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勾画中国新世界观

2012-09-20 03:00杨梅菊贾瀚龙
决策与信息 2012年12期
关键词:报告世界

文/晓 德 曾 虎 杨梅菊 刘 向 贾瀚龙

中共十八大召开之际,来自全球的2700多名记者共同见证了这次历史性会议。各国媒体和专家评论中共十八大是影响中国未来乃至全球未来的“大事件”。

认为十八大报告的阐述中,涉及中国和世界关系的直接或间接描述,透露出未来中国与世界的相处之道,勾画了中国的新世界观。

对自身的认识:自信与清醒

作为一个拥有8200万党员的全球第一大党,同时又肩负着决定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方向和发展道路的使命,中国共产党看待自身和世界的态度自然举足轻重。

“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这是十八大报告第13页上的一行文字。而隔了5页后,又明确表示,“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老路,邪路,自信。这些通俗的语言出现在执政党的报告中后,各国媒体便展开了“解码”分析。日本《朝日新闻》注意到,报告中81次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为这“展现出中国身为大国不愿为外国左右、决心走自身独特内政外交路线的意志”。美国《时代》周刊则猜测,中国是在拒绝西方式政改的道路。

11月9日上午,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张峰做客人民网,将“老路”“邪路”的概念一一厘清。张峰表示,所谓封闭僵化的老路,就是指改革开放前的传统社会主义路子,也包括苏联模式社会主义路子;改旗易帜的邪路,一个是完全放弃社会主义旗帜,走资本主义的路子,还有一个是指不能照搬现在一些西方由社会民主党执政的发达国家所主张的民主社会主义道路,因为这不适合中国国情,我们只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而在坚持“三个自信”并强调要抓住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的同时,用俄罗斯共产党主席久加诺夫的话说,中共领导人依旧保持清醒,敏锐地意识到中国在包括国际经济环境在内面临的严峻形势。

这一点,在十八大报告中有着清晰的表述。比如,中国“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国面临的生存安全问题和发展安全问题、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要求国防与军队现代化有一个大的发展”。后面这句话,令在现场的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总编辑张力奋想到了美国“重返亚洲”政策以及中美关系的复杂性。

关于“海洋强国”的畅想

从外部环境来说,挑战就在眼前。十八大开幕两天后的11月10日,日本防卫副大臣在华盛顿会见美国高官后告诉日本媒体,两国已“同意深化美日战略磋商”。对此,新加坡《联合早报》的标题是:美日同意更新防卫合作指针应对中国。

或许正是注意到2012年中国周边海上安全问题集中升温,西班牙中国政策观察网站将“确保维护国家主权”列为中国领导人现在最关心的四个问题之一,另外三个分别是经济增长、社会稳定和党的政治领导地位。该网站认为,维护国家主权,对于中国想结束始于近两个世纪前的、将其变成西方掠夺牺牲品的历史衰落期的雄伟计划而言,至关重要。

国家主权应该如何维护?军事专家罗援少将注意到,报告中提出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巩固的国防和强大军队”。

“这是一个比较新的提法,也就是说我们的国防建设要和我们的国际地位相吻合。因为现在中国的综合国力有了大幅度跃升,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但是国防和军队建设与需求相比还是有一些差距。”

同样引起海内外关注并激起更多涟漪的是,报告中提出,“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这是在论述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时提出的目标,不过却更多地被解读为是中国“走向海洋”的明确宣示。

这也无可厚非。一个拥有1.8万公里海岸线、300万平方公里管辖海域的大国,“走向海洋”实属情理之中。

十八大代表、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设海洋强国”概念进入十八大报告,在国内外形势复杂的当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战略意义,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走向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走向海洋,中国到现在已经走了多远?11月11日,正驶往亚丁湾、索马里海域的海军第十三批护航编队举行宣誓仪式,承诺以一流标准在该区域执行好护航任务。从2008年12月至今,中国海军编队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已经护航四年。而在中国周边的东海和南海,中国海监船和渔政船已将例行巡航常态化。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也已在9月正式服役。

不过,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却触动了一些国家的敏感神经,尤其是自9月以来导演“购岛”闹剧的东邻。几乎所有日本媒体都对十八大报告中的“建设海洋强国”的说法浓墨重彩地报道,并认为是牵制日本政府的举措。《读卖新闻》就表示,推进建设“海洋强国”的主张,意味着中国将沿袭扩大海洋权益的路线,未来中国有可能依托其军事实力在钓鱼岛及南海领土主权争议问题上显示出更为强硬的姿态。

