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李亚文
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张为堂
油墨由颜料、连结料、助剂和溶剂等组成,是用于包装和印刷的重要材料,它通过印刷将图案、文字表现在承印物上。生产油墨中常使用乙醇、异丙醇、丁醇、丙醇、丁酮、醋酸、乙酯、醋酸丁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溶剂。这些溶剂对人体健康危害严重,长期接触会令皮肤干裂、粗糙,如果溶剂渗入皮肤或血管,会随血液危及人的血球及造血机能;部分有机颜料含有联苯胺,有致癌成分;有些无机颜料含铅、铬、铜、汞等重金属元素,它们对人体健康也有很大危害。
因此,现代社会对油墨废水处理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本文结合济南某包装印刷厂的油墨废水处理工程,对混凝沉淀+生物接触氧化组合工艺处理油墨废水进行了研究。
油墨中着色用的有机颜料通常选用不溶性偶氮类(包括含杂环取代基)、稠环酮类和酞菁类颜料等,这些颜料在分子结构中大多含有偶氮基、碳亚氨基等含有双键的发色团,一般具有良好的分散性、亲介质性以及色彩鲜艳、黏度低等特性。因此这些颜料进入废水中,使得油墨废水具有高COD、高色度等特点。
经过为期一月的监测,本工程油墨废水的原水水质如下:
注:除色度(倍)、pH外,其余各项目单位为mg/L。
有某废水主要来自印刷车间、纸箱车间。设计水量为350m3/d,每天运行24h,即每小时处理量约为15m3。
考虑本工程污水浓度、色度均较高、生物降解性差,故在生物处理前采用混凝法进行预处理。废水进入调节池后,投加碱式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PAC投入水中后,会通过水解作用生成细小的矾花,同时在吸附架桥和网捕等机理的作用下,废水中的悬浮物、胶体颗粒电中和后脱稳,聚集在一起。紧接着再投加高分子絮凝剂PAM,这样废水中的细小矾花就在PAM的作用下,迅速生长变大。通过混凝沉淀,废水可有效的去除部分COD、色度,同时减轻后续处理的负荷。
废水经混凝沉淀后进入生物接触氧化池,进行好氧生物处理。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将充氧的废水与水中生物相接触,促使生物中的微生物吸收废水中的有机物,并将这些有机物作为自身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进一步代谢转化为生物细胞,并氧化成为最终产物(主要是CO2和水),这样处理后,主要工序完成,废水得到了比较完整的净化。
本工程油墨废水处理工艺采用混凝沉淀+生物接触氧化,设计处理量为15m3/h,工艺流程如下:
调节池:长×宽×高=14m×7m×4m,有效水深3.5m,有效容积350m3,停留时间为24h。调节池容量按照发生事故时,储存一天废水量考虑,调节池为钢混结构。
混凝沉淀池:混凝沉淀池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部分为混合反应区,后部分为沉淀区。前部分尺寸为:长×宽×高=3m×3m×3m,有效水深为2.5m,反应时间为1.5h。后部分尺寸为:长×宽×高=8m×3m×3m,有效水深为2.5m,沉淀时间为4h。反应区内设S形流道及小孔眼网格,确保投加药品和废水的充分接触反应,水流在反应区内流速逐渐变慢,确保生成的矾花不被破坏。混凝沉淀池前设两套管道混合器,絮凝剂、助凝剂在混合器内与废水混合。
生物接触氧化池:长×宽×高=14m×8m×2.5m,有效水深2m,有效容积为224m3,反应时间为15h,气水比为10∶1。氧化池内的接种污泥采用济南市污水处理厂的脱水污泥,含水率为80%。污泥驯化过程中,先采用生活污水闷曝,待污泥活化后,方逐步加入预处理过的废水。
沉淀池:长×宽×高=14m×3m×2.5m,有效水深2m,有效容积84m3,沉淀时间为5.6h。沉淀池上部设刮泥机一台,将沉淀的污泥送入收集坑中,刮泥机运行速度为0.5m/min。收集坑中设两台污泥输送泵,将收集到的污泥一部分送至污泥干化间,一部分送至调节池。
在前期实验中,对污水进行了不同投加量的对比分析。当PAC投药量为200g/m3时,废水经搅拌后立即产生大块絮凝体,且由原来的蓝黑色变为浅红色澄清液,停止搅拌后絮凝体立即沉淀,上清液色度在40~60倍,脱色率在92%以上;但当PAC加药量超过500g/m3后,COD的去除率有较大下降,上清液开始出现细小絮体。这说明,PAC和PAM的投药组合在一定范围内效果是较好的,若超出这个范围,由于混凝剂投加过量而使得本来已经达到稳定的体系再次脱稳,从而导致絮体再次分散而使得效果变差。考虑实际水质变化的情况,确定PAC的投加量在200~500g/m3之间,PAM的投加量为5g/m3。
溶解氧浓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好氧微生物的代谢活性。为了提高生物接触氧化系统的处理效率,必须向处理系统内提供足够的溶解氧。然而溶解氧很高,处理效果不一定好,过高的溶解氧除了增加能耗以外,强烈的空气搅动会使下沉的污泥重新上浮,造成处理效率显著下降,使出水的悬浮固体增加而影响出水的水质。经反复试验,当溶解氧浓度在4~5g/m3范围之间时,COD去除率较高,出水水质良好。平均进出水水质见下表:
注:除色度(倍)、pH外,其余各项目单位为mg/L。
(1)采用混凝沉淀+生物接触氧化合工艺处理包装印刷废水,出水COD、BOD、S S、NH3-N、色度均优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二级排放标准。
(2)运行实践表明,该工艺处理效果稳定、耐冲击,占地少,低耗高效,管理方便,维护简单,是处理典型油墨印刷综合废水较合理、有效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