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珂,铁柏清,陈 喆,杨 洋,袁 啸,刘妍妍,雷 鸣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目前,我国受镉Cd、砷As、铬Cr、铅Pb 等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近2 000 万hm2,约占总耕地面积的1/5,其中约有1.3 万hm2耕地受到Cd 的污染[1]。Cd 作为植物生长的非必需元素,在较低浓度下便能经由土壤到达植物根部进而迁移至植物地上部[2]。土壤重金属Cd,尤其是冶炼厂周边土壤Cd 的污染防治是土壤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3]。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稻谷生产国,年均生产稻谷1.87 亿t,约占世界稻谷产量的35%。但是,近年来我国水稻田土壤和稻米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4]。Cd 污染问题成为威胁土壤生态安全和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Cd 易为植物所吸收,不仅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不良影响,而且会通过食物链传递,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5-7]。
赵颖等[8]研究发现,在一定污染范围内,施硅能够缓解Cd 对水稻的毒害作用,提高Cd 污染条件下水稻的生物量和籽粒产量;蔡德龙等[9]研究发现,向Cd 污染土壤施用熔渣硅肥能够抑制水稻对Cd吸收,降低稻米中Cd 的含量。目前,许多研究主要针对向土壤中添加外源Cd,而本试验的供试土壤直接从污染矿区采集,通过设计盆栽试验,对已受污染的冶炼区土壤施加硅肥和硒肥,种植湖南地区常见品种早晚稻,分析其不同生长期各器官内Cd含量,对颇受公众关注的稻米Cd 污染问题作出科学分析,探索硅肥和硒肥作改良剂施用对水稻吸收积累Cd 影响的规律,以期为降低稻米Cd 污染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与技术方法。
供试作物为水稻,早稻品种为金优974(杂交稻)和湘早143(常规稻),移栽自湖南农业大学长安基地;晚稻品种为金优297(杂交稻)和沁香2 号(常规稻),移栽自湖南农业大学永安基地。
供试土壤采自株洲霞湾冶炼厂周边荒废的、受重金属污染的农田,土壤类型为红壤,田间无水。土壤样品采自耕作层0~20 cm,梅花点法采集,每个混合样均由5 个以上分点样品组成。采回土样后,将土块压碎,除去残根、杂物,铺成薄层,经常翻动。在阴凉、洁净、无污染处自然风干,将风干后土样装填在试验盆中。土壤中Cd 含量为202.342 mg/kg,土壤pH 值范围为6.50~6.83。
供试肥料:硅肥为富力邦牌粉状硅钾钙肥(山西富邦肥业有限公司生产,有效硅SiO2≥30%,氧化钙CaO≥30%,有效钾K2O≥4%,有效镁MgO≥3%),正常施入量为30 kg/667m2;硒肥为隆农牌富硒康(长沙隆农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有效成分:硒元素、活化剂、硼、锌、微量元素等,其中亚硒酸钠含量在18%~22%之间,硼、锌≥10%),正常施入量为100 g/667m2。
采用盆栽试验,盆栽容器为聚乙烯材质,上口径80 cm,桶高50 cm,每盆装土85 kg,统一将土填压至桶高约24 cm 处,保持土面平整,将盆中灌水淹没土壤,土壤淹水一周,使其更趋近于水稻土,用于种植水稻。根据氮磷钾肥的正常施肥量和盆表面积进行换算,每盆施过磷酸钙13 g,尿素13 g,硫酸钾4 g。根据硅肥和硒肥正常施入量换算,每盆施硅肥22.6 g,施硒肥0.08 g。施肥时将肥料均匀撒施,与土壤充分混匀,施后覆土、浇水。早稻收割后晚稻移栽前再次施用氮磷钾肥和硅肥硒肥,施用方法和施用量均与早稻相同。
