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国里尽朝晖

2012-09-22 10:10王晓红
读书 2012年2期
关键词:仕女画仕女丽丽

王晓红

陈丽丽是中国“丽人画派”的开拓者,她以唐代仕女画为主攻题材。我出于对书画艺术的爱好,与丽丽成了十分要好的朋友,她大我几岁,我习惯称她大姐。

说起来,我也是个文学爱好者,大学是学中文的,后来喜欢写些小说、散文和报告文学,二十三岁就加入了作家协会,后来,我上研究生开始学习经济学,从此主业从事经济研究工作,就很少再搞文学创作了。平时总是满脑子枯燥的经济数据,工作中谈论的也大都是GDP、经济增长、通货膨胀、服务外包之类的问题,写文章的固定格式也几乎成了八股文,脑海里缺少了许多形象思维的东西,当然也缺少了许多生活的色彩和人生的浪漫。自从与大姐相识后,我逐步成为书画艺术爱好者,混成了一个“圈里人”。我们经常品茶赏画、畅谈人生,轻松愉快。

丽丽美丽庄重,宽厚豁达,落落大方。在她的身上,我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和感染力。

观丽丽的画,画如其人,唯美、孤傲、洒脱、飘逸。最近,她的“陈丽丽美术馆”挂牌,我欣然前去参观。一进长廊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水墨画的奇石和石板画,是少见的艺术珍品。大姐对我说:“画石取意,就是以诚实待人,踏实干事。”进入主馆,映入眼帘的是色彩绚烂、栩栩如生、如梦如幻、婀娜多姿的唐代佳丽画作。这些作品仿佛远在唐代,又近在眼前。《岁寒三友》、《美人累了》、《兰陵美酒》、《嫦娥一号》、《丽人行》、《盛世图》、《娱春宵》、《忽问谁能驾春风》等。作品风格有的气势宏大,有的小鸟依人,将心灵与自然融为一体,令人陶醉。大姐请我到她的工作室“乾珍轩”,我看到一对瓷瓶上她设计的国画作品,融唐朝建筑与中国传统道教于一体,这一设计成为中国陶艺界研究的新课题。

唐代的工笔仕女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把自秦汉、魏晋、南北朝以来的仕女画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种,对于今天的绘画技法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没骨画是中国画技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用笔墨勾勒,直接用色点画,色线和晕染去塑造画面形象。最早见于北宋郭若虚所著《图画见闻志》一书。徐崇嗣的一幅花卉作品中有芍药五本,其画皆無笔墨,唯用五彩布成,画边题“翰林待诏臣黄居等定到上品徐崇嗣画没骨图”。宋代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徐崇嗣“仍效诸黄之格,更不用笔墨,直以彩色图之,谓之没骨图”。文学家苏辙也称“以五色染就,不见笔迹,谓之没骨”。工笔画以逼真细腻见长,写意画以豪放简练的笔墨画出形神,而“没骨法”则似有似无、虚幻飘渺,弥补了上述的不足,但在近代人物画坛上几乎销声匿迹。

丽丽采用“没骨法”来表现大唐仕女,使这一传统画派得到了继承和光大。由于她的独树一帜,成为“丽人画派”的创始人。她的画以“简、清、空、逸”为特色,引起了国内外绘画界、收藏界的高度关注和评价。在绘画语言上,取南宋梁楷“没骨写意人物画”来概括唐代仕女形象。她笔下的大唐仕女,不勾线、不开脸,画唇点睛,脸廓留白,寥寥几笔,鲜活生动,让人在简洁明快的画面中,留下无尽的遐想。其画笔所到之处,有时刚劲有力,有时泼墨如飞瀑直下,自然流畅,既有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柔情,又有大气之风。其画面色彩丰富绚丽,既彰显活力,又不矫揉造作;其人物形象千姿百态,大都雍容华贵,怡然自得,既反映了大唐兴盛,又折射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祖国的繁荣昌盛,和人民生逢盛世的喜悦心情。

丽丽经常深入老区,参加各类公益慈善活动,她的画作经常捐献给各类公益组织。她说:“祖国养育了我,时代为我搭建了舞台,我要用毕生的精力,把最新最美的画献给伟大的祖国和时代。弘扬中华文化,就是不仅要继承借鉴,还要创新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于中华艺术的灿烂文明,才能使中国国画艺术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猜你喜欢
仕女画仕女丽丽
画一画
《咔嚓!老田就爱高丽丽》
浅谈木雕中的仕女创作
从唐代仕女人物画看中国传统色彩之美
“礼教下的光斑”
脑洞大开的国画,这么high!
唐代人物画述评
唐寅仕女画与喜多川歌麿美人画比较研究
I love my family
丽丽的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