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7年,江西抚州署知府文海致信陕西巡抚林则徐,请教如何发展地方经济,并防止白银外流。林则徐的回信令文海大跌眼镜:“鄙意亦以内地栽种罂粟于事无妨。所恨者内地之嗜洋烟而不嗜土烟,若内地果有一种阿芙蓉(指鸦片),胜于洋贩,则孰不愿买贱而食?”此时的林则徐,所反对的并非吸食鸦片,而是进口鸦片。他所担心的,只是消费者是否能接受国产货:“恐此种食烟之人未必回心向内耳!”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进口鸦片被明确合法化,国产鸦片也开始“奋起直追”,其种植区域从云贵川等地,迅速扩展到全国。1882年,大清国的鸦片完全实现了“自给自足”,成为第一个实现国产替代的行业,并且开始“出口创汇”。1908年,四川的“支柱产业”鸦片大丰收,产值高达3500万两,其中2300万两完全依靠省内就地销售,极大地拉动了“内需”。
然而,靠鸦片种植支撑地方财政、维系社会稳定繁荣的做法后患无穷。长此以往,大清国也就如同吸毒者,无论是继续吸还是断然戒,都已生不如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