早稻(金优974、湘早143)于2011年5月8日移栽,7月20日收获;晚稻(金优297、沁香2 号)于2011年7月22日移栽,10月17日收获。每盆种植水稻20 穴,分5 行定植,每穴2 株,大约株距8~10 cm 间隔,此密度与农业生产上的种植密度相当。早稻和晚稻都设计单施硅肥(B1)、单施硒肥(B2)和不施硅肥硒肥(B3,即对照组)3 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 次。全生育期定时定量浇水,土面保持3~5 cm 水层,按常规方式管理。
种植过程中按照水稻秧苗期、分蘖期、抽穗期和成熟期采集植物和土壤样品。水稻在供试盆中直接采样,苗期因水稻个体较小,生物量少,挖取4 穴(即8 株)左右,分蘖期和抽穗期都挖取2 穴(即4株),成熟期将供试盆中所剩水稻全部挖出。测定根、茎、叶(成熟期还包括糙米)中的Cd 含量。
水稻植株样品采集后,分成根、茎、叶片部分,经洗净、烘干、粉碎后放入自封袋保存,水稻籽粒采集后洗净晒干,脱壳后粉碎保存,采用湿法消解(HNO3∶HClO4=4∶1),原子火焰法测定Cd 含量;土壤pH 值按水土比1∶2.5,酸度计测定。
用Microsoft Excel 处理试验数据,SPSS 统计软件进行试验数据的方差分析。
从表1 可知,两品种早稻中Cd 含量表现出根系>茎秆>叶片部分的规律。相关研究也表明,水稻不同器官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蓄积能力存在很大差异,其中以根富集重金属元素的能力最强,Cd在水稻植株各器官中的浓度大小顺序为根>茎>叶>穗[10]。
表1 早稻金优974 和湘早143 不同生育期各部位Cd 含量 (mg/kg)
与对照组相比,施用硅肥和硒肥的两早稻品 种,全生育期中各部位的Cd 含量皆显著降低。这说明施硅肥和硒肥对水稻Cd 的吸收具有抑制作用。而从整体Cd 含量趋势也可以看出,施加了硅肥的早稻各部位Cd 含量略低于施加硒肥组,初步显现出硅肥抑制Cd 吸收作用强于硒肥的规律。
与早稻结果类似(表2),试验组晚稻在全生育期中各部位Cd 含量都低于对照组,这也再次说明了硅肥和硒肥的施用对水稻吸收积累Cd 起到了抑制作用。同时,硅肥的抑制效应仍明显高于硒肥。与早稻相比,金优297 根系Cd 含量明显增加,这可能主要是品种原因。
表2 晚稻金优297 和沁香2 号不同生育期各部位Cd 含量 (mg/kg)
转运系数是指地上部某元素质量分数与地下部某元素质量分数之比,用来评价植物将重金属从地下部向地上部的运输和富集能力[11]。图1 为早晚稻各试验组不同生育期的转运系数变化,由图可知对照组和处理组的转运系数均小于1,说明水稻对Cd 的吸收主要集中在根系,并且根系向地上部的转运系数总体上随着水稻的生长而增加。从转运系数还可以看出,施用硅肥和硒肥减少了根系吸收积累的Cd 向茎叶部分迁移和转运,特别是施用硅肥效果显著。这说明,施硅肥不但可以显著抑制水稻根系吸收土壤中的Cd,同时还可以强烈抑制根系吸收积累的Cd 向地上部转移。
图1 水稻不同生长时期各部分转运系数变化图
就不同水稻品种而言,转运系数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对于成熟期早稻和晚稻糙米中Cd 含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论是早稻品种间、施肥处理间,还是品种和施肥组合间都存在显著差异。
表3 表明,施用硅肥和硒肥后,早稻和晚稻糙米中Cd 含量都降低,施硅肥效果要好于施硒肥。在早稻试验中,在施加硅肥后,金优974 糙米中的Cd含量明显降低,仅为0.114 mg/kg,低于0.2 mg/kg 的国家粮食卫生标准,达到了试验预期;而湘早143的糙米Cd 含量为0.231 mg/kg,虽比对照处理极显著降低,但仍高于0.2 mg/kg 的国家标准。施硒肥也有一定的降低糙米中Cd 含量的作用,其中对金优974 糙米Cd 的含量降低也达到极显著水平。试验结果初步表明,硅肥和硒肥在降低水稻Cd 污染中起到了改良剂的作用。
表3 水稻品种与施肥对糙米中Cd 含量的影响
在晚稻试验中,施硅肥极显著的降低了金优297 糙米Cd 含量,其糙米Cd 含量0.166 mg/kg,低于国家标准0.2 mg/kg。硅肥的施用对稻米Cd 污染控制起到改良作用。与硅肥相比,硒肥的处理效果欠佳,可能与施入量少有关,其施用量有待继续研究。
