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对高产农业技术扩散的生态环境影响感知实证

2012-09-28 02:47邓正华杨新荣张俊飚徐长清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年7期
关键词:环境影响高产农户

邓正华杨新荣张俊飚徐长清

(1.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2.湖南理工学院新闻学院,湖南岳阳 414005;3.湖南理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湖南 岳阳 414005;4.湖南省华容县农业局,湖南 华容 414205)

农户对高产农业技术扩散的生态环境影响感知实证

邓正华1,2杨新荣3张俊飚1徐长清4

(1.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2.湖南理工学院新闻学院,湖南岳阳 414005;3.湖南理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湖南 岳阳 414005;4.湖南省华容县农业局,湖南 华容 414205)

农民生态环境感知对促进农民自觉环境保护行为和农村两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湖南省洞庭湖湿地水稻主产区6个乡镇的调查,将农户生态影响感知具体化为土壤、水源、身体健康和水稻4个方面的感知,借助定量分析建立了农户综合环境感知指数,研究农民对以化学农业为代表的高产农业技术扩散的生态环境影响感知,并运用Tobit模型探讨了影响农户生态影响感知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农民已经意识到以石化农业为代表的高产农业技术扩散带来的不利影响,尽管他们的意识还只限于一些看得见的因素如土壤肥力、捕鱼量和健康问题,对于看不见的影响的感知还很薄弱。以化学农业为代表的高产农业技术采用的水平和持续时间直接决定了人们对于不利影响的感知。提高收入水平与教育水平、强化农业技术推广能提升农民生态环境感知,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壤肥力对农户环境感知有复杂的影响关系。

洞庭湖;水稻主产区;环境感知;高产农业技术扩散;Tobit模型

近年来,以化肥、农药、除草剂为代表的高投入的现代石化农业(以下简称现代化学农业)和高产农业技术的创新与扩散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使农业生产方式、农村面貌和农户行为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农村生态环境越来越令人担忧,特别是村镇环境“脏、乱、差”、饮用水源水质下降、畜禽养殖污染、农村面源污染以及工业企业和城市污染向农村加速转移等问题突出,不仅影响了数亿农村人口的生活,而且威胁到他们的健康,甚至通过水、大气污染和食品污染等渠道最终影响到城市人口,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势在必行。农村生态环境改善离不开农民自觉环境保护行为,而农户对化学农业和高产农业技术的环境影响感知是自然条件下分散农户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自发性意识,它对农民环境保护意识形成和促进农民自觉环境保护行为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农民对以现代化学农业为代表的高产农业科技扩散的环境影响感知,对农民合理使用现代农业科技以及控制、引导和培养人们的环境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制定生态环境政策和推广现代农业科技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提供社会学和心理学依据。

农户对以化学农业为代表的高产农业技术的环境影响感知(以下简称农户感知)属于农户行为主观认知研究,目前相关研究资料不多,周锦、孙杭生[1],吕君、刘立梅[2],朱启臻[3]等人的研究角度为环保意识内涵、农民环境意识与新农村建设、如何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研究方法为农户调查和理论探讨,这些研究基本没有定量分析,但近年来出现了一批学者运用参与式调查方法研究农户对生态农业技术的认知与采纳,他们将农户对生态农业技术的认知与采纳行为影响因素归纳为农户自身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农户自身因素主要分为:①年龄性别:不同性别和年龄的农户对生态农业认知水平有所不同,有学者[4]认为,巴西农场中男性农药施药者对农药的残留感知比女性高,表现为施药的保护措施和农药知识学习方面,而邢美华[5]认为较男性而言,女性对生态农业的认知程度高、采用行为更普遍。黄季焜[6]、孔祥智[7]、胡瑞法等[8]认为年龄因素也是影响农户生态农业认知的因素,通常是年龄大的农户比年龄小的农户认知程度更高。②文化程度因素:汪三贵[9]、高启杰[10]、黄季焜[6]认为农户文化程度与化学农业对农业生态环境污染认知存在正相关,若农户自身文化素质较低,学习吸收各类专业知识能力较弱,对化学农业技术的危害性认知较弱。外部环境因素主要分为:①地域因素:曹光乔[11]、邢美华[5]认为由于种植结构、城镇距离远近、基础设施和经济水平的差异,不同区域的农户对农业生态环境认知和保护行为有所差异,一般认为,距离城镇越近、基础设施越好、经济水平较高的区域的农户对对农业生态环境认知和保护程度越高,农户生态环境意识程度高。②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培训与推广:农业科技人员对农户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影响农户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感知,此外国内学者对政府农业技术推广、是否开展订单农业和农户信息获取渠道是否通畅等因素对农民生态环境认知影响也有研究。