对于一些国家质疑中国将“称霸海洋”,《人民日报》(海外版)13日发表评论予以了反驳,称有人习惯地沿用“逢强必霸”的思维定势,把某些国家对外扩张的“历史轨迹”套用在中国身上。文章奉劝那些总喜欢拿中国说事的人,“不要对中国建设海洋强国战略过于敏感,大惊小怪,不要那么杞人忧天、惴惴不安”。

向世界传递和平的声音

不称霸,不扩张,是中国几代领导人反复强调的立场,世人早已耳熟能详。

值得注意的是,十八大报告中专门用一个段落阐述了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并强调中国军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在海军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尹卓看来,这说明中国在世界上不争霸是政治选择,是中国国情所决定的,不是一种策略选择。

认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的时代主题,宣示中国将继续坚持和平发展,并坚定地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这一立场,在十八大报告中也再次被重申。此外,报告中还出现了一些新的表述:“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无法带来美好世界。”“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曲星认为,报告中关于“弱肉强食”“穷兵黩武”的判断有“很强的针对性”。

而美联社则认为,胡锦涛在党代会上发表了定基调的报告,表达了中国打算在世界舞台上更多地施展身手的意图。胡锦涛说中国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同时还强调反对外国颠覆别国合法政权的任何企图。

就和平与发展的话题,十八大报告中还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印尼《国际日报》认为,十八大首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充分体现了中国立足世界、构建大同世界的美好愿景和大国责任感。

而在十八大代表、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看来,这些年,中国一直在为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做贡献。比如推动新兴国家提高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机构中的投票权和份额、积极在欧洲深陷债务危机时购买数千亿欧元的资产等行动。张宇燕认为,中国在未来仍将是和平发展的实践者、共同发展的推动者、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者、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者。

在阐释“人类共同命运体”的概念时,32岁的王法念的表态吸引了官方媒体的注意。这名年轻的中共十八大代表,过去十年作为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的队员,足迹遍布二十多个国家,“无论去到哪里,我们都对受灾国人民的痛苦感同身受。”

共享中国人的尊严与荣耀

作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中唯一尚未实现完全统一的国家,无论是中共党代会还是全国两会,有关“一国两制”以及祖国统一的部分,往往牵动各方神经,并且历来都是赢得现场掌声最多的段落之一。

有香港媒体注意到,十八大报告有关港澳地区的内容,篇幅长达460个字,较十七大的篇幅长逾四分之一。报告中强调,必须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权力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

事实上,今年7月1日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15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提出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而在十八大报告中重又提出,上海社科院港澳研究中心主任尤安山对香港《明报》表示,十八大报告的这个提法是对“一国两制”本身的深化。尤安山认为,尊重两制差异,意在指出无论内地还是香港都应该明白和尊重差异,相互尊重各自现行的社会制度、习惯和文化等。

对于报告中提及的“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香港中评社也对照了十七大时的表述:“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预香港、澳门事务”,并分析认为,从比较被动的表态“反对”,转为比较主动的出手“遏制”,这是一个转变。

引人瞩目的还有十八大报告有关港澳的论述最后一句话:我们坚信,香港同胞、澳门同胞……一定能……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共享做中国人的尊严和荣耀。

香港《星岛日报》分析认为,显然,港人国民身份认同的议题,已经进入中央视野。

在两岸关系方面,十八大报告也有了新的提法,在表示推进祖国统一、推进两岸交流合作之余,提出期望能探讨“国家尚未统一特殊情况下的两岸政治关系,做出合情合理安排”。

细心的人可能会注意到,涉台问题“做出合情合理的安排”的说法,胡锦涛和温家宝之前都曾提到过。2008年12月31日和2009年全国两会期间,两位领导人都曾就台湾参与国际活动问题表示可以“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

这一次关于两岸政治关系的说法,自然很快引发台湾岛内热议。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所长余克礼指出,这项提法首度写入中共正式文件,是胡锦涛对未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期许,也是中共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台战略思维,大陆已明确希望尽早与台湾展开政治协商。

“美丽中国”的世界意义

新提法,新主张,新表述,新思路。仔细研读十八大报告,很容易得出这样的印象。而在这些“新意十足”的理论创新中,虽然有些内容更多是立足国内的民生和发展问题,但也与世界有着无法分割的联系。

