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林燕 马慧仙
2010年初卫生部提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1],我院领导高度重视,积极响应,2011年在全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为了进一步激发护士工作积极性,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深入开展,自2011年7月开始,门诊输液室作为首批试点科室实施护士绩效考核,取得一定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1 研究对象 我科有护士9名(包括护士长1名),均为女性,年龄37~53岁。工作年限15~33年。学历:本科2名,大专5名,中专1名,高中1名。职称:主管护师7名,护师2名。2011年1~6月选择280例患者进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2011年7~12月选择291例患者进行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
1.2 方法
1.2.1 思想动员 院领导多次召开护士会,讲解护士绩效考核目的和意义,统一思想,达成共识。
1.2.2 制定考核标准及评分细则 根据《广西省优质护理服务考核标准》,按照等级医院管理要求结合输液室工作性质,从德、能、勤、绩等方面制定绩效指标。护士个人绩效考核=综合考核+专业岗位考核+护理工作量考核+加分项目考核。
1.2.2.1 综合考核(60分)考核内容:(1)职业操守(10分)。包括仪容仪表,微笑服务,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违反1次扣1分。(2)劳动纪律(5分)。护理人员应遵守劳动纪律,迟到、早退、擅自换班者1次扣2分。(3)工作满意度(10分)。患者满意度应达95分,如果满意度<95分,扣3分。(4)护理质量(20分)。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各班次工作职责完成情况。出现护理差错每起按重、中、轻分别扣10,5,3分。(5)三基、三严(10分)。及格分为理论80分、操作90分,不及格者每次扣5分。(6)继续教育(5分)。业务学习每月2次,未参加院级及科室业务学习者每次扣1分。
1.2.2.2 专业岗位考核 (1)职称。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护师、护士分别得5,4,3,2 分。(2)工龄。0.2 分/年。
1.2.2.3 工作量考核 按“工分”的形式做出具体统计:如给成人打针得2分,给小孩打头皮针得5分,老年人血管条件差打针得3分。抽血:成人得1分,小儿得2分,接配液体、拔针等操作也换算成相应的分数。
1.2.2.4 加分项目考核 论文发表。(1)核心期刊一篇得3分,统计源2分,非统计源1分,院内论文交流0.5分。(2)科研、新业务、新技术。获省级科研成果三等奖以上者,主研人得8分;获市级科研成果三等奖以上者,主研人得6分;主持或参与院内新业务、新技术项目按前三名作者计分,依次得4,3,2 分。
1.2.3 护士绩效考核的管理 遵照“按岗取酬,按工作量取酬,按服务质量取酬”[2]的原则,医院执行三级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即护理部-科护长-护士长协同进行,采取定时考核与随时抽查相结合,对照绩效考核内容进行严格质量考评,对每位护士的考评分数运用EXCEL进行记录,每月汇总1次,将各人的分数测算成相应的绩效奖金分配系数。
1.2.4 考核评价 实行开放式考核,即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突出质量与效率,年终依据绩效考核情况,评选优秀护士、先进工作者。并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士自身工作满意度,护士“三基”考试成绩与未进行绩效考核的2011年上半年进行比较。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通过实施护士绩效考核后,我们对考核前后的护理工作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绩效考核促进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顺利开展,提高了护理管理效率。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见表1,护理人员考核情况比较见表2。
表1 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分,±s)
表1 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分,±s)
时间 问卷例数 满意度280 95.27±1.61 291 98.36±4.00 2011年1~6月2011年7~12月t'值P 12.1914值<0.05
表2 护理人员考核情况比较(分,±s)
表2 护理人员考核情况比较(分,±s)
注:第1项计算为30×6个月×9人=1380次,减去休班,故不足1620次。2,3,4项计算为1次×6个月×9人=54次
项目 考核人次绩效考核前 绩效考核后 t'值 P值遵守劳动纪律1380 91.35±6.36 97.72±4.0 31.50 <0.05护士工作满意度54 83.23±8.12 91.32±3.24 6.80 <0.05 54 93.42±2.11 95.75±1.29 6.92 <0.05理论考试达标 54 82.33±4.75 89.75±3.49 9.25 <0.05技能考试达标
3.1 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医院采用“第三方调查法”[3],指派质控科人员,每月1~2次不定期下科室对门诊输液患者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2011年1~6月和7~12月发放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分别为280份和291份,调查项目包括护士的仪容仪表、服务态度、护理技术、沟通宣教,责任心等。护士为提高患者满意度,在日常工作中以微笑待人,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给予健康教育,实施输液告知服务,患者满意度大幅度提高。3.2 提高了护理质量 门诊输液室主要负责门诊输液、抽血、肌内注射等工作,具有患者多、输液量大、用药种类多、病种杂的特点,其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医院的整个声誉。长期繁忙的工作及压力,严重影响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使整个科室呈消极怠工的状态,实施绩效考核方案后,考核分值拉开护士奖金的档次,这种正强化激励,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及危机感,激发了工作热情与积极性,下半年综合护理质量检查结果有明显提高。
3.3 提高了护士工作满意度 护士绩效考核前(2011年1~6月)与考核后(2011年7~12月)比较,护士每月人均静脉穿刺人次由实行前的326.57人次提高到人394.93次,每月人均增长20.93%;每月人均静脉抽血人次由实行前的565.33人次提高到677.46人次,每月人均增长19.83%。虽然工作量增加了,但是抱怨减少了。因为工作量统计以工分式记录,使护士考核更加透明、公开,让护士形成一种意识,就是技术难度越高,分值越高,做得比别人越多,干得比别人越好,就能比别人得到更多的回报,提升了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和自我价值感。
3.4 提高了工作效率 实施绩效考核前,科室奖金核算仅按职称核算,忽略了工作量和工作质量、技术难度和患者满意度,导致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实施绩效考核后,用数据说话,实现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优劳优得[4]。以往工作中常常出现“挑肥拣瘦”的现象,碰到血管好的患者争着去打,碰到血管条件差的患者,互相推托;个别护士因为输液室的劳动强度太大,为“喘口气”而故意磨蹭上卫生间、喝水的次数和时间大为减少。下半年在工作量增加而护理人员不变的情况下,综合质量检查结果出现不降反升的局面,工作效率显著提高。
3.5 增强了护士科研意识,活跃了科室学术氛围 我科护理人员年龄均偏大,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科研意识比较淡漠,绩效考核设置了加分项目,护士们为了增分,利用休息时间主动学习,撰写论文,仅2011年,9名护士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11篇。开展护理技术革新一项,填补以往的空白,“三基”理论及技能考试成绩较上半年普遍提高。
3.6 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绩效考核执行减分项下不保底的方法,绩效考核后护士工作更加细心、主动,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由上半年5件下降到下半年的1件。
输液室实施护士绩效考核,使护理人员的工作得到相对客观、公正的评价,从而调动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了护理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及个人潜能[5],深入贯彻落实了卫生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精神,推动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从而达到患者、社会、政府满意。同时,考核标准设置职称、工龄分值,使工作年限长的护士得到一定优势得分,解决了考核可能带来的不平衡问题。
[1] 王降雁.“三大革命性”转变保障“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开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10):17-18.
[2] 廖庆萍,江智霞,赵玲芳,等.不同层次护士绩效考核指标的应用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9):1743-1744.
[3] 刘 云,潘凌蕴,孙 琳,等.护理人员分级管理中护理组长的设立与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9):824-826.
[4] 黄正新.护士绩效考核标准的建立与实施[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13-14.
[5] 李 莉,李文珍,孙 亮.护士绩效考核工作量表设计与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08,8(8):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