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加强企业统计管理工作

2012-09-22 07:01高素争
经济视角·下半月 2012年3期
关键词:统计管理企业

高素争

摘要:统计工作是对企业实行科学管理,监督企业活动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制定经营政策和生产计划的主要依据。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管理的现代化,应强化企业统计管理工作,这对企业整体经营管理可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统计;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F222.39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03.23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3-49-03

在现实的企业经营运行中,企业管理不仅仅是企业管理体制、经营方式、组织形式、运行机制等,科学合理、运作有效的统计管理体制的建立,有利于企业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提高经济效益。假如没有科学的统计依据,企业本身的运作状态就无从科学的表述,各项管理就如空中楼阁,虚而不实,就不能找到管理过程中的恰当切入点和着力点。因此,强化企业统计管理对企业的运营具有在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统计工作的内容和特点

统计工作是指通过收集、汇总、计算统计数据并以统计信息的形式来反映事物的面貌与发展规律。收集数据只是手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工具,对统计数据进行有效的组织与管理,使企业更为方便地获取到有用的信息,才是对数据管理的最终目的,才能实现统计的真正现实价值。对企业来说,统计数据是通过参与科学调查、决策计划、经济监督和管理,将分析结果以政策性、范围、主题、过程、目标等方面体现出的决策,为企业提供更实在的解决办法,是企业制定政策和计划的主要依据。

统计信息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数量性。即通过数字揭示事物在特定时间特定方面的数量特征,帮助我们对事物进行定量乃至定性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正因为如此,统计信息正越来越多地和其它信息结合在一起,当定性分析的对象衍生出定量的特性,以统计数字显示或以统计数字为依据,则可利用程度也大为提高。二是全面性。整体的统计资料,涉及企业管理的各个领域;也涉及各个领域的每个环节。统计信息的使用,不仅可以定量定性分析不同事物,并可以进行综合分析,可以总结历史预测未来,这也正是统计数据的魅力所在。由统计的特性所决定,如果一个企业建立或完善了统计工作制度,形成一套合理有效的统计管理模式,才能真正体现统计工作“信息”、“咨询”、“监督”三大职能,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管理。

二、企业管理中统计信息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现在,信息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宝贵资源,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础、企业正确决策的前提,有效调控的手段。能否拥有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具有发展潜力的一项重要指标。

统计信息既可以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上的静态状况,也可以反映企业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的动态发展。从现状看,它可以反映企业目前的各种社会与自然属性,反映企业的机构、人员、资产、负债等各方面情况。从动态看,它可以反映企业的生产发展情况,产品质量状况,以及科技开发、经营销售、盈亏等方面的情况,可预测未来趋势。

统计信息还可以反映企业的规模,也可以反映企业的结构。从规模上,它可以反映企业的资产规模、人员规模、生产规模、营销规模和盈亏规模等。从结构上,它可以反映企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人员结构、技术结构和质量结构等。既可以反映企业的速度,也可以反映企业的效益与效率。在速度方面,对物质生产部门而言,主要反映生产的发展和增长情况;对非物质生产部门而言,主要反映劳务服务投入的发展与增长情况;不论任何企业,都还可以反映人、财、物的投入及盈亏增长或下降的情况。在效益与效率方面,不论何种类型的企业,都可以以人、财、物、时间诸方面的投入与生产和劳务方面的产出成果进行比较。

统计信息也可以反映企业的诸多数量特征和质量特性。在数量方面,包括了企业产供销、人财物投入与产出等可以量化的方方面面。在质量方面,则主要是反映企业的产品质量、维修质量、设施质量和服务质量。既可以反映本企业的情况,又可以反映与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方方面面。本企业的情况,前面已经明确。与本企业有关的情况,则范围很广、内容很多。尤其是生产企业,生产统计工作所提供的信息足以起到框构和描述整个运营状态的作用。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的基础建设情况;二是企业生产量的存在;三是企业作业效率的发展水平。

三、企业对统计信息的要求

在企业管理中,要真正起到科学反映企业运行状态的作用,统计信息就要具备全面性、准确性、及时性、适用性、有效性、可获得性等诸多特性,其中,准确性和及时性是要求统计工作者尤其把握的。