1分析框架、理论假说与方法选择

1.1 分析框架

洞庭湖区作为我国传统水稻主产区,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和输出基地,一方面在保障当地乃至全国粮食供应做出了巨大贡献,另一方面由于现代化学农业和高产农业技术广泛使用,且对湖区湿地保护重视不够,在农业开发过程中所形成的资源环境压力和对湿地的负面影响等方面问题日益凸现:一是化肥、农药、薄膜以及石油的大量使用使土壤肥力和农产品质量下降,影响人类健康。研究表明,湖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3%,而稻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仅为0.5%-0.9%,稻区有机质含量明显降低,同时大量氮肥的施用,农田和饮水中残留过量的亚硝酸盐沉积,对人畜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二是资源过度开发极为严重,水土流失、土地产出下降、水质污染状况有恶化之势,如大量沟河开挖,改变了废水输送途径,打破了湖区景观结构,使地方特有水生动物和候鸟生存环境遭到破坏。三是三峡大坝建成后,有力防止了湖区的洪涝灾害,但导致季节严重缺水,湖区岳阳、常德和益阳三市地下水位下降明显,加上近年来小型水利设施建设停滞不前,不仅使部分稻区灌溉困难,而且导致部分湖区居民水源缺乏、饮水困难。农户对以上农业客观生态环境变化的主观感知对建设环洞庭湖国家星火产业带、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农业产业发展模式、促进农民自觉环境保护行为具有重要作用,是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农民对以化学农业为代表的高产农业技术扩散的生态环境感知指数和影响因素为分析对象,而农民生态环境感知作为主观意识,不能直接量化,根据课题组专家讨论和前期探测性调查,洞庭湖湿地水稻主产区农户对以化学农业为代表的高产农业技术扩散的生态影响感知主要集中在土地产出、身体健康、水源污染和水稻疾病4个方面,为了方便农户理解,我们将4个方面影响进一步细分为降低土壤肥力、影响身体健康、减少捕鱼量、增加水稻疾病、增加水稻病虫害、水源污染等6项可感知的因素,表1简要地说明了农民环境感知指数(EAI)的构建过程:农民对高产农业技术扩散的环境影响意识分为两步:首先,把7条特定的环境影响读给农户听,并且要求他们要针对每条影响提出自己的观点(Ej)。当农民回答对没有感到这项影响时,记分(Xi)为0;当农民回答对这项影响感知很低时,记分(Xi)为0.2;当农民回答对这项影响感知很高时,记分(Xi)为1分。第二步,计算某项影响的综合权重(Wj),综合权重由420个样本农户对这项影响感知打分总和除以农民对所有影响打分总和。这样每个农民对以化学农业为代表的高产农业技术扩散的生态环境影响感知指数(EAI)就可以等于xiwj。

表1 农民环境意识指数的构建Tab.1Construction of farmers'environmental perception index

1.2 理论假说

农民决策行为研究是近期经济学和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代表性观点有舒尔茨的理性小农学说,他认为农户能够为实现最大利益而做出合理决策,农户做出理性决策取决于农户自身内在因素和所处外部环境,结合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对农民行为相关调查研究,为此我们将农户对以化学农业代表的高产农业技术扩散的生态环境感知的自变量设为农户自身因素、家庭特征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和现代化学农业和高产农业技术应用特征,其中农户自身因素包括年龄、受教育年限和性别;家庭特征因素包括种植面积和收入水平;外部环境因素包括土壤肥力水平、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户与农业推广部门之间的联系,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指现代灌溉设施或水利工程覆盖面积,农户与农业推广部门之间的联系指农户是否参加过农业推广部门的指导、培训与示范活动,以化学农业为代表的高产农业技术应用特征指现代化学农业和高产农业技术应用的水平或程度、现代化学农业和高产农业应用时间(见表2)。根据上述研究,文章作以下假设:农户自身因素对农户环境感知有影响,尤其是受教育程度对农户形成环境感知影响较大;土壤肥力水平、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户与农业推广部门之间的联系对农户环境意识有正向关系;家庭特征因素对农户生态环境意识有一定影响,但影响程度需要进一步验证;以现代化学农业为代表的高产农业技术的应用时间、水平或程度对农户生态环境感知有显著影响。

