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四通捶历史发展、风格特点及现代传承

2012-09-27 10:47李召明
武术研究 2012年6期
关键词:拳种四通技击

李召明

(南京理工大学体育部,江苏 南京 210094)

潍坊四通捶历史发展、风格特点及现代传承

李召明

(南京理工大学体育部,江苏 南京 210094)

四通捶是一种具有特色的地方拳种,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四通捶的历史发展、主要风格与特点,传承的价值,及四通捶继承和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进行研究,继而提出四通捶继承与发展的策略与途径。研究旨在为保护中国武术拳种的相关问题提供一些借鉴。

潍坊 四通捶 拳种 传承

1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也需要提高,像四通捶这样的地方拳种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而相关部门没有引起相当的重视,有些拳种只能在史书中见到,有些拳种也正在消失。我们应该改变思路和策略,创新拳术,加强保护和传承,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新的生机。

四通捶又称其“撕捅拳”、“边家捶”、“铁沙卧陡功”,是中国武术拳种中的一员,也是在源远流长的传统武术文化的结晶。近几年经过的四通捶传人的挖掘整理和归纳,使其博大精深的拳理内涵和丰富的文化精髓浮出水面。四通捶是以周易、太极、八卦、五行为根基和路线,以顺应天地之变化的自然规律为中心的拳术。

2 四通捶的发展历史

图1

四通捶由清中期的冯立旺传入潍坊,其源头无史书记载,没有确凿的证据来证明四通捶的出处和创始人。在潍坊传承的两百于年中,因其技法的独特、拳法自然传承至今。

冯立旺授拳与边佑(1787-1860),字相亭,酷爱武术,闲时便率儿子边佃魁及侄辈们练拳;三代传人,边淮(1829-1906)原是边相亭的堂侄,他身高力大,胆识过人,时人称其为“三大”:身大、力大、胆大。边淮不但武功高强,且见义勇为,武德高尚,边淮打破了祖上不传外人的保守思想,在传授本家子弟的同时,又传外姓数人,武玺爵是其中最有成就者。武玺爵从师八年,勤学苦练,尽得真传,成为四通捶一代宗师,是近代潍坊武术界颇具影响力的人物。武玺爵的传人有三子武华喜及杜瑞林、陈锡俸、李钦曾等。武玺爵另一位高徒李钦曾,除熟习四通捶外,尚擅太极、形意等拳,并为一代名医,曾在东关南下河开设诊所。1953年,潍坊市成立体育研究会,李钦曾任副主任。武玺爵的三子武华喜,经其父精心传授及自己的勤学苦练,武功出众。武华喜的高徒武延亮和王明春,二人尽得其师真传,经数十年的实践、揣摩,王明春对四通捶中的诸多内容进行了改进及重新组合、编排,使之更加科学化而便于演练。新中国成立后,二人培养了王世忠、李乃珩、王勇、王世杰、宋家娟、于效航、武法义、武法育、武法兴、马田芝等一批优秀学员。王明春的高徒于效航立为四通捶的发展下汗马功劳。于效航生于1939年,自幼尚武,后遇到恩师王明春,开始练习四通捶。1984年5月,他在全省武术挖整大会上表演的“四通捶拳”被评为优秀拳种;1984年赴兰州参加全国武术发掘大会,1991年赴泰安参加全国武术大会,此后四通捶被评为“山东四大名拳”,并编入《中华武术大典》。王明春的另一弟子马田芝,学练刻苦认真,于2006年成立了“四通捶”武馆,2009年他率领弟子参加“第七届香港国际武术节”,获得了银奖和铜奖。王明春之子王世忠,1940年生,其自幼练拳,悉得其父真传。王明春教子有方,不仅传授功靠,套路等,还全部拆解,注重实用散手的训练,只“拨打捶”散练一项,父子二人就对拆数年。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潍坊兴起“武术热”,一时四通捶名声鹊起。当时投师学艺者自不必说,切磋、较技者也常有往来。凡有来王门切磋者,皆由王世忠接待,切磋过程中,王世忠总是只化不打,结果皆以平手握手言和。浸淫武术界几十年来,王世忠从未失手伤人,可谓艺高德馨。他公开了四通捶中轻易不外传的诸多内容,并将四通捶整理成谱,使其更具规范、体系化,为之后的教学、演练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四通捶第八代传人李玉亭,1950年生,潍城北三里村人。15岁投师王世忠,专攻四通捶。四通捶的精华套路“八步捶群仗势”及实用散手、“64势贴身靠”、“20个基本打法”等悉数掌握。在2009年的“第七届香港国际武术节”上,李玉亭表演的“铁牛耕地”套路,被评为“优秀传统套路”,并位列所在成年组的“三甲”。他积极奔走,各方联络,成立了“四通捶”培训中心。他的弟子有李建军、边有森、丁建萍等数十人。其中边有森在“第七届香港国际武术节”上获少年组第二名,丁建萍在“烟台国际武术节”上获女子少年组第一名。

