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信息化应用初探

2012-09-20 08:40中博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12年11期
关键词:能耗基站无线

文│ 中博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吉 慧

1 我国能源现状

某些学者提出,人类社会三个最基本的要素是物资、能量和信息。能提供能量的物质称为能源。能源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也是国家的支柱性行业。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目前能源生产量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基本能源消费占世界总消费量的10.4%,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可见我国已经成为一个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近年来,我国能源紧缺和经济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日趋加剧[1]。从表1、表2中可以看出,我国原煤的产量大约占能源生产总量的70%,石油大约占20%,天然气大约占2.3%,水电大约占6.5%。而上述种类能源的世界平均水平分别是:26.7%、41%、23.8%、8.5%。可见,我国总的能源状况是富煤缺油少气,这导致了我国的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的结构不合理,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国经济的总体发展[2]。

21世纪后,面对能源挑战,美国奥巴马提出了新能源政策,我国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简要概括为:开发新能源与节能并举。具体策略为:煤炭行业大力开发和推广洁净煤技术,充分利用煤层气;石油行业加大勘探开发力度,拓宽石油进口渠道,进行石油战略储备;天然气行业策略——国内和国外资源开发利用并重,注意天然气开发利用的整体性,合理使用天然气资源。

表1 中国能源生产总量及构成

表2 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及构成

2 能源信息化大势所趋

信息作为一种无形的资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能源是工业化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血液”,没有充足的能源供应,社会经济是难以整体持续发展的。18世纪中叶以来,世界已进行了三次工业革命,进入21世纪以后,为应对能源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人类迎来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绿色工业革命。

针对我国现状,能源生产倡导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管理水平、降低成本、保证安全生产,加大了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能源生产的信息化建设正在加快步伐。能源消费量大、利用效率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而能源消费的信息化可以建立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3]。能源使用者,对能源的消费过程进行跟踪、消费量进行统计与分析,并采取节能措施,以达到消耗最少的能源,发挥最大的用途。可见能源信息化建设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生产信息化,另一部分是消费信息化。

(1)生产信息化,主要指生产现场的生产过程及所用设备控制的自动化,主要包括生产自动化控制和生产设备自动化管理。国有能源生产自动化程度一般较高,有些已达到国外先进水平。大多能源生产过程都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但在生产的各个环节上采用了不同的自动化系统,彼此独立,难以形成整体。如果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加以改造,形成完整的生产综合自动化系统,将大大提升自动化水平,进一步实现“减人增效”的根本目标,逐步实现信息化。有生产必然存在安全问题,生产信息化也必然带来安全信息化。部分能源生产的环境具有特殊性,决定了能源的信息技术应用要把对安全的监测和监控作为另一重点。在发生突发事件情况下实施抢救和救援更需要先进的信息技术支持。包括灾害情况下快速建立的信息网络系统、各种方式组建的通信系统、视频系统以及各种探测技术设备等,以及安全生产调度和安全作业规程管理等。生产必然伴随着管理,生产的信息化也必然带来管理的信息化。在能源生产和环境安全广泛采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中央调度控制室可实现对全生产环境和设备的监视和控制。管理人员通过计算机即可随时了解安全、生产、人员、运输等各种信息,对全矿生产经营进行统一调度及统一管理。对各种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统计、优化,可以为企业领导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从而实现能源各行业“管、控、营”的一体化建设。企业管理信息化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财务资金、生产、物资供应、设备和运销等核心业务管理信息化,以及决策信息化、办公自动化、能源行业内部和外部的门户网站。

(2)消费信息化,主要指能源的使用跟踪,对使用能源的设备进行跟踪,并且记录其使用信息,同时对信息进行分析,方便节能决策,实现消费过程的透明化,打破了原有消费过程的黑盒效应。

3 能源信息化探索的两个应用

能源信息化大势所趋,我们加入此次浪潮,进行了探索,研究出能耗管理平台和人员定位系统,对应于能源信息化的两个方向——消费信息化和生产信息化。

3.1 能耗管理平台

能耗管理平台广泛用于城市、企业、园区和社区的能耗采集、分析和节能管理。能耗管理平台可以对管理对象的能耗数据进行采集、汇总、处理和能效分析;能够建立与当地的气象条件吻合的数据模型,指导建筑物的节能降耗;能够根据大楼的能耗数据建立其独有的能耗模型,实现预测能耗数值,指导节能工作的开展。

能耗管理平台具有以下优点:

◆ 简化建筑物能耗管理,提高建筑物能源使用效率;

◆ 采集设备能耗数据,挖掘设备节能潜力;

◆ 能耗统计与能效管理功能,有效优化运营成本;

◆ 系统具备良好的可扩充性能。

如图1、图2所示。

3.2 人员/设备定位系统

能源生产多数是高危生产,安全又是生产的要求,安全生产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也就是说,为了使劳动过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伤亡事故、设备事故及各种灾害的发生,保障员工的安全与健康,保障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安全生产是安全与生产的统一,安全促进生产,生产必须安全。安全生产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改革发展和社会大局的稳定。安全生产关系到企业生存与发展,如果安全生产搞不好,发生伤亡事故和职业病,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受到危害,生产就会遭受巨大损失,影响工程的竣工时间。

图1 平台概述图

图2 平台功能图

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矿难事故,在这里以煤矿为例,煤矿多为地下作业,施工易发生事故为坍方和爆炸。煤矿施工现场人员/设备管理进行需求分析,施工人员考勤、施工现场找人、人员自我报警、获取伤亡信息、设备情况回馈、决策。

根据需求,我们采取如下解决方案:采用有源卡,利用无线基站进行定位、识别;在密集地增加无线基站个数,发生紧急情况,可以使用应急基站。主要设备有:有源卡、无线基站。

有源卡:卡上设有紧急按钮,该卡可固定于腰带或者鞋子上(不建议固定在安全帽上)。每隔200m设一个无线基站,人员密集的地方设3~4个无线基站,无线基站主要采用自备电(蓄电池),无线基站的数据传输主要采用接力传输,无线基站的位置是可移动的,尤其是密集地。应急通信无线基站主要是为了加大功率,用于意外事故,它能够穿透8~10m的岩土,方便查看人员情况(数量、位置、伤亡情况),以便管理人员采取应急措施。

该人员/设备定位系统主要实现功能:

(1)人员/设备定位:能够准确反应每个人员的位置。

(2)人员识别:20m范围内,2s钟内,识别所有人员信息。

(3)自助呼救:有源卡上设有紧急按钮,可用于自助呼救。

(4)紧急决策与通知:当矿难发生时,判断矿难发生的原因,伤亡人数判断,伤亡地点判断,并进行救援决策与实施;当设备情况回馈有问题时,通知人员如何撤退。

1 谢章勇.能源信息化——助解中国能源之困的必由之路[J].甘肃科技,2008:8-10

2 詹华,姚士洪.对我国能源现状及未来发展的几点思考[J].研究与探讨,2003:1-4

3 白景涛.能源信息化助力山西走可持续发展之路[J].中国信息界,2010(4):35-36

猜你喜欢
能耗基站无线
120t转炉降低工序能耗生产实践
能耗双控下,涨价潮再度来袭!
《无线互联科技》征稿词(2021)
探讨如何设计零能耗住宅
5G IAB基站接入网络方案研究*
5G基站辐射对人体有害?
无线追踪3
基于ARM的无线WiFi插排的设计
一种PP型无线供电系统的分析
日本先进的“零能耗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