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
为改革凝聚共识——评《中国改革做对的和没做的》
中国的改革又进入了不得不进行重新调整的阶段了,从政府高层呼吁“政治体制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到一些专家学者对于当前中国社会问题严重性、改革必要性的各种分析,以及底层人民因为贫富差距、环境恶化等诸多原因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都体现了我们当今社会中,在经济发展的亮丽背后,隐藏着诸多的不稳定因素和引发社会冲突的隐患。
《中国改革做对的和没做的》应该就是为了“凝聚共识”的目标努力的,总结30多年经济改革取得的成就及其背后指导思想的调整,拨开各种政治改革的迷雾和整体转型的纷扰,为中国改革往何处去提出一个大致的方向,在渐进式改革的基础上,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改什么”和“怎么改”的基本答案。
近年来关于改革的争论很多,有很多特别有见地的意见,当然也有一些过于偏激或者保守的方案,在争辩中很多关于改革未来的思想进一步得到了升华,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的改革还是得到了很大的进步。
华生是长期研究中国经济的专家,他曾因为“价格双轨制”、“国有资产经营责任制”和“股权分置改革”等方面的卓越贡献得到了肯定,从对于改革认识的深度和高度来说,他对于改革话题的观点可能更具有说服力和可操作性,在《中国改革做对的和没做的》书中,他的一些研究成果集结成为他对改革的一个综合分析判断,不仅能丰富我们对于改革及改革背景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这个意见繁杂的时候,理出一条适用于中国改革的思路出来。他对于中国问题分析的透彻和全面,以及站在国家层面对改革方案的把握和分析,显得非常合理、到位,全面考虑了中国改革的形势和现实,准确预见了中国改革未来发展的趋势,而把改革分为经济改革、社会改革和政治改革的渐进推动,也是符合中国改革的整体节奏的。
《中国2013》作者:胡舒立 王烁出版社:线装书局
内容简介:2013年,中国经济必将面临重大调整,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领导班子将会锐意改革。吴敬琏、许小年、陈志武、周其仁、夏斌、刘煜辉、韦森、俞可平、斯伟江、孙立平、何怀宏、贺卫方、陈有西、于建嵘……众多一流的、最有话语权的学者,都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做出了判断和预测,覆盖经济整体、国民收入、司法改革、土地流转、税收体制等关系国计民生和每一个人命运的重大命题。其中,有忧思,有警告,有期待。
《旧制度与大革命》作者:(法)托克维尔译者:冯棠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内容简介:与19世纪一些思想家、哲学家——从斯塔埃尔夫人到基内——不同,托克维尔不是凭空“思考”法国革命,而是扎扎实实地依靠对原始材料的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他是第一个查阅有关国有财产出售法令的历史家;他还努力挖掘涉及农民状况和农民起义的资料。根据这些史料,他得以深入了解、具体描绘旧制度下的土地、财产、教会、三级会议、中央与地方行政、农民生活、贵族地位、第三等级状况等,并阐发自己的论点。
《中国文脉》作者:余秋雨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色
内容简介:本书是继《文化苦旅》之后,余秋雨教授最重要的作品。中国文脉,就是指中国文学几千年发展中最高等级的生命潜流和审美潜流。本书以中国文字起源为引,从《诗经》讲起,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楚辞,再到秦汉时期的大一统与书同文对文学的影响,汉赋及“无韵离骚”《史记》,魏晋时期的三曹及“竹林七贤”等文人雅士的诗作文采,再到唐宋诗词,元曲及明清小说,一气呵成,使历史与现实相沟通,文理与形象相交融,为广大读者解读了中国文化的演化过程。
《我的价值观》作者:潘石屹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内容简介:本书内容基于潘石屹“价值观”的理念,从他对房地产市场的认知、商业模式的开发、做人做事的原则、对理想和信仰的感悟、成长中影响价值观的因素、对一些人和事的思考等等众多方面来全方位展现潘石屹的价值观。他在书中首次深谈与张欣的爱情之路和矛盾冲突,畅谈父亲的生存哲学与父子深情,系统回顾了“万通六君子”的创业之路,全面而深入地谈及个人信仰。潘石屹从物质到精神、从生活到事业等众多方面入手,真实的讲述。
《阿里 阿里》作者:杜文娟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内容简介:长篇纪实文学《阿里 阿里》记叙了29位阿里人的生平故事,这些故事从多个角度展现了阿里人面对艰苦自然环境下的开朗与豁达。本书写的不是游记。在西藏阿里人的眼中,那壮美的雪山圣湖,不只是风景,也是苦难的开始。本书写的也不是旅人和浪子,而是50个阿里人和援藏者一辈子的悲欢离合,不是旅行也不是看风景,而是数十年,生活在阿里,工作在阿里,在恶劣的环境,每一天都仿佛苦难的历程,一辈子就这么走完了……
本栏目支持单位:西安钟楼书店地址:西安市东大街370号端履门十字西南角
影响世界的美国总统们
无论你愿意或者不愿意,都必须承认,美国仍是当今世界唯一的霸权国家。
美国总统当然不拥有堪比专制君主的权力。从美国开国到1930年代之前,美国国会参众两院主导着决策过程,美国总统的职权空间的确受到很大的限制。威尔逊总统在巴黎和会上提出成立国际联盟的建议,缔约文书居然还被美国国会所否决,足以印证“总统有限权力论”的正确性。这也是为什么在长达100多年的时间内,除了华盛顿、林肯等寥寥几人之外,其他数十位历任总统的个人风格、政治贡献、轶闻趣事很少为人关注,美国人甚至不记得那些总统的姓名。
变化出现在富兰克林·罗斯福长达十三年的任期内。他将美国政府特别是总统控制下的联邦机构,变成了“大政府”。而与之同时,作为美国政治体制架构中的另两极,国会和最高法院的职能权力空间却没有发生变化。总统成为政策倡议的主要源头,国会审议的提案都由其提出,还将由其推动付诸实施。到了“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性大国和核大国,总统体制经历了根本性的变化,历任美国总统也总是不失时机的利用政府权力的急速增长来制定独立于国会的政策。美国总统对美国国内及国际事务的影响力空前提升,其个人风格很可能影响世界某一领域、某一地区的关键事务。
可以说,在罗斯福之后,历任美国总统成为了美国乃至世界政治风景中最引人瞩目的标志景观,总统就是联邦政府的化身。该书指出每一位美国总统都存在性格、风格等多方面的差异——就是这些差异,才让总统这一职位的行动特点、权力边界在大政府背景下得以固定。而这些差异,也让美国的对内对外政策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和情境下出现了变化,一次次背离政治分析家的预测,从而带来了一个激荡变化的当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