1.3 方法选择

本文研究问卷关于洞庭湖湿地保护区稻作农户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对化肥、石油、农药和除草剂等高投入的现代石化农业技术和高产农业技术扩散的环境影响感知及其影响因素,问卷分两个部分:一是农户环境意识指数分析表,指数构建过程见前文2.1;二是农户环境意识指数影响因素分析表,为确保问卷质量,课题组对量表进行了前期探测性调研,并根据探测性调研对影响因素进行相应调整,得到各个变量的最终测量题项,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本文的调查问卷,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变量含义与赋值见表2。

本次调查在洞庭湖湿地水稻主产区核心区域展开,对东洞庭湖区和西洞庭湖区5个县(区)6个村农民对高产农业技术应用的生态环境感知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走访,样本采用分层逐级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东洞庭湖区域样本4个,西洞庭湖样本2个,共发放了480份问卷,共得到有效样本420份,占总样本的87.5%。调查采用严格的参与调查程序,笔者对65名相关专业本科生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农村参与式调查培训,并设计了统一的市场调查计划书和问卷,在农业主管部门和样本镇村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带领学生到样本村进行两周的专题调查。调查过程中,我们吃住在农户,要求学生融入农村,和住户先从情感上和谐融洽,再进行调查问卷。数据由采访学生编入数据库程序,再由笔者进行校对与抽样核实,文章所有数据由调查原始数据得来。

表2 特定变量的描述与影响Tab.2The description and impact of characteristic variables

2 模型设计与实证分析

2.1 调查结果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1)被调查农户基本特征。从调查对象上看,本次调查对象男性197个,占样本总数的46%,40岁以上的有266人,占样本总数的63%;样本总体教育年限为6.6年,平均年龄40岁,家庭平均常住人口4.2人,劳动力1.9人,户均水稻种植面积9.6亩,单产为450.9公斤,农户家庭平均总收入3.5万元,147人、35%的农户有非农收入;运用化肥、农药、除草剂为代表的高投入的现代化学农业和高产农业技术的户均水稻面积8.2亩,占农户水稻种植面积85%,技术平均使用年限为5.5年,反映了洞庭湖湿地保护区水稻主产区对化肥、农药、除草剂为代表的高投入的现代化学农业和高产农业技术使用广泛。调查发现,农户对以化学农业为代表的高产农业技术应用的环境影响感知主要集中在土壤、水源、水稻和身体健康等4项因素,并具体化为6项影响(详细得分见表3)。

(2)被调查者的生态环境感知程度。根据表1计算,样本调查区农户对以化学农业为代表的高产农业技术应用的生态环境影响因素中总得分最高的是降低土壤肥力

表3 调查地点与有效问卷量Tab.3Investigation region and valid questionnaire quantity

(∑EAIS)为344,平均得分EAIS为0.82,意味着样本农户明显感到了高产农业技术扩散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反映了化学农业为代表的高产农业技术应用对土地产出的影响大,农户对土地资源的重视程度最高;其次是水源影响(主要体现为减少捕鱼量和水源污染),总得分(∑EAIW)为287,平均得分(EAIW)为0.68,反映了样本农户已经感到了高产农业技术扩散对水源的影响;再次对水稻影响(主要体现为增加水稻疾病和增加水稻病虫害),总得分(∑EAIC)为226,平均得分EAIC为0.54,反映了农户对高产农业技术扩散对水稻影响感知程度较低;最后是身体健康影响,总得分(∑EAIH)为164,平均得分(EAIH)为0.39,反映了农户对高产农业技术扩散对身体影响感知程度最低。样本农户对高产农业技术扩散影响综合感知平均指数(EAI=∑EAIi/420)为0.61,反映了农民已经意识到了以化学农业为代表的高产农业技术应用的环境影响,但感知程度还停留在一般水平,其中55%的农户认为还不需要采取行动来改变农业投入方式,45%的农户认为需要愿意在政府的合理引导下改变目前的农业生产投入方式(见表4)。

