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强县 园区富民
——专访陕西省志丹县委书记白小平

2012-09-27 05:48周励李承明
西部大开发 2012年8期
关键词:强县城乡转型

◎ 文/本刊记者 周励 李承明

梳理和审视陕西志丹县近几年的“强县战略”,成效值得总结,经验值得汲取。那么,作为西部百强的志丹县到底强在哪里?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活力来自何处?

链接

“四突破四创新”,即志丹工作重点在统筹城乡、产业转型、生态建设、民生保障上实现突破,在社会管理、精神文明、基层党建、党风廉政制度机制建设上有所创新。

8月15日,本刊专题报道组一行踏上志丹这片红色的热土,鳞次栉比的高楼、车水马龙的街道、巨幅电视荧屏奇妙的画面跃入眼帘,还有徜徉在商场、街道、广场的时尚行人,以及设施齐全的学校、器宇轩昂的体育馆、美不胜收的水景观……

更不必说,志丹拥有的“全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中国西部最具投资潜力百县”、“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文明县城”、“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双拥模范县”等一个个“国字号”殊荣。让人发出由衷的赞叹:“志丹的变化的确是太大了!”

志丹,一个仅仅3781平方公里的陕北山区小县,何以有如此神速的转型变化?县委书记白小平一语道破奥秘:“我们以四突破四创新为抓手,强力推进统筹城乡和产业转型,依托石油强县,依靠发展绿色产业的工业园富民。”

产业从“石油独秀”到“多项支撑”

说起志丹的经济成就,人们一定会把功绩归结为石油工业。“的确,志丹是典型的资源型县,目前境内已探明原油储量约6亿吨,天然气约1000亿立方米。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石油工业的带动下,志丹步入发展快车道,1998年甩掉了贫困县的帽子。2011年境内生产原油497.5万吨,对GDP和地方财政的贡献率分别达84.6%和87.7%。”白小平书记向记者介绍。

但随着石油开发进入峰值,经济下行压力和风险明显加大,县强民弱、城乡发展不平衡、经济结构不合理问题日益凸显。如何破解这些难题,推动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摆在决策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白书记说,县委、县政府清醒地认识到,资源开发的繁荣期正是经济转型的最佳期,只有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支持延安率先实现城乡统筹和三年结构调整、产业转型这一难得的重大历史机遇,切实用好当前财力较好的有利条件,以实施“统筹城乡、优化结构、转型发展、富民强县”战略为引领,以“四突破四创新”为抓手,强势推进“统筹城乡、产业转型”这两大核心任务,才能谋求志丹的新发展和新跨越。

产业转型上实现突破。主要是围绕解决县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和民穷的根本性转变问题谋划产业转型。工业是强县的支柱,工业转型要以油气水资源禀赋为依托,按照“稳油增气、以气补油,发展化工、提质增效”的思路,以能化工业为主导,以非能工业和新兴产业作支撑,以园区化承载、集群化发展为方向,错位发展。重点抓好“三群一园”(能源化工集群、非能源集群、新能源集群、工业园区),变卖原料为卖产品、卖商品,拉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实行多点支撑,改变结构单一、油主沉浮的现状,努力降低财政风险,强化经济上行拉力,推动县强可持续发展。

陕西省志丹县羊绒精梳厂车间

新式抽油机

目前志丹以石油为主的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已经形成了3个年产原油百万吨的大厂,原油总产稳定在450万吨以上,天然气勘探开发取得积极进展,去年打成气井22口。今年在确保境内产油510万吨的基础上,加大天然气开发力度,产气达到5亿立方米以上。

同时正集中一切力量在双河精心打造新的能化工业园区,以延长石油集团、长庆油田初级产品为原料,园区初步规划3大类22个精细化工项目,总投资30.89亿元,产值55.71亿元,可创造7000多个就业岗位。长庆油田在保安镇孙岔沟建成投资20亿元年处理能力3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净化项目。

农业是富民稳定可靠的增收渠道。为此,志丹按照“兴果、扩菜、强畜、精粮”的思路,实施“222221”产业富民工程,以土地流转为核心、专业合作组织为纽带、农业科技作支撑,完善产业扶持政策,强化技术服务和综合配套,突出园区引领,变粗放耕作为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发展。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发展,做强农副产品加工园区,着力在生产环节提质、在加工环节增值、在流通环节增效,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商贸旅游是拉动消费的重要引擎。志丹聘请专业团队用现代理念打造全县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路径,启动县城至南梁红色旅游专线改造项目,加快配套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正在做城北物流园区的规划、可研等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启动建设,依托高速公路发展现代物流业。

