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画派中国画坛的美丽奇葩

2012-09-27 05:49龙春来
西部大开发 2012年12期
关键词:黄土地画派黄土

◎ 文/龙春来

(龙春来 湖北省十堰市政府副秘书长)

专题

编者按:

黄土画派是继长安画派之后又一个令世人瞩目的绘画艺术流派,它是以人物画为主,由西安美术学院原院长刘文西所创。

黄土画派是扎根于黄土地、崛起于黄土地、辉煌于黄土地的美术画派,是中国画坛上的一株光彩夺目的奇葩。以西安美院为主体的学院式画派,他们的作品形成了阳刚豪放、雄浑大气和勃勃向上的现实主义风格。

黄土画派提倡要向生活学习,向人民学习,向传统学习,向世界艺术学习,向时代学习,从而全面汲取营养,加强人物画创作,提高人物画创作的水平,使人物画更具有深刻的个性和艺术魅力。要熟悉人、严造型、讲笔墨、求创新,植根黄土画人民,表现时代出精品。这是创立黄土画派的心愿和目的。

刘文西《祖孙四代》

黄土画派的形成和发展是刘文西等一大批艺术家们矢志不渝的艺术信念和艰苦卓绝的艺术实践的结果。以深入生活、为人民服务等一系列文艺思想,构成了黄土画派的艺术核心价值观。

当前,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创造更多弥足珍贵的,属于自己的,属于我们改革开放时代的绘画语言,创造这个时代的艺术精品,是值得我们共同探讨的重要课题。

着眼点根植人民,根植黄土地

“植根黄土画人民,表现时代出精品”。这是黄土画派的艺术着眼点和目标追求,黄土画派提倡要向生活学习,向人民学习,向传统学习,向世界艺术学习,向时代学习,以人民为师,以实践为师,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从而全面汲取生活营养,提高创作水平,使作品更具有深刻的个性和艺术魅力。黄土画派根植人民,根植黄土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为人民而创作。在中国美术史上,有着“文人画艺术”和“民间画艺术”的分野,人们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来评价这两种艺术流派,文人画家自命清高与孤芳自赏,他们往往与人民疏离,就像隔着一道厚厚的墙,他们在“这边”,而人民在“那边”。黄土画派扎根于黄土地、崛起于黄土地、辉煌于黄土地,它是以人物画为主、以西安美院为主体的学院式画派,他们的作品大多表现黄土地的风土人情,描绘朴实敦厚的陕北农民,即流溢着千年古城和黄河浊浪的幽幽古韵,也再现着乡村僻壤在改革开放后焕发的勃勃生机,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黄土画派始终脚踏实地将画笔瞄向黄土地上劳动和生活的老百姓,礼赞他们的生活和笑容,张扬他们顽强奋斗的精神与斗志,让人们在他们的创作面前得到会心的微笑,享受他们创造的这些人物所营造的美好。要熟悉人民、严造型、讲笔墨、求创新,植根黄土画人民;坚持深入生活为人民而创作,坚持为人民服务,这是黄土画派的特色以及得以取得成绩的力量源泉。

二是为黄土地而歌。黄土画派崇拜黄土地,几乎把黄土地作为了他们的精神图腾,认真细致地把握着描绘着黄土地上的欢乐与艰难。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养一方艺术。在黄土画派艺术创作中,“黄种人”“黄土地”“黄土地文化”与“黄河文化”、“中华文化”和“东方文化”非常巧妙地找到了艺术与历史交汇点,它不仅构成了画家心中永远解不开的“黄土文化情结”以及永远也忘不了的黄土画派艺术精神,更为重要的是,由于黄土画派的艺术创造,使得黄土地成为中国人物画中一个永恒的艺术图腾,它不仅深深影响了20世纪下半叶的一批批画家,而且也深刻地影响着21世纪初的中国画坛。毋庸置疑,它还会继续影响未来的中国美术发展。因为黄土地早已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和象征,成了一个民族永远抹不去的文化写意符号。使我们强烈感受到一个苦难民族所具有的不可估量的生存能量。