准确性。也就是统计值与未知的真值之间的差异程度,这是传统的统计数据质量概念中所要考虑的核心内容,也是大多数用户认为最重要的指标。统计数据必须反映企业的客观实际,但是统计值与真值之间总会存在一定的误差,这种统计误差表现为统计数据与其所反映的客观实际之间的离差,统计误差越小,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就越高。完全精确的统计工作经常带来高成本,有时候甚至是不可能的,一般情况下是通过分析抽样误差、范围误差、模型假设误差等,将统计误差控制在一个可以接受的置信区间内。因此,评判准确性的关键是统计误差是否在用户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及时性。也就是调查基准期与统计数据发布时间的间隔时间。统计数据都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在数据用户做出决策之前,统计数据必须及时的提供给用户,否则会降低或者失去统计数据的时间使用价值。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每天都会进行大量的活动,统计数据本身变化较大,因此对于数据的及时性要求较高。因为不同用户对同一个港统计数据及时性的要求不同,所以对及时性的评价标准较难选择。单就及时性本身而言,还是越及时越好,这就需要统计机构预先公布各项统计指标的发布日期,按照事先安排好的时间表发布信息。

把握好准确与及时的平衡点,对不同的统计数据要区别对待。有些数据是急不得的,如企业年度报表,需要依据大量基础数据、行业数据、财务资料进行核算和评估。而且,在年度报表中反映出的发展趋势要与明细表中的起伏方向一致,不能只使用某个方面的统计结果描述整体情况,这样就会影响决策的正确性,并颠覆统计数据的权威性。但有些如关于数量的统计指标,在保证闭环管理,确保审核查询时间,不遗失漏报的基础上,可以相对较早报送和提供;或一些实时性的统计指标,也可以因为及时性的要求而小有误差,以便有关用户及时掌握并进行分析。

四、做好统计管理工作的几点要求

要做好统计管理工作,应当与企业的实际紧密结合,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数据统一梳理,规范此项工作。

一是做好数据标准化管理。数据的归类可以根据企业数据量的多少,划分不同的层次,分门别类地进行数据归属和细分。首先,按照管理需要汇集数据,包括财务、生产、设备、人力、综合管理等;在此目录下按照一定区分方式进行二次分类,例如在生产数据下就可以划分生产量类、生产效率类、作业质量类等,或者根据生产的工艺流程区分;在进行三次分类时,还可以细化二次分类时每个指标的具体内容,例如生产量类就可以分成计划量和实际完成量等。企业数据在ERP环境下的作用已越来越高,统计数据涉及到企业每一位员工的管理,通过制度化加强约束,以确保数据质量。从制度上强化数据的管理,应当结合企业的具体实际,制定企业相应的数据管理标准。包括数据源管理、数据质量控制、数据报告流程、数据异常的预警机制和责任制考核体每等全方位的统计工作标准,确保企业的统计工作规范、有效,并进一步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在企业信息化系统中有着大量的生产经营数据,这些统计指标往往由于统计范围、计算口径和人为因素,计算标准没有高度的一致,影响了统计工作质量,这就需要企业制定统一的指标统计标准,确保统计指标的合理性、科学性、规范性。包括定义索引名称,指标计算公式,指标运用范围等,形成“企业统计指标标准”,以促进和完善企业基础统计工作。

二是科学设置和完善指标体系,规范企业统计工作,使统计资料切为企业经营管理所用同时也为统计部门所用。在进行指标体系设置和完善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既满足国家宏观的要求,同时也满足企业微观的要求。第一,全面性原则。该指标体系应包括企业业务发展状况,企业运营收入、效益和投资,人力资源以及当地社会经济和其他方面的信息,并且尽量使指标按市场要求细化;第二,规范性原则。指标体系应从指标名称、指标概念、统计口径、审计关系、数据采集源等方面进行统一规范和要求,力求得到更科学的指标;第三,及时性原则。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新业务的不断出现和市场竞争格局不断变化,要求对指标体系及时进行调整。统计指标的设置,应以满足整个企业特别是业务发展的需求为主,坚持适度超前,继续扩大统计指标规模,力争以规模效应为企业决策提供服务支撑;第四,客观性的原则。指标体系要能客观有效地反映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效益、市场竞争力、主要业务的发展前景等重要信息。

