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素娇
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
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探讨
林素娇
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
文章根据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对该门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要根据教学目标,安排合适的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方式。希望能寻找到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较有效的教学方法。
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方法
作为财务管理专业基础课程之一的《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课程教学内容十分丰富,它集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包括运筹学)、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和通讯技术等多学科知识为一体,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具有较深和较宽的理论基础。笔者所在学校是在大二上学期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开设《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程的。而国内财务管理专业基本都是文理兼收,以笔者所在学校财务管理专业2012级新生为例,共入学270人,其中文科生180人,占到总人数的66%以上。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而言相关的前续课程很少,在大一时只学习了管理学基础、计算机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而数据库方面的课程、运筹学等并没有学习,并且学生之前学习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程序设计课程都是具体知识点与操作居多,原理的理解与吸收偏少。学生缺乏系统的整体的思维方式,普遍感到计算机专业知识难懂、难学,对《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均认识不清晰,认为这门课就是计算机,跟自身的专业没多大关系,难以接受相关的学习内容,有抵抗畏难情绪,很多学生甚至在修完MIS 课程后对于为何要学习MIS 还不甚了解。在实际的教学中, 出现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上课睡觉、玩手机、讲话等令人尴尬的一面。
MIS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且课程本身跟企业运营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尚未走上工作岗位,对现实企业流程缺乏了解, 更缺乏实际的管理经验, 课本的教授并不能使他们对管理信息系统产生足够的认识,而却往往视之为空洞的教学。
因此,对财务管理专业MIS课程进行教学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著名的教育家侯炳辉教授说过:“学习MIS 应当有所侧重,例如偏工、偏商、偏管等”。
目前,在高校,计算机和经济管理类相关专业都开设了MIS这门课程,并把该门课程定位专业核心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基本相似,但所有课程的教学内容都应该与该专业的培养目标相一致。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管理工作,而非技术工作,因而对他们来说,不是培养他们成为信息系统开发者、程序设计员、计算机专家,而是应该培养他们成为能够适应现代信息化社会需要,具备现代经济管理理论基础,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实践能力较强,富有创新精神,具备财务管理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面向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等各类组织机构从事财务管理和咨询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作为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者,他们不可能也没必要很专业地掌握信息技术,但必须能从宏观上了解信息技术或信息系统的功能,只有这样,才能在管理中思考信息技术与管理的战略结合,才能在企业信息化进程中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基于这样的培养目标,笔者认为财务管理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了解现代企业应用信息来管理企业的理论和方法;能够联系MIS在企业管理与决策中的重要作用来理解MIS的基本概念和结构;能够具备利用MIS来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和分析信息并做出有效决策的能力;能够理解信息技术如何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和竞争策略,能有效地组织和利用信息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提高企业竞争力;能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企业管理业务的处理流程和掌握MIS的规划、分析、设计、实施的技术方法并用之于实践;具备较强的实际动手水平, 并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
目前,MIS的教学内容大多包括四个组成部分:(1)MIS概论。主要是介绍信息、数据、信息系统和管理的关系、MIS的概念、结构、分类等内容;(2)MIS的技术基础。主要是介绍数据组织、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内容;(3)MIS开发。主要是介绍MIS的开发方法和开发过程,后者包括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等几个过程,这是MIS的核心内容;(4)MIS管理。主要介绍信息系统开发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等。为了能够体现财务管理专业MIS 课程教学的目标,笔者认为可把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调整安排为以下几个方面:(1)MIS与现代企业变革。主要介绍在当代变革环境中应用MIS可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开门见山地指出管理信息系统在当前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指出学习这门课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MIS软件介绍。通过对当前的管理软件比如物料需求计划(MRP)、制造资源计划(MRPII)、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等的比较讲解,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管理信息系统;(3)MIS开发。从系统生命周期的角度介绍MIS的开发过程,但侧重从财务管理人员的角度去讲解。虽然财务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不需要亲自开发一个信息系统,但是却要配合信息系统开发人员,以便开发出来的信息系统能真正服务于企业,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就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学习MIS相关学科知识,才能与开发人员清晰而准确地沟通,进行有效的配合与协作。(4)MIS管理。为确保和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和有效性,有必要对其进行管理。目前,我国还是有很多企业对MIS 认识停留在重技术、重开发,轻管理、轻维护的状态上,所以,要加强对学生该部分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以免以后给企业带来损失。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若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来说很难真正掌握它,也就达不到培养学生能够运用MIS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这个目的,所以教师应该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提高课程的可听性、可读性、可学性,使教学质量、教学效率、课程的趣味性和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根据财务管理专业的特点,笔者认为可以采用课堂教学、案例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开放性教学、实验教学、课堂讨论、课后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并根据教学的需要灵活使用。