工作,若有单颗LED开路,此串不亮,不影响其他各串LED的正常工作。电路的功能扩展也比较方便,恒流模块的附加功能可以进行二次开发,可增加各种保护功能如温控、时控、调光等。但电路相对复杂,成本也会略有增加。
综上所述,第一、二种方案的电路相对简单,成本较低。当光源的LED数量不多时,在LED的参数经过有条件筛选的前提下,也可以较好地使用。理论上应使每个LED的Vf相同,同时尽量让每个LED的Vf-I曲线基本一致,才能保证每个LED的工作电流相近。然而由于LED参数的离散性,Vf的一致性通常都很难保证,更不要说每颗LED的Vf-I曲线相同了。但这并不是很大的问题,如果将不同Vf-I曲线的LED在使用中混合得合理,散热功能再做得好些,发生严重光衰的概率会降低很多。第三种方案应该是最好的,该方式为单路分组恒流控制,整个电路工作稳定,温升低,故障少,解决了LED光衰减的问题。但它的成本相对较高,一般用于LED光源的高端市场。
[1]陈传虞.LED低压驱动电源——DC/DC降压-升压变换器[J].中国照明电器,2011(10)
[2]刘 彦.一种新型LED日光灯的设计[J].装备制造技术,2010(03)
[3]王明清.LED照明日光灯驱动电源与连接结构方案分析[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0(08)
[4]祝青,王晓晨.光伏LED照明驱动电路普适性控制器的研究[J].中国照明电器,2011(10)
[5]胡山,段海龙,任淑艳,等.基于ARM的LED自适应调光系统设计[J].现代科学仪器,2010(06)
[6]史国光,崔凯.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及固体照明[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7]杨清德,康娅.《LED及其工程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8]祝大卫.一种驱动发光二极管的新方案[J].光源与照明,2010(01)
[9]陈传虞,刘明,陈家桢.LED驱动芯片工作原理与电路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