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山区县域农业碳足迹分析——以毕节地区为例

2012-09-19 10:54邵技新
水土保持研究 2012年5期
关键词:威宁县织金县黔西县

邵技新

(1.贵州师范学院 资源环境与灾害研究所,贵阳550018;2.贵州师范学院 地理与旅游学院,贵阳550018)

目前,气候变暖是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问题之一。温室气体的排放,特别是CO2浓度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碳循环[1-3]、碳排放[4-6]、低碳产业发展等研究成为20世纪末以来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7]。作为衡量人类活动碳排放的有效方法,“碳足迹”越来越成为关注的焦点。美国加州环保署委托伯克利大学设计了碳足迹计算器[8],我国一些学者也从碳排放与碳足迹核算、碳足迹影响以及改善措施等方面开展了碳足迹研究的有益探索。农业作为人类活动与自然交织频繁行业,日益成为世界上碳排放增长的主要来源之一。中国是农业大国,据报道,中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6.21亿t二氧化碳,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7%[9],农业碳排放问题随着全球气候问题的发展,日益成为影响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

目前,许多研究从不同角度对中国碳足迹进行了研究[10-12],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资源消耗多的东中部地区,研究内容也以碳足迹概念和内涵、核算方法以及能源消费视角的产业碳足迹等为主。对西部岩溶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小、微尺度的农业碳足迹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选取典型岩溶地区研究其农业碳足迹,对于岩溶落后地区调整农业结构、发展低碳农业,实现岩溶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1 研究区概况

毕节地区辖毕节、大方、黔西、金沙、织金、纳雍、威宁、赫章8个县市,6个街道办事处,98个镇,146个乡,其中77个为民族乡。该区域用地面积为26 853 k m2。属北亚热带温凉湿润季风气候,水热资源适中,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特征,是我国最贫困落后的地区之一。2011年全年粮食总产量191.9万t,比上年下降12.07%。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2.45亿元,比上年增长3%。其中:农业产值126.31亿元,林业产值4.79亿元,畜牧业产值75.95亿元,渔业产值1.31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09亿元。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 碳排放估算

关于农业碳排放的研究,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研究方法。本文主要引用相关研究报道碳排放系数,结合岩溶地区农业的具体特点,估算农业投入所引发的碳排放,主要包括:化肥、农膜、农药、用电量以及柴油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碳排放。碳排放测算公式为[13]:

式中:E—;Ti——各碳排放源的量;δi——各碳排放源的碳排放系数。其中化肥、农膜、农药、用电量以及柴油的碳排放系数借用IPCC和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11,14],分别确定为0.895 6 kg/kg,2.574 5 kg/kg,4.934 1 kg/kg,0.272 kg/(k W·h),0.592 7 kg/kg。

2.2 作物碳汇估算

农田生态系统中所有农作物全生育期对碳的吸收固定[12]:

式中:Cf——i类作物光合作用合成单位重量干物质所需要吸收的碳;Yw——i类作物的经济产量;H——i类作物的经济系数。中国主要农作物碳吸收率(Cf)和经济系数(H)见表1。

表1 中国主要农作物碳吸收率和经济系数[15]

2.3 碳足迹计算方法

(1)“碳足迹”定义为在特定区域一段时间内,以消纳生物体所释放的CO2的碳汇面积。对于本文来讲,即为消纳农业生产产生碳排放的可耕种土地面积。计算公式如下[12]:

式中:E——农田利用的碳排放总量;NEP——农作物的固碳能力;Ct——农田生态系统中所有农作物全生育期对碳的吸收量;S——耕地面积。

(2)碳足迹赤字(盈余)(DE)是指某区域的碳足迹与碳生态承载力的差值,公式如下:

式中:DE——碳足迹赤字(盈余),DE>0表明碳足迹盈余,DE<0,则出现碳足迹赤字;CEC——碳生态承载力,即耕地面积。

2.4 数据来源

以下数据主要来源于2010年《毕节地区统计年鉴》、《贵州省统计年鉴》和贵州省和毕节地区统计网站(http://tjj.gygov.gov.cn/gystjj/2449958197289549824/)。

3 结果与分析

3.1 碳排放总量及特征

依据公式(1)确定的碳排放源的碳排放系数,计算毕节地区毕节、大方、黔西、金沙、织金、纳雍、威宁、赫章8个县市的农业化肥、农膜、农药以及柴油的碳排放量和排放强度,见表2。通过表2可知,毕节地区8个县市的农业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的地区差异明显,农业碳排放量最多的黔西县为86 165.37 t,最少的县织金县为37 169.33 t,两者相差48 996.04 t,前者碳排放量是后者的1.32倍。其碳排放量的次序依次为黔西县>威宁县>毕节市>大方县>金沙县>纳雍县>赫章县>织金县。碳排放强度最大的为黔西县和纳雍县,最少的为织金县,其顺序依次为黔西县>纳雍县>金沙县>大方县>毕节市>赫章县>威宁县>织金县。威宁县的碳排放量和排放强度趋势不一致,其原因主要是威宁县是毕节地区耕地面积最多的县,单位面积的碳排放较小。