三是为生活而创作。黄土画派致力于通过生活体验发现和寻找创作灵感。正是由于他们在深入生活的过程中,不断地有所艺术的发现和提炼,为他们的艺术生涯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鲜思维,使得他们的创作始终保持着大众喜爱的审美情趣。黄土画派这个鲜明的特征,就是特别强调深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努力向生活学习,从现实生活中汲取艺术养分和素材,并将此作为艺术创作的必须要务而予以坚持和垂范。黄土画派致力于表现黄土地上圣洁的形象和生活,艺术家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艺术实践,形成了具有个性的绘画语言,可以鞭笞丑恶,弘扬善良和正义;也可以通过自己的观察和认识把生活中的美好提炼概括出来,给人以阳光灿烂的艺术享受,使人获得直接的美的感受。黄土画派和孕育中华民族的这片黄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黄土画派把大量的时间用在深入陕北基层的采风、写生上,多个春节几乎都是在陕北和老百姓一起过的,与群众生活在一起,与群众吃住在一起,了解群众的心情、性格和成长。正如刘文西所说,“我常去这几个村子和这么几家,与他们生活在一起,有时就感觉像回老家一样。”

四是为时代而创作。为时代而歌是黄土画派的重要目标追求,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艺术地反映时代大潮,把时代前进与民族的复兴有机结合起来。黄土画派的艺术实践,就充分地证明了这一切,艺术成就有目共睹。黄土画派以独具风貌的艺术手法,创作了大量反映时代变化、社会发展的作品,受到普遍赞誉,更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以大量动人的作品、独创的面貌和风采,以西安美院为主体的有实力的画家,在中国画坛上创立的“黄土画派”,为中国的文化产业树立起了丰碑。为文化产业的繁荣与发展探索了一条全新的发展之路。

闪光点民族精神的塑造

任何一个画派要想得到人民和社会的认可与赞誉,就必须有着夺目的闪光点,黄土画派的闪光点就在于对民族精神的塑造上。

黄土画派追求时代精神的深刻表达。黄土画派画家们边走边画,边画边思,一刻也没有离开对脚下这片土地的热爱,他们纵情抒写时代精神的强音,将黄土画派的艺术主张推向极致。黄土画派的宗旨是熟悉人、严造型,讲笔墨,求创新。讲笔墨实际上就是讲形式,讲中国的传统,中国的特点,像长安画派一手伸向传统,一手表现生活。最后是求创新,跟上时代,跟上人民,跟上现实生活。评论家认为,当前的中国人物画领域,在形式语言层面的创新和探索空前繁荣,形式风格异彩纷呈。但在关注生活、揭示民族精神的层面上有一定的忽视和缺失,这就使得当前的中国人物画缺少有内容的震撼人心的作品。在这种现状下,黄土画派最令人惊喜的艺术主张和创作理念,就是自觉追求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深刻表达,创作出大量时代和人民难忘的作品,这同时也彰显出艺术家的责任意识和浓厚的社会担当。在艺术观念和创作实践方面,延续并发展着延安文艺和长安画派的艺术精神,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和创作实践,形成了明晰的创作理念,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关注社会现实关注现实生活的人和人的现实生活,以个性鲜明的艺术语言表现革命历史题材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风采,描绘人民群众的生活场景,追求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表现与诠释。这种理念的艺术表达,在刘文西老师半个多世纪的艺术实践中,不断走向自如、纯粹和完美的境界。

王西京《远去的足音》

落脚点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讲创新,现在有一些美术作品老套照搬、缺少情感、画面缺少意境,究其原因,就是缺乏生活,没有生活就没有感受,没有感受就无法创新。创新首先来自感受,为了强化自己的感受,寻找新的语言、新的形式,才开始在创作中不断探索表现技巧,这是应该的。对创新要有全面的认识,要扩展视野。要从思想新、观念新、感受新、视觉新、表现新入手,从而达到作品新的目的。一个优秀的画家不要受传统的、别人的、常见的作品影响与束缚。创新要从深入生活开始,从观念的扩展开始。这正是 “黄土画派”所坚持的原则之一。