2.2 模型选取与变量选择

(1)模型选取。在农户技术决策分析中,由于使用了所有观察结果,且自变量观察值会出现“0”(非采用者)或“1”(采用者)的示性函数,托比特(截取回归)模型被普遍采用,在本研究中,农民即使采用某项高产农业技术后,也可以不知道它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就是他们在一定范围

表4 农户环境感知得分情况表Tab.4The score table about farmers'environmental perception

式1中:n表示观察值数量,yi是因变量农民环保意识,Xi是自变量的矢量,代表技术属性、农户自身因素、农民家庭社会经济特征和区域特征,μi是服从标准正态分布随机误差项。模型假定,当观察到环境影响是积极的,其潜在的随机指数为βXi+μi,它也符合没有观察到的潜在变量。所有观察的期望值为Ey,在此基础上的条件期望值Ey

*,两者的关系为Ey=F(z)Ey*,其中F(z)是累积密度正态分布函数(z=Xβ/σ),这样,第k个变量Xk对y的影响可以分解为

式2表明,y的弹性总变化可以分解为:①农民已经意识到的意识强度弹性(意识变化),②意识弹性变化(意识形成概率)

(2)模型估计。因为整个EAI综合指数形成要考虑到6项影响指标,为了验证解释变量的一致性对这些子范畴的影响,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把这个目录清单归纳出4个可能产生的影响,这些子索引是:①土壤相关影响(EAIS):包括降低土壤肥力,挤压或使土地变硬,加重土壤侵蚀,增加土壤盐度和毒性;②水资源相关影响(EAIW):包括污染水源,导致水浸和增加水的毒性;③对水稻的影响(EAIC):增加害虫的袭击和作物的疾病;④对人类身体健康的影响(EAIH):人类健康的影响(见表4)。

表4显示所有五种应用到Tobit回归程序的模式的参内具有零环境意识,所以托比特(截面回归)模型依然适用,托比特(截取回归)模型表达式如下:数估计。除了年龄和家庭规模的变量,剩余的8个代表农民社会经济特征和生产条件的系数,至少在0到10%的水平有显著差异。这表明这些变量能够正确地解释农民环境感知(如表4第6列),概率比测试结果(表4的底部)进一步验证了这些变量在解释农民环境意识水平上贡献显著。在这些模型中,当一个变量不为零,每个变量在方向上的影响是一样的,表明这些变量在解释农民环境意识上是很稳健的。根据式2,Tobit总弹性分解为意识弹性和使用EAI参数的意识强度弹性(如表5最后两栏所示)。

表5揭示了这些变量的相互关系,并将这些相互关系归纳如下:

(1)3种技术属性即以化学农业为代表的高产农业技术应用水平、程度和时间,对农户的土地影响感知以及生态环境影响感知有显著影响,这与我们的事前假定是一致的。不难理解,以化学农业为代表高产农业技术应用水平、程度和时间对土地的影响更为直接,对农户感知的形成与改变的正向关系,应用水平和时间的总弹性分别为0.57和0.61,它们又分为各自的两个部分,形成意识的弹性是0.34和0.35,意识强度弹性0.23和0.26。这表明,通过现代技术应用面积扩大10%或者持续时间增长10%,将导致感知概率增长4%和意识强度增加2-3%。

(2)教育和技术推广部门交往在提高农户对高产农业技术的环境影响意识有显著的作用,并且对意识形成概率影响较大。教育与技术推广部门交往程度越高,农户对由于更多的信息渠道和信息交流的机会,农户认识到生态环境在农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因而形成具有更多意识。它们的总弹性值是为0.54和0.52,表明教育水平或者技术推广接触每增加10%会导致意识概率增加3%-4%和意识强度增加2%。

表5 影响农民环境感知因素的估计Tobit模型Tab.5The estimated Tobit model of factors influencing farmers'environmental perception