表2 毕节地区农业碳排放

3.2 碳汇总量及特征

按照农田生态系统中所有农作物全生育期对碳的吸收计算公式(2)和参考中国主要农作物碳吸收率和经济系数,计算毕节地区各县市主要农作物的碳汇,如表3所示。

由表3可见,毕节地区8个县市的农业碳汇量与碳汇强度变化差异明显。碳汇量最大的为黔西县,碳汇量为404 904.6 t,最小的为赫章县为187 102.2 t,相差217 802.4 t。次序依次是黔西县>毕节市>大方县>威宁县>织金县>金沙县>纳雍县>赫章县。碳汇强度最大的为黔西县,碳汇强度为9.94 t/h m2,最小的为威宁县,碳汇强度为4.09 t/h m2。次序依次是黔西县>纳雍县>金沙县>织金县>大方县>毕节市>赫章县>威宁县。其中毕节市、大方县、黔西县、金沙县、织金县、赫章县的农业碳汇量与碳汇强度变化趋势吻合,纳雍县和威宁县的农业碳汇量与碳汇强度呈相反趋势。其原因主要是威宁县耕地面积最大,单位面积的碳汇较小。

表3 毕节地区农作物碳汇

3.3 碳足迹特征

根据表2,表3的计算结果,结合公式(3)、(4)以及各县市的耕地面积和农业单位GDP,得到各县市的碳足迹、碳足迹盈余、单位面积碳足迹和单位农业GDP碳足迹,见表4。

通过表4可知,毕节地区8个县市的碳足迹差异化明显,但是农业碳足迹都处于生态盈余状态,即:在目前农业生产状态下,毕节地区农业碳排放完全可以自我消纳。单位面积的碳足迹和单位农业GDP碳足迹差异明显,单位面积碳足迹大小为威宁县>纳雍县>金沙县>赫章县>大方县>毕节市>黔西县>织金县;单位农业GDP碳足迹顺序为威宁县>赫章县>大方县>金沙县>黔西县>毕节市>纳雍县>织金县。威宁县无论单位面积碳足迹和单位农业GDP都是最大的,织金县刚好相反,主要是由于目前威宁县还主要是以传统农业为主,农业种植是该地区的主要经济来源,靠农业的投入获得农业产量,织金县近年来大力发展旅游业,农业产业收入在县域经济当中的比重下降,传统农业逐渐减少,对减少碳足迹做出了一定贡献。

表4 碳汇与最终碳排放

4 结 论

(1)毕节地区8个县市的农业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农业碳汇量与碳汇强度地区差异明显。农业碳排放量最多的黔西县为86 165.37 t,最少的织金县为37 169.33 t,两者相差48 996.04 t,前者碳排放量是后者的1.32倍。碳汇量最大黔西县为404 904.6 t,最小的赫章县为187 102.2 t,相差217 802.4 t。威宁县是农业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农业碳汇量与碳汇强度变化较大的县,其原因主要是威宁县是毕节地区耕地面积最多的县,但农业发展水平较差。

(2)毕节地区8个县市的碳足迹差异化明显,但是农业碳足迹都处于生态盈余状态。单位面积的碳足迹和单位农业GDP碳足迹差异明显。威宁县无论单位面积碳足迹和单位农业GDP都是最大的,织金县刚好相反,主要反映了目前威宁县还主要是以传统农业为主,靠农业的投入获得农业产量,农业是该地区的主要经济来源,织金县近年来大力发展旅游业,农业产业收入在县域经济当中比重下降,传统农业逐渐减少,减少了碳足迹。

对于岩溶落后地区,要减小其农业碳足迹,首先需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的转化;其次是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品,增施有机肥,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减少碳排放;依靠科技和资金投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选育优良品种,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增强农作物的碳汇能力。

[1] Streets D G,Jiang K J,Hu X L,et al.Recent reduc-tions in China′s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J].Science,2001,294(5548):1835-1837.

[2] Soytasa U,Sari R,Ewing B T.Ener gy consu mption,income,and carbon emiss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J].Ecological Econo mics,2007,62(3/4):482-489.

[3] 周玮,周运超,李进.喀斯特地区土壤有机碳及其碳转化酶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9,16(1):84-90.

[4] 孙建卫,赵荣钦,黄贤金,等.1995—2005年中国碳排放核算及其因素分解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0,25(8):1284-1290.

[5] 杜宝华,杨平,仝乘风.农田土壤二氧化碳释放问题的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1996,3(3):100-104.

[6] 朱孟郡,严平,宋阳,等.风蚀作用下农田土壤碳损失的估算[J].水土保持研究,2008,15(1):226-230.

[7] 腾耀华,张军以,苏维词.三峡库区低碳农业发展模式与减排对策[J].水土保持研究,2012,19(2):226-231.

[8] 王微,林剑艺,崔胜辉,等.碳足迹分析方法研究综述[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33(7):71-79.

[9] 李波,张俊飚,李海鹏.中国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2(12):8-14.

[10] 黄祖辉,米松华.农业碳足迹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1(11):40-49.

[11] 耿涌,董会娟,郗凤明.应对气候变化的碳足迹研究综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10):6-13.

[12] 段华平,张悦,赵建波.中国农田生态系统的碳足迹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2011,25(5):203-209.

[13] 李波,张俊飚,李海鹏.中国农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解[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8):80-87.

[14] 谢淑娟.广东省农业生产能源消费碳排放分析及减排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514-17516.

[15] 李克让.土地利用变化和温室气体净排放与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威宁县织金县黔西县
退而不休 “武”出精彩
瑞雪兆丰年
乌江源百里画廊
作品赏析(3)
织金县召开“一评三管好”活动协调推进会
贵州毕节威宁县境内发生4.4级地震 消防急赴震中
贵州省威宁县老干洞洞穴成因与价值研究
贵州黔西县临泉镇美丽乡村规划研究
织金县山地生态畜牧业发展SWOT分析
“五个一”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州省黔西县关工委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简介