一是在创作思想上创新。黄土画派是贯彻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画派,指导思想就是毛泽东的《讲话》,毛泽东的文艺思想最伟大,一直提倡为人民服务,他的《讲话》就是讲艺术为人民群众服务和“如何为”的问题,他讲得很全面、很彻底、很完美,也可以说很现代,黄土画派在实践中努力解决文艺如何为人民服务的问题。黄土代表大西北,根就在延安,这里有延安精神,黄土画派主要通过画黄土地、黄土地上劳动人民,展现“黄土精神”!

黄土画派丰富绘画艺术思想内涵极其深刻。创作思想和艺术语言是经过长期的一个历史阶段才形成的,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黄土画派的绘画,不但有着精湛的笔墨功夫,而且是将民族的安危、社会的责任承担于身,纯朴的感情、敏锐的思想、高度的责任感,其言其行,其画其书,无不渗透着“责任”二字。 他们的作品是继承传统而不重复古人,是有机地将传统绘画融化于新的现实生活和自身的笔墨表现中,经过艺术升华,去达到自己所要表现的创作目的。

二是在艺术风格上创新。首先重视古为今用和中西结合。黄土画派是以西安美院的画家为主体,以学院为平台的学院式画派,带有学院的气息,吸收的成员也都有较强的学院基础。正是由于黄土画派的学院背景,和其他的画派相比较,黄土画派更重视造型训练,重视人物画,既注重研究透视、解剖、色彩,又注重笔墨;既要吸收传统的艺术精华,古为今用,又要吸收世界其他的优秀艺术。提出了黄土画派人物画的艺术风格:“熟悉人、严造型、讲笔墨、求创新”。其次在注重彰显文化特色上下工夫。黄土画派明显打上了文化印记。具有秦文化的现实主义精神和粗犷豪放的理性风骨,也具有吴越楚文化的浪漫主义情怀和婉约细腻的情感韵味。由是,“黄土文化”与“小米文化”的阳刚之美,和“水乡文化”与“大米文化”的阴柔之毓,在黄土画派作品中达到了完美的和谐统一,南北文化和合,造成了黄土画派绘画作品的独有艺术魅力,使人观之惊叹不已。正由于此,黄土画派画陕北老人和青年人的作品,不仅形体粗阔,充满气势,极具“北方人格”之伟岸魅力,而且表情微妙,气韵生动,富有“南方人格”的灵秀特点。创造了一个别人所不具有的、而且为他所独有的“陕北黄土地人”形象范式。第三重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黄土画派是将二者结合的实践者,表现出更为精妙的驾驭题材的能力。黄土画派致力于用笔墨表现现实生活,画家们没有钟情于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塑造,而是把视角对准现实社会,刻画的都是现实的人物;也没有照相似的表现现实生活,而是特别注意从生活的某一个瞬间和侧面来表现人物真实的内心世界。创作的作品全力表现的是黄土地上的黄土人,应该说他们的笔墨和技法基本上是写实的,当然也有借鉴和创新,但他们的作品都是现实题材,让今天的人们可以在观赏之中感觉似曾相近相识,也必然可以产生自己现实的审美判断。注重从现实中挖掘真善美,实现了这个画派独具一格的美学特征,也必然成就其在中国美术史上的位置。

三是在艺术技巧上的创新。黄土画派是在立足于中国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吸收西方的先进文化,尤其是西方现实主义绘画和学院派素描、速写以及科学的造型方法等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艺术尤其是中国人物画进行了革新与创造。在主题性、大场景和以笔墨去准确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神采和时代精神方面,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这种艺术创造是仅依赖于传统文化模式所难以完成的。