3 四通捶的风格特点

四通捶经过两百余年在潍坊大地的发展流传,拳理文化形成“四通”,即意与势通、势与法通、法与气通、气与力通。四通捶拳术可以分为六个部分:八大主功靠、八大副功靠、功靠连打、套路、功法、实战技击。该拳着重强调功力,注重下盘腿法,以静力桩工为主,突出功靠,主要有靠手、靠腕、靠肘、靠肩、靠脚、靠腿、靠膝、靠胯等;以撕、采、揪、抓、抄、拌、拉、提、举、挫、劐、挑、贯、砸、顶等为进攻方法。

四通捶以周易、太极、八卦、五行为根基和路线,以顺应天地之变化的自然规律为中心。

功靠中的“马式”刚、猛、稳、健、阳刚之气势正是体现了八卦中的乾特性,“软步功”的柔顺流畅绵活体现了八卦中坤的特性;以我中心指前打后、指左打右、击外打内,拳肘、腿、脚并用刚猛灵活多变,以中心点为根以四方金、木、水、火、土为击打方向正是五行变化特性的体现;低八门散手套路以东、西、南、北及对角八个方向为技击点,拳式以跪膝步为主,功架低矮贴地皮,以打击腰部以下要害为主,拳式练功,以八方向分主次走势最后归位正是八卦多变化的自然体现。该拳也就具有了动作简练古朴、刚柔相济、阴阳相协、左右为伴、逆顺相合、动静接合、快慢相连、收放自如等特性。

4 四通捶的现代传承

4.1 四通捶的现状

4.1.1 20 世纪90年代末

随着建国初期到八十年代习武热潮的降温,外来拳种的涌入,再加上四通捶练习的枯燥,许多人开始转行停止练习或改练其他拳术,练习四通捶的爱好者凤毛麟角,只有少数几个传人为四通捶的继承和传播努力。老师转行,徒弟显然没有了师傅,也就没有兴趣。潍坊独有的优秀拳种,就此面临失传的境地。

4.1.2 2000 年以后

2003年9月5日经体育局、民政局严格审核批准成立了研究会开始面向社会公开义务推广传统四通捶。2004年6月山东电视台《中华武术》栏目来潍坊拍摄四通捶专题一经播放立刻引起了强烈反响和广泛好评。随着四通捶的升温,一些不法分子看到了商机并自封为宗师,指鹿为马,颠倒黑白,大肆鼓吹自身功夫欺骗武术爱好者。致使传统四通捶的特点尽失!震脚没有了,功靠站着练,打肘改成了用掌拍,僵硬机械,透风撒气。

4.2 四通捶的现代继承价值

4.2.1 四通捶的身体锻炼价值

中国传统武术,是以健身养生为本的。四通捶是中华传统的武术的一份子,能够流传至今,说明它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在发展。四通捶作为中华传统体育的精华之一,潍坊特色拳种,它的锻炼身体的价值自然不能小觑。它不仅有套路练习,还有对抗练习,四通捶的动作协调、发力均匀、动作幅度小,对场地要求不高,对于练习者来说,四通捶能够通过练习它的技术动作,提高练习者的平衡、速度、灵敏、协调等,长期练习,不仅对人的心血管和呼吸系统有利,而且对神经系统也有不错的效果。

4.2.2 四通捶的竞技审美价值

武术是一种人的身体活动,具有人体运动的一般审美价值,又是一种武技,能表现人在攻防技击时技巧和能力,所以又具有一种技击性的神秘色彩和审美价值。四通捶在进攻时快如闪电、连续进攻、脚步灵活多变、刚柔相济、阴阳相协、左右为伴、逆顺相合、动静接合、快慢相连,四通捶在表演和实战中都能体现出审美性和技击性,这也是近年来在各类比赛中,屡获佳绩的重要原因。