(3)区域特征(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壤肥力状况)对农民感知有一定影响。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壤肥力状况对农民对高产农业科技应用的环境影响感知形成呈正向关系,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因为它能方便地获取资源与信息,因而对农民形成环境感知有正向关系,而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壤肥力与环境感知强度变化呈反向关系,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壤肥力较差的区域,农户对土地等农业资源产出更加敏感,因而对高产农业技术应用的环境影响感知比较强烈,因为农民的意识与感知是技术采纳行为前提和条件,这个研究结论部分解释了在洞庭湖水稻主产区灌溉设施和机械缺乏区域现代水稻良种技术扩散停滞的原因。

(4)农户水稻种植面积、收入水平和年龄对农户对高产农业技术环境影响感知不显著,这个实证研究结论与前人研究结论和假设不相符。本文认为,农户收入来源趋于多样化,尤其是非农收入水平较高的农户,他们对水稻收入重视程度下降,所以他们对高产农业技术环境影响感知不明显;年龄也对高产农业技术应用的环境感知不明显,可能原因是年龄大的农户对高产农业技术使用时间长而年龄小的农户高产农业技术使用范围广程度深导致了年龄对高产农业技术环境影响感知不明显。

3结论

本文通过对洞庭湖湿地保护区3个地级市6个乡镇420个农户样本分析,将农户对以现代化学农业技术为代表的高产农业技术扩散的生态影响感知进一步具体化为土壤、水源、身体健康和水稻4个方面的感知,通过Tobit模型探讨了影响农户生态影响感知的主要因素,进而分析了这些因素在农户对以化学农业为代表的高产农业技术扩散环境影响感知中地位和作用。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保护区水稻种植农户已经明显地意识到了以现代石化农业为代表的高产农业技术扩散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在农户的生态影响感知中,以石化农业技术为代表的高产农业技术应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最为显著,农户对土地资源的感知程度最高,其次是对水源影响感知,并且水源影响的感知呈上升趋势,最后依次是水稻影响和身体健康影响。

(2)高产农业技术应用水平、范围和时间对农户感知形成和感知改变均有重要影响,因此减少化肥、石油、农药和除草剂等投入品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时间可以提高农户生态环境意识。教育与技术推广部门交流、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壤肥力状况等因素也是影响农户感知的因素,提高教育水平、增加技术推广部门交流、通过洞庭湖区土地整治工程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提高农户生态环境意识。而农户水稻种植面积、收入水平和年龄对农户生态环境影响感知不显著,这些因素对农户生态环境感知没有直接影响。

(编辑:温武军)

References)

[1]周锦,孙杭生.江苏省农户环境意识调查与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09,(3):47-52.[Zhou Jin,Sun Hangsheng..A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of Peasants in Jiangsu Province[J].China Rural Survey,2009,(3):47-52.]

[2]吕君,刘立梅.草原旅游发展中社区居民环境意识水平的调查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8,(1):40-49.[Lu jun,Liu Limei.An Investigation of Farmers'Environmental Perception Level in Tourism Development Grassland[J].Chinese Rural Economy,2008,(1):40-49.]

[3]朱启臻.一个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关于农民环境意识的调查与思考[J].调研世界,2001,(1):28-31.[Zhu Qizhen.An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an insufficiently Attracted Question about Farmers'Environmental Perception[J].The world of Survey and Research,2001,(1):28-31.]

[4]Adesina A A,Zinnah M M.Technology Characteristics,Farmers'Perceptions and Adoption Decisions:A Tobit Model Application in Sierra Leone[J].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3,(4):297-311.

[5]邢美华,张俊飚,黄光体.未参与循环农业农户的环保认知与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农村济,2009,(4):72-79.[Xin Meihua,Zhang Junbiao,Huang Guangti.Investigation into the Perception of Farmers Not-Participating Circular Agriculture and Influencing Factors[J].Chinese Rural Economy,2009,(4):72-79.]

[6]黄季焜,胡瑞法,宋军,等.农业技术从产生到采用——政府、科研人员、技术推广人员与农民行为的比较[J].科学学研究,1999,(1):27-31.[Huang Jikun,Hu Rifa,Song Jun,et al.Agricultural Technology from Production to Adoption—An Behavior Comparison about Government,Scientists,Employees for ATE and Farmers[J].Studies in Science of Science,1999,(1):27-31.]

