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漩
(河南科技大学 经济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
如何提高高校文科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提高文科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步入社会,这是高校文科专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在1998年的报告中指出,“综观全球,教育政策有两个重要趋势,一是多数国家加深了对教育民主化的承诺(‘人人受教育’和‘终身受教育’),一是对教育质量和目的趋于采取更讲究学以致用的观点”[2]。
实践教学是培养文科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的重要途径,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重要手段,是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本文拟从制度视角对我国高校文科专业实践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加以研究。
经费是保障实践教学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之一,没有经费保障,实践教学就无法顺利开展。目前我国的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已经影响我国教育事业的正常发展。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本世纪末达到4%。”但至今“4%”的政策目标尚未实现。美国学者沃克温1989年对86所大学的研究表明,与高校教学成功程度联系最紧密的是政府提供经费的多少和学校规模的大小[3]。中国高校的办学经费主要依赖政府财政投入,而高校的实践教学中诸如教学实习基地等的建设费用一般都比较大,政府财政性投入往往是杯水车薪,实践教学条件难以得到应有的改善。这导致两方面的结果:
1.由于实践教学活动经费非常有限,实践教学活动只能被局限在小范围内进行。高校文科实践教学内容应包括认知实习、毕业实习、模拟实验、社会调研、阶段论文和毕业论文等多个方面,但由于受经费的限制,现在多数高校文科专业往往是用毕业实习替代整个实践教学环节。尽管学生毕业时也要求撰写毕业论文,但学生的毕业论文从选题、开题以及最后完成很少能够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从而导致论文题目重复、多人同题、要求不严、单师(只有校内教师)指导等现象的出现[4]。
2.实践教学活动经费不足也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教师及学生从事实践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导致实践教学活动不仅内容偏少,而且次数及学生参与人数也偏少的现象。
文科实践教学对专业教师提出的要求更高,专业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知识素养,而且还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交往能力与协调能力,能较好地组织校内外各种实践教学活动。同时,在实践教学的组织和具体实施方面,专业指导教师往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以校外实践教学活动为例,安排一次校外实践教学活动,专业指导教师需要完成以下工作:事前与校外实习单位联络、对校外实习单位具体考察、到学校财务部门申请实习经费等;在实习过程中组织学生对实习单位有关工作的具体参与、指导学生收集相关实习资料等;实习结束后需要指导学生整理实习资料、撰写实习报告,批改学生的实习报告,到财务部门报销实践教学活动经费等。完成这些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和精力都比相等时间段上的理论教学多得多。但从目前高校的情况看,专业教师在实践教学上的努力及结果对其评职、晋级的影响系数很小,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专业教师组织和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进而导致专业教师从事实践教学活动能力的弱化;加之目前大多数专业教师是在完成研究生学历后直接到高校从事教学工作的,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职业经历背景,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教学质量。
教学实习基地是实践教学活动的基本平台和重要载体。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等原因,相当数量的文科专业的教学实习基地制度建设滞后。
1.文科专业的毕业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基本是学生自己利用相关社会资源联系实习单位,而实习单位往往专业不够对口,加之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往往不能得到有效的专业指导,学生在实习单位很难学以致用,更谈不到理论联系实际了,实习效果可想而知。近年来,一些高校在文科专业教学实习基地建设上做了大量工作,学校或学院通过与企业、金融及财税部门谈判协商,签订了相关的实习合作协议书,并通过为实习单位挂牌等方式取得了明显的新闻效应与社会效应,但往往是流于形式。
2.由于某些文科专业(特别是财会、金融等专业)自身的特殊性,相关实习单位的数据信息都不同程度涉及本单位的商业秘密,因此很多单位不愿意接受这些专业大学生的实习,即使提供了实习机会,也是仅仅停留在让学生简单地了解部门机构设置和业务流程等层面上的东西,很难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因此,我国高校文科专业教学实习基地缺乏一直是制约实践教学有效运行的瓶颈。
建立科学、完整的实践教学考评制度体系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制度保障。但目前很多高校文科实践教学活动考评制度往往只流于形式,这一制度的监督效应尚未有效发挥。例如,在对学生考评方面,不仅缺少跟踪记录制度、实践教学档案管理制度,而且考核形式单一。对学生的考核,往往是一篇实习报告,由指导教师打分即可,这就很难避免实习报告撰写中的拷贝、剪贴等粗制滥造现象。
一方面,构建专项经费保障制度,即为确保实践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保证专业教师对实践教学活动的全心投入。学校应提供足额的实践教学经费,并将其纳入经费预算。由于高校文科实践教学的内容及体系结构可按不同标准分类:按功能的不同分为实训、实验、实习与毕业论文等类型,按内容综合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基础性实践教学、专业性实践、综合性实践等类型,按空间范围的不同,可分为校内实践教学与校外实践教学等[5],因此,可考虑按文科实践教学的内容及体系结构分类设计经费预算。另一方面,构建多渠道实践教学经费筹集制度,在争取财政主渠道经费投入的同时,学校还应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助和社会捐赠,拓宽实践教学经费筹措渠道,加大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力度。