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便于学生系统地掌握关键性的概念和知识。但传统课堂教学有很多不足,例如忽视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而案例教学由于教学的内容是具体真实的实例,生动、形象、直观,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易于学习和理解。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独唱”,而是和大家一起讨论思考,学生在课堂上也不是忙于记笔记,而是共同探讨问题,这就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从而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加深他们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 。鉴于MIS课程所具有的强理论性和实践性,为了能让学生提高分析和解决企业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要大力提倡采用案例教学。
实际上,在最近出版的黄梯云主编的面向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教材中,编者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在安排章节内容时已经编入了大量案例,在每章结束之后都有安排相关案例供教师教学参考。但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MIS的应用也在不断推陈出新,所以,现有教材上案例的选题多显得陈旧,与现实联系不是很紧密;再者就是这些案例很少有与财务管理系统建设相关的内容。所以,教师在对财务管理专业MIS课程教学过程中,不能仅局限于某一本教材提供的案例,而是要积极调动身边所有资源,包括互联网资源、图书馆资源,特别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校园上运行的各种信息系统都可以拿来作为课堂讨论、案例教学用材。在案例选材过程中,要侧重选择一些与财务管理相关的信息系统建设题材,例如,笔者曾采用海尔集团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作为案例。这样的案例学生觉得跟他们的专业相关,就会乐于讨论,教学效果自然也就更好。
多媒体教学是目前普遍采取的教学方法。它能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使一些在普通条件下难以实现、观察到的过程形象化地显示出来,增大信息量,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巩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方便案例教学与课堂讨论。教师在MIS教学中可制作多媒体课件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传统的板书教学也是必不可少,尤其是在讲解系统分析的详细调查理论时,各种图表的绘制方法用板书讲解效果比多媒体教学好。因为它有利于师生情感的交流,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课堂讨论这种方式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一般来说,教师可以先进行原理性的讲述,然后根据教学目的确定讨论的题目并提出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认真准备意见和写出发言提纲,进行课堂讨论。例如,在介绍完MIS概念和结构等知识点时,可以对“为什么说MIS不仅是一个技术系统,而且也是一个社会系统”这个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讨论进行时,充分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他们各抒己见,引导他们逐步深入到问题的实质并就分歧的意见进行辩论,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讨论结束时,教师作出总结,也可提出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如前所述,MIS是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于缺乏实战经验的大学生来说,很难真正掌握。因此,理论教学应该跟实践教学相结合。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MIS的实践教学可以分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
(1)上机实验。在实际教学中,笔者从MIS课程总54个课时中抽出18个课时安排9次上机实验,具体安排如表1。
表1 MIS课程的实验内容安排及要求
(2)实地参观调研。这是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取得感性认识的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通过参观企业已建成的管理信息系统,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企业的业务流程,熟悉管理信息系统的实际结构和功能;另一方面,也可以了解现代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发展的水平。
(3)实行开放式教学。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以讲座的形式邀请企业的信息系统负责人为学生讲授现实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案例,以便学生能够进一步加深对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理解。
MIS课程的考核一般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卷面考试的概念、理论较多,因此学生考试前狂背答案,考后忘光光,很难达到教学目的。基于此,对学生的成绩考核分为三部分:①卷面成绩,即期末卷面考试成绩,建议占总成绩60%;②实验成绩,建议占总成绩的20%;③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上表现和平时作业,建议占总成绩的20%。对于期末卷面成绩的考核,在题目上要覆盖该课程重要的知识点,建议倾向于考核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比如具体一个案例的业务流程、数据流程分析等,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注重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对于实验成绩的考核,有利于鼓励学生积极创新、敢于探索;对于平时成绩的考核,有利于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保证出勤,课上积极参与。由于平时成绩的考核在平时教学中进行,要想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考核的目的,就需要在第一堂课时就明确告诉他们考核标准,做到考核标准公开、透明,并且在实施中做到严格执行。
MIS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学科,新的概念、方法和理论层出不穷,这对MIS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我们教师也不断提出新的挑战。教师应结合信息的技术发展和应用,不断完善和充实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这样才能给现代信息社会培养和输送符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1]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王初建.经管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信息界,2011,3:61-63.
[3]熊小芬,蔡葵.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J].科教导刊,2011,5(中):124、177.
[4]孔德汉.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计算机,2011,1:65-67.
[5]李爱军.《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滁州学院学报,2011,6:117-118.
10.3969/j.issn.1001-8972.2012.1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