4.2.3 四通捶的技击价值

四通捶在技击讲究贴身靠打,利用拳、臂、肘、爪等技术手段贴近对手中门实施近身搏击,招招死扣,扣扣相连,拳肘并进;下盘则利用跟步、擦滑步、圈步以及铁胯功封锁、冲撞对手下盘,动摇其重心。上中下三盘同时进击,以三取一。技击战术方面主张“九攻一守”,交手时不躲、不跑、不闪,迎头贴靠,硬打硬进无遮拦。

5 四通捶遭遇落魄的原因

5.1 疏于政府部门的重视

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的习武热潮源于政府部门的大力倡导。文化部门发动拳师开门授课,组织武术活动,鼓励比赛。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利益冲到了最前方,自然政府的工作重心也就发生的改变。没有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四通捶的发展也就来到低潮。

5.2 四通捶拳法古朴

四通捶整套拳包括功靠和套路两部分,其表现形式古朴、单一,套路短小、动作重复加上趣味性不足,也就很难让人们热衷练习该拳术。虽然技击性强、动作合理,但缺乏时代感。也就不如时代感强的散打流行。

5.3 陈旧的拳师观念

四通捶以前是传内不传外,直到王世忠老先生才打破这一传统观念,之前因为这一传统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四通捶的发展。民俗学家伯克认为,真正保留传统的是“所受正规教育甚少,无甚表达能力,读写表达能力较差,缺乏理性推理能力”的人们。

6 开展四通捶的建议

6.1 政府重视,社会支持

民族要发展必须要保护和开发民族文化遗产,武术要发展自然也要充分挖掘武术传统文化。四通捶地域文化的开发和传承需要政府的重视和社会的支持。政府指引方向,社会调动积极性。政府和社会要有机结合,在社会的转型期,政府力量和社会力量的配合是地域武术成为“新行为的组成部分”,成为“有价值生活的构造部分”的必需条件。

6.2 四通捶进课堂

武术文化进入大中小学课堂,是提高其群众基础的切入口。学生正是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时候,可塑性强,在学校中,利用教育资源、教育力量强化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四通捶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学校资源的开发,可增强学生的文化归属感,使学生从地域文化上升到民族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这也是我们民族发展的前提。

6.3 突出重点,打造品牌

提起潍坊,人们会很自然地想起风筝、年画,但是不知道四通捶,我们应该根据本地的经济、文化基础状况,以地域文化为特色,突出重点,打造文化品牌,这是四通捶即保留传统特色有具有时代气息的必然要求。

6.4 多开展四通捶交流活动

竞赛活动是推动一个体育项目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四通捶来说,应突出大众特点,大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竞技、娱乐活动。如举办四通捶文化节、中小学拳术竞赛、中老年健身套路比赛、技击对抗等。总之,无论哪种形式,我们要让爱好拳术的人参与进来,体验和感受乐趣。

[1]邱丕相.中国武术教程(上册)[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2]卢 佳.陕西红拳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2011.

[3]郑卫民.高等院校开设武术功法课的可行性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4]潘顺安.五行的起源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意义[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1999.

[5]葛国政.社会控制论视域下大众武术价值探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6]刘礼国.我国体育竞赛体制改革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2006.

On the Historical Origin,Characteristic of Si TongChui and Its Inheriting in Modern Times

Li Zhaoming
(P.E.Department,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anjing Jiangsu 210094)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expert interview and investigation are applied in this article to research the origin,the kind of system,contin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value and featureS of Si TongChui.The study tries to provides references and a basis for Chinese traditional Wushu strategies protection.

Weifang Si TongChuiBoxing inheritance

G85

A

1004—5643(2012)06—0051—03

李召明(1986~),男,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武术理论与方法。

猜你喜欢
拳种四通技击
140MPa井口压裂四通管道冲蚀分析
二十四式太极拳技击含义探析
弃粗制滥造错误百出 扬泱泱中华拳种雄风①
少林拳实战技击精粹(上)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
采用三换热器和四通阀的两种车用热泵系统的对比研究
传统武术桩功的概念界定以及不同拳种桩功的区别和联系
论武术拳种的文化特征及其生存发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