比如因十八大报告而当前异常火爆的四个字:美丽中国。这是在论述生态建设时提出的一个目标,表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美丽中国”这四个字在民众中的影响和涵盖范围显然已经远远超越了生态层面。不仅迅速成为市场兴奋点(相关概念股近日集体爆发),新华社“中国网事”都忍不住评价称:连十八大报告都开始“文艺”了。

“文艺”的执政党报告传递出来的,其实是执政理念的新发展。而作为人类共同命运体,大家都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上,任何地方的生态变化最终影响的都将是整个地球。

同样被关注的还有中共首次提出的收入倍增目标,即到2020年人均收入翻一番。有分析认为,这足以对世界经济注入一针强心剂。

“你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什么样,你的中国就是什么样。”同样,你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世界,中国什么样,世界亦满怀期待。

新领导集体将引领中国继续前行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有着“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的美誉。40多年来,他一直在关注着中国,去年曾出版《论中国》一书,阐述他对中国的见解及对美中关系的现实思考。在谈到十八大报告时说:“我对报告中强调改革、对中国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及和平友好的外交基调印象深刻。”中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所走过的历程,“让人感触至深”。

涉及美中关系前景时,基辛格强调,美中之间的合作对于世界和平至关重要。两国政府在处理美中关系时应超越日常的纷争,站在更高的角度,面向未来。两国要继续加强高层之间的协商及多层次、多渠道的交流,寻找双方可以合作的途径。

对于十八大中国产生的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的领导集体,基辛格有着“很高的期待”。他说:“新一代的中国领导人经历过中国的动荡岁月,这种经历使他们在面对当前各种挑战时更加坚强。”“基于中国此前取得的成就,我相信他们会领导中国会继续前行。当然,困难依旧存在,因为前进的道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

巴基斯坦政策研究所所长哈立德·拉赫曼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记者专访时说:“作为最具有吸引力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中国的政治外交影响力日益增加,中国自然而然地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心。中国的任何变化都将继续吸引世界的关注。

十八大产生的中国新一届领导班子,都拥有丰富的经验并被人民所熟知,他们十分清楚中国国内所面临的多方面挑战,以及中国需要履行的国际责任。他们将根据国内国际形势制定并实施恰当的政策,保持并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和谐发展的目标。”

德国联邦议院联盟党议会党团干事长格伦德认为,中国政府实施了世界上最有成效的消除贫困计划。中国在政治领域取得的进步要比西方国家认识中的大。他说:“在一个发达的工业化国家,比如德国,治理、执政都存在很大困难,面临很大挑战,何况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还要努力使尽可能多的人们的生活状况一年比一年更好,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巨大的任务。他对中国未来几年的发展前景感到乐观,希望中国模式取得成功。也希望中国新一代领导集体在多极化的世界中,与欧洲、美国等国家相互信任、保持对话,当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共同面对,共同解决;更希望中德关系继续良好地向前发展。

花旗银行高级顾问、IMG高级合伙人、库恩基金会主席、作家罗伯特·劳伦斯·库恩,致力于向世界讲述真实的中国,尤其关注中国的改革开放。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中国在世界上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尤其是在经济领域,确实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除了经济以外,无论是中国的政治、国际外交、温室效应,任何你能够想到的方面,中国现在都是世界的中心。

十八大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前进的方向是由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共产党制定的方针和领导人的个性会直接影响国家的政策。由于中国的力量,特别是经济力量,对整个世界都至关重要,所以共产党的政策,尤其是共产党的领导人是谁,会影响整个世界。

十八大最重要的一点是选出了新一代领导人。因为这会极大地决定中国将来如何走向。当然我们并不只是指最高领导人,而是整个领导集体。我认为这是关注点之一。我相信对于今天的中国,共产党执政是最好的选择——我真的坚信这一点,尽管大多数西方人并不认同——因为今天的共产党是由“精英团体”运营的,这些人在管理省市上比世界上任何人都更有经验,相当多的省市领导都具有研究生学历,这对中国都是非常有益的。所以说十八大产生的新领导集体是特别好的一支队伍,他们会解决中国现存的问题。我对中国新领导人充满信心。

多国媒体也纷纷报道中国政权高层有了新面孔。认为具有亲和形象的习近平总书记,一定会践行“不负重托,不辱使命”的承诺,带领一个构成多样化的班子,在强国富民的道路上扬帆远航。

猜你喜欢
报告世界
报告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彩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报告
报告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