三是人的因素。加强数据管理是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中一项重要工作,数据的可靠性、有效性和科学性是数据应用的关键。统计工作需要创新和改革精神、强烈的责任感,现代统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第一,具有丰富的现代统计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知识;第二,较强的统计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第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网络使用能力;第四,一定的外语水平并熟悉国外同行的统计工作;第五,统计改革意识;第六,敏锐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

五、关于新形势下企业统计工作创新的几点思考

企业高速增长,生产经营规模空前扩大,统计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一是企业实施精益化管理赋予了统计工作新使命;二是部分企业上市的管理实践明晰了统计工作的新标准;三是新《统计法》的颁布实施对统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当前,企业发展对统计资料需求的数量与质量都在日益提高,统计工作也在从“事后总结”向提前指导、预警分析和专题性调查转变,统计事业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越来越突出。在此背景下,目前如何切实做好统计工作,显得相当重要。本人认为,要从“四个强化”入手,充分发挥统计的信息、咨询和监督作用,全面提升统计工作质量。

一是强化时效性,及时准确报送统计数据。要把握准确性,准确性是建立在真实性的基础之上的,反映的是统计工作的质量问题,因而统计数据要准确反映企业运营发展情况;要把握及时性,统计工作的过程既是生产数据的过程,更是发现问题的过程,因而统计工作就是要对企业发展中的问题进行及时分析,对发展趋势要进行及时地研判,真正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是强化优质服务,大力开发统计信息资源。大量统计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不断提高资源的有效开发和管理水平,拓宽统计服务领域,提高统计服务水平。第一,进一步拓展服务范围,提供及时的“信息服务”。认真做好统计信息的报送工作,坚持稳定数量、提高质量、增强时效,改进信息工作方式,疏通信息报送渠道,丰富信息服务内容。加强统计预警预测功能,紧密跟踪、准确反映企业经济运行特点和趋势,定期向领导和各部门提交统计分析报告。第二,加大统计资源开发力度,提供全面细致的“分析服务”。紧紧围绕企业提出的各项经济工作目标,充分发挥统计部门定量分析的优势,不断加大对企业运行态势及重大问题、重要课题的分析,形成宝贵深入的统计分析报告。

三是强化服务重点,进一步提升企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进一步提高经济运行监测质量,提供准确的“数据服务”。统计工作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政治敏锐性,要有见微知著的洞察力。针对企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加强对月、季、年度经济形势的监测预警工作,使企业管理者及时了解经济运行情况。坚持统计调研与统计服务相结合,捕捉企业发展的亮点、热点,做好统计数据的分析,把数据诠释成文字,形成观点,把观点提炼成真知灼见的工作发展的思路或改进的建议。特别是对于在企业运行过程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和隐患性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统计监测预警,通过调研写出有见地、有分量的统计分析调研报告。

四是强化依法统计,保障数据的真实性。要求统计工作自身必须严格依法运作,确保统计质量。为此,我们创新工作思路,坚决做到应统尽统,核实瞒报、虚报,查处迟报、拒报,敢于负责,排除干扰,最终确保统计数据的质量。

六、结语

为全方位发挥企业统计信息、咨询、监督职能,只有树立全新的统计工作理念,加强对统计数据的管理,对企业数据进行全面梳理,才能满足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需要。统计数据管理必须在制度化、规范化上下功夫才能满足现代企业统计管理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肖明超.企业信息需求与统计数据创新[J].现代营销(经营版),2008,(02).

[2] 郑奕君.企业经济统计分析中数据的可比性[J].数据,2009,(02).

猜你喜欢
统计管理企业
2018上海企业100强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2008—2015我国健美操科研论文的统计与分析
山东省交通运输投资计划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会计统计发展探究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