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晓进
沐浴“信你”氛围感觉好
在美国,我曾携父母去曼哈顿参观无敌号航空母舰,买票后走出人群,突然想到老人可能有优惠,忙返回询问。
售票员小姐闻讯赶紧一面赔不是,一面按老人优惠将余款退还。她并不查看你任何证件,甚至也不去打量二老是否真老(62岁以上老人方可享受优惠),其所奉行的恰是一个“信你”原则。
后来我发现,几乎所有公共场合,凡有老人或儿童减价优惠,均无须出示证件,全凭你金口一开,人家就信了,哪怕有的老人长得很年轻,或有的儿童看上去颇高大。人家这样信任你,你再去撒谎或冒充,真是件很可耻的事。
邮政环境,处处见“信”
多年来,由于国内邮局对信封规格要求愈严和电话电脑的普及率愈高,加上有几次投递丢失、拖延和来函上精美邮票不翼而飞的经历,我与邮局打交道已日见稀少。不料到了美国,每天离不开邮政,几乎每天都收到邮件,其数量之多,大概要超过我在国内近10年私人邮件的总和。很多看上去极其重要的东西,美国人都是用一纸平信送达,且万无一失。
首先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尽管美国邮局分检信函早于中国多年实现了自动化,但美国人寄信用的信封依然五花八门,小到巴掌大小,大到4开报纸的信封,我都收到过。一些美国人为了寄一些特殊的感谢卡或纪念卡之类,还常常自制信封也照寄不误。如果你在信封里鼓鼓囊囊地塞些东西,例如胶卷、唱片,竟也能寄出。我在美国先后冲印过近20卷胶卷,全部是用信封寄出并收回的,还有诸如社会安全号、医保卡及银行支票、汇票、银行卡、信用卡、借书证、账单等,统统可以照此邮寄办理。既可省去到超市送取胶卷相片的麻烦,又能节省一些费用。
美国的家庭信箱,通常竖立在马路边上,且均不上锁,邮件放在里面等候邮递员来取。无论多么重要的邮件,从未丢失。起初我将胶卷放入信箱还有些忐忑(重要的胶卷一旦丢失,损失将永难挽回),后来也就坦然了。一年内我先后寄出约50张付账的支票,张张安全。
如果不“信”,会怎样
美国超市失窃的现象也是有的,有段时期还较严重,前不久某女电影明星也曾在超市偷窃。
和美国朋友探讨此事时,他们都会耸耸肩说,这是没办法的,但他们又说,在美国偷盗的犯罪成本是相当高的,哪怕是偷一件小东西,一旦败露,其记录将跟随你终生。这话我信。有一次大学里举办盛大的人才招聘活动,我发现,其中不少工作岗位在招聘员工时都有一条规定:近15年内没有偷盗、诈骗或其他罪案記录。
15年啊,一个有贼心的人能守得住吗?因此,美国人都把教育孩子从小诚实守信作为自己重要的责任。一些报刊上也在探讨父母应如何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则,培养孩子的诚实。
美国社会如此依赖这“诚信”二字,值得我们信奉“民无信不立”的同胞们认真思量。
(摘自《南国都市报》201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