[7]孔祥智,方松海.西部地区农户禀赋对农业技术采纳的影响分析[J].经 济研究,2004,(3):85-95.[Kong Xiangzhi,Fang Shonghai.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Household Endowments o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Adoption Decision in West China[J].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 2004,(3):85-95.]

[8]胡瑞法,黄季馄,李立秋.中国农技推广:现状、问题及解决对策[J].管理世界,2004,(5):50-57.[Hu Rifa,Huang Jikun,Li Liqiu.China’sExtensionofAgriculturalTechnology:Current Situation,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J].Management World,2004,(5):50-57.]

[9]汪三贵.贫困地区农业技术进步问题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1992,(1):32-34.[Wang Shangui.Research on the Question about Agricultural TechnologyProgressinImpoverishedAreas[J].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92,(1):32-34.]

[10]高启杰.农业推广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Gao Qijie.Agricultural Extension[M].Beijing:China Agricultural Press,2003.]

[11]曹光乔,张宗毅.农户采纳保护性耕作技术影响因素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8,(8):69-72.[Cao Guangqiao,Zhang Zongyi.Research on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Farmers'Adoption on Conservation TillageTechnologies[J].IssuesinAgricultural Economy,2008,(8):69-72.]

[12]苏杨,马宙宙.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2):12-18.[Su Yang,Ma Zhouzhou.ResearchonChina'sRuralEnvironmentalPollution Problems an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in Rural Modernization Process[J].China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6,(2):12-18.]

[13]Gengaje.Rural Development In Villagers'Perception:Analytical Approach toStrengtheningtheInterfaceBetweenPeopleand Officials—the Case Study of a District in India[D].2008:179-198.

[14]Rahman.Econological Change and Food Production Sustainability in Bangladesh Agriculture[J].Asian Profile,2004,(12):233-246.

[15]吴林海,候博,高申荣.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散农户农药残留认知与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1,(3):35-48.[Wu Linhai,Hou bo,Gao Shenrong.An Analysis of Individual Farmers‘Households’Perception on Pesticide Residues and the Main Determinants Based on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J].Chinese Rural Economy,2011,(3):35-48.]

AbstractFarmers'environmental percep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ctions and constructing two-oriented agricultural society.This article specializes farmers'environmental awareness in 4 kinds of awareness such as soil awareness,water awareness,healthy awareness and rice awareness,establishes farmers'environmental awareness index with the aid of qualitative analysis,studies farmers'perception abou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ffect of typical chemistry farming on the basis of a survey in the agro-ecological regions of 6 towns in the major paddy-rice producing areas of Dongting Lake,Hunan Province,and further explores its main factors by the Tobit model.The results show that farmers are fully aware of these adverse effects of high-yield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as an example of chemistry farming,although their awareness is limited in tangible factors such as soil fertility,fishing volume,and health issues,and their perception remains very weak in those invisible influences.The level and the duration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adoption representing chemistry agriculture will directly determine farmers'perception of the adverse effects.Increasing their income levels and education years and strengthening agricultural extension contact can improve farmers'environmental awareness,while such measures as irrigatio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soil fertility will play a complex role in farmers'environmental awareness.

Key wordsDongting Lake;major paddy rice producing areas;farmers'environmental awareness;high-yield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diffusion;Tobit model

Empirical Analysis of Impacts on Farmers'Environmental Perception about High-yield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Diffusion

DENG Zheng-hua1,2YANG Xin-rong3ZHANG Jun-biao1XU Chang-qing4
(1.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Wuhan Hubei 430070,China;
2.College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Hu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Yueyang Hunan 414006,China;
3.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Hu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Yueyang Hunan 414006,China;
4.Agriciltural Bureau,Huarong County,Huarong Hunan 414205,China)

F323

A

1002-2104(2012)07-0138-07

10.3969/j.issn.1002-2104.2012.07.022

2011-10-19

邓正华,博士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技术扩散、农业资源与环境。

本文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湿地保护的生态农业体系构建及其运行机制研究——以洞庭湖区为例(编号:71173073)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两型农业技术扩散机制与农户选择研究——以洞庭湖区为例(编号:11YJCZH025)资助。

猜你喜欢
环境影响高产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三线一单”与环境影响评价衔接研析
秋茬蔬菜高产有妙招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