链接

志丹“222221”产业富民工程,即志丹以“兴果、扩菜、强畜、精粮”八字为农业发展思路,到“十二五”实现20万亩苹果、20万只羊子、20万头生猪、2万棚蔬菜、20万亩优质小杂粮、1.5万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目标。

专家点评

苗金祥(陕西省决咨委改革组组长、省体改办原巡视员):志丹产业发展步伐主要走的是“工业引领、产业带动、项目发展、园区承载、第三产业兴起、服务业配套、后续产业跟进”的路子。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不但对财政增收具有积极支撑作用,也辐射带动了项目、园区建设的猛步推进,不仅强县也富民。

从统筹兼顾到提升综合发展力

近年来,随着经济实力的显著增强,志丹也不断寻找着新的改革突破方向和路径,把城乡一体化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的新课题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新希望,谋求通过统筹城乡发展,使全县人民在经济发展中共同受益。

据白小平介绍,在社会事业方面,志丹县率先在陕西省实行义务教育“五免一补”和高中教育“三免一奖”政策,全面实施“蛋奶工程”,“双高”普九,建成了省级教育强县。改扩建了县医院、中医院、妇保院和10个乡镇卫生院,新建了167个标准化村级卫生室,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形成。文化队伍和阵地建设全面加强,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多彩,《挂红灯》《兰花花》《陕北汉子》受到广泛好评,《志丹书库》出版发行,旅游景点开发初见成效。

400米标准塑胶体育场

在社会保障方面,累计投入财政27亿元,实现了养老保险城乡并轨,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全面覆盖,工伤、生育、失业保险参保率不断提高。“两个低保”实现了整户参保、应保尽保,“五大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50%,贫困学生和弱势群体得到及时救助。建成保障性住房22.2万平方米,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8平方米。

专家点评

张仲良(陕西省决咨委基础设施组组长、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原局长):志丹县从实际县情出发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按照教育优先发展、文化繁荣发展、其他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思路,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民生政策实施,加快重点领域改革,坚持统筹协调兼顾,使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也必然会持续提升综合发展能力。

专家点评

杨永善(陕西省决咨委发展改革组委员,高级统计师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生态志丹”给了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好处,期许老百姓一个美好未来。

“十一五”期间,志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亿元,是“十五”的6.2倍。实施了城南城北综合开发、河滨路改造、县城气化、集中供热、点亮工程、水景观等一批市政建设项目,实施了一批移民搬迁和新农村建设,实施了一批幼儿园、卫生院、文化站、农贸市场、水电路讯等公共服务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使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化率由36%提高到52.7%。

步入“十二五”,志丹紧抓省委省政府支持延安市率先实现统筹城乡的历史机遇,以“148”(县城、4个重镇、8个新型村社区)体系为平台,以“五个集中”(资金集中使用、人口集中居住、产业集中布设、设施集中配套、干部集中包抓)为根本方法,全力推进城镇承载、产业支持、公共服务、扶贫开发、支持保障五大体系建设,探索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径。累计整合各类资金30多亿元,集中投向“148”城镇体系,荣获延安全市统筹城乡发展县区第一名。

周河畔上的幸福居

从退耕还林到打造生态大县

“十一五”期间,志丹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把打造生态大县列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绿色革命”,从构建林牧大县到打造生态大县。

在精心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飞播造林、三北防护林等一大批林业重点项目的同时,志丹加大自身财政投资力度,认真抓好公路沿线、城镇驻地、河流两岸、油区井场以及新农村五大重点区域绿化工程和万亩精品流域建设工程。“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投资8.49亿元,绿化造林面积54.64万亩。为了保护环境,志丹县还认真落实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各项措施,建成了县城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扎实开展了“五星级文明井场”创建活动,城镇和油区两大重点污染源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如今,你行走在志丹这块热土上,天蓝水清,满眼葱绿,志丹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生态大县、绿色家园”。

猜你喜欢
强县城乡转型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中国十大经济强县:江苏占一半
在城乡互动融合中推进乡村振兴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让城乡学子同享一片蓝天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中国最具竞争力特色经济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