黄土画派自20世纪60年代萌芽以来,又广泛吸取了现当代中国美术的优秀成果,如徐悲鸿、蒋兆和、黄胄、方增先的人物画激发,长安画派“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传统”的创作理念,以及用笔墨来表现黄土高原和黄河儿女的艺术语言等等,从而铸就了黄土画派艺术的当代特制和前沿意义。人物画既要继承发扬传统的造型艺术规律和笔墨表现力,又要汲取西洋画严格深入的造型基本功力,力求在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个性的同时追求强烈的地方特色,创作出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鲜明时代感,能打动人心、催人奋进的人物画;同时也重视山水、花鸟画的创新,创作具有浓厚地方特色,鲜明个性和时代精神的崭新的山水和花鸟画。山水花鸟画要开阔视野,扩大题材,既要有传统功力又具有时代新鲜感,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鲜明的时代色彩,创造出具有感染力的山水花鸟新作品。黄土画派画家在创作时,一方面强调画笔下所表现的人物、景物一定要准确。这就需要有素描的功底,这也是学院派画家区别于其他领域画家的一个根本标志。如果一个画家所创作的人物失准,就不会得到观众的认可,其艺术性、思想性就无从谈起。另一方面强调笔墨,笔法是画家个性的体现,是画家艺术追求的体现,黄土画派作品苍劲雄浑,流露出黄土画派的创作思想和艺术修养,形成了区别于他人的、鲜明的艺术特征。

关键点团队的打造,人才的培养

黄土画派画家的组成也注意了老中青结合,有着良好的运行机制和入会章程,黄土画派每年都能吸收一些新生力量甚至包括学院优秀的学生参加进来,基本解决了画派的延续性。他们活跃在黄土大地的山山水水和沟沟峁峁,为黄土高原和西部的崛起挥彩泼墨、擂鼓放歌。在中国画坛上,以贴近平凡生活、表现劳动人民的独特风格,形成了巨大的艺术影响力。

黄土画派是当前美术界和理论界应该珍视的艺术成就。这个画派当是一座具有陕西特色的艺术丰碑。黄土画派的形成和发展有一个重要的关键点就是十分注重人才的培养。而人才的培养首先离不开几位大家的带领。这里不得不强调一下促使黄土画派形成的几位领军人物和代表作品。发轫于陕西的黄土画派应该是出现了刘文西的《祖孙四代》、杨晓阳的《黄河艄公》、郭全忠的《万语千言》、王有政的《悄悄话》等一系列风格相似的优秀作品而在中国画坛悄然崛起的,特别是到了上世纪末以来,以刘文西为代表的一批具有相同或相近艺术气质的画家,以极具人文情怀的视角,用笔墨绘出了时代的美丽质感,浓墨重彩地创作了一大批以表现人民群众的生活为主题的优秀作品,使得中国画坛风生水起,也使得黄土画派逐渐形成了自己比较鲜明的艺术特征,在中国画坛上独树一帜。

一个领域是否繁荣,是否成就斐然,不是汇总有一批风格相似的平庸作品,而是能否出现流派纷呈百花争艳的繁荣局面。所以黄土画派的悄然崛起,并日益被人们所接受和认知,正是陕西这方黄土地上美术事业繁荣发展的标志。这里笔者要指出的是,黄土画派不是以是否加入黄土画派研究会为标志,而是以他们的艺术追求和特征来归类的。尽管黄土画派的这些中坚力量在绘画艺术发展的道路上,艺术追求和个性特质存在着或微或显的差异,尽管黄土画派的主力画家在后来的追求中与黄土画派的特质和理念渐行渐远,但这都不能否认在中国的黄土高原上,至今活跃着一批以描写黄土地上人们的酸甜苦辣为对象的绘画艺术家,成为中国绘画领域二十世纪以来一道弥足珍贵而又格外鲜亮的风景。

猜你喜欢
黄土地画派黄土
《黄土地》画报
各路创新人才涌向“黄土高坡”
黄土成金
只要有信心 黄土变成金
不忘黄土地
长安画派应有时代尊严
长安画派去掉“枷锁”
长安画派“冷场”了?
从黄土地走来
山陕:追溯黄土地上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