一方面,构建对专业教师从事实践教学活动的激励制度——把实践教学效果同从事实践教学活动的专业课教师的切身利益挂钩,作为评职、晋级、选优等的重要量化考核指标,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专业教师从事实践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具体制度设计是:制定和实施以酬金分配为导向的《高校文科专业教师实践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加大对综合课程实习、毕业实习、校外集中实习等环节的酬金分配力度,引导师生走出校门,更多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完善实践教学教师资源供给制度。第一,从生产及工作第一线聘请一些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作人员,在经过全面培训并合格后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或辅导员,担任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工作。世界许多国家在管理类专业大学生的培养方面,都注重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他们从企、事业单位招聘既有专业技术特长、又有余力的高级主管来校担任部分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特别是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6]。第二,选送一部分文科专业教师到相关实习单位学习,提高他们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不断弥补其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的不足,增强其组织和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素质和能力。
以“开放、合作、共赢”为指导思想,广泛开展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合作,积极推进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在这方面,发达国家有着较为成功的检验可供借鉴:在美国,大学与企业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双方之间由企业提供资金和项目,学校提供研究人员进行开发研究,学生可以获得实习和参与科研的机会;德国FH“企业主导型”的实践教学模式比较典型,FH的新生入学前要有大约6个月的时间到企业预实习,进入FH主要学习阶段后,有两个完整的学期被安排在企业或管理部门实习,第一个实习期安排在第3学期,第二个实习期安排在第7或第8学期,进行顶岗实习,并将实习与毕业实践结合,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在FH模式中,实践教学经费主要来自企业,企业主导着FH的整个实践教学过程,教学中科研选题全部来自企业需求和为企业服务,企业是实践教学成果评价考核的主体,在合作过程中,政府通过有关法规使合作制度化,为FH教育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7]。
构建形式多样、双向反馈、实施规范的实践教学考评制度。该制度具有以下特点:(1)考评方式的多样性。在学生实习过程结束后,不仅通过实习报告,还可通过演讲、答辩等形式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进行测试。(2)信息反馈的双向性。一方面,学生要把实习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及时传递给指导教师,以便指导教师及时指导;另一方面,指导教师要把对学生实践教学活动的考核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使学生对自己的实践能力有一个较为客观的认识。(3)考评制度的规范性。一方面,把学生在平时实践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加以量化,并作为学生期末相关课程总评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对学生的校外毕业实习活动进行学分制管理,并将该学分作为审核学生毕业资格的重要依据。
实践教学制度创新,不仅能够促进校内实践教学活动(如模拟实习、实训等)的开展,而且也可有效利用校外基地等实践资源,使高校文科实践教学活动由校内延伸到校外、由课堂走向社会,使学生在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考察、公益服务等活动中锻炼和提高自己,更好地实现校内、校外两种实践教学资源的互补及整合。
教师是实践教学活动的主导,学生是实践教学活动的主体,实践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通过构建实践教学激励制度可极大提高专业教师从事实践教学活动的积极性;通过创新和完善实践教学绩效考评制度可极大提高学生从事实践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实践教学制度创新必将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教师积极性与学生积极性的有机结合。
实践教学制度的创新和完善,必将强化对实践教学过程的组织力度,教学管理部门、教学单位及相关专业教师必将依据实践教学的目标及其要达到的效果,精心设计实践教学过程——每一次实践教学活动环节、每一个环节的措施等,特别是实践教学考评制度的创新和完善,也必将促使学生不仅重视实践教学活动的过程,同样重视实践教学活动的结果,从而实现实践教学结果与过程的有机统一。
实践教学制度的完善和创新,将有序推进实践教学活动的全面展开,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因其直观性、直接性特征而特有的教学功能,促使学生对各种相关现实问题的思考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得以增强,这反过来又会促使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理解的深化,形成良性循环;同时,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还可有效检验理论教学的成果,丰富和完善理论教学的内容。因此,实践教学制度的完善和创新必将最终实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 薛谦,鲍志东,崔立山. 利用校外优质资源探索并实践产学研结合的开放式研究生培养模式[J]. 中国大学教学,2008(3):77-78.
[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教育报告1998[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29.
[3] 史洁,朱先奇,邸峰. 关于高校创业教育的必然性和可行性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 (7):16-17.
[4] 刘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社会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J].人口与经济,2002(10):96-98.
[5] 张宝义,李斌,吴瑾瑾. 财经类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 中国大学教学,2010(9):75-77.
[6] 洪林.国外应用型大学实践教学体系与基地建设[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12):1586-1588.
[7] 程建芳.借鉴国外经验强化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J].中国高教研究,2007(8):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