本次试验也对水稻不同生育期土壤样品进行了采集,测定了土壤有效态Cd 和总Cd 含量,但表现的规律并不明显,主要变化体现在抽穗期过程,尤其是施加硅肥后土壤有效态Cd 含量降低,说明硅本身也能降低土壤和植物Cd 的活性。同时,伴随着水稻生长,施硅肥和施硒肥根系土壤的pH 值从6.5 增至7.8~8.2,对照组pH 值仍为6.5 左右。除了改变Cd 活性之外,pH 值的改变也是影响水稻吸收Cd 的原因之一[12]。
试验所选两个品种早稻、两个品种晚稻与硅肥硒肥施用相结合的处理组合中,早稻金优974 和晚稻金优297 施加硅肥后糙米中Cd 含量低于国家标准,稻米中Cd 含量得到理想控制。这一方面说明硅肥可作为土壤改良剂,对稻米Cd 污染起到控制作用;另一方面由于金优974 和金优297 两个品种水稻皆为杂交稻,也可初步推测在本试验中,杂交稻表现更佳,但在实际生产中是否具有可行性仍须进一步试验验证。
早晚稻试验均表明,水稻中Cd 含量吸收积累规律表现为根>茎>叶>籽粒(或糙米),本试验加入硅肥后,水稻根系和茎叶中的Cd 含量相比对照组减少,同时糙米中的Cd 含量也下降。施硅后抑制水稻吸收Cd 的原因可能是硅提高了水稻根系氧化能力,使其抗性提高,也可能是Cd2+活性在硅的存在下降低,从而抑制了Cd 向水稻植株体迁移。硅钾钙肥降低水稻吸收Cd 和糙米Cd 含量的作用机理可能主要是提高土壤的pH 值,降低Cd 的活动性,其次是硅-镉拮抗、钙-镉拮抗问题。
[1]程旺大,姚海根,吴 伟,等.土壤-水稻体系中的重金属污染及其控制[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5,7(4):51-54.
[2]DONG J, WU F B, ZHANG G P.Influence of cadmium on antioxidant capacity and four microelement concentrations in tomato seedlings(Lycopersicon esculentum)[J].Chemosphere, 2006, 64:1659-1666.
[3]王汉卫,王玉军,陈杰华,等.改性纳米碳黑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改良的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09,29(4):431-436.
[4]李恋卿.潘根兴,张平究,等.太湖地区水稻土表层土壤10年尺度重金属元素积累速率的估计[J].环境科学,2002,23(3):119-123.
[5]Sanita D, Toppi L, Gabbrielli R.Response to cadmium in higher plants[J].Environmental and Experimental Botany, 1999, 41:105-130.
[6]曹会聪,王金达,任慧敏,等.土壤镉暴露对玉米和大豆的生态毒性评估[J].环境科学学报,2007,27(2):298-303.
[7]李 裕,张 强,王润元,等.镉的致癌性与食品中镉的生物有效性[J].生命科学,2010,22(2):179-184.
[8]赵 颖,李 军.硅对水稻吸收Cd 的影响[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41(3):59-64.
[9]蔡德龙,陈常友,小林均.硅肥对水稻Cd 吸收影响初探[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0,19(4):69-71.
[10]赵步洪,张洪熙,奚岭林,等.杂交水稻不同器官镉浓度与累积量[J].中国水稻科学,2006,20(3):306-312.
[11]聂发辉.关于超富集植物的新理解[J].生态环境,2005,14:136-138.
[12]杜志敏,周 静,郝建设,等.4 种改良剂对土壤-黑麦草系统中镉行为的